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非馬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白馬非馬,這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邏輯學家公孫龍***約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個著名的邏輯問題,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當時中國有所謂的“百家爭鳴”現象,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思想激情燃燒的歲月,後世難以企及。百家爭鳴中的“百家”是個虛數表示很多的意思,大致有以下一些“家”。

  儒家有孔子、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莊子。墨家有墨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比較多,比如說申不害、商鞅、韓非、李斯等。兵家,有孫武、吳起、孫臏。陰陽家有鄒衍。縱橫家太多了,代表人物有鬼谷子、蘇秦、張儀等。雜家的代表人物是呂不韋。農家是許行。名家,代表人物有鄧析、惠施、公孫龍。

  公孫龍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名家”是以善於語言分析而著稱於世思想流派。“名”指的不是名氣的名,而是指事物的名稱、概念等。

  公孫龍可以說是中國的柏拉圖,他開闢了邏輯領域,建立邏輯學的理論體系。他的著名理論是“白馬非馬”論。

  故事發生在趙國當時的馬匹流行烈性傳染病時候,秦國嚴防瘟疫傳入國內,就在函谷關口貼出告示,禁止趙國馬匹入關。

  這天,正巧公孫龍騎著白馬來到函谷關。

  關吏說,“你人可入關,但馬不能”。

  公孫龍辯道:“白馬非馬,怎麼不可以過關?”

  關吏說:“白馬是馬”。

  公孫龍說:“我公孫龍是龍嗎?”

  關吏一愣,但仍堅持說:“按照規定只要是趙國的馬就不能入關,管你是白馬還是黑馬。”

  公孫龍微微一笑,道:“‘馬’是指名稱而言,‘白’是指顏色而說,名稱和顏色不是一個概念。‘白馬’這個概念,分開來就是‘白’和‘馬’或‘馬’和‘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比如說你要馬,給黃馬、黑馬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馬,給黑馬、給黃馬就不可以,由此證明‘白馬’和‘馬’不是一回事!所以說白馬非馬。”

  關吏越聽越迷糊,被公孫龍這套高談闊論搞得暈頭轉向,被侃暈了,不知該如何對答,無奈只好讓公孫龍騎白馬過關。於是公孫龍的《白馬論》名噪一時。

  概述

  白馬非馬,這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邏輯學家公孫龍***約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個著名的邏輯問題,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公孫龍可以算是一位非常有趣的哲學家。他的一些哲學命題向人們在認識方面的常識挑戰,經他那麼一挑戰,本來習焉而不察的一些問題引起眾人的注視。比如說,“白色的馬是馬”,這個判斷為人們的常識所知,無須乎懷疑。然而,公孫龍懷疑了,提出了一個流傳千古的哲學命題———“白馬非馬”。

耄耋之年的典故由來
嗟來之食的典故
相關知識
白馬非馬的典故介紹
白馬非馬典故
車水馬龍的典故
有關於馬的經典故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典故
汗馬功勞典故
有關車水馬龍的典故
白馬非馬歌譜
竹馬之交典故
關於馬超的典故_關於馬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