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9日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拓展教學就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今天小編給大家為您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範文一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拓展教學就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它是把與教材相關或相聯絡的一些課外內容引入課堂,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和領悟教材文章的內涵和意蘊,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和運用的規律,達到“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目標,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一、夯實文化底蘊,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拓展教學行之有效,就必須豐富自己的文化積累,夯實自己的文化底蘊,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讓自己先“厚實”起來。“登泰山而小天下”、“教師一桶水才能教給學生一杯水”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那麼怎樣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當然是認真地學習,廣泛地博覽,不斷地積累。比如在教學杜甫的《望嶽》《春望》《石壕吏》之前,教師就要認真閱讀《中國文學史》,必須充分了解杜甫一生經歷的四個時期及創作特點:1、讀書和壯遊時期他南遊吳越,北越齊趙,飽覽祖國的壯麗山河。這一時期的生活和創作充滿濃厚的浪漫色彩,如《望嶽》。2、長安十年時期杜甫困居長安10年,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朽,詩風變得悲壯淒涼,形成了“沉鬱頓挫”的詩風,如《兵車行》等。3、戰亂流離時期“安史之亂”,山河破碎、生活災難震撼著詩人的心靈,他創作出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詩篇,達到現實主義的高峰,如《春望》、“三吏”、“三別”。4、漂泊西南時期入蜀後的經歷待學生高中階段再介紹。教師有這些知識做前提,才能把握好教材詩歌的內涵,才能很好地開展拓展教學在什麼時候拓展、在哪裡拓展、拓展什麼內容。教學《奇妙的克隆》、《橋之美》等說明文時,教師更要博覽課外書籍。如果教師不注意平時知識的積累,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即使把這些材料擺在那裡,也很難做到與教材內容相融合,就不可能達到拓展教學的目的。二、熟悉教材要點,做好拓展的前提準備。新課標《語文》教材所選的都是精美典範的文學作品,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能力。因此,語文拓展教學不能天馬行空,任意而為。在每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從教材延伸到生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教材內容和生活內容應該緊密相連,課文分析與課外拓展必須密切相關,它們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教師要熟悉教材要點,並且讓學生領悟課文的情感、思路及寫作技巧,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拓展教學。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教師就必須先帶領學生認真分析文章:瞭解作者熱愛春天、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積極向上創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盼春繪春贊春”的行文思路,領悟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多種修辭方法的語言特點,學習動靜結合、寓情於景的巧妙構思。當這一切教學過程完成後,教師才可以由課文出發開展拓展教學。比如讓學生學習“春草圖”一段的特點,寫一段“秋葉頌”,先寫秋葉的形,從一片秋葉到秋葉全景;再寫秋葉的神秋葉離開大樹時依依不捨的情感,大樹對秋葉的呢喃細語,秋葉飄落大地時的思想情感等;然後寫人們看到秋葉這種悲壯行為時的思索。同時要求學生注意語言的美感。這樣一來,課文和生活聯絡了,學生肯定能寫出來,也一定能寫好,長期訓練對學生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如果教師不從已有的教材課文出發,平空佈置學生寫《秋葉頌》,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很可能引起學生厭煩的情緒,就不可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的能力。由此可見,熟悉教材要點,運用好教材上的範文,是進行語文拓展教學的前提準備,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終南捷徑。

  三、明確拓展目的,有序施行拓展的過程。

  語文學科內涵豐富、外延廣闊,每次拓展教學的目的都是不同的,不能簡單地叫學生看課外讀物、查資料,要讓學生懂得這次活動要讀什麼書、瞭解什麼內容、怎樣讀。比如《中國石拱橋》一文,可以讓學生通過圖書館或者網路,查閱古往今來石拱橋的圖片及介紹性文字資料,通過這些直觀形象的材料,讓學生分析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特點,進而感知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這次拓展活動的目的就是掌握有關石拱橋的知識,培養蒐集、查閱資料的習慣和能力,拓展過程也很明確。這樣一來,不僅有利於課文內容的理解,豐富了學生的橋樑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蒐集、查閱資料的習慣和能力,自然能達到預期效果。再如《桃花源記》一文,教師適時補充《桃花源詩》和袁中道的《再遊桃花源》,要求學生合作探究,其目的在於補充理解文章內容,瞭解古人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見解。學生帶著這個目的去比較探究,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就一定會大大提高。因此,教師在組織拓展教學時,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明確目的,有的放矢,要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適時有序合理地進行拓展。四、聯絡學生生活,豐富拓展的情感內容。

  “生活有多寬闊,語文就有多寬闊”。贊可夫說:“應該開啟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藉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感情”。在開展拓展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真切的生活,並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教材與生活相融合的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想象、理解、感悟去加深對文字的解讀,去提高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比如在開展“讓世界充滿愛同在一片藍天下”語文綜合學習活動時,教師可以先介紹屠格涅夫《乞丐》一文,分析屠格涅夫是如何關注平凡的小人物的,然後要求學生暫時撇開偉人、英雄、明星的身影,把目光從報刊、熒屏轉向街頭牆角,帶領同學們去看看那些擺小攤的、掃大街的、拾破爛的看看他們的外表怎樣?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建議學生與他們交談、交往,達到彼此心靈的溝通。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去體驗生活,發現真善美,揭露假惡醜,通過自己的眼光觀察芸芸眾生,去挖掘平凡小人物身上的閃光點,這樣“愛在我身邊”的主題就自然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達到教學的理想效果。“生活處處有語文”,我們語文教師只有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語文學習平臺,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才會不斷地提高。

  五、活躍學習氛圍,培養自主拓展的學習習慣。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語文的拓展教學活動是很感興趣的,在自主拓展的過程中積極性也很高,但普遍存在不會拓展、不知道怎樣拓展的問題。我國學者龐維國將“自主學習”概括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要讓學生能夠養成自主拓展學習的習慣,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加以指導,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加以訓練:1、每次拓展活動的難度不宜太大,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能夠完成,使他們樹立“我能學”的信心。2、在課堂的拓展活動評價中,多肯定學生的優點,樹立他們的成就感,達到主動“想學”的目的。3、在日常訓練中加強方法指導,有針對性地去完成一些具體拓展任務,逐步訓練能力,達到“會學”的程度。4、持之以恆,加強督查,循序漸進地形成“堅持學”的習慣。

  拓展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常用且重要的一種方法,在開展拓展教學時要注意和其它教學方法有機的結合。應該科學地將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從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獲取直接的生活經驗,充分挖掘語文與其它課程乃至社會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去觀察並感受現實世界,耳濡目染,不斷薰陶,從而調動學生潛在的感知能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目標。

  範文二

  經看過一本書,叫《審視中學語文教育》,之後,心裡沉甸甸的,但也不禁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中學的語文教育真的是這樣的嗎?在這裡還是先給大家摘幾段書中的語言吧:對學生,書中是這樣說的:你們學了12年的語文,居然寫不好一張字條;你們學過數百篇課文,居然聽不懂一首歌謠;你們嘔心瀝血背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寫作特點”、“標準答案”,只不過是為了應付幾個小時的高考。假如你考上了中文系,大學老師第一天就會告訴你:“把你從前所學的,全部扔掉!”難道中學語文就這麼一無是處?

  對老師,書中是這樣說的:可憐的中學語文老師,我從前的同事,我永遠的同胞,你們也明知這樣的教材不對,這樣的教法不好,可是為了讓學生考上大學,為了讓家長露出微笑,為了能當上“優秀教師”,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指導”你們只好牙掉了嚥下肚硬把老鼠講成貓。你們在教研室也是憤憤不平,對“標準答案”熱諷冷嘲,可是一走進教室,你們就黑手高懸黑教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對待學生的質疑和不滿,你們失去了“人民教師”應有的氣度和耐心,你們表現得比山大王還蠻橫,比希特勒還粗暴。咱們是不是需要想一想:自己的飯碗和祖國的花朵究竟哪一個更重要?難道中學語文的老師這麼可憐、這麼無理?

  僅僅是上面的兩段內容後,我當時的感受是當頭棒啊,等下面的許多例子後,更感受到觸目驚心。心裡一遍一遍地問著自己:中學的語文教育真的是這樣的嗎?而作為同樣是一個語文老師的我,卻也開始承認,上面的話也許說得有失偏頗,甚至是偏激,但卻絕不是毫無道理。

  常常會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訊息:某學生不堪學校的重負,離家出走。某家長在學生從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學習之外,還替學生安排了雙休日的作息表:語文、數學、英語、書法、音樂等等在周未輪番上陣。生活中,眼睛所到之處常常是揹著沉重的書包在街上行走著的學生、雙眼茫然架著比啤酒瓶底還厚的眼鏡的學生、行色匆匆大步流星的學生。對他們來說,已不知何為雙休日,生活中所剩下的只有考試、成績、練習、升學。娛樂對他們來說已成了奢侈品,他們唯一的目的便是考上高一級的學校。他們成了應試教育下的犧牲品。幸運的是,近年來,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幾個詞:素質教育、大語文教育、為學生減負等等。而事實上,生活中也確實有了這樣的改變。書店中,有關素質教育的書已擺上書架。學校裡,湧現了許多有名的語文教育家。社會上,也開始對這些問題加以密切的關注。我們看到了語文教學中不斷髮生著的新變化。

  而實際上,在近二十年來,中學語文教學經歷了不斷改革,不斷成熟的發展歷程,成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晴雨表,反映了教育教學改革的程序和最新成果,其顯著標志之一是眾多的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名家及其創立的語文教學模式的大量湧現,使中學語文教學這個百花園異彩紛呈,爭奇鬥豔。比如:上海育才中學的“八字”教學模式八字即讀讀、議議、講講、練練,錢夢龍的“三主四式”“三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四式”即循序展開的四種課式:自讀課、教讀課、練習課和複習課,魏書生的“自學六步法”教學模式六步教學程式為:①定向,明確教學目標;②自學,根據教學目的自學教材;③討論,對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④解答,對討論後仍未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進行解答;⑤自測,根據教學目標進行自我測試和評價;⑥自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知識的規律等等。可以說,諸多語文教學模式,都獨具匠心,各有特色,它們反映了語文教育工作者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深入探索和嘗試,從不同角度揭示和體現了中學語文教學的規律和特點。它們的產生和廣泛運用,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推動了語文教學改革的程序。近幾年來,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重新審視語文教學,總結已有的改革成果,提出了許多新的語文教學改革思想和主張,其中影響最大,最能體現語文教學特點和規律的莫過於“大語文教育”。而這個“大語文教育”不再是為應試教育而形成的“八股式”教育。將“大語文教育”和“應試教育”相互比較一下吧: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弊端例如,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忽視母語教育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個性;漢語文教育遠離了生活;以教條式的“標準答案“扼殺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等。而“大語文教育”所提出的見解是:

  1、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的發展。從學科教育意義上講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

  2、母語教育具的鮮明的人文性和民族性。母語教育必須陶冶思想情操,培養審美能力,繼承民族文化,遵循母語教育的規律和特點。

  3、語文不僅是學習的工具,也是生活的工具。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4、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是個性發展的必要條件,是跨世紀人才必備的素質。勿需作更多的評價,從比較中,我們便會發覺:“大語文教育”注重把語文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把語文和育人相結合,並更突出在語文教育中實現人的發展。而我從教學方法的選擇、語文基礎知識的落實、能力的培養三個方面談談用素質教育的要求來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選擇可行教法,科學進行語文素質教育。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與老師辛勤的教導和採取可行的、適合學生特點的教法是分不開的。在語文教學中,我非常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力求讓課課都有新鮮感,堂堂都有誘惑力:首先,不同文體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時同一文體的不同課文也採用不同的教法。其次,不同年級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即使同一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樣。

  二.落實語文知識,為提高語文素質打好基礎。

  我們知道,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的。具體到語文教學上來說,語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堅實的語文素質基礎學好語文知識。因此,我在語文教學中,非常注重落實各項語文知識,以便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打好基礎。

  三.注重能力培養,體現語文素質教育目標。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語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基於此,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著重從聽、說、讀、寫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併力求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發展的良好環境。讓會說者更會說,並以說帶動其他;讓會寫的越寫越好,並促進其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諧發展。同時,我的語文教學中又有“三個注意”:

  一、課堂上應多傾聽學生、多關注學生

  以前我們教師備課,可以比較詳細地規劃好多少時間先介紹什麼,然後再講解什麼,接下來如何如何練習,最後再總結,等等。現在我們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在課前就很難預測學生某個環節到底花多少時間合適,因而教案只能是一個大致的估計,在語文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和解讀。特別在閱讀教學中就不應該過分強調學生的思維方式、思想觀點與教師的完全吻合,對於學生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新奇獨到的見解,教師要善於發現、肯定和引導,否則,會在有意無意之間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二、教師要注意導語的設計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

  心理學認為,好奇心和興趣是積極追求知識的一個前提,是學習的先導。凡是學生感到新奇或有興趣就會引起注意,學習就會有成效。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設計一個好的匯入環節,設計一個好的開場白,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將學生引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之中。教師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二、要注意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情操、淨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範文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段話科學而又簡明地說明了閱讀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的地位。針對當今的考試製度來說,每一位學過初中語文的人都知道,一份語文試卷一般是由語基、閱讀、作文三部分組成。而在閱讀中積澱著語文的基礎知識,廣泛地閱讀又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故言閱讀教學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中是一場絕對的重頭戲。再說古往今來有無數關於閱讀、關於讀書的至理名言,告訴我們說不盡的好處。就《語文課程標準》也大力閱讀的重要作用:

  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絡,獲取外部的資訊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

  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尚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豐富文化的積累,發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和品位。

  閱讀能夠發展人的語言,發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其實,閱讀也是生命活動,是一種生活,是一種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正如薩特說的那樣:“閱讀就是自由的夢。”人們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閱讀中享受著精神的生活。

  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學生必須成為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係。

  閱讀的人文性和功利性定位,決定學生的閱讀不能侷限於教科書的範圍,只有以其為源,漫遊書海,開拓學生的閱讀面,縱覽課內外健康書籍,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

  如何讓大部分學生通過閱讀感受生活的美?如何讓學生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喜悅?如何讓學生通過閱讀深諳走進語文的快樂?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點淺見。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激趣

  美國心理學家斯奇卡列說:“好奇是兒童的原始本性,感知會使兒童心靈昇華,為其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同樣的,面對農村的孩子,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承擔著積極引導的重要責任。從教幾年的我,明白其中道理。立足於課堂,應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重視學生的感情和思考,在積極引導中,化抽象為形象,化平淡為神奇,化枯燥為活潑,使學生入“迷”。不知不覺中把徘徊在門外的學生帶入藝術殿堂,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心靈的感染和藝術的薰陶,增強學生對閱讀的渴望。幫助學生領悟作品的情操美,品味語言美。體會作品中的意境美,讓學生不斷地發現美、領悟美、欣賞美。以課文為切入點,以點帶面、旁徵博引使學生進入更廣闊的閱讀領域,激發他們閱讀課外書籍的濃厚興趣。如在教授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的《憶讀書》一文時,課文中大量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名著。我趁機把其中出現的《三國演義》、《聊齋志異》、《茶花女》等作品的精彩之處略作敘述,吊足學生的胃口,勾起他們迫切閱讀這些書籍的慾望。在這樣一個從課內到課外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了出來。

  二、備有香米打造巧婦設定圖書角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僅僅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卻沒有考慮到閱讀的物質前提,即是有的無矢,閱讀也就成了空談了。面對農村中學文化氛圍相對較薄弱,家庭經濟整體水平較落後的實際情況,我們不能奢望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能力去找到自己想看的書,且如覓書過程艱難,很多學生的興趣也會隨之殆盡。為此,應集眾人之力量,設定一個班級圖書角,從教師到學生每學期一人捐出最少一本的書籍。讓閱讀教學成為有源之水,讓學生的閱讀強烈願望有地方衝浪實現,也掀起了班級廣泛閱讀的高潮。多樣的社會,要求多樣的人才,在圖書角的內部也必須多樣化,不能侷限學生的閱讀面,不能束縛學生活躍的思維。另所備之米應香氣逼人,所集書籍應健康向上。我們知道並非所有的書都“開卷有益”,況且中學生本身還缺乏明辨是非,特別是抵制誘惑的能力,因此,設定圖書角時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既要熱情地保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又要幫助學生淨化閱讀內容、規範閱讀行為、提高閱讀品味,教育學生遠離黃色色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心得情人灰色反動X黑色暴力的讀物,拒絕“毒品”的誘惑,培養健康的閱讀情趣,確保閱讀大課堂在光明的快車道上健康平穩地執行。

  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指導正確閱讀方法

  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葉聖陶

  在閱讀教學中的“漁”也就是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和閱讀方法。閱讀,作為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包涵一定的能力層級,教師應避免教學中閱讀指導的隨意性和零散現象,力求有一定的指導體系,能系統地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方法進行點撥。

  ①感受性閱讀是閱讀能力和方法的基礎。讀書、讀書,關鍵要去“讀”。“讀”了人才知道課文中的人物事情理趣,“讀”了才能感覺到文章作者那顆心為什麼會如此歌唱,“讀”了才能品嚐到文章的深透與空靈,將文章讀上兩三遍,或快讀全文,或細讀有關段落,或跳讀掃描,或吟誦你喜愛的句子總之,要用“心”鑽進去,去感受文章的精華。

  ②理解性閱讀是培養閱讀良好品質、提高品位和閱讀能力的必經途徑。在感性閱讀的基礎上,聯絡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時代前景,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及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文學性作品理解性閱讀的方法之一。理解性閱讀著力強調知識的遷移,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學以致用的閱讀途徑。

  ③鑑賞性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高層次的閱讀境界。要真正進人語文的天地,進人“語文”的勝境,需要鑑賞閱讀。鑑賞優美的文學作品,能夠從中獲得身心的愉悅,更重要的是能夠借鑑作者觀察社會的角度、認識事物的方法以及謀篇佈局的思路,從而找到運用語言準確表達思想的門徑,形成自己的寫作個性。正因為如此,就要求閱讀者將思維的觸角深入到文章的內涵中去,將“讀”的思維與作者“寫”的思維契合在一起,然後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地誦讀全文,聲情並茂地美讀一番,你定會頓覺熱血沸騰起來,你的思維飄逸起來,你會感悟和深思。

  ④比較性閱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作較為深人的帶有創造性成分的閱讀。即便是同類文章,其文體或構思或題材的差異依舊明顯,從指導學生不斷地分析、咀嚼、鑑賞以文章中“求同存異”,在“異中求同”中歸納出某些共性,找出規律性的認識,使學生在辨識中學會整體性比較,形成自己的文學欣賞能力。

  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開展多樣化的語文活動

  每一個人都渴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臺,盡情地表現自我,完善自我;每一個人都或強或弱地好勝心理,心底裡總不甘落後於人;很多人都喜歡跟著潮流走,快樂地融入團隊共奏的主旋律。當學生們已走近閱讀,參差不齊地喜歡閱讀時,教師應該再次扮演好導演的角色,給學生提供一個個與閱讀相關的大舞臺。開展多樣化的語文活動,如“好書推薦”的演講,讓學生初涉鑑賞性閱讀形式,充分秀出自己的好學與博學,一堂交際課下來,幾石擊水,閱讀的浪聲即時可聞。豐富而多彩的語文活動還如有課前三分鐘演講,詩歌朗誦比賽,時文名段品評,講故事,語文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在講述、競賽、品評、交流等活動中發現不足,尋找差距。進而納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優秀者促動後進生,形成“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班級氣氛。

  五、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累與實踐

  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增厚語文功底,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感悟形成一種無形的積累。這種無形積累是閱讀經歷的初級階段,能對學生的人格、各方面修養起著良好的薰陶作用。但這種隨意性、消遣性的積累,較難快速地深入學生的大腦,並通過大腦分析理解吸引力,化為自己的知識。這就迫切需要閱讀的主體在無形積累的基礎上加強有形的積累。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世上真正能過目不忘的人畢竟少之又少,所以進入閱讀的精讀階段就要學會摘抄,記錄,點評,質疑。我並不贊同對待每本書都持“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態度,因為書海無涯,開卷即興筆墨對於大部分的中學生都有些嚴謹過頭了,反而阻礙了閱讀的開拓性,降低了學習的效率。不過,閱讀主體在博覽群書之時,也要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動筆摘抄自己所欣賞的,所需要的語段,學習領悟作者的思想與審美情趣;歸類收集文字資訊,充實自己的寫作資源;積累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拓寬自己的文化涵養和儲備自己的口語交際材料。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寫作”,這些名言說明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係。許多初中生對作文,懷有極大的畏懼心理,面對題目往往是無事可寫、無話可說,即使寫出來也是平淡乾澀無文采。在這種情況下,閉門造車,冥思苦想是徒勞無獲的,此時學生迫切地想寫好作文卻無從下手。“需要是了原始的動力”教師就可以順水推舟,抓住這要求與水平之間的矛盾正確引導。一方面,教師讓學生清楚:寫也好文章必須善於運用變化的句式和豐富多彩的詞語,必須恰當地運用修辭。進一步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飽滿的思想感情。而這一切來自廣泛的閱讀和對文學作品獨特體驗。另一方面,學生在寫作實踐與閱讀結合過程中,因為閱讀有形與無形的積累,培養了良好的語感,儲存著較豐富的寫作素材,往往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有許多學生在讀書筆記中,記下了一則小故事或者一句名言,而在作文中恰好得到運用,這樣便於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與語文基礎知識的關係更是密不可分。語文基礎知識是閱讀體驗的基石,而大量的、多種方式的閱讀又全面地紮實積累紮實語文基礎知識。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我對我的學生說“以閱讀為支點,就能撬動雄峻的語文泰山”。

  從功利性的角度看,閱讀教學的開展決定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拉動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利於語文教學成績的突出。從人文性的角度出發,閱讀教學的成功,在於豐富學生的間接社會經歷,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總之,在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逐步建構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一個個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性的讀者,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真正做到“我閱讀,我思考,我體驗,我提高”。

的人還

1.初中語文教師及班主任年度考核個人總結3篇

2.高中語文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

3.中學語文教師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4.語文教師年度考核總結

5.語文老師年度考核工作總結

6.語文老師年度考核總結

7.2016年初三語文教師年度考核總結

初三教師年度考核總結範文
低年級班主任工作總結範文四篇
相關知識
初中語文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
高中語文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
初中數學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範文
語文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
高三語文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
初中數學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
初中語文老師年度考核工作總結
初二數學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
初中語文教師年度考核總結
初中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