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課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0日

  為幫助同學們回顧師說這篇課文的知識點,鞏固課後練習,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高中語文,供同學們參考。

  師說課文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課後練習答案:

  一、這篇課文論述了從師之道。看看課文的第一段是怎樣逐步推出論點的,第二、三段是從什麼角度論述的。

  二、課文的第二段是用對比手法來寫的。說說這一段用了幾組正反對比的事實論據,這樣對比有怎樣的論證作用。

  三試說說作者的觀點在當時有哪些進步意義,在今天仍有什麼借鑑作用。作者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試就這一觀點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設題意圖:此題意在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參考答案:

  第一段開篇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緊接著正面概述教師的職能和任務是“傳道、受業、解惑”;然後轉而論述從師的必要性,無師不能解惑;最後正面論述擇師的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為師,並歸納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第二段評述當時不從師的不良風氣,從反面論證從師的必要。第三段舉歷史事例正面論述從師的必要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

  二、設題意圖:此題意在讓學生通過了解對比論證的手法重點理解第二段的內容,第二段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參考答案:

  這一段用了三組正反對比的事實作論據。第一組,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對比:古之聖人從師而問;今之眾人恥學於師。第二組,對其子於對其身對比:愛其子,擇師而教;於其身,恥學於師。第三組,百工之人與士大夫對比: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群聚而笑之。在對比中得出結論:師道之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從批判反面現象中闡明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三、設題意圖:此題意在讓學生以現代觀念總結作者從師為學的進步意義,並就課文第三段談自己的認識。

  參考答案: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師的職責。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獎掖後學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鑑作用。第三段闡述師道、師生關係,以能者為師,也就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比較容易接受,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現代文閱讀基礎練習附答案講解
兩次讓世界注視的劇作家閱讀練習及答案
相關知識
師說課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雨說課文原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雨說課文原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口技課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小石潭記課文原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隆中對課文原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論語十則課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親愛的爸爸媽媽課文原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愚公移山課文原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詩經兩首課文原文及課後練習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