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兩種電荷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自然界只存在兩種電荷揭示了電荷的二元化本性,是初三物理靜電學的重要結論之一。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物理兩種電荷教案【課標要求】

  1.觀察摩擦起電現象,探究並瞭解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物理兩種電荷教案【學習目標】

  1、通過摩擦起電的實驗,總結出帶電體性質,能說出區分正負電荷的方法,準確得出電荷作用規律。

  2、通過演示實驗,知道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瞭解電荷量。

  3、通過自學,瞭解原子結構,能總結出摩擦起電的原因。

  4、認識絕緣體與導體,能說出他們的區別與聯絡。

  物理兩種電荷教案【學習重、難點】

  重點:實驗探究電荷作用規律。

  難點:理解原子結構的基礎上說出摩擦起電原因,導體導電原因。

  物理兩種電荷教案【教學過程】

  一、動手參與

  小實驗:教師展示一束下端扯成絲狀、有些向四周散開的塑料捆紮繩。問:“為了讓散開的塑料捆紮繩聚攏到一起,直接用手捋一捋能不能達到目的呢?”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想象回答。***引導學生得出:用乾燥的手捋達不到目的,蘸水後再捋就可以了。***

  引入摩擦起電。

  二、 新課

  1、 學生分組進行摩擦起電小實驗完成任務:

  1***帶電體的性質:吸引輕小物體

  2***怎樣得到正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

  3***怎樣得到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4***電荷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摩擦起電吸引輕小物體數量不同,為什麼?

  1***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符號Q

  2***電荷量的單位是庫侖,符號是C。

  3、演示驗電器檢驗是否帶電:

  1***驗電器結構: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2***工作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4、自學課本原子結構內容,完成任務:

  1***原子結構:原子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組成。

  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

  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所帶電荷量為1.6×10-19 C。

  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與核外所有的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數相等,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物體對外也不顯電性。

  2***摩擦起電的原因:

  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核外電子的能力強弱不同,相互摩擦時,束縛核外電子能力強的得到電子,束縛核外電子能力弱的失去電子。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為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因為有多餘的電子而帶等量的負電。

  摩擦起電的實質:不是創造了電***荷***,只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注意:同種物質相互摩擦不能帶電

  5、區分導體和絕緣體

  1***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

  如:各種金屬、各種酸鹼鹽的水溶液、人體、大地等。

  2***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

  如:陶瓷、橡膠、塑料、純淨的油、幹木頭等。

  3***導電能力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做半導體。

  如:矽、鍺等。

  4***導體容易導電的原因:有大量的自由電荷;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電荷。

  5***特別說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

  三、 課堂小結

  兩種電荷:正電荷、負電荷

  電荷間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原子及其結構:原子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組成

  導體與絕緣體

  四、 課後作業

  P25 知識點1、 2、 3

人教版六年級負數教案
人教版離騷原文
相關知識
初三物理兩種電荷教案
物理兩種電荷的知識點
初三物理歐姆定律教案
初三物理歐姆定律教案機反思
初三物理下冊核能教案
北師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
初三物理光磁電重要知識點梳理提高學習效率
初三物理家庭電路習題及答案
關於初三物理第一學期教學計劃
初三物理第一學期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