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心理分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在高校心理諮詢工作中,心理諮詢師的自我成長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心理學與自我成長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考

  摘要: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並且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心理學與自我成長課程的基本內容和意義出發,指出了課程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然後提出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心理學與自我成長;教學改革;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5-0064-02

  一、心理學與自我成長課程的基本內容和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精神生活質量,大學生群體也不例外。近年來,大學生由於學業受挫、人際關係不良、經濟困難、失戀等原因,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為此,在普通高校,不僅僅師範類院校學生開設心理學課程,現在已有許多非師範類院校的學生也開始主動選修心理學這門課程,希望從中獲得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我校從2011年秋季開始,在本科新生中開設了《心理學與自我成長》課程,作為一門必修課,要求每名大學新生必須選擇。課程主要分為以下8個章節:適應與發展、自主學習、學會共處、愛與親密關係、情緒管理、壓力應對、時間管理以及意義與價值。設定該門課程的目的是由於近年來,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越來越多的心理困惑,通過學習該門課程,能夠讓新生更多地瞭解心理學的基本知識,認識到心理學既可以是一門高深的科學,也是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存在的,通過學習,能夠讓學生對心理問題有基本的鑑別能力,並且能夠正確對待心理問題。同時也讓新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大學的生活和學習,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進大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在課程結束後對所有聽課同學做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覺得課程的開設是有意義的,對心理學的學習寄予厚望,但對課程的最大意見就是“學時無趣、學後無用”,這無疑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熱情,甚至危及到了課程本身的價值。因此,如何開展好這門課程,使心理學課“心理化”,神祕地談心理,真實地講自己,實用地指導生活,已成為當前這門心理學課程重要的課題。

  二、心理學與自我成長課程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化。目前,大部分授課教師還是採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風格已成為教師教學的單一途徑。而對學生參與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活動互動教學則應用較少。即使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採取了案例教學的方法,但大部分教師還是採取自說自解的方式,對學生的引導性欠缺。因此,學生在被動學習的過程中,極易產生倦怠感,學習動機也不斷弱化。

  2.課程內容體系有待商榷。目前心理學與自我成長的內容分為適應與發展、自主學習、學會共處、愛與親密關係、情緒管理、壓力應對、時間管理以及意義與價值這八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情緒管理與壓力應對的授課內容有重複的部分,且部分內容,如自主學習、學會共處與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中的部分內容有所重複,思想道德修養課也是在新生剛入學時講授的,重複的內容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

  3.考試方法單一化。目前心理學與自我成長課程的評價方式,一般是以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而成。平時成績一般所佔的比例較小,包括課堂考勤和課堂回答問題兩部分,而期末考試則是提交一篇課程相關的論文。所以學生只要考勤過關、提交了論文就可獲得較好的分數。特別是提交的論文,質量參差不齊,多數同學絕大部分內容是在網上下載的,只有少數同學結合了自己的經歷和感受,難以達到教學目的。

  三、心理學與自我成長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1.教學形式的改革。改變教師講授的單一形式,增加課堂互動活動,及時給予學生反饋性評價,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己是教學的主體,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優化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學會共處一章中,筆者開展了互動遊戲疊羅漢,將全班分為5個小組,每組15名同學,從任一人開始作自我介紹:我是誰,來自哪裡,性格怎樣……後面的同學要將前面同學的話複述一遍後再開始自我介紹,如此類推,直到每一位同學都將其他所有組員的介紹記下為遊戲結束,比賽看哪個小組又快又準。在情緒管理一章中,筆者通過音樂歡快的和悲傷的、動作大笑、低頭、思考想悲傷和快樂的事情讓每一位同學親身感受情緒的變化會與哪些因素相關。在壓力管理中,筆者讓每一位同學將最近最困擾自己的事情寫在紙上,揉成團後一起放在紙袋子裡,然後隨機抽取一些,一一給予解答,有效地幫助同學們解決困難,舒緩壓力。筆者將這些形式和方法引入該課程課堂教學,使學生以活動課程的方式方法學習課程知識。實踐證明,這些形式既保證了系統的學科知識學習,又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課程內容體系的改革。筆者認為可以在課程內容中增加心理學與人格形成的內容,作為一個章節來講述。使學生了解到健全人格者的特徵;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自己,能夠自知、自尊以及自我悅納;以積極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精神;以積極的態度看待過去、現在和未來。使學生能夠用心理學的知識輔助自己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另外,在心理學學習的過程中,必須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理論聯絡實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學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從心理學的視角審視問題。因此,在課程中可以增加一些理論聯絡實際的環節,如可以通過一些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典型案例,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增加一些團體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3.課程評價方式的改革。目前心理學與自我成長課程的評價方式還是以總結性評價為主,在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主動積極地學習和應用心理學知識等目標方面還存在欠缺,也不能及時提供反饋資訊以幫助學生和教師改進學習和教學。筆者認為心理學與自我成長課程評價改革的具體方法是:改革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所佔的比重。可以適量佈置平時作業,如可佈置學生撰寫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際生活的案例報告;對所學內容所提出的問題;閱讀、觀看與心理學有關的文學藝術作品之後的感想;組織或參加小組討論的情況記錄等等一系列能夠理論聯絡實踐的小作業,便於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習遷移,讓學生知道在什麼時候、什麼條件下可以使用哪些知識,要讓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在實際應用中是有作用的。最後,可按照生作業的完成程度、認真程度、主動程度、理論聯絡實際的程度、自我評價的深度等方面來進行評價。為降低作業難度,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以上作業。此外,還要加大平時課堂互動活動中學生的表現情況在最後成績評定中的比重,這樣既可以活躍課程氣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互動,也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至於期末考試的論文撰寫,筆者認為應該降低比重,甚至可以予以取消。

  綜上所述,在非師範類院校開設心理學課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的生活和學習,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進他們的成長和全面發展。針對心理學與自我成長這門課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應從改革教學形式、課程的內容體系以及課程評價方式等方法入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學習,增強學生運用心理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範文二:心理資本對大學生自我成長的啟示

  摘 要:在積極心理學和積極組織行為學理論基礎上產生的心理資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韌性、樂觀和希望四個維度,我國有將近3000萬的各類大學生,因此本研究希望簡要的探討一下心理資本對大學生自我成長的啟示,以使對大學生自我成長有所幫助。

  關鍵詞:心理資本;大學生;自我成長

  作者簡介:陳禮灶1984-,男,福建龍巖人,蘭州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學。研究方向:大學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1--01

  2002年美國管理學家 luthans 以積極心理學理論和積極組織行為學為理論基礎,提出了心理資本理論,並認為心理資本理論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韌性等四個方面。為了與其他積極心理學的要素區分開來,luthans 把心理資本定義為:符合POB積極組織行為學標準的,即積極性、以理論與研究為基礎的、可測量的、可開發的、類狀態的個體特徵、影響績效的積極心理學要素。Luthans 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將心理資本定義為: 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2]。現在,心理資本已經逐步成為經濟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之後的又一資本優勢。

  2008年前後,在我國李超平翻譯了Luthans所著《心理資本》前後,心理資本也逐步引起了我國一些學者的關注。仲理峰[3]和王雁飛[4]等分別對心理資本進行引進性的介紹。柯江林[5]和張闊[6]等分別對心理資本問卷進行本土化的編制。

  本研究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探討心理資本對大學生自我成長的啟示意義。

  1.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樹立自信心

  自信,又稱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為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班杜拉。如果,個體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種行為,則說明他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則自我效能感較低。

  研究表明,自信與心理健康存在著正相關畢重增,黃希庭,自信有助於個體減少其人際困擾 張繼元,畢重增,自信的個體擁有積極的歸因方式秦東波等,自信的人更傾向於追求成功的動機,而非避免失敗的動機車麗萍。研究同樣表明,自我效能感自信與抑鬱顯著負相關葛明貴,與自尊有顯著正相關李妲等,與特質焦慮和考試焦慮存在負相關李守龍,李曉芹,與人際關係困擾總分負相關張倩,桂守才。由此可見,自信對自我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所以大學生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要樹立自信心。

  2.在成長的道路上鍛鍊韌性

  韌性,又稱復原力,不僅意味著個體能在重大創傷或應激之後恢復最初狀態,在壓力的威脅下能夠頑強持久、堅韌不拔,更強調個體在挫折後的成長和新生。韌性高的人,不僅表現在個體能在重大創傷或應激之後恢復正常狀態,同樣也表現在從強度很高的正面情緒恢復到正常狀態。范進中舉中的主人公,最後之所以發瘋,跟未從強烈的正面情緒高興過頭恢復到正常狀態有很大的關係。

  研究表明,復原力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保護性作用胡海利等,復原力與抑鬱存在負相關王秀希等,復原力與生活滿意度存在正相關Kari,復原力有利於在逆境中成長Sean。由此可見韌性對自我成長也具有積極的意義,所以大學生在自我成長的道理上要鍛鍊鍛鍊自己的韌性。

  3.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心懷希望

  堪薩斯大學的臨床心理學教授裡克·斯奈德Rick Snyder認為:希望是在成功的動因指向目標的能量水平與路徑實現目標的計劃交叉所產生體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積極的動機狀態。即希望=意志力+途徑,希望不僅需要堅定的意志力,同樣也需要明確目標的指引。

  劉孟超,黃希庭在其《希望:心理學的研究述評》的論文指出:希望較高的人,具有較高的學業成績,心理健康水平也比較高,與生理健康也有一定的關係等。Snyder等人認為,希望對生活滿意度和生活質量等具有積極的影響。Luthans等人研究表明,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上,希望與組織認同感顯著正相關, 且只有希望與工作表現正相關。由此可見,希望對自我成長亦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學生在自我成長的道理上要心懷希望。

  4.在自我成長的道理上學會樂觀

  美國前心理學會主席塞利格曼習得性無助和習得性樂觀提出者認為:樂觀是一種解釋風格,也就是把積極的事件歸因於自身的、永續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極事件歸因於外部的、暫時性的及與情境有關的原因。

  研究表明,樂觀與生活滿意度、自我效能存在顯著正相關袁莉敏等,樂觀的人更長壽Matuuta,樂觀的人更幸福Taylor,樂觀與抑鬱情緒存在顯著負相關袁立新。氣質型樂觀能夠更好地預測人們的未來,能夠改善人們的心境,減少精神疾病,從而能保證適應現實生活段海軍,霍湧泉。由此可見,樂觀對自我成長同樣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大學生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要學會樂觀。

  5.在自我成長的道理上注重多種基本心理素質的協調發展

  以積極心理學和積極組織行為學為理論基礎的心理資本概念,提出了一個包括多方面的正面心理學概念,與以往的單獨研究自我效能感、韌性、樂觀、希望等研究,更能反映一個人的總體心理品質。研究表明,在一個方面心理品質較高的人,並不一定在其他的方面心理品質也較高。例如,研究表明,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往往也較高,但是在韌性、樂觀和希望三個方面並沒有因此也高於其他同學,或者這表明了,為什麼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容易造成更高強度的心理衝突自信較高,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質卻不高彭賢、陳禮灶。由此可見,大學生在子餓哦成長的道路上要注重基本心理素質的協調發展,而不是一味的強調某一方面心理品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Luthans F ,Youssef CM,Avolio BJ,著.李超平,譯.心理資本.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5.

  [2]Luthans F.And Youssef C M.Human,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Organizational Dynamic,2004,33 2 .

  [3]仲理峰.心理資本對員工的工作績效、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心理學報,2007,392:328-334.

  [4]王雁飛,朱瑜.心理資本理論與相關研究進展.外國經濟與管理,2007,295:32-39.

  [5]柯江林,孫健敏,李永瑞.心理資本:本土量表的開發及中西比較. 心理學報,2009,419:875-888.

  [6]張闊.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8 1:58-64.

自我成長之路心理論文
自卑心理論文
相關知識
自我成長心理分析論文
有關自我成長心理論文
自我心理分析論文
有關自我意識心理表現論文
大學生網路心理分析論文
大學生厭學心理分析論文
大學生盜竊行為心理分析論文
大學生嫉妒心理分析論文
大學生嫉妒心理分析論文***2***
大學生嫉妒心理分析論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