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記說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說課稿的提前準備對教師們的教學活動的幫助很大,所以,教師們有必要準備好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墨池記》說課稿以供大家閱讀。

  《墨池記》說課稿

  [教材分析]

  《墨池記》是曾鞏於慶曆八年***1048年***應撫州州學教授王君盛之請為墨池寫的記文作者把介紹古蹟人物、記事和議論結合在一起,從墨池引出書法家王羲之的勤學苦練,又擴充套件到道德修養問題本文語言生動靈活簡潔明快並多用設問句和感嘆句這些句式的大量運用,使本文平添了一唱三嘆的情韻因此,教學的重點是多朗讀課文,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難點是理解本文的思想意義和寫作意圖

  [學情分析]

  學生對王羲之的故事有粗淺的瞭解,知道他是位名書法家但對他的勤學苦練缺乏深刻的瞭解且對做人的道德修養缺少體會教學中應串聯補充,喚起學生“勤學苦練方有佳績”的情感共鳴,進而體會文字思想及寫作意圖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查找了解王羲之的軼事和歷史上的勤學故事及典故教師可以作簡要補充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熟讀課文,理解並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

  2. 能力目標:把握課文的內容,理解勤學苦練對於道德圓滿、事業有成所具有的決定作用

  3.情感目標:結合自身的學習實踐,進一步體會“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 熟讀課文,理解並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

  2. 把握課文的內容,理解勤學苦練對於道德圓滿、事業有成所具有的決定作用

  [教學方法]

  1. 多種形式朗讀課文,熟讀成誦培養語感

  2. 藉助工具書和註釋疏通文意,在自己領悟基礎上合作交流

  3. 合作探討,分析理解文字

  [教學過程]

  環節一 匯入

  王羲之是中國最偉大的書法藝術家之一,被後人譽為行書天下第一,他的書法線條如行雲流水,字型風流瀟灑前人評他的筆勢說“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世人稱他為“書聖” 他的字是天生如此,還是別有決竅?今天我們學習曾鞏的《墨池記》,解開我們的疑惑

  ***設計意圖:通過對王羲之成就的簡介,引起好奇心,激起學習興趣 ***

  環節二 簡介文史知識

  1. 曾鞏簡介

  曾鞏,字子固,北宋建昌軍南豐縣***今屬江西省***人,傑出文學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登仁宗嘉二年進士及第歷官太平州司法參軍、館閣校勘、集賢校理、英宗實錄院檢討官,出通判越州,歷知齊、襄、洪、福、明、亳諸州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六年,病逝於江寧府,享年六十五歲後人稱其為“南豐先生”,南宋理宗時追諡“文定”他與歐陽修等人一起,為北宋詩***新運動作出了傑出貢獻,被歸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元豐類稿》,《隆平集》等傳世

  2. 王羲之簡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臨沂人***今屬山東***晉懷帝永嘉年生,死於晉哀帝興寧三年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世稱為“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遊名山,博採眾長,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對後世影響很大,他的正體世稱“書之聖” 王羲之在書法上是個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還是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他把散見於前代、當代的書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筆、結字優點融合統一在一種嶄新的書法作品中

  3. 關於墨池的記載

  除荀伯子《臨川記》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記載外,浙江省永嘉縣積穀山中也有一個水池,池旁刻有米芾所題“墨池”二字,廬門歸宗寺內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蘄水***蘄春、浠水一帶***等地亦有類似遺蹟這些遺蹟有些當然是後人的附會,但也可見人們對王羲之勤奮精神的欽佩和仰慕之情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和本文有關的人物及景觀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環節三 誦讀、積累

  1. 多媒體播放視聽材料《墨池記》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句讀,聽明語氣***

  2. 朗讀課文 朗讀方法可以多樣自讀、默讀、範讀、齊讀等

  3. 根據工具書及註釋,疏通文意

  4. 積累:

  ***1***實詞:任 極 意 徜徉 肆恣 致 信 善 能 固 章 揭 推 尚 被

  ***2***虛詞:之 以 於 豈 邪 況

  ***3***一詞多義:

  方

  有池窪然而方以長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然

  有地隱然而高

  豈信然邪?

  及

  然後世未有能及者

  而因以及乎其跡邪

  書

  羲之之書晚乃善

  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

  能

  然後世未有能及者

  夫人之有一能

  ***4***以小組為單位細讀課文,討論交流,積累語句:

  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5***合作探究文中設問句的特點,積累:

  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

  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6*** 你覺得文中還有哪些重要的字詞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說出來,大家共同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多層次的誦讀,運用合作討論探究的學法,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環節四 精讀課文,理解主旨

  1. 記是古文中一種不定體敘事、寫景、狀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於抒發作者的情操和抱負,或闡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觀點說一說本文的主要意思是什麼?本文的寫作主旨?

  參考:

  文章開頭,先寫墨池處所、形狀,再交代有關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是記敘部分,其行文曲折,構思縝密其中“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八個字,為下文的議論提供了論據,埋下了伏筆

  接著,作者由敘述轉到議論,就王羲之書法藝術“晚乃善”“非天成也”這一點,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學固豈可以少哉”,點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論的重要依據,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則是作者的正確論斷

  第二部分先敘述州學教授索文的經過,接著又發議論,推測王君此舉是為了“勉其學者”,最後歸結到“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對“來世者”的作用,藉以鼓勵人們勤於學習完善自己

  本文通過記述墨池的位置、地形、形狀,及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故事 ,告訴人們要想有所成就,學習就要刻苦,修養道德更要刻苦

  2. 探究文字***先自讀思考,再小組討論明確***

  ***1***本文記敘王羲之的一件軼事是什麼?課文中的相應原文是什麼?

  ***2***作者認為王羲之在書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麼?

  ***3***撫州學官王君盛,書“晉王右軍墨池”六字於楹柱間並邀曾鞏為墨池作記的目的是什麼?

  ***4***“羲之之書晚乃善”原因有哪些?討論交流

  ***5*** 王羲之的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原因是什麼?

  ***6*** 曾鞏想借墨池的傳說闡明什麼道理呢?你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直接地接觸課文材料,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文章的寫作主旨***

  環節五 拓展延伸,活動體驗

  1. 你還能舉出幾個專心致志、勤學苦練、成就事業的名言和事例嗎?

  2. 假設你是“州學舍”裡的一名學生,當你看到“晉王右軍墨池”六字的時候,會有何感悟?

  參考資料:

  懸樑刺股***孫敬、蘇秦*** 囊螢映雪***車胤、孫康*** 鑿壁偷光***匡衡***韋編三絕***孔子***

  聞雞起舞***祖逖*** 程門立雪***楊時*** 磨杵成針***李白***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張衡***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韓愈***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勤能補拙是良訓, ,一分辛勞一分才***華羅庚***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天才出於勤奮  ***高爾基***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迪生***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絡現實,拓寬對“勤學苦練”的認識更好的實現本文的情感目標***

  環節六 總結全文

  讓學生對本文做小結總結不完整的,其他人補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總結反思習慣,查漏補缺調動學生積極性***

  環節七 推薦作業***任選二題***

  1、熟讀成誦,掌握內容

  2、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讀本文後的最深感受,

  3、除了“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外,你還能說出幾個關於王羲之的故事嗎?

  4、瞭解了這麼多通過勤學而終於成就事業的人的事蹟,你一定深有感觸,請寫下你的感受,並抄寫一句名言或自擬一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勉勵自己努力上進。

  《墨池記》課文原文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詩詞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墨池記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墨池記說課稿
人教版桃花源記說課稿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醉翁亭記說課稿
粵教版卡夫卡變形記說課稿
遊褒禪山記教學設計遊褒禪山記說課稿
遊褒禪山記教學設計遊褒禪山記說課稿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說課稿範文
墨池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鳥的天堂優秀說課稿
人教版梯形的面積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