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南京事業單位考試最為關鍵的科目是公共基礎知識,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1、張載說:“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這告訴我們***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對運動的

  B、時間與空間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C、矛盾是對立統一的

  D、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

  2、義利之辯是我國古代倫理學上爭論激烈的一個問題,爭論的實質是把什麼作為判斷事物價值的標準,下列主張以“利”作為判斷事物價值標準的是*** ***。

  A、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B、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C、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甲午戰爭後,維新運動迅速興起,針對洋務派提出的“中體西用”的方針,維新派指出,“體”與“用”是不可分的。中學有中學的“體”與“用”,西學有西學的“體”與“用”,把中學之“體”與西學之“用”湊在一起,就如同讓“牛體”產生“馬用”一樣荒謬。維新派與洋務派分歧的實質是*** ***。

  A、要不要社會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國興辦近代企業

  D、要不要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與思想文化

  4、1948年10月2日,劉少奇同志在同華北記者團談話時,講了一個希臘神話故事:巨人安泰是地神之子,他在同對手搏鬥時,只要身不離地,就能從大地母親那裡不斷吸取力量,所向;但是,只要他一離開大地,就會毫無力量。他的對手赫拉克勒斯發現了他的這一特徵,在一次搏鬥中突然把他舉到半空中將他扼死。劉少奇借用這一神話故事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要*** ***。

  A、堅持理論聯絡實際

  B、保持黨的方針政策的正確

  C、保持對敵人的高度警惕

  D、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5、我們要大力弘揚的時代精神是當代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是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的強大力量。時代精神內涵十分豐富,其核心是*** ***。

  A、國際主義

  B、集體主義

  C、改革創新

  D、開拓進取

  6、無論是北京奧運會,還是上海世博會,中國元素都有重要的表現內容。奧運會上的祥雲、中國印,還有緩緩展開的卷軸讓人感受到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而世博會上北京的風箏、天津的泥人、湖南的湘繡、河北蔚縣的剪紙等,則讓人目不暇接。由此可見***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我國傳統文化都符合社會發展要求

  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④我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之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現象都有對立兩方面,對立兩方面的運動方向必然相反,相反就相仇,相仇就是鬥爭,鬥爭的結果,必然歸於調和。這是中國傳統哲學對矛盾的思維方式。

  2、【答案】B。解析:“義利之辯”是中國哲學史上關於道義和功利相互關係的爭論。A、C、D三項都是以“義”作為判斷事物價值的標準。B項則以“利”作為判斷事物價值的標準。

  3、【答案】D。解析:守舊派反對西學,把西方近代科學技術斥之為“奇技淫巧”,洋務派雖然認為西方的軍事和技術可以學習,但堅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舉八股,尤其不能觸動三綱五常。而維新派則痛斥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是統治者“牢籠天下”的***,因此要救中國必須廢八股、改科舉,辦學堂、興西學。

  4、【答案】D。解析: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是黨能否長期執政的關鍵所在。

  5、【答案】C。

  6、【答案】B。解析:由題幹中的“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可以得出①的結論,奧運會、世博會上的各種中國元素讓人目不暇接體現了③。我國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②說法錯誤。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④說法也錯誤。故選B。

  ***二***

  1、驅逐出境適用於*** ***。

  A、外國人

  B、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

  C、有中國籍的但在外國有居住權的中國人

  D、和外國人有婚姻關係的中國人

  2、我國現行憲法是*** ***。

  A、1954年憲法 B、1975年憲法 C、1978年憲法 D、1982年憲法

  3、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爆發出比平時更大的力量和產生更敏捷的反應,此時測定其體內激素水平,明顯提高的是*** ***。

  A、胰島素

  B、腎上腺素

  C、性激素

  D、甲狀腺素

  4、“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首詩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班固,班起,班亮

  D、杜甫,杜牧,杜荀鶴

  5、下列描述中,正確表述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係的是*** ***。

  A、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

  B、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

  C、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總和

  D、理性認識中包含著感性認識的成分

  6、消除貧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 ***。

  A、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根本特徵

  B、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和要求

  C、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D、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刑法》第35條規定,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刑法》第11條規定,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故本題選A。

  2、【答案】D。解析:我國現行憲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佈施行。

  3、【答案】B。解析:腎上腺素是由腎上腺髓質分泌的一種兒茶酚胺激素。在應激狀態、內臟神經刺激和低血糖等情況下,釋放入血液迴圈,促進糖原分解並升高血糖,促進脂肪分解,引起心跳加快。當人經歷某些刺激***例如興奮、恐懼、緊張等***分泌出這種化學物質,能讓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氣***,心跳與血液流動加速,瞳孔放大,為身體活動提供更多能量,使反應更加快速。

  4、【答案】B。解析:生長於蜀地眉山的蘇洵及其二子蘇軾、蘇轍,在北宋時期皆是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且皆列名“唐宋八大家”。“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是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三蘇祠的題詞語。

  5、【答案】ABD。解析: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統一性表現在:***1***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這是認識論的唯物論,體現了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係;***2***感性認識有待於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論的辯證法。因為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認識的真正任務是透過事物的現象掌握其本質和規律。認識的目的和任務決定了感性認識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實現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就認識的實際過程來說,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總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不包括理性認識的純粹感性認識和脫離感性認識的純粹理性認識,都是不存在的。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飛躍,不是簡單的總和,C項說法錯誤,故選ABD。

  6、【答案】ABCD。

“的人還:

南京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預測題及答案
南京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衝刺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南京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
南昌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
北京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
北京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
甘肅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
福建省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
江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
江西省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
吉林省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