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論文參考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教育研究,特別是教育的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已為世界各國所公認。在概念上,教育研究和教育的科學研究是有區別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語言教育研究綜述》

  【摘 要】從國家語言資源安全的角度出發,梳理了語言教育的相關研究。針對國內外語言教育研究現狀的討論,進行了總結提煉,指出語言教育的規劃和實踐與國家的發展戰略直接相關,語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須服從並服務於民族利益,語言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民族權益,實現國家的發展戰略,語言教育問題值得學者思考研究。

  【關鍵詞】語言教育;母語教育;語言政策;語言資源

  1 簡要介紹

  語言作為識別文化歸屬,文化行為和文化認同的珍貴標誌,是凝聚民族團結的強大向心力。然而在多民族、多語言地區語言在使用時就天然的分為了強勢語言和弱勢語言。在我國,漢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龐大的使用人群,早已成為各民族語言中的強勢語言,少數民族語言使用人口少、使用範圍窄,較漢語而言是弱勢語言,國家在進行語言規劃,制定語言政策時必須要考慮保護少數民族的語言權利問題。作為跨民族的經濟技術交際工具,選擇何種語言教育對民族的長遠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然而民族語言民主和民族語言平等是一對矛盾,在處理複雜語言關係的過程中,語言問題集中表現在語言教育上。在當今這樣一個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我國同樣面臨如何發展語言教育的問題。

  2 研究現狀綜述

  2.1 語言教育概念及相關定義

  根據維基百科全書對“語言教育”的定義,“語言教育”泛指任何語言的教導行為與學習行為。我們一般討論的語言教育就是採用母語對青少年進行語言教育的問題,有關漢語國際教育方面的問題本文暫時不予討論。《現代漢語詞典》對母語的解釋是:“一般情況下是本民族的標準語或某一方言”。李宇明先生指出母語這一概念屬於民族領域,即是個人的也是民族的,反映了個人或民族成員對民族語言、民族文化的認同,或者說是民族忠誠[3],加強母語教育的實質是強化民族認同。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保證資訊暢通,促進國家認同,是國家安全之必須,語言教育一定程度上承擔著國家安全的責任。

  2.2 國外研究

  國外有關語言教育的研究大多從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角度出發,其中針對教育政策的制定,1988年洛恩・拉福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語言教學及語言規劃》中提到語言平等是語言規範化的終極目標,然而一般語言教育政策的制定並不考慮語言教學的實際情況。大多數人誇大了教育部的作用,將學校系統尤其是語言教學作為貫徹語言政策的手段。洛恩舉了西非新幾內亞的語言政策來說明語言政策的推行不能單純依靠學校系統,由於缺乏統一的國語教材、國語師資和標準化的語言,使得新幾內亞的語言政策成為了一次“壯麗”的慘敗。然而有少數自發的語言推廣卻獲得了成功,這與社群人民的支援是分不開的。洛恩指出語言教育政策的制定要考慮社會對語言的需要,學校系統是語言政策的實施階段,要完善課程設定、教學計劃和教材的準備、教師進修計劃,為語言教學做好準備。[2]

  託弗・斯庫特納布・坎加斯[2]強調語言作為民族特徵的重要元素,少數民族應當享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接受教育的權利,並詳細舉出了為享有教育中語言權利而鬥爭的例項。為了支援少數民族的語言和語言教育權利,出現了一種語言生態學的觀點。許多語言生態學家認為目前許多世界的語言所面臨的嚴峻形勢與生物界或生態界的物種瀕危和滅絕的過程很相似,更確切地說,比動物和植物所面臨的滅絕威脅更嚴峻。如果人們不給予這一語言損失過程足夠的重視、不及時對其加以制止的話,語言生態學家認為世界語言基因庫將會與這些語言息息相關的文化知識一起永遠從地球上消失。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51年專家會議報告顯示,生活在簡單文化裡的居民不得不同化到複雜的文明中來,這種情況下,使用母語進行第二語言教育比直接進行長跳式的第二語言教育要更為有效,小語群地區的人們在接受母語教育後的兩三年,應當學習完整的標準的國語以便於和族群以外的人進行交流,並學習新的知識技術。這份整理的報告中,介紹了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中適合使用本地語,採取什麼措施來鼓勵本地語。這份報告為語言規劃提供了詳盡的參考,從教育語言的選擇到學習目標語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問題,指出了了語言規劃過程中應考慮的因素,為聯合文教科組織提出了改善語言教育行動的建議。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學者們越來越認識到語言對於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語言不僅僅是進行政治鬥爭的工具,還是民族認同的標誌。針對語言政策與文化認同、民族身份認同的關係,語言學家從語言學、教育學、社會學等視角探討了全球化背景下人們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所遇到的來自於語言、文化及民族身份認同的挑戰和機遇。另外,在《國外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程序》一書中洛恩提出語言政策真正的推動力不在於法律或規定,而在於語言文化的意識形態及民族認同。”也就是說,只有加強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語言政策才能真正得到推廣,而語言政策的推廣也會進一步加強民族的認同感。

  綜合國外語言教育及政策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國外研究的重點是尊重語言平等,保護語言權利特別是少數民族的語言權利。多數學者將語言教育與國家政治、民族團結聯絡在一起,忽略了語言教育與文化安全之間的內在聯絡。

  2.3 國內研究

  關於我國的語言教育問題的研究,多圍繞以漢語為母語的第一語言教學、以漢語為目的語的外語或第二語言的教學、少數民族對漢語和本民族語言進行的雙語教學以及外語教學而進行的研究。國內有關語言政策的研究大體分為兩類,巨集觀方面――基於國家發展戰略的語言教育,微觀方面――基於言語實踐的語言教育。

  基於國家發展戰略的語言教育,這一部分的研究者認識到,語言教育不僅僅只是教育系統的責任,語言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語言教育的所面臨的問題也就更為複雜,從巨集觀角度來看,國家在進行語言規劃時必須要考慮將語言教育提升到一定地位,把控國家話語權,提升國家軟實力。曹迪認為國家文化利益與安全、經濟和政治利益密不可分,指導國家語言政策的制定和實行,語言教育政策的終極目標是增強文化軟實力。國家語言教育政策應是以提升國家語言文化軟權力為核心;以對外維護國家語言文化主權、護國家語言文化安全、促進語言文化傳播,對內提升民族語言文化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為戰略目標;我國當前的語言教育政策未能充分維護國家文化利益,原因在於政策存在目標迷失、政策價值取向偏差、政策系統內部缺乏相互協調機制所致。[6]

  孫渝紅主要剖析了美國語言政策的歷史與現狀,從國家戰略角度看語言政策的制定,無論從文化價值觀還是意識形態來看美國語言教育都在灌輸一種“盎克魯新教文化”和所謂的語言語言民族主義,通過對比現階段中國與美國語言教育的特點,反思我國語言教育的不足,提出了促進少數民族多元文化發展、科學規劃民族語言教育、拯救瀕臨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並從國家戰略高度科學制定外語教育政策,最後加強語言教育國際化發展,打造有特色的語言文化。[5]同樣提出語言教育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還有陳汝東,從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語言教育發展遇到的機遇和挑戰說起,指出全球化語境下的國家戰略發展,應當將語言教育上升到國家競爭力的高度來看待,加強公民公共話語的培育,改善我國公共語言生態環境;同時給我國語言教育提出了建議:重新籌劃外語教育與母語教育的比重匹配,從教學內容、方法、建制等各方面改革;加強國家媒體話語能力的培養;最後加強漢語國際教育傳播能力。[8]周殿生在《我國的語言教育與國家利益》一文中將我國的語言教育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分別是主體民族母語教育、非主體民族母語教育、雙語教育、國民外語教育、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向外推廣教育、普通話普及與少數民族標準音和正字法的推廣、計算機語言資訊處理這七大類;周殿生同樣指出應將語言教育拔高到國家戰略角度,但不同的語言教育內容應分別服務於不同的國家利益,進一步發揮其對國民素質提高和國家經濟文化的推動作用。部分學者強調語言教育的地位,明確指出語言教育與國家利益相關,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核心,提出了針對我國語言教育發展的建議,但這些發展建議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們缺乏專門機構來管理地方使用語言和科學的準備教學材料。

  綜合上述文獻,我國雙語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存在問題,學者對少數民族雙語教育關注不夠,雙語教育模式比較單一,外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中可選擇的語種較少,難以滿足全球化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針對語言教學的研究多集中在課程設定,教材編排和師資培訓方面,有關語文教育、教學的討論一直持續,部分學者看到了母語教育的重要性,但過分打壓外語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國社會需求的。目前我國多與地區採用的雙語模式已基本固定,如何提高雙語教育水平,切實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權利,維護國家話語權和文化利益是語言學家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我國邊境地區,新疆、西藏、雲南、廣西等地語言狀況複雜,需要實地考察語言環境,這方面的語言調查研究不足,使得這些地區的語言教育研究程序受到影響。

  3 結語

  母語教育的成功應有相應語言規劃政策的支援,最後筆者就文中提到的討論總結了以下幾點:

  1語言不僅是交際的工具,同時也是珍貴的社會資源,我們需要正視語言資源的重要性,將語言教育拔高到國家戰略角度來對待。

  2民族語言教育應當向國家主體教育側重,但要注意保留一定的多元文化教育。

  3母語教育對主體民族語言教育來說,既是教學工具又是目的語言;對非主體民族語言教育來說,母語在學習初期要作為輔助通用語言學習的工具,同時注意不能忽視母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教育系統要配合國家相關政策,積極反饋語言教育成果與問題。

  4實現母語教育和通用語言教育的措施有所區別,要結合實際語言環境和人民需求來安排。

  5母語權利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語言人權觀念,但我們不能要求絕對的語言民主,民主需要秩序來保證,過分的語言民主會破壞語言生態環境的秩序,導致社會和國家的混亂。

  6母語是民族團結國家穩定的根基,我們要把握國家話語權,輿論引導受教育者熱愛母語。深化母語教學理論,處理好母語教學與其他教學的關係。

  在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新的條件和環境下,我國的語言教育需要尋求符合本國特點的有效模式,一方面要維護好不同語言民族的語言權利,一方面要遵從國家的發展的戰略。語言教育的規劃和實踐與國家的發展戰略直接相關,語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須服從並服務於民族利益,語言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民族權益,實現國家的發展戰略,語言教育問題值得學者思考研究,我國的語言教育現狀需要良好的發展環境,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援和人民的配合。

  【參考文獻】

  [1]郭熙.中國社會語言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

  [2]周慶生,等.國外語言政策與語言歸化程序[M].

  [3]李宇明.論母語[J].世界漢語教學,2003,1:48-58+3.

  [4]陳章太.論語言資源[J].語言文字應用,2008,1:9-14.

  [5]孫渝紅.語言教育與國家戰略[D].西南大學,2009.

  [6]曹迪.國家文化利益視角下的中國語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師範大學,2011.

  [7]陳汝東.我國語言教育的國家戰略意義及發展趨勢[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2:197-203.

  [8]周殿生.我國的語言教育與國家利益[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131-13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教育研究畢業論文
教育研究參考論文
相關知識
禁毒教育心得體會參考範文
教育研究論文參考範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思想政治自主教育研究論文
高中班主任教育論文參考範文
教育發展論文參考範文
禁毒教育論文參考範文
家長幼兒教育研究論文
家庭品德教育研究論文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參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