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演講稿5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白巖鬆,央視主持人,1968年8月 20日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主持《新聞週刊》、《感動中國》、《新聞1+1》等節目,以其“輕鬆、快樂、富有趣味”的主持風格,深受觀眾喜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白巖鬆演講稿,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白巖鬆演講稿篇1:我的故事及背後的中國夢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鬆2009年3月31日在美國耶魯大學發表演講

  過去的二十年,中國一直在跟美國的三任總統打交道,但是今天到了耶魯我才知道,其實只跟一所學校打交道。但是透過這三位總統我也明白了,耶魯大學的畢業生的水準也並不很平均。接下來就進入我們這個主題,或許要起個題目的話應該叫《我的故事以及背後的中國夢》。

  我要講五個年份,第一要講的年份是1968年。那一年我出生了。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亂,在法國有巨大的街頭的騷亂,在美國也有,然後美國的總統肯尼迪遇刺了,但是的確這一切的原因都與我無關。那一年我們更應該記住的是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雖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個夢想”的這句話卻真正地站了起來,不僅在美國站起來,也在全世界站起來。但是當時很遺憾,不僅僅是我,幾乎很多的中國人並不知道這個夢想,因為當時中國人,很難說擁有自己的夢想,因為夢想變成了一個國家的夢想甚至是領袖的一個夢想。中國與美國的距離非常遙遠,不亞於月亮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但是我並不關心這一切,我只關係我是否可以吃飽。因為我剛出生兩個月就跟隨父母被關進了wxdgm特有的一種牛棚。因此我的爺爺為了給我送進牛奶吃,要跟看守進行非常激烈的搏鬥。很顯然,我的出生非常不是時候,不僅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對於世界來說, 似乎都有些問題。

  1978年,十年之後。我十歲,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地方,那個只有二十萬人的地方。你要知道,在中國它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城市,它離北京的距離有兩千公里。要想了解北京出的報紙的話,需要在三天之後才能看見,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存在新聞這個說法。那一年我的爺爺去世了,而在兩年前的時候我的父親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母親一個人要撫養我們哥兒倆,她一個月的工資不到十美元。因此即使十歲了,夢想這個詞對我來說,依然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彙,我從來不會去想它。我母親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建立新的婚姻,是她一個人把我們哥倆撫養大。我看不到這個家庭的希望,只是會感覺,那個時候的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因為我所生活的那個城市離蘇聯更近。

  但是就在我看不到希望的1978年的時候,不管是中國這個國家,還有中國 與美國這兩個國家之間,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那是一個我們在座的所有人,今天都該記住的年份。1978年的12月16號,中國與美國正式建交,那是一個大事件。而在中美建交兩天之後,12月18號,中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今天你們知道,那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一年的開始。歷史,兩個偉大的國家,一個非常可憐的家庭,就如此戲劇性地交織在一起,不管是小的家庭,還是大的國家,其實當時誰都沒有把握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的。

  接下來的年份該講1988年了,那一年我二十歲。這個時候我已經從邊疆的小城市來到了北京,成為一個大學生。雖然我們今天在中國依然有很多的人在抨擊中國的高考的制度,認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須承認正是高考的存在,讓我們這樣一個又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當然,這個時候美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很遙遠的國家,它變得很具體,它也不再是那個過去口號當中的“美帝國主義”,而是變成了生活中很多的細節。這個時候我已經第一次地嘗試過可口可樂,而且喝完可口可樂之後會覺得中美兩個國家真的是如此接近,因為它幾乎就跟中國的中藥是一樣的。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非常狂熱地去喜歡搖滾樂。那個時候正是邁克爾傑克遜還長得比較漂亮的時候。

  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中國,已經開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為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年。那一年中國開始嘗試放開很多商品的價格。這在你們看來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在中國

  當時是一個很大的邁進,因為過去的價格都是由政府來決定的。但是,就在那一年,因為放開了價格,引起了全國瘋狂地搶購,大家都覺得這個時候會有多久,於是要把一輩子都用的食品和用品,買回到家裡頭。這一年也就標誌之著中國離市場經濟越來越近了。當然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市場經濟也會有次貸危機。

  當然我知道那一年1988年對於耶魯大學來說格外的重要,因為你們耶魯的校友又一次成為美國的總統。

  接下來又是一個新的年份,1998年,那一年我三十歲。我已經成為中央電視臺的一個新聞節目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我已經成為一個一歲孩子的父親。我開始明白我所做的許多事情不僅要考慮我自己,還要考慮孩子及他們的未來。那一年在中美之間發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因為那一年的主角就是克林頓。也許在美國你記住的是性醜聞。但是在中國記住的,是他那一年訪問了中國。在六月份的時候,他訪問中國的時候,在人民大會堂和江主席進行了一個開放的記者招待會,然後又在北京大學進行了一個開放的演講,這兩場活動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當克林頓總統即將離開中國在上海的時候,記者問道:“這次訪問中國,您印象最深的是 什麼?”他說:“我最想不到的是這兩場講座居然都直播了”,不過直播讓中國受到了表揚,而美國卻受到了批評。當然只是一個很小的批評。在北大克林頓的演講當中,由於整個克林頓總統的演講,用的全是美方所提供的翻譯,因此他翻譯的那個水準遠遠達不到今天我們翻譯的水準。我猜想有很多的中國觀眾,知道克林頓的確在說話,但是說的是什麼,不太清楚。所以我在直播結束的時候,說了這樣的一 番話,我說“看樣子美國需要對中國有更多的瞭解,有的時候要從語言開始”,美國包括美聯社在內的很多媒體都報道了我的這句話,但是我說的另外一句話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報道,我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對於中美這兩個國家來說,面對面永遠要好過背對背”。當然也是在這一年年初,我開上了我人生的第一輛車。這是我在過去從來不會想到的,中國人有一天也可以開自己的車。個人的喜悅,也會讓你印象很久,因為往往第一次才是最難忘的。

  接下來我要講述的是2008這一年,這一年我四十歲。很多年大家不再談論 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在這一年我聽到太多的美國人在講。看樣子奧巴馬的確不想再接受耶魯佔領美國二十年這樣的事實了注:耶魯大學一直盛產總統,而出身哈佛大學的奧巴馬終結了這一事實。他用“改變”以及“夢想”這樣的詞彙贏得了大選。在他當選總統之後,聽說你們舉行了遊戲,甚至慶祝。在這個細節中讓我看到了耶魯師生的超越。而這一年也是中國夢非常明顯的一年。它就像全世界所有的偉大的夢想都要註定要遭受很多的挫折一樣,顯現出來。無論是期待了很久的北京奧運會,還是神舟七號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當中行走,那都是很多年前我們期待了很久的一個夢想。但是,突如其來的四川大地震,讓這一切都變得沒有我們期待中的那麼美好。這個時候中國人對於生命的看待,我相信跟美國人和世界上一切善待生命的民族都是一樣的。八萬個生命的離開,讓整個2008年,中國人度日如年。不說,我都猜得到在耶魯校園裡頭,在每一個網頁、電視以及報紙的前面,也有很多的來自中國的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們,為這些生命流下眼淚。但是就像四十年前馬丁路德金先生倒

  下,卻讓“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站得更高,站得更久,站得更加讓人覺得極其有價值一樣,更多的中國人,也明白了,夢想很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

  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度過了自己的四十歲的生日。那一天我感慨萬千,雖然周圍的人不會知道。因為時間進入到我的生日那一天的時候,我在直播精彩的比賽。二十四小時之後,當這個時間要走出我生日這一天的時候,我也依然在直播。但是這一天我覺得我非常的幸運。因為正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的四十歲,讓我意識到了我的故事背後的中國夢。正是在這樣的四十年的時間裡頭,我從一個根本不可能有夢想的,一個遙遠邊疆的一個小城市裡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可以在全人類歡聚的一個大的節日裡頭,分享以及傳播這種快樂,這是一個在中國發生的故事。

  而在這一年,中國和美國相距並不遙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需要。布什總統據說度過了他作為總統以來在國外,一個國家,呆的最長的一段時間,就是在北京奧運會期間。菲爾普斯在那兒拿到了八塊金牌,而他的家人都陪伴在他的身邊,所有的中國人都為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祝福。當然,任何一個這樣的夢想都會轉眼過去。在這樣的一個年份裡頭,中美兩國曆史上幾乎是第一次同時發出了“我有一個新的夢想”,這樣的時候,如此的巧合,如此的應該。美國面臨了一次非常非常艱難的金融危機,當然不僅僅是美國的事情,也對全世界有重大的影響。昨天我到達紐約,剛下了飛機,我去的第一站就是華爾街,我看到了華盛頓總統的雕像,他的視線是那麼永久不變地在盯著證券交易所上那面巨大的美國國旗。而非常奇妙的是,在這個雕像後面的展覽館裡正在舉行“林肯總統在紐約”這樣的一個展覽,因此林肯總統的大幅的畫像也掛在那上面,他也在看那面國旗。我讀出了非常悲壯的一種歷史感。

  在離開那個地方的時候,我對我的同事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說,很多很多年前如果美國發生了這樣狀況的時候,也許中國人會感到很開心”,因為“你看,美國又糟糕了”。但是今天中國人會格外地希望美國儘早地好起來,因為我們有幾千億的錢在美國。我們還有大量的產品等待著裝上貨船,送到美國來,如果美國的經濟進一步好的話,在這些貨品的背後, 就是一個又一箇中國人增長的工資,是他重新擁有的就業崗位,以及家庭的幸福。因此,你明白,這不是一個口號的宣傳。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頭,你們是否注意到了,與一個又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緊密相關的中國夢。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在過去這三十年的時間裡頭,讓個人的命運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一個邊遠小城市裡的孩子,一個絕望中的孩子,今天有機會在耶魯跟各位同學交流,當然也包括很多老師和教授。中國經歷了這三十年,有無數個這樣的家庭。他們的爺爺奶奶依然守候在土地上,僅微薄的收入,千辛萬苦。他們的父親母親,已經離開了農村,通過考大學,在城市裡已經有了很好的工作,而這個家庭的孫子孫女也許此刻就在美國留學,三代人,就像經歷了三個時代。但是在中國,你隨時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現場的很多箇中國留學生,他們的家庭也許就是這樣。對麼?那麼,在我們去觀察中

  國的時候,也許你經常關注的是“主義”、“社會主義”或其他龐大的政治詞彙,或許該換一個視角。去看十三億個非常普通的中國人。他們並不巨集大的夢想、改變命運的那種衝動、依然善良的性格和勤奮的那種品質。今天的中國是由剛才的這些詞彙構成。在過去的很多年裡頭,中國人看美國,似乎在用望遠鏡看。美國所有的美好的東西,都被這個望遠鏡給放大了。經常有人說美國怎麼怎麼樣,美國怎麼怎麼樣,你看我們這兒什麼時候能這樣。

  在過去的好多年裡頭,美國人似乎也在用望遠鏡在看中國,但是我猜測可能拿反了。因為他們看到的是一個縮小了的、錯誤不斷的、有眾多問題的一箇中國。他們忽視了十三億非常普通的中國人,改變命運的這種衝動和慾望,使這個國家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 但是我也一直有一個夢想。為什麼要用望遠鏡來看彼此?我相信現場在座的很多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最真實的美國,用自己的耳朵去了解最真實的來自美國人內心的想法。無論再用什麼樣的文字也很難再改變他們對美國的看法,因為這來自他們內心的感受。當然我也希望非常多的美國人,有機會去看看中國。而不是在媒體當中去看中國。

  你知道我並不太信任我的所有的同行。開一個玩笑。其實美國的同行是我非常尊敬的同行。我只是希望越來越多的美國的朋友去看一個真實的中國。因為我起碼敢確定一件事情:即使在美國你吃到的被公認為最好的中國菜,在中國都很難賣出好價錢。就像很多很多年之前,在中國所有的城市裡流行著一種叫加州牛肉麵,加利福尼亞牛肉麵。相當多的中國人都認為,美國來的東西一定非常非常好吃。所以他們都去吃了。即使沒那麼好吃的話由於覺得這是美國來的也沒有批評。

  這個連鎖的快餐店在中國存在了很多年,直到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美國,在加州四處尋找加州牛肉麵,但是一家都沒有找到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知道,加州是沒有這種牛肉麵的。於是這個連鎖店在中國,現在處於陸續消失的過程當中。你看這就是一種差異。但是當人來人往之後,這樣的一種誤讀就會越來越少。所以最後我只想再說一句。四十年前,當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時候,他的那句話“我有一個夢想”傳遍了全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不僅僅有一個英文版的“我有一個夢想”。在遙遠的東方, 在一個幾千年延續下來的中國,也有一個夢想。它不是巨集大的口號,並不是在政府那裡存在,它是屬於每一個非常普通的中國人。

  白巖鬆演講稿篇2:妥協雙贏,人生就是一場跟歲月的談判

  中國人的邏輯習慣非黑即白。只要發現了誰的一個缺點,頭一天還熱情相擁呢,一轉眼就“這個人怎麼這樣”。可是,你自己有時候也是這樣啊。當我們瞭解人性的複雜時,理性才會慢慢建立起來。

  近半年我常常講,不要站在道德的立場上討論道德。比如去年,中國人討論最多的,一個是老人跌倒了沒人敢扶,怕被訛,一個是小悅悅事件。大家在那兒感慨,中國人現在良心滑坡、道德淪喪,世風日下,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覺得,當下的中國人不比一百年前更糟糕,也不會比一百年後更好。內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人性就是這樣,看周圍的環境是激活了我們的好,還是激活了我們的壞。

  這不是簡單的道德問題,有時候還跟改革有關係。比如說,十五年前,兩車一撞,車上的人下來就打,因為結果的勝負決定誰賠償;現在比較文明,兩車一撞,車上的人下來,保險號一抄,還可能互相遞根菸,走了。為什麼出現這種變化?不是因為講文明,而是因為車輛都強制上了保險。為什麼老人跌倒了會沒人敢扶呢?這是因為,我們現在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沒有覆蓋到每一個公民的身上。如果老人跌倒以後,知道不會給孩子添麻煩,他就不會訛人了。

  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有天在日內瓦湖邊,龍永圖問我:“小白,你知道什麼叫談判嗎?”我說:“不就是你們天天跟美國人拍桌子吵架嗎?”他說:“小白,談判是雙方妥協的藝術,任何單方面的贏都不叫談判,那是征服,或者說是戰爭。”後來,龍永圖奉獻了“雙贏”這個詞。

  當時我只記住了這句話,沒有太深的理解。

  這三四年,我不斷地重複這句話。年輕時從來都覺得妥協是一個糟糕的詞,過了四十歲我才明白,只有能夠使對方和你都做到一定的妥協,然後完成進步,社會才會不斷進步。回望歷史,你不覺得所有的進步都是由雙方妥協促成的嗎?

  說小了,人生就是一場跟歲月的談判。很多人過得擰巴,就是單方面想贏,忽略了歲月的力量。人到四十多歲頭髮會白,眼睛會花,你改變生活方式,向歲月妥協,歲月也會向你妥協半步。你跟你的領導之間也是一場漫長的談判,民主不也是如此嗎?

  我覺得,當下的中國,需要營造一種雙方都懂得妥協的氛圍,共同前進。權力要懂得妥協,對自己要有所剋制。我覺得公眾的妥協在於,我們可不可以變得更加理性,而不是情緒化?我們可不可以在反抗的同時,也能自責和自律?我覺得,可能這是最關鍵的。

  我們未來的十年,就是要看會不會形成一種妥協的平衡點。任何單方面的妥協都不可能實現。現在很多事件、衝突,都是因為非理性的公眾和非理性的權力撞上了。

  但是,這兩者之間誰先誰後,是很重要的,我覺得公權力要先妥協。媒體更多的是要約束公權力,要通過對常識的扞衛和對理性的呼籲,慢慢地讓這個社會的理性建立起來。

  現在,好像每一個人都很苦悶,不像20世紀90年代初,人們突然沉默,不理過去了,然後一門心思玩經濟掙錢。現在,中國人重新來到一個十字路口,開始迷茫:物質上差不多了,可是還不幸福。怎麼辦?在這個迷茫的時候,我覺得恰恰需要理性——很簡單,逼迫雙方妥協,從自己做起。

  白巖鬆演講稿篇3: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我基本上是被綁架來的,因為這並不在我這次的南昌計劃當中。突然有一天晚上,也就是前天吧,前天我接到了易建東校長的訪信,替學生們懇請加出這麼一站。不僅僅因為過去我們是很好的朋友,我們因為奧運和體育進行過很多的對話,還在於他能為學子去求這個情,更何況財大這個位置蠻特殊的,我6點05的飛機要飛,他跟我強調這兒離機場很近。來來複復,剛才我一下手機簡訊,我們有十五到十六條手機簡訊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此時就站在了這兒,一個原本絕對不應該也不可能站的地方。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行程太意外了。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所以接下來大家可以用一個熱烈的掌聲謝謝易建東校長。

  看到熱氣騰騰的這個場面就想起了自己的大學生涯,去年我剛剛度過了自己的大學畢業20週年。對於我來說大學不僅僅是個回憶,也是一生當中最美好的四年。前天的晚上在廣州,我在做亞殘運會的志願者,我們晚上,也是我們大學的幾個同學的聚會時間。即使很晚,也要一聚,因為他是你一生的朋友,在大學裡有很多的事情是你一生難以複製的。

  第一、在大學裡一定要去珍惜和維繫和發展一輩子很難再遇到的集體的友情。書萍曾有一句話:人到中年,友情之樹和頭髮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樹日漸凋零,但是在大學裡所結下的同學情誼,因為你們在一個行當,或者說大多在一個行當裡,一生當中多有交集,那個時候又沒有很多利益糾葛,因此大學的友情便可貫穿一生。我為什麼格外的強調第一點,要珍惜大學的集體友情呢?是,我既不同意更不反對大學期間談戀愛,但千萬不要因為提前走入兩人世界而丟掉大學四年來你這一生無法複製的集體友情。所以我首先要提醒你的是,這是最難得的,即使你再談戀愛,也要融入到你的集體當中,去分享那種借自行車或者自己有自行車一幫子人可以騎十幾公里幾十公里去踏青去玩,然後一幫人昏天黑地的打牌,然後考試前一起臨陣磨槍,這樣的一種記憶。

  第二、在大學期間一定要錘鍊自己非常堅強的心理素養。我覺得我們現在很多的中國的教育,有很多該強調的並沒有被強調。比如說我們談到素質教育或者說是應試教育的時候,素質教育他的核心包括哪些成分呢?在大學裡頭,我就覺得如果能讓我們的心理變得更強,那是大學教育該給這個階段的必有得一種營養。我們總在談一個人業務素質很高,你的身體素質很好,但是千萬別忘了,我衡量一個人經常用心理素質去衡量。一個心理素質足夠強的人才可能成功,一個心理素質不夠強的人成功起來很難。比如說在大學的時候你會不會用挫折去讓自己的心臟變得更大。你會面對失敗嗎?同樣面對成功也是一項很嚴峻的考驗呀,你學會面對成功嗎?心理素養必然成為大學期間,不管大學有沒有意識的、有沒有效果的去為大家增加這種心理課程。我覺得在座以及在站的每位弟弟妹妹們,也要知道在大學期間讓自己的心裡變得更強。因為以我過了這麼多年,在工作崗位上,在社會當中去打拼,我去看的,我自己面臨的成長,走到今天回頭去看,有一顆比較大的心臟幫了我足夠多的忙。那同樣的,我也有機會去看新的年輕人在成長。有的時候會很好奇,哪些人更容易成功而哪些人不可以。那最後就發現,心理素質足夠強的人容易成功,而心裡素質不強的人幾乎很難成功。因為打擊對於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就是很難再起來。會演變成一種自卑、壓抑。但是對於心理素質足夠強的人打擊反而讓人愈挫愈奮。【外面有多少人呀?如果我不在意,你們也不在意的話這指臺上起碼能容三百人。我一直主張學校,學校就是要不拘一格,如果外面還有人要進,你就讓他們進來坐在這。快點,你們要為其他的人節省時間,快點。】所以大家一定要去接受,擁有一顆還在強大的心臟,是你將來走向社會通往人生的必備條件,而不是可以選擇的條件。甚至在我看來,如果讓我去評價這個人的業務素養,心理素養,等等很多層面,心理素養是我有限要照顧的層面。

  第三、在大學期間一定要學會,用自己的腦子開始思維,而不是僅僅別人說是,我就是,別人說不是我就不是,那怎麼行。其實在座的各位,在站的各位你會發現,當我們走進大學校園的時候,我們是沒有區別的,跟同齡人。你比如說,你一個班45個人畢業了,OK,你高中這45個人畢業之後,剛剛走進大學的時候,有的人進了江西大學,有的人進了南昌大學,有的進了財大,有的人去了清華,有的人去了復旦等等。當初走進學校的時候你們不會有任何區別,是什麼讓你們在4年後發生了很大的區別呢:第一個學校的專業設定。專業與其說給你們的是專業的知識,不如說讓你們習慣了用你們的專業思維方式去觀察這個世界。比如說,我就會清晰地發現,當我大學四年,我大學畢業後,因為我學新聞,我已經學會了用新聞人的眼睛去看待這個世界。我有些同學在學法律,他們已經學會了用法律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理工科的同學會用理工科的方式去看待世界。Ok,你們也會,你們會因為財大給予你們的各種專業,各種薰陶,你們開始用專業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但是另外一點,你們有沒有學會用你們自己的眼光看待溫習這個世界?人的成功除去我剛才談的心理素質,很重要一點也包括思維方式的成功,一個思維方式不斷學習變化的人會更強,一個人雲亦云的跟隨者則不強,一個人的收入和社會地位等等因素,跟什麼成正比呢?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一定要努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可替代性更高的人。比如說,開玩笑也不是說開玩笑,是事實。原來易劍東教授在北京的時候,他的不可替代性就很強,為什麼呢?因為在奧林匹克這方面他幾乎是最強的專家。所以不管是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網路媒體,你看我和他一起做過電視,一起做過體壇週報的會談,等等,那是因為他在這個領域鑽的很精很深,他的不可替代性就強。不可替代性強,他在這個社會上獲取一個更加穩定的位置,一個向前進的速度就會更快。但是如果你隨時可以被替代,比如說我們有個工作非常辛苦,我們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非常辛苦,甚至會有生命危險,但是一個月掙得工資很低,他要比比爾蓋茨辛苦多了,比爾蓋茨曾經是世界首富,現在被墨西哥的一個哥們給超過了,成為第二。那你會覺得不公平啊,為什麼這麼多人工作這麼辛苦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比爾蓋茨一天飛來飛去還打牌,然後等等等等,還那麼有錢呢?沒辦法,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比爾蓋茨,而我們很辛苦的那些工作,像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你們要知道,隨便把我們拽過去培訓不到一天,立刻就可以從事那個工作。也就是說他的不可替代性太弱。那麼不可替代性需要你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思維方式,你能做出與眾不同的事情來。我們經常有的時候說,我也能,和別人一樣,但是你能做到別人無法和你一樣嗎?這一點,對於比如說我們幹新聞的,每天都有事情發生,我現在越來越不說:我天天擁有的都是獨家新聞,我這有你那沒有,那我就覺得競爭性很弱,我是由壟斷造成的。但現在不是了,全中國的新聞人每天上午8點到10點,圍著不超過5個的網站在找選題,因為新聞沒有越來越強的獨家佔有性了,拼的是什麼?拼的就是你在傳播和釋出你的新聞的時候,你的傳播性強嗎?你的獨特性強嗎?你的獨立思維和語言表達的方面具不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呢?因此這就是挑戰和競爭,但是他跟思維方式,是有很大很大的關係。

  第四、學習與工作和未來之間的關係。曾經在我的單位,有一天我見到一個很小的孩子在實習,找了很多人,我就問他:“校友?”“校友,廣播學院的”“幾年級?”“一年級”“從明天開始本單位不接受你實習,回去上學去”。因為那個時候我擁有一點小權利,我把他攆走了,我不能接受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就開始實習了。請問你實習什麼呢?你知道你要什麼嗎?你知道你需要填充什麼嗎?當你不能夠擁有一個系統的專業訓練,既包括知識的訓練,也包括思維方式的訓練的時候,實踐對你沒有意義。因為你並不知道自己缺什麼。實踐來自於當你擁有了一定得理論基礎之後,還要通過實踐像一面鏡子一樣,去照哪些東西是還不完整的,哪些東西是需要補充的。我知道現在有相當多的大學校園裡頭心猿意馬,上學的時候,總覺得我要儘早的去實踐,好去跟未來的工作簡歷關係。還有,據我所知,有相當多的學校的,大四畢業的實習和論文形同虛設。因為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畢業實習是有學校統一安排的,並且畢業實習鑑定等等是成為非常重要的我們很在意的東西。所有人都會統一的去實施這個畢業實習。而我們現在由於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多的學校管理不嚴,導致有相當多的學校,在畢業實習的時候是放羊的狀態,OK,如果你這個學生說我去我爸的單位,或者我去哪個單位實習,三個半月之後他會把我留下,等等等等。我知道工作的壓力非常大,但是反過來去想,如果我們大學無法向社會提供所需要的成品的話,都是殘次品和有殘缺的作品,社會又怎麼能那麼放鬆的去接納你們呢?前不久,好像是復旦大學的驢友去黃山,他們可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啊,他們為什麼可以擁有這樣的機會呢?這一個事情需要反思的東西很多,我們的大學的學生為什麼再被別人救了,甚至有人犧牲生命的情況下,會抻了幾天沒有任何人出來道歉呢?探險不是玩命,更不是玩別人的命對嗎?但是這個是題外話,不提了,我想說的是,回到這個講座就是沒有必要一開始,在你的理論,你的思維方式,你的專業知識都不夠得情況下就急於去實踐,工作和婚姻、和戀愛、和成功非常非常的相似,求之不得,可遇不可求,是一個自然的結果,過程做的好必有好結果。我現在經常在大學裡頭,在不同的大學裡頭,那些認認真真在學習,並且汲取知識的人,然後真的做了四年大學生的人一般都有好結果。不排除那些心猿意馬,也並不紮實的人,由於各種因素,有的人得到很好的結果。但是相當一部分不好結果的人恰恰是這麼產生的。所以有的時候戀愛也如此,上來就非常功利性地去想非常好的結果,包括成功也如此,都是求之不得。反而做好了過程,必然會有好的結果。我們的大學教育,這個好像是在說笑話,沒有,我是在跟你們的各位去說,要讓自己安靜下來,必定會有好結果,你要相信做好了就會有好結果。不做就是去賭博,賭博有人會贏,概率是很低的。你能確定你一定是好運氣嗎?那麼為什麼不去用做好一個過程的方式去求得一定的好結果呢?所以在大學裡我知道這個對大家的挑戰越來越大,但是我一定要跟大家去說。

  第五、大學校園裡你終將面向社會,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呢?我覺得社會需要的並不是一個拿了就能用的立即的成品,我需要的是能看到你不斷的生長進步這個可能的人。因為我屢次參加活動招聘,不是我去招聘而是我去招聘別人,那我內心總會有標準,我從不看他現在所達到的水準,看他具沒具有在生長或者說很大生長空間的水準,這是第一一點。你比如說,我03年的時候招聘人,我期中重要的一個條件是沒有幹過電視的優先,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招聘邏輯,對嗎?按理說我在做電視,我應該招聘有電視經驗的優先,但是我恰恰是反的,到現在也沒人像我這麼幹的,很少。為什麼?因為我當時就意識到媒體將進入一個跨媒體的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廣播中有網路有報紙,報紙中有網路有電視。他是個跨媒體的因素。你不會電視我可以教你,而你僅僅會電視而不會其他,我如何教你呢?我的選擇恰恰要求你是一個有成長空間的人,我不要求你立刻成為師傅,你成為我的學生,但是將來有機會成為師傅。於是,我那批招聘進來的新華社的有,報紙的,各行各業的都有,也有少量的也有一部分電視的人,現在成為我們那的中間力量,而且非常好用。剛開始他們很懵,因為不能立即上手,但是他們有生長空間。第二我非常在意心理素養。我得知道這哥們抗打擊能力強不強?這姐妹會不會有了問題對我哭,對不起,工作當中對於我,是沒有性別概念的。我認為這是對男性,或者女性的不公平,平等才是最大的收穫,你遇到問題就哭,在我看來我會搖搖頭轉身就走,因為工作不會考慮性別,八小時之內。這就是開玩笑說為什麼柴靜有一天寫了一篇部落格說白巖鬆有一天告訴我:你不要穿裙子上班。這倒不是,我是在悄悄的用各種方式提醒她你是一個新人,你隨時會出差。新聞人出差的地方山溝、礦難、地震,隨時都有,比如說又一次柴靜中午來了之後告訴她,你有一個小時的時間,請趕緊回去收拾一點行李,一個小時之後西苑機場飛機起飛,新疆地震。這就是新聞的生活,因此我從不主張在工作的時候,穿著花枝招展的裙子,因為你無法出差,我無法把任務給你,這時候對於我來說是沒有性別概念的。所以心理素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素養。你要抗打擊,不是說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其實工作的時候也是不相信的。另外我衡量一個人的心理素養不僅僅是看他抗打擊的能力強不強,我還要看他的抗表揚能力是不是也足夠強?很多的人不是折在挫折上,而是折在第一二次成功上。在他頭一兩次的成功之後,不知道他接下來改怎麼辦,飄飄然了,覺得一切都可以了,原本會有一個相當不錯的上升空間就被堵住了,因此心理素養是我第二個要談論的。第三個,當然我格外格外格外的看重一個人,這是一種直覺,無法衡量,說我用一個什麼樣的資料去考驗你是一個不錯的人。無法,但是我憑直覺。我能感覺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電視尤其是,他需要合作。只有人格人性相當不錯的人才可以進入合作的團隊當中,才可以激勵別人也被別人激勵,更多的人願意跟你合作,所以做人是一個人永遠無法改行的行業,人的一生中不如此嗎?你可以,OK,財大畢業了,然後你從事金融,各方面與你有關的工作,但你一輩子改得了你必須去做人嗎?所以我會去格外的憑直覺的去衡量一個人做人的素養。所以你回過頭去看,時代不管怎樣變遷,終極權衡人的標準變化不大。我相信100年前也有人如我這般講過,50年後大部分的標準也便如此。它跟你今天會電腦,明天會語音計算,再後來有什麼更高階的技術的變革沒那麼大關係。就像93年我問過一位上海哲學家:為什麼我們的醫學科技等等進步如此之快,但是現代人仍然需要一兩百年前的人的音樂去撫慰心靈,哲學家回答我一句話:人性的進化是很慢很慢的。

  我們現在經常會被外在的變化給綁架了,很多人說:“白巖鬆你真的是手寫的這本書,不會打電腦?”“對呀”“真的沒發過郵件?”“沒發過”“那你OUT啦”我想反問你,你覺得我OUT了嗎?就像一個人很逗的這麼問過我:“你既然沒有發過郵件沒有打過電腦,怎麼知道犀利哥呢?”我當時很同情這位朋友,這是怎樣的一種思維方式呢?對,相當多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非好即壞。這也恰恰是我想跟同學說的第六點。

  第六、說到思維方式的時候也要從傳統的禁錮當中走出來。我們很多時候有很多下意識的習慣,但誰說習慣就一定是對的呢?比如說今天,因為實在太急,你沒有機會。有機會,你就會發現,有人講就有人在記筆記。考試的時候上大學的時候如此,後來我發現,上學這樣是正常的,因為你要記要考試,後來我發現做講座等等有很多人也是習慣在記,我就經常勸他們把筆記本收起來吧,該記住的不記你也會記住的,不該記住的即使記了也記不住,100個記筆記的人當中99個後來都沒有再翻過。我們為什麼總在這一種下意識的習慣,其實它是錯誤的。打電腦,是有了這個東西我就一定要會嗎?會了固然可以,對於我來說,已經習慣了手寫和思維之間的同步速度,我不打電腦是因為我等不及我的腦子,因為它更快,我的手跟我是同步的。但是如果我打電腦,他不是我的習慣,那我舒服就ok了,我為什麼要跟那些去妥協呢?但是我們生活當中,中國人必須改變一種邏輯——這人是好的,那人是壞的。我覺得不對。生活中純粹的好人沒有,純粹的壞人也沒有,絕大多數你我都如此,好中有壞,壞中有好。看什麼激活了我們的善,看什麼遏制了我們的惡,一個良性的社會必須要有道德或者法律去約束制約我們心中的惡,你也很想偷東西,我也可能是,但是受過良好的教育之後,擁有法律和各方面的約束之下,我們就不可能做出這樣的行為。但是你敢說你小時候沒偷吃過東西嗎?我偷過。你要敢告訴我說你沒偷過,我就敢告訴你說你太虛偽了。因為人性大多如此。那麼好了,由此就可以告訴我們一點,我們是相同的,一個人犯了罪是不是就十惡不赦,法律會有準則,該死刑該無期怎麼怎麼樣的,那是不是因為一個人犯了罪他就什麼都是壞的呢?不會呀。你比如說上海曾經有一個銀行的行長,後來他被叛了無期,但是他有句話深深地影響了我,我依然有勇氣去說他這句話很棒。他說:“名利權都很有力量,但你沒發現他都是中性的嗎?看用在誰的手裡,如果用在有理想的人手裡,它就向著好處走,如果用在只為自己謀取私利的情況下,這些詞彙就是壞詞彙。”所以,那你能認為你就是純粹的好嗎?你比如說朋友相處,尤其是戀人相處,可以成為戀人了,可以成為真正的好朋友了,都是因為優點而走進,都是因為接納對方缺點才可以相處。不是嗎?溫文爾雅的人仍然有不齒於展現在大眾面前的怪癖。你一定如此啊,要是有人說如果把每一個青少年成長時候的細節告訴他們的父母,他們的父母會感覺到驚心動魄。天下的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相對順利的成長起來的,我從來沒有告訴我媽我偷著喝酒抽菸,等等很多的,打架等等,但是後來發現身邊的人也都如此。但是大家,為什麼我們自己是這樣,卻衡量著別人一定是百分之百的好或者百分之百的壞呢?對與錯也同樣如此,沒有一件事情是對的就是對的,一家一等於二,這是真的,但是生活中不是這樣的。我們要學會用自己的腦子去分析,包括好與壞,快與慢,等等很多,我們一定要有一種第三者獨立的思維去判斷他,社會生活也是如此。

  第七、我們帶著什麼離開大學。我們將來可能要工作,在座的也許會有三四年級的學生,絕大多數是一二年級的學生,因為只有一二年級的時候格外的對講座感興趣,三四年級要對自己的生存,等等等等的去感興趣。但是呢,要帶著什麼走向社會呢?我可能要打擊一下你們,要帶著接受現實生活更多的是平淡的這樣一個心理準備去走向社會。上大學的時候,我與你們一樣。都浪漫的去憧憬未來的生活。戀愛應該是送花的,永遠是甜言蜜語的等等;工作應該是大事業,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沒問題,都可以轉化為最好的朋友;朋友是可以永遠和你在一起。生活不是這樣的,大學之所以沒有把握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夢想。但是當你真正走進生活的時候,生活的真相是,幸福的事5%,痛苦的事5%,剩下90%都是平淡的,日復一日,但是聰明人會善於把著90%的平淡轉化為幸福,不聰明的人就會“善於”把著90%的平淡往痛苦那邊靠,虧死了。我們當然要做聰明的人,但是當然他也同樣代表著生活的真相。對於上大學的孩子來說,給你描述一個婚後的狀態:老公在那看電視,拿著遙控器在那看報紙,夫人在那織毛衣,偶爾看兩眼電視,孩子在那寫作業。一晚上沒多少話,然後晚上燙完腳,睡吧對吧,然後問大學生這種狀態怎麼樣,很多大學生都說快離了吧。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對於相當多的四五十歲的人,這是能想象的最幸福的人生。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距離呢?生活不會停留在放禮花,禮花好看是因為偶爾放一把,天天放誰也受不了。談戀愛、婚姻也不是天天送花的,如果他真是你老公你會心疼那錢的。前兩天公佈了一箇中國人婚姻的狀況,說女性70%要求對方有房,希望對方有房才能夠結婚,男的50%。我說這個資料太低了,因為把他當做一種理想存在的時候,我覺得100%的女的都應該填上希望對方有房,這說明還有30%簡直太浪漫了。現實生活中不會做到100%的人男方都有房子。想象一下,26到30歲之間的中國的年輕人,能夠做到都有自己的住房嗎?不會,中國永遠做不到。那麼中國女性都單身了嗎?人們總是因為別的因素選擇結合,就像我和我的太太那也是在居無定所,前景不明朗,但是那是我們最快樂幸福的時光,非常簡單的想就能把平淡做到不平淡來,但是一定要了解生活是這樣的,這樣的話你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才能適應。有很多的博士生、碩士生、理工科的名牌大學畢業的,我去航天,一看畢業三年,還是抄簡單的資料而已,你做好準備了嗎?你以為說,白巖鬆每天都是幸福的刺激的,總能遇到特別大的事情,沒有。我絕大多數的時間是極其平淡的,報題,想選題,看報紙,報題,回來準備,晚上做直播,然後疲憊的回家。但是生活就是這樣,只有做好迎接平淡的準備,才可以創造屬於你自己的輝煌。如果認為生活都該是輝煌的,你是註定失敗的。

  我經常用體育場上的一個事情做出舉例。成功不要去談,什麼有人跟你販賣成功學,轉引馮友蘭老先生說的,人生三個成功標誌。第一個叫立言,立言是什麼呢?孔子、孟子老子、易建東教授,留下了很對的對人有啟發的思考等等。但是馮友蘭老先生說了,立言需要天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立言的,你做得了老子嗎?做不了。你做得了孔子嗎?我一直在想老子沒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什麼洞悉了一切呢?《道德經》裡寫滿了我們該有的人生。你們現在不必看,過了25、30再看。否則的話你以為你,後來不再翻了,後悔死了。立言靠的是天賦,但是它是一種大的成功的標誌。接下來第二個叫立功。作為的立功翻譯成現在的白話文叫做事業有成。但是馮友蘭老先生說立功需要機緣。一個人事業能不能成,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有好結果。有的時候還需要機緣巧合。比如說我經常會說運氣好。第三個他經常說,大成功的標誌也是,立德。立德最容易,每個人都能做到,但是也最難,需要你每一天都去約束自己,積極向善,便能立德了,但是這恰恰是最難得。而日子也如此,過好每一天並不容易,但是幸福的人都是過好每一天的人。有時候會問自己,你幸福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你幹嘛不幸福的過呢?我為什麼要去轉引馮友蘭老先生的話呢?其實如果一心追求成功的話都很難,不就是立言立功立德,要麼天賦要麼機緣巧合要麼需要每日的堅持,你能做到嗎?什麼叫做成功呢?有很多人問我,白巖鬆你現在算成功嗎?我說不算,運動場上有個專案如同人生,我一直喜歡跳高。不是說我能跳高,我一直覺得他像人生的一種比喻。你有沒有發現跳高的一個特點,越過一個高度就一定要擺上一個新的高度,你沒看見過跳高永遠在一個高度上不停地躍的吧。就在不斷向上的過程中,即使你身邊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已經沒了,你已經跳過了最後一個高度,你已經獲得了冠軍,你見過這個冠軍就不再跳的了嗎?極少,剩一個人了,他已經是冠軍了他一定要再升一釐米,過了他就還要再升,也就是說他註定要以最後一跳的失敗來宣告自己的成功,我覺得這太像人生了。人最好的一輩子就是以最後一跳的失敗來宣告自己這一生的成功。因此很多人說:白巖鬆你很成功。我說:那是臨死前才可以唸叨唸叨的事情。所以你就會永遠去挑戰自己,就跟李宗盛曾經說過,有一首歌叫我們每個人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你們不常聽了,你們現在,打擊你們一下,你們什麼都比我們那個時代強,你們的流行音樂不如我們那個時代。華人流行音樂的最偉大的時期,就是我們所處的那個時代。你們的歌在我們聽來,這不是懷舊,的確很爛。我們伴隨的是齊秦,羅大佑,崔健,李宗盛,滾石前兩天在臺北的小巨蛋舉辦音樂會,滾石三十年。05年的時候舉辦了校園民謠,民歌三十年,的確,現在的音樂有點蒼白。唯一值得同情你們的地方,當然還有很多可值得同情啦,比如說生活的壓力。

  最後想說的是,是,我知道現在很多人在探討年輕人不容易。我非常理解,全世界應該關愛你們,但是不必溺愛。我想反問的是有哪一點的青春是容易的呢?這一代的年輕人因為有了網際網路,已經可以把所有的壓力和委屈展現在世人面前,大家聽得到你的委屈,想易建東校長他們那一代,我們這一代,再往上更高的一代,我們哪一代人的青春敢拿出來說一說呢?有很多人說現在的蟻族很難,漂泊在北京確實不行就回老家,我們那一代連成為蟻族的條件都具備,因為我們解決不了戶口,沒有糧票,必須遣返回原籍,工作都是定向的,人不擁有自由,連痛苦的權利都沒有。你們現在起碼還擁有痛苦的權利。然後有人說:哎呦,我們現在買不起房子房價太高,我們太痛苦了!我們那一帶人根本就沒有想過買房子的事兒,因為這不可能。另外還有一點,誰說27、28歲的人就可以買房子了,你在全世界給我找著20幾歲就可以買的起房子的國家。我不知道為什麼中國的媒體和中國的環境居然給大家描繪了這麼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大餅,最後把大家全害了,所以大家以為每個人都要有一套住房,丈母孃告訴自己的女兒:如果沒有這套住房不跟她結婚!這倒是簡介計劃生育的最好的方式。但是每當剩女一多了,最著急的都是潛在的丈母孃。這不可能的,所以政府這幾年,中國政府剛想明白這一點,開始從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各種配套設施開始解決。我覺得人的一生就是畢業了,住宿舍,找個小窩然後租房子兩口子,然後慢慢住廉租房,經適房,最後有了自己的大房子。日本這些國家一般是四十來歲才擁有自己的比較穩定的住房,或者用貸款,要交一輩子。中國人就非常性急,但是我們做不到,因為我們的人口更多。本人擁有第一套房子的時候都31歲了。我是在租了8年的房子之後,那按理說我還是條件不錯的。8年的期間,連我們的孩子都是在我們流浪的路途中生的。曾經我從一個校區的一棟樓的六層轉移到另一棟的六層,你們想想看這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情。我還大言不慚的給人家打電話:能不能便宜點,我們就在一個小區裡?他說:對不起,你們這個搬家得加錢,我們不算路程只算樓層。季羨林老先生他們年輕的時候去德國,二戰爆發十年回不了祖國,吃上了安眠藥,母親再也見不著,你說那一代青春容易嗎?49年出生的,現在對於各位已經相當於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個年齡了。49年出生的這批人,新中國的同齡人,長身體的時候,61,62,63年自然災害,吃不著東西,決定去上大學了,66年爆發這事取消了,談戀愛吧男女不分了,那時候男女穿的一樣的服裝,性別特徵一樣,掩飾的越沒越好,鐵姑娘假小子無處不在。等到說要結婚了,70年代中末期,突然面臨殘酷的選擇:您是回城?還是高考?還是結婚?好不容易熬完了多生幾個孩子天倫之樂了,計劃生育了。等到將來一心要撲在孩子身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的時代,自己下崗了。等到有一天孩子千辛萬苦畢業了,找工作困難了。你們苦還是這代苦?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大家也不要被這個幻象所欺騙,我要告訴各位,青春固然好,但是你們正處於青春當中會不會有你們的苦澀,每一代人都是如此。青春之所以好,因為在回憶中。另外青春有一些重要的特質,敢於犯錯誤,敢於嘗試,為什麼,有大把大把時間改正錯誤,像我這種年齡就不敢了,因為給你改正錯誤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不要覺得哎呀都說青春好,我們怎麼沒這麼舒服呢?我們在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一樣也不舒服,生命當中無數個第一次在考驗我們,我們在上大學最流行的一首詩第一句就是:21歲 我們走出青春的沼澤地。可見大家都還在沼澤地裡,所以去放大青春的最美好的東西,去享受這些日子,把平淡的日子往幸福那靠,所以期待你們的將來。謝謝各位。

20個正能量勵志小故事
白巖鬆關於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演講稿
相關知識
白巖鬆演講稿5篇
五四青年節給戰役白衣天使的一封信國旗下演講稿5篇精選
會計面試自我介紹演講稿5篇
求職自我介紹演講稿5篇
感恩勵志中國行演講稿5篇
中國魂中國夢演講稿5篇
職場青春勵志演講稿5篇2
初二英語勵志演講稿5篇
高中勵志五分鐘演講稿5篇
入職簡單自我介紹演講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