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鑑賞基礎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6日

  你瞭解小說嗎?小說作為閱讀理解的時候應該如何進行教學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一

  一、關於小說

  1、小說的概念

  小說是文學的一大類別,是一種與詩歌、散文、戲劇並列的敘事性文學體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綜合運用語言藝術的各種表現方法,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廣泛地、形象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

  2、小說的分類

  小說的分類由於所持標準不同而有許多種劃分方法。按題材內容分,可分為歷史小說、社會小說、偵探小說、愛情小說、問題小說、推理小說、科幻小說、戰爭小說、諷刺小說、譴責小說等;按文體樣式分,可分為詩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章回體小說、童話體小說、傳記體小說、筆記小說、話本小說、傳奇小說等。

  人們通常依據篇幅的長短和容量的大小,把小說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四類。這是最常見的分法。***微型小說又稱小小說,篇幅一般在1000字左右。小小說雖然短,但也同樣遵循小說創作的基本規律,如典型化、形象化,不受時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等等。小小說的主要特點是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立意奇特,文短意長,情節完整,結局出人意料,使人回味無窮。***

  3、小說的三要素

  無論什麼樣的小說,都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小說都是重在寫人物的,“文學即人學”,小說創作的中心任務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離不開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一定的生活環境,所以人物、情節和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節,描寫典型環境也就成了傳統小說的基本藝術特徵。對於高中學生來說,小說鑑賞和高考命題選材的物件一般就是這些傳統意義上的小說,鑑賞和命題的著眼點,也必然主要集中在人物、情節、環境、主題、線索、表現手法和語言等相關的幾個方面。進行小說鑑賞就是要學會如何分析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性格特徵,弄清人物活動的環境、提煉小說表現的主題,品味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等。

  4、小說的流派

  鑑賞小說還須瞭解一些小說創作流派的知識。小說創作主要有三大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

  傳統小說主要採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但在小說的發展過程中,傳統小說藝術特徵受到強烈衝擊,表現手法已日趨豐富。

  現代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產生的一個反傳統的文學流派,它包括表現主義、象徵主義、達達主義,存在主義、未來主義、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意識流、新小說派、超現實主義、荒誕派等等。其反傳統的特色不僅表現在創作方法上,也表現在思想內容上,與人們一些傳統的認識格格不人。中學生對此只做一般的瞭解即可,不是我們學習鑑賞的重點。

  二、鑑賞方法

  1、理清情節線索

  小說的主題思想需要在情節的發展過程中展現出來,有的小說甚至有多條線索多種矛盾相互交錯,要準確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必須理清作品的線索和情節。分析情節,要善於把握故事發生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四個環節,並能概括各部分的要義,為提煉主題思想做準備。同時,我們還須從情節的發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為情節是人物性格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中,才能顯現出人物靈魂深處的東西來,離開了情節,就不知道人物怎樣活動,也就無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徵。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須透過情節中發生的事情這種外在現象,去剖析現象背後的本質。

  如有一篇小說叫做《想討一本書》,它就是通過“討書”“買書”這兩個事件反映出方先生不讀書又強裝斯文儒雅的性格特徵的,物質的富有與精神的貧乏這個矛盾也是在“討書→買書→碰壁”這個情節中得以展現的。要分析情節,先要抓線索,情節的發展離不開線索的貫穿。《想討一本書》這篇小說就是以“書”為線索貫穿全文,推動情節發展的。當然,有時故事情節比較複雜的小說還會有兩條線索,如魯迅的《藥》就設定了兩條情節線索。文章可以以事物為線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動為線索。如巴金的《燈》開頭是“窒悶”,中間有“心漸漸***”“呼吸也暢快了許多”,結尾有“對著山那邊微笑了”,抓住了這些,文章的情節和思路就得到了整體把握。其次抓時空變化***或情節發展脈絡***。例如閱讀魯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幾次來魯鎮的不同時空及其肖像言行的變化,就可以較準確地把握全文的情節和思路,進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禮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題。

  當然,與分析情節有關的還要看選材、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結構是否完整,過渡照應是否自然恰切等。

  2、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指的是小說中所描繪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更確切地說是作品的主要構成部分。因為小說的核心任務就是通過刻畫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來揭示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從而表現作品的主題的。所以,要評價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認真分析作者對人物的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等,從而評價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而發掘出各色人物善惡美醜的精神世界;通過對小說的整體閱讀,能對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觀公正的評價,進而準確把握作品的內涵。

  小說中的人物並非就是現實中的“真人”,而是拼湊起來的角色,是作家經過典型化處理的“人”。所謂“典型化”,就是作家以概括現實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現象進行分析選擇集中概括,剔除其中非本質的東西,突出其中本質的主要方面,並加以充分的想像和合理的虛構,以此創造出具有鮮明獨特個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會本質的人物形象,達到反映生活、表達作者主觀情感的目的。所以,小說的世界,是作者經過藝術加工的世界,它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在閱讀中鑽牛角尖。評價人物,只有從事件本身來評價人物才是客觀公正的,切忌帶先入為主的主觀色彩,也要避免貼標籤式地將人物臉譜化的泛泛而談。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需要通過各種描寫方法來刻畫。主要有心理描寫、細節描寫、語言描寫等。

  心理描寫有助於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氣氛、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等。如高爾基的《母親》一文中心理描寫的方法很多,有側面敘述人物內心活動或感覺的,有運用人物內心獨白直接剖析心理活動的,有通過動作表情描寫反映心理活動的。莫泊桑的《項鍊》在心理描寫方面也有獨到之處,例如寫瑪蒂爾德看到舞會請帖時,既急切盼望出席舞會,又沒有合適的服飾,那種焦急、懊惱、悔恨的複雜心理,就刻畫得惟妙惟肖。

  細節描寫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一個重要手段,它通常包括人物言談舉止細節、生活情景細節、自然景物細節等。細節的最大特點就是“細”,這“細”包括兩層意思:其一,它是生活中的細小事物;其二,對它的描寫必須是細緻入微的。另外,細節應當是典型的,能以一當十地反映生活及表現人物性格。如《變色龍》裡寫奧楚蔑洛夫為擺脫尷尬,要葉爾德林不斷地幫他脫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細節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見風使舵的變色龍性格。

  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獨白和人物對白的描寫。人物語言描寫要求個性化和本質化,即在用詞、語氣、表達方式上顯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文化水平、思想修養、職業身份、內心世界等。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在描寫人物的獨白、對話時,常適當加入一些關於人物的心態、聲調和口吻的提示。如孔乙己的語言是獨一無二的,他的“多乎哉?不多也”“竊書不能算偷”打上了封建讀書人的鮮明烙印;而咸亨酒店掌櫃重複的“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也打上了一個惟利是圖的商人的鮮明烙印。

  多種描寫手段集中而精彩表現出來的作品還要數《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中王熙鳳出場的那段場面描寫。對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語言描寫,“三角眼”“吊梢眉”的肖像描寫,林黛玉的心理描寫,周圍人物的肅整和王熙鳳的放誕無禮的對比描寫,先哭後笑、轉悲為喜、又是打量又是抹淚等綜合運用的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手法,把王熙鳳察言觀色、機變逢迎的性格特徵刻畫得人木三分。

  從以上舉例可以看出,分析評價人物形象必須分析多種多樣的描寫方法。

  3、瞭解環境的作用

  環境描寫,包括社會背景、自然環境和人物活動的場所。人物的性格通過環境得以凸顯,環境是為人物而設定的。小說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環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總要打上時代的烙印,留下環境的痕跡。小說追求相對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著力於人物所處的環境的描繪,人與人之間所釀成的氣氛和整體意境的形成,無不包含著某種真摯的思想情感。很多作品所浸含著的往往就是作者自己的情思和意緒。如《藥》中對愚昧麻木的民眾的描寫,正是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環境現狀的反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慘命運也是在祝福那種環境氣氛中顯現出來的,其中無不包含著作者對主人公的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不平,以喚起人們療救的注意。

  4、把握作品的主題

  小說的主題實際就是作者通過各種形象所要表達的思想。文學作品的作用就是要感奮人、激勵人、愉悅人,使人從中得到教益,所以正確把握小說的主題是評價文學作品最重要的環節,是實現小說社會功能的關鍵所在。

  在小說中,由於作者濃墨重彩皆潑灑於主要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題性人物”。在故事小說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際遇遭逢、命運歸宿常常聯絡著社會生活的某種本質,顯示著作品主題的價值。在性格小說中,主要人物是某種典型性格的代表和化身。這種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發展的歷史,是作品主題所要展示的內容。在心理印象小說中,主要人物是特定環境的主要感受者和由此產生的特定心理的主要反映者。主要人物的心理狀態,往往具有對特定社會環境客觀認識的普遍價值,是作品的主題所在。所以,把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分析透徹了,作品的主題也就不言自明瞭。

  5、品味作品的語言

  閱讀小說要充分注意它的語言特點和表現力量。要分析它怎樣運用具體性的語言敘事描景,展開情節;更要分析它怎樣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性格化的語言刻畫人物,通過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徵理解作品的主題。而且小說運用各種寫作方法結構篇章,也都是通過語言來體現的,分析寫作方法和篇章結構的表現力量,也都和分析語言的表現力量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因而,把握小說中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並且具體分析它的表現力量,是深刻理解小說思想內容的重要方法。小說中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對語言的運用有不同的要求。—般地說,敘述要簡明、流暢,描寫要生動、形象,抒情要真切、感人,議論要精確、深刻。

  品味語言要做到:***1***仔細揣摩作者描繪環境、敘述故事、說明事物、刻畫人物、發表議論、抒發感情等的敘述語言是如何構成一篇和諧完美的整體的;②充分體會作者敘述語言的客觀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動性;③認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以及個性化語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④學會正確審視作家的藝術語言,正確評價作家運用自己的藝術語言所形成的獨特鮮明的語言風格。

  6、欣賞作品的表達技巧

  “技巧”指文學技巧。它是作家駕馭文學語言、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方法及表達方式、修辭手段等等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時所表現出的熟練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技能;它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錶達技巧的評價鑑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鑑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

  對錶達技巧的分析鑑賞,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分析:***1***從表達方式角度。看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敘、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景物描寫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言事說理服務的;②從選材組材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係、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③從表現手法角度。看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託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們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④從結構安排角度。看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定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⑤從語言運用角度。看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委婉含蓄、尖銳直露、冷峻深沉、熱情澎湃等***;給讀者哪些藝術審美情趣;文中所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反語、誇張、排比等***創造出什麼樣的意境,表達效果如何,等等。

  二

  一、瞭解小說的常識

  1.小說三要素:人物***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了兩種,主要人物也叫主人公***、情節、環境。

  2.小說最基本的特徵: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形象,通過典型形象的塑造反映社會現實生活。 3.典型環境:能鮮明反映時代特徵的社會風貌。

  4.典型形象:既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又代表時代中某一類人的共同特點的人物。

  二、鑑賞小說的方法

  1、梳理情節***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順敘***平敘***、倒敘、插敘。有的小說還有序幕和尾聲。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情節的生動性是小說情節審美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讀者對情節的最基本要求。

  2、分析環境描寫: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種。

  3、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說人物思想性格要從小說常見的刻畫方法入手。

  ①、肖像描寫。如《祝福》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寫:第一次到魯家: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臉上也白胖了。第二次到魯家:臉色青黃,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死屍似的臉。捐了門檻仍不能祭祀: 臉色灰黑。淪為乞丐後:臉上瘦削不堪 ,黃中帶黑,木刻似的,眼睛間或一輪。

  ***魯迅說:“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它的眼睛。”***

  ②、語言描寫。如孫犁《荷花澱》中水生和水生嫂的臨別對話: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小華,你帶去;爹,你也帶上!”

  水生說:“那咋成啊!”

  水生嫂說:“咋不成?”

  水生說:“我們又不是去走親戚,是去打鬼子,打仗!”

  水生嫂說:“哦,那麼說我是去走親戚了?我還要幹活哩!”

  水生懇求說:“千斤的擔子你先擔著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

  水生嫂說:“說得輕巧。你不替我想想,也該替老人、孩子想想。上有老下有小的,我的命好苦啊!你這個狠心賊,心裡根本沒有我,我不想活了……”

  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咱們一塊走!”

  水生說:“我們是去打鬼子,你個娘兒們跟去幹什麼?”

  水生嫂說:“燒飯、洗衣呀。你們的人就不吃飯換衣服了?”

  水生說:“那咋成啊,打仗還帶個娘兒們!”

  水生嫂說:“咋不成啊,古代還有花木蘭替父從軍哩!”

  水生說:“哎,說真個的,千斤擔子你先擔著吧,等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

  水生嫂嬌嗔地說:“嗯,不嘛……就你嘴甜。”

  分析:以上對話,表現了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③、動作描寫。如《藥》中對康大叔的動作描寫: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麼?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裡哼著說, “這老東西……。”

  分析:嚷、搶、扯、裹、塞、抓、擔、捏、哼——表現了他的凶狠、貪婪;闖、披、散、捆、嚷——表現了他的蠻橫、凶暴。這些動作描寫刻畫出了康大叔的凶暴、殘忍、貪婪、無恥。

  ④、心理描寫。如《藥》中華老栓的爽快和幸福:華老栓是一個沒有覺悟的勞動群眾,經濟困難。華老栓具有的性格特徵是:他愛子心切,深信人血饅頭能夠治兒子的病。老拴在買“藥”的途中“倒覺的爽快,彷彿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似的”和拿到人血饅頭後“彷彿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的心理描寫,寫出了他對人血饅頭寄予的希望。這裡的心理活動描寫,則進一步突出了他的愚昧落後的性格。他只關心兒子,對革命不關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兒子所吃的人血饅頭正是革命者的鮮血。這又表現了他的麻木無知。

  ⑤、細節描寫。如《藥》的開頭,寫華老栓夫婦準備去買人血饅頭。華大媽從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一包洋錢,老栓接過來後“抖抖的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兩下”,這中間的“掏”“抖抖的”“按了兩下”,充分表現了華老栓夫婦的貧苦,他們的洋錢來得多麼不容易。他和一切勞動者一樣,具有勤勞、善良、儉樸的品格,去取藥時“吃一驚”,不但寫出場面的可怕,並且顯現了老栓的膽怯。“按一按”寫出了老栓對錢的珍惜以及對醫好子病的渴盼,“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寫出了他對錢的珍惜以及驚懼的神態,又“不敢拿他的東西”更體現了他的膽怯與善良及其矛盾的心情。

  ⑤、場面描寫。場面描寫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環境中以展現人物活動為中心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如: 這些學生在號召群眾募捐,幫助災區人民解決困難,重建家園,圍觀的人聽了都伸出一雙雙熱情的手,紛紛把鈔票放進箱子裡表示一點心意。站在外圍的人焦急地等待裡邊的人快出來,好讓自己進去捐款。一位叔叔還大聲地叫嚷:“你,你快一點行嗎?真是急死人了。

  這段話描寫了熱烈的捐款的場面,反映了人們對捐資救災的熱情。作者不僅寫出了群體的活動,還寫了一位叔叔的神態和語言。這樣就叫做點面結合,讓場面顯得熱烈而不單調。

  又如:街上的柳樹,象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的,無精打采的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乾巴巴的發著些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與天上的灰氣聯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乾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的老城象燒透的磚窯,使人喘不出氣。狗爬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的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化開;甚至於鋪戶門前的銅牌也好象要被晒化。街上異常的清靜,只有銅鐵鋪裡發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單調的叮叮噹噹。拉車的人們,明知不活動便沒有飯吃,也懶得去張羅買賣:有的把車放在有些陰涼的地方,支起車棚,坐在車上打盹;有的鑽進小茶館去喝茶;有的根本沒拉出車來,而來到街上看看,看看有沒有出車的可能。那些拉著買賣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夥子,也居然甘於丟臉,不敢再跑,只低著頭慢慢的走。每一個井臺都成了他們的救星,不管剛拉了幾步,見井就奔過去;趕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驢馬們同在水槽裡灌一大氣。還有的,因為中了暑,或是發痧,走著走著,一頭栽在地上,永不起來。 ***選自老舍的《駱駝祥子》***

  這是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的片斷,這段描寫接著抓住景物在烈日下的特徵,調動多種感官,分別寫了街上的柳樹、馬路、便道上的塵土灰沙、狗、騾馬、小販、柏油路、鋪戶門前的銅牌、車伕,從側面描寫烈日,表現了天氣的炎熱、乾燥、憋悶;通過寫祥子的感受,調動多種感官從側面表現酷暑高溫。烘托出了祥子拉車的艱辛。

  4、悟主題。

  三

  一、瞭解小說的常識

  1.小說三要素:人物***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了兩種,主要人物也叫主人公***、情節、環境。

  2.小說最基本的特徵: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形象,通過典型形象的塑造反映社會現實生活。 3.典型環境:能鮮明反映時代特徵的社會風貌。

  4.典型形象:既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又代表時代中某一類人的共同特點的人物。

  二、鑑賞小說的方法

  1、梳理情節***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順敘***平敘***、倒敘、插敘。有的小說還有序幕和尾聲。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情節的生動性是小說情節審美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讀者對情節的最基本要求。

  2、分析環境描寫: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種。

  3、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說人物思想性格要從小說常見的刻畫方法入手。

  ①、肖像描寫。如《祝福》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寫:第一次到魯家: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臉上也白胖了。第二次到魯家:臉色青黃,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死屍似的臉。捐了門檻仍不能祭祀: 臉色灰黑。淪為乞丐後:臉上瘦削不堪 ,黃中帶黑,木刻似的,眼睛間或一輪。

  ***魯迅說:“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它的眼睛。”***

  ②、語言描寫。如孫犁《荷花澱》中水生和水生嫂的臨別對話: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小華,你帶去;爹,你也帶上!”

  水生說:“那咋成啊!”

  水生嫂說:“咋不成?”

  水生說:“我們又不是去走親戚,是去打鬼子,打仗!”

  水生嫂說:“哦,那麼說我是去走親戚了?我還要幹活哩!”

  水生懇求說:“千斤的擔子你先擔著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

  水生嫂說:“說得輕巧。你不替我想想,也該替老人、孩子想想。上有老下有小的,我的命好苦啊!你這個狠心賊,心裡根本沒有我,我不想活了……”

  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咱們一塊走!”

  水生說:“我們是去打鬼子,你個娘兒們跟去幹什麼?”

  水生嫂說:“燒飯、洗衣呀。你們的人就不吃飯換衣服了?”

  水生說:“那咋成啊,打仗還帶個娘兒們!”

  水生嫂說:“咋不成啊,古代還有花木蘭替父從軍哩!”

  水生說:“哎,說真個的,千斤擔子你先擔著吧,等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

  水生嫂嬌嗔地說:“嗯,不嘛……就你嘴甜。”

  分析:以上對話,表現了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③、動作描寫。如《藥》中對康大叔的動作描寫: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麼?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裡哼著說, “這老東西……。”

  分析:嚷、搶、扯、裹、塞、抓、擔、捏、哼——表現了他的凶狠、貪婪;闖、披、散、捆、嚷——表現了他的蠻橫、凶暴。這些動作描寫刻畫出了康大叔的凶暴、殘忍、貪婪、無恥。

  ④、心理描寫。如《藥》中華老栓的爽快和幸福:華老栓是一個沒有覺悟的勞動群眾,經濟困難。華老栓具有的性格特徵是:他愛子心切,深信人血饅頭能夠治兒子的病。老拴在買“藥”的途中“倒覺的爽快,彷彿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似的”和拿到人血饅頭後“彷彿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的心理描寫,寫出了他對人血饅頭寄予的希望。這裡的心理活動描寫,則進一步突出了他的愚昧落後的性格。他只關心兒子,對革命不關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兒子所吃的人血饅頭正是革命者的鮮血。這又表現了他的麻木無知。

  ⑤、細節描寫。如《藥》的開頭,寫華老栓夫婦準備去買人血饅頭。華大媽從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一包洋錢,老栓接過來後“抖抖的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兩下”,這中間的“掏”“抖抖的”“按了兩下”,充分表現了華老栓夫婦的貧苦,他們的洋錢來得多麼不容易。他和一切勞動者一樣,具有勤勞、善良、儉樸的品格,去取藥時“吃一驚”,不但寫出場面的可怕,並且顯現了老栓的膽怯。“按一按”寫出了老栓對錢的珍惜以及對醫好子病的渴盼,“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寫出了他對錢的珍惜以及驚懼的神態,又“不敢拿他的東西”更體現了他的膽怯與善良及其矛盾的心情。

  ⑤、場面描寫。場面描寫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環境中以展現人物活動為中心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如: 這些學生在號召群眾募捐,幫助災區人民解決困難,重建家園,圍觀的人聽了都伸出一雙雙熱情的手,紛紛把鈔票放進箱子裡表示一點心意。站在外圍的人焦急地等待裡邊的人快出來,好讓自己進去捐款。一位叔叔還大聲地叫嚷:“你,你快一點行嗎?真是急死人了。

  這段話描寫了熱烈的捐款的場面,反映了人們對捐資救災的熱情。作者不僅寫出了群體的活動,還寫了一位叔叔的神態和語言。這樣就叫做點面結合,讓場面顯得熱烈而不單調。

  又如:街上的柳樹,象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的,無精打采的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乾巴巴的發著些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與天上的灰氣聯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乾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的老城象燒透的磚窯,使人喘不出氣。狗爬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的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化開;甚至於鋪戶門前的銅牌也好象要被晒化。街上異常的清靜,只有銅鐵鋪裡發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單調的叮叮噹噹。拉車的人們,明知不活動便沒有飯吃,也懶得去張羅買賣:有的把車放在有些陰涼的地方,支起車棚,坐在車上打盹;有的鑽進小茶館去喝茶;有的根本沒拉出車來,而來到街上看看,看看有沒有出車的可能。那些拉著買賣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夥子,也居然甘於丟臉,不敢再跑,只低著頭慢慢的走。每一個井臺都成了他們的救星,不管剛拉了幾步,見井就奔過去;趕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驢馬們同在水槽裡灌一大氣。還有的,因為中了暑,或是發痧,走著走著,一頭栽在地上,永不起來。 ***選自老舍的《駱駝祥子》***

  這是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的片斷,這段描寫接著抓住景物在烈日下的特徵,調動多種感官,分別寫了街上的柳樹、馬路、便道上的塵土灰沙、狗、騾馬、小販、柏油路、鋪戶門前的銅牌、車伕,從側面描寫烈日,表現了天氣的炎熱、乾燥、憋悶;通過寫祥子的感受,調動多種感官從側面表現酷暑高溫。烘托出了祥子拉車的艱辛。

  4、悟主題。概括主題慣用的詞語如:描寫了……描繪了……刻畫了……塑造了……反映了……揭露了……謳歌了……諷刺了……

  三.常見考點

  1、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①、自然環境:a渲染氣氛 b烘托人物性格 c推動情節發展 d暗示時代背景 e為下文情節做鋪墊 ②、社會環境:a交代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 b為塑造人物形象性格提供活動環境。

  2、情節結構安排的用意

  ①設定懸念,層層鋪墊,層層設疑,引人入勝 ②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

  3、各種描寫的作用:

  ①突出或烘托人物的性格或心靈*** 如魯迅的《祝福》三次肖像描寫***

  ②使情節發展起伏跌宕,富有波瀾。

  ③為下文情節的發展作鋪墊。***如莫泊桑的《項鍊》開頭的心理描寫;孫犁《荷花澱》的開頭的描寫***

  ④推動情節的發展***如王願堅的《黨員登記表》中的景物描寫***

  ⑤渲染氣氛;暗示時代背景***如魯迅《藥》的開頭夜的描寫***

  4、情節結構安排技巧:

  ①、伏筆:指作者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後呼應。這種手法有助於全文達到結構謹嚴,情節發展合理的效果。伏筆: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裡為後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例如《項鍊》中的兩個情節:“丟項鍊”和“項鍊是假的”就絕非純偶然事件,文中隱含著對其必然性描寫的伏筆,使人感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關於項鍊是贗品,文中就有多處伏筆。借項鍊時,女友毫不遲疑,慷慨應允,“當然可以”,多麼爽快的語氣,試想價值三萬多法郎的珠寶,女友真會那麼漫不經心嗎?當夫婦二人去珠寶店尋找那掛項鍊時,老闆許多帳薄,說只賣出了盒子,這也是一個疑點,價格昂貴的珠寶怎會沒有自己配套的手飾盒呢?當瑪蒂爾德還項鍊時,女友竟沒有開啟盒子看看,直到在公園裡再次遇到瑪蒂爾德,整整十年盒子都未曾開啟過,可以想象,那掛項鍊在女友心目中並不十分重要,這又恰恰說明它的價格不會非常昂貴。然而這多處伏筆,不僅沒有提醒當事人瑪蒂爾德,連我們這些旁觀者,如不仔細閱讀認真思考,也很難領會,可見作家手法的高超。

  ② 、懸念:是對情節發展和人物命運的期待心理。設定懸念,是使得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引人入勝的一種藝術手段。讀者一般都希望瞭解人物命運的成因,關心人物命運的結果,這便給小說家提供一個設定懸念的機會。魯迅先生在《祝福》中,採用倒敘的方式,把祥林嫂的死放到前頭來描寫,引起人們探究祥林嫂的死因的興趣,可以說是設定了懸念。


的人

清塘荷韻散文讀後感
龍眼與傘讀後感
相關知識
小說鑑賞基礎知識
小說鑑賞基本知識
小說創作基礎知識
小說創作基礎知識***2***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量詞彙總
小說閱讀基本知識及答題模式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應該怎麼學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手冊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總結
小學語文語法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