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護理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護理工作的好壞能直接影響病人的恢復,耳鼻咽喉科的病人也不例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析耳鼻喉科兒童診療中的對策及護理

  【摘要】探討耳鼻喉科護士在臨床護理針對兒童患者的實踐經驗,使我們對兒童耳鼻咽喉診療中常見的心態、不同心理特點、問題及安全隱患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與應對,加強治療前中後的心理護理,使患兒配合診療,營造了良好的就診療條件,才能確保把以病人為中心的診療護理落到實處,以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關鍵詞】兒童;耳鼻喉科診療;心理護理

  由於耳鼻喉科治療範圍較多,凡牽涉耳鼻咽喉的檢查及治療如:新生兒聽力篩查,聽力障礙,耳道異物,急性會厭炎,氣管異物,喉阻塞,鼻腔異物,鼻出血等都要在耳鼻喉科診治。我院在開展優質的護理是對於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關愛,在進行護理服務中注重禮貌、禮儀、禮節,講究儀表、言談,執行規範操作,是護士工作主動、熱情、周到服務的外在表現,是患者在精神上能感受到的服務[1]。 在護士臨床護理應著重關注兒童年齡小、活潑好動、易哭鬧等特點,適時採取相應措施,將護理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因此在做好兒童的護理工作,使其在診療過程中配合治療,對治癒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患兒心理特點

  兒童年齡小生活不能自理,但活潑好動,情感表露外顯,注意力易轉移,適應能力強,但缺乏抑制力。”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對疾病的認知和對診療的接受力是不同的,對診療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患病兒童的主要心理是恐懼。Frankly心理學分類法[2]:I度:有很強的拒絕反應***—***,如哭鬧,暴躁,恐懼,不張口及其他拒絕反應;Ⅱ度:有拒絕反應***—***,負反應,不接受治療,不願意治療,不配合治療,但不像I度有強烈的抵抗;例如不高興,抱消極態度;Ⅲ度:配合反應***+***,接受治療,但和醫生講條件;Ⅳ度:配合反應很好***++***,對醫生很信賴,表現出愉快,高興。護士在治療中根據患兒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徵採取恰當的護理措施。

  2.恐懼的原因分析

  2.1對環境的認知。在初診的患兒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有兒科的治療經歷的,因此,進入醫院患兒就有恐懼的心理反應。尤其是看到陌生的醫護人員和診臺上的器械,聽到診室裡其他孩子的哭鬧聲,就更增加恐懼的程度。

  2.2醫護人員的影響。患兒見到醫護人員等家人以外的人,都會心生恐懼,尤其有過治療經歷的如輸液,採血等,當再次見到護士,醫生或穿白大衣的工作人員,就有恐懼的心理反應。

  2.3對儀器和器具的恐懼。由於患兒對治療不理解,加之對治療手段的不確定,即不知道可引起什麼樣的感受,這樣就增加了恐懼感。在耳鼻喉科的治療中,患兒最恐懼,反應最強烈的是鼻負壓吸引置換,其次是波士球咽鼓管吹張。

  2.4家長的情緒對兒童的影響。陪護家長的態度對患兒的心理反應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家長接受過治療或對治療的認知程度較高,那麼患兒的反應就傾向於配合和合作。另一方面,如果家長對治療的態度不確定,猶豫不決則患兒哭鬧就對家長的心理造成影響,從而動搖治療的決心。如果家長的情緒激動,嚇斥孩子,也會增加患兒的恐懼。

  3.治療前中後的護理

  3.1 治療前的護理。為了達到患兒配合治療目的,護士在治療前先向患兒和家長講解具體的操作過程,然後家長再用患兒能夠理解的語言說明治療的目的;另一個做法是將患兒集中治療,讓有治療經歷的孩子先做治療,讓初治的孩子在旁邊觀看,起到示範和榜樣的作用。

  3.2治療中的護理。做治療的時候,大孩子在護士的指導下會主動配合護士做準備工作,而小一些的孩子則需要護士與他們建立良好的溝通,取得他們的信任。例如:先詢問叫什麼名字,在哪個幼兒園等等,通過聊天,鬆弛他的情緒,再可以讓孩子用手或臉感受—下波士球或橄欖頭,以及用滴管將藥液滴在臉上,讓其感受一下,從而消除患兒的緊張情緒,愉快的接受治療。

  3.3治療後的護理。患兒完成治療後,護士應對其表現給予表揚,必要時可將表揚擴大化,這對繼續治療和開展下一項治療有積極的作用。例如,可以對患兒講:“你是今天最勇敢的孩子,我會告訴其他小朋友的,我還會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和你的老師的。”等等。

  4.護士的心理品質的培養

  護理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門高尚的科學技藝。護理人員首要的任務是通過言行與交往為病人創造一個願意治療,保持良好合作的心理狀態。[2]護士面對一個八個月大的嬰兒——咽部異物***魚刺***的病例,護士能做的最主要的是讓患兒張口,以配合醫生探明魚刺的部位,這是用語言或者強制的方法都無法解決的。而且壓舌板一進***腔,患兒只有吸允的動作,不張口。這時護士就採用奶瓶配合治療,即在壓舌板進***腔後,示意患兒看見奶瓶,這時患兒就會有要奶吃的意向,自然的張口,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

  工作中,護士可以用患兒熟悉的易於理解的語言對其進行疏導,安撫,鬆弛緊張的情緒,使其對治療過程有簡單的認知,增加安全感;還可用肢體接觸來溝通:如握手,撫摩患兒的臉,讚美起眼睛大而明亮等,使其有被關愛,被喜歡的感覺,會主動配合治療。曾經有一位四歲的小女孩拒絕做鼻負壓吸引置換治療,護士就和她坐在一起,捱得很近,並拉者她的手,用很小的聲音與她交流,把治療的過程講述一遍,結果小女孩就主動接受治療了。護士不僅要有一顆愛心和耐心,還要有一顆童心,蹲下身來,拉近與患兒的距離,多鼓勵,少批評,用“軟硬兼施”的方法使其配合治療,儘量避免使用強制措施,以免為再次治療留下恐懼的心理體驗[3]。

  5.結論根據對患兒進行行為狀況的判斷,給患兒實施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強呼叫真誠與愛心來關愛每一個患兒,絕大多數患兒均能表現出較好的合作態度,與護士結下友情,並使護理、治療等工作能夠較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劉義蘭,王桂蘭,任小英等.優質護理的指徵:住院患者觀點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誌,2004,39***9***:641-643.?

  [2]馬文元,姜潮,醫學心理學[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7,270?

  [3]高蔚虹,兒童牙病診療中的人文關懷[J].醫學與哲學雜誌,2008,4:66

  >>>下頁帶來更多的下載

病毒性肝炎的護理論文參考範文
耳鼻喉科護理論文參考
相關知識
耳鼻喉科護理論文範文
耳鼻喉科護理論文參考
耳鼻喉科護理論文
耳鼻喉科護理方面的論文
耳鼻喉科護理方面的論文
耳鼻喉科護士工作總結優秀範文
耳鼻喉科護士實習總結
耳鼻喉科醫生述職報告範文
有關心外科護理論文
有關心內科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