新課程下有效備課的優化策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備課不是為上課服務,而是為了應付檢查。這樣的備課書寫再認真、數量再充足、環節再齊全、格式再統一,也只能稱之為低效備課。有效教學理論作為新課改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核心問題就是教學效益的問題。有效備課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課前的有效備課,才能保證課堂上的有效教學。如何實現從“低效備課”向“有效備課”轉化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把握教材,確保有效備課的可行性
        新課程的教材觀致力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其最大特點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通過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潛能,實現育人的功效。教師備課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科學地、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從而確保備課有的放矢、切實可行。
        二、落實目標,確保有效備課的方向性
        教學目標是備課時必須考慮的要素之一,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把握上,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著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跳出知識與技能的框框,備課時要遵循讓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原則,注意目標的整體性、全面性和方向性,確保將三維目標落到實處。
        三、重視生成,確保有效備課的實效性
        教師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 
教案的設計不是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其生成發揮的更具有方向性和實效性,只有重視了備課的生成,才能真正做到基於真實情景的有效課堂教學。
        四、尊重個性,確保有效備課的創造性
        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備課應該體現學科特點,尊重教師個性。無論哪一門學科,哪一位教師,只要能夠按照有利於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的要求去備課,就是好的備課。
        五、形式多元,確保有效備課的靈活性
        傳統的備課形式主要是教師個人備課。這樣的備課方式既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又做不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備課由單一型向多元型轉變,由個人型向集體型轉變。備課方式的“白花齊放”必定能夠催生出課堂教學的“滿園春光”。
        六、教後反思,確保有效備課的完整性
        教後反思也是有效備課中重要的環節之一。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備好課,上完課,這節課並沒有結束,課後教師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針對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景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並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內容認真整理在備課本上。這樣既可以積累教學經驗,避免以後的教學實踐少走彎路,又可以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普遍感到壓力很大。因此,我們需要探索一條新的備課制度,使教師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備出有效、實用、個性化的教案。

初探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模式
適應探究式教學加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相關知識
新課程下有效備課的優化策略
有效備課初中歷史學習心得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方式的改變策略
語文有效備課論文
讀有效備課有感
全國卷高考語文備考的複習策略
高三政治備考的複習策略及解題技巧
新課程下的聽評課初探
新課程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
新課程下高一英語教學反思範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