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匯率風險及其管理對策研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隨著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商業銀行的匯率風險日趨顯著。2006年我國銀行業全面對外開放已進入最後期限,匯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要。
一、商業銀行匯率風險及其表現形式
商業銀行匯率風險是指匯率變動可能給銀行的當期收益或經濟價值帶來損失的風險。其主要是因匯率波動的時間差、地區差及銀行表內外業務幣種和期限結構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匯率風險可分為交易風險、經濟風險和折算風險三類。匯率風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外匯敝口風險。外匯敝口風險是交易風險的主要形式。銀行的外匯資產和外匯負債幣種頭寸不匹配,外匯資金來源與外匯資金運用期限不匹配均會導致匯率風險。外匯敝口主要來源於銀行表內外業務幣種和期限的錯配,在某一時期內,銀行某一幣種的多頭頭寸與空頭頭寸不一致時所產生的差額就形成了外匯敝口。在存在外匯敝口的情況下,匯率變動可能會給銀行的當期收益或經濟價值帶來損失,從而形成匯率風險。

隨著我國經濟的開放,我國企業的外匯資金需求不斷上升,與快速增長的外匯資金需求相比,商業銀行的外匯資金來源並沒有增加,近幾年在人民幣預期升值的刺激下,企業的外匯貸款也有持續增長態勢。同時企業和居民個人持有外幣意願的降低,抑制了外匯存款的增長,致使金融機構的外匯存貸比呈現不斷升高趨勢,甚至超過了人民銀行制定的外匯存貸比不得高於85%的警戒線。商業銀行在低成本的外匯存款來源減少的情況下,可能會被迫轉向籌資成本較高的金融市場尋求額外的資金來源以滿足貸款不斷增長的需求,勢必造成銀行外匯資產負債總量和結構上的失衡,從而在匯率波動時帶來較大的外匯風險。
隨著外匯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在獲取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和盈利機會的同時也承擔了更多的匯率風險。以銀行結售匯業務為例。目前我國銀行人民幣兌美元的牌價一般按前一天人民銀行公佈的中間價確定,同時對前一天各分支機構結售匯的軋差頭寸在市場中平盤。如果出現市場平盤價低於對客戶的結算價,銀行就要承擔其中的匯率損失。由於人民幣匯率浮動頻率和區間不斷加大,商業銀行的匯率風險自然會隨之增加。如2006年4月新推出的商業銀行代客***理財業務就具有相當的匯率風險。雖然在《商業銀行開辦代客***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了“ 商業銀行應採取有效措施,通過遠期結匯等業務對衝和管理代客***理財產生的匯率風險”,但在市場對遠期人民幣普遍看漲的現實情況下,保持較高的收益率以吸引客戶與銀行規避自身的匯率風險之間顯然存在較大的矛盾。
第二,客戶外匯風險。客戶外匯風險是經濟風險的主要形式。匯率變動不僅會直接影響銀行的敝口頭寸,也會通過影響銀行客戶的財務狀況而對銀行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帶來影響。匯率波動會直接影響外向型企業的整體利益,本幣升值會導致出口企業的盈利水平降低、競爭力下降,進而影響企業償還銀行貸款的能力,使銀行貸款的風險加劇。而內向型企業則在本外幣利差較大的情況下,傾向於以銀行的外匯貸款替代本幣融資,從而造成較大的貨幣錯配風險。在20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中,企業通過金融機構大量舉借外幣債務,匯率急劇

三、加強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管理的舉措
2006年2月28日,銀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外匯風險管理的通知》,強調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發展對銀行外匯風險管理帶來的挑戰,並就銀行外匯風險敝口頭寸計算、外匯交易限額管理、價格管理、外匯交易報價、系統建設、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管理、外匯交易中的操作風險、外匯風險內部審計、外匯衍生產品風險管理、外匯交易員及外匯風險管理人員配備等外匯風險管理中的主要內容提出了10個方面的具體指導意見。這就要求我國商業銀行應儘快適應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不斷提高自身的匯率風險管理能力。
(一)轉變經營管理理念,充分認識匯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為了保證風險管理體系與銀行自身實際需求的協調一致,商業銀行應轉變長期以來形成的重視信用風險忽視匯率風險觀念,應清楚地認識到匯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這是保證外部監管要求與銀行內在動力激勵相容的首要條件,也是商業銀行採取各項匯率風險管理措施的首要保證。我國商業銀行應按現代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由銀行董事會承擔匯率風險的最終管理責任,而且慢為了有效地進行匯率風險管理,董事會和高階管理層必須在思想上及時適應新的匯率機制,切實認識到匯率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要實現管理觀念的轉變,董事會和高階管理層首先要熟悉匯率風險管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及時掌握本行的匯率風險敝口頭寸,充分了解本行的匯率風險,在此基礎上,董事和高階管理層才能很好的確定風險管理的戰略、政策和程式,設定本行的外匯風險容忍度。另外,商業銀行的最高層確定的匯率風險管理基調也將直接決定全體員工看待和處理匯率風險的態度和行為。
(二)全面動態地識別匯率風險來源和表現形式,準確計算外匯風險敝口頭寸。對風險的識別和計量是銀行匯率風險管理的基礎,我國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和具備的條件,選擇恰當的風險識別和計量方法。據2006年1月1日起試行的《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試行)》,銀行可採取外匯敝口分析方法計算累計外匯敝口頭寸比例,在進行敝口分析時,應分析單一幣種的外匯敝口以及各幣種敝口折成報告貨幣並加總軋差後形成的外匯總敝口。對單一幣種的外匯敝口,應分析及其外匯敝口、遠期外匯敝口和即期、遠期加總軋差後的外匯敝口,還應對交易業務和非交易業務形成的外匯敝口加以區分。
作為衡量匯率變動對銀行當期收益影響的一種方法,外匯敝口分析是銀行業較早採用的匯率風險計量方法,具有計算簡便、清晰易懂的優點,但這種方法忽略了各幣種匯率變動的相關性,難以揭示由於各幣種匯率變動的相關性帶來的匯率風險,因而銀監會也允許有條件的商業銀行同時採取其他方法計量外匯風險。這與巴塞爾委員會對市場風險兼顧統一的資本要求和銀行具體情況的監管精神是相符的,為了保證銀行資本達到審慎、透明度和一致性的要求,採取內部模型法的銀行應滿足監管當局制定的一系列定性標準和定量標準。
(三)借鑑國外成熟的管理技術,對匯率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其一,對因存在外匯敝口而產生的匯率風險,銀行通行的做法是採取限額管理和套期保值等方式進行控制。因此商業銀行應加強對外匯交易的限額管理,據自身風險管理水平和業務戰略,確定風險容忍度和風險限額,並對超限額問題制定監控和處理程式,將匯率風險控制在自身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其二,商業銀行應抓住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機遇,積極進行金融創新,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為自己和其他經濟主體提供規避風險的產品和服務。人民幣對外幣遠期和掉期交易是銀行為客戶提供套期保值的主要匯率風險管理工具,也是國際外匯市場上通用的避險工具,2005 年以來這些匯率衍生產品的推出和發展,有助於國內銀行儘快適應匯率變化後的新環境,增強經營的風險意識和管理風險的能力,為走向國際市場做好準備。當然,我國商業銀行也應認識到,金融衍生業務是一把“雙刃劍”,即使在成熟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它們也是高風險業務領域,因而在發展金融衍生業務的同時,必須要提高防範和控制金融衍生產品風險的水平和能力。
(四)建立健全匯率風險管理體系,完善匯率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式。相對於匯率風險的識別、計量和控制等,風險管理體系、政策和程式等制度上的保障對於匯率風險的有效管理具有更加重要和長遠的意義。它們的建立與完善也更需要商業銀行進行長期的努力。我國商業銀行要在認真評估本行匯率風險管理狀況的基礎上,積極制定完善和實施與本行的業務性質、規模和複雜程度相適應的、相容與全面風險管理的匯率風險管理體系。《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指出,匯率風險管理體系應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董事會和高階管理層的有效監控。銀行高層充分發揮各自監控與管理風險的作用,對於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至關重要;(2)完善的匯率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式。為了有效控制匯率風險,商業銀行應自身的業務性質、風險特徵及總體業務發展戰略,制定明確的政策與程式。(3)完善的匯率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程式,這是當前國內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管理的核心工作,近年來,國內不少銀行也引入了Kendor、Panaroma等風險計量和管理系統,但模型風險較大,因此在借鑑國際先進方法時,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4)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和獨立的外部審計。再完善的政策和程式,如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得到落實也是枉然,而內部控制制度和外部審計可為匯率風險管理體系的正常執行提供保障機制。(5)適當的市場風險資本分配機制,商業銀行應按照監管的要求,為所承擔的市場風險提取充足的資本,業務複雜程度、風險水平較高的銀行還應運用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進行內部資本配置和業績考核。
總之,在新的匯率機制下,我國商業銀行要儘快轉變風險管理理念,提升匯率風險管理水平。在準確的對匯率風險進行識別和計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匯率體制改革深化所創造的有利條件,對匯率風險進行主動的控制和管理,並最終建立全面的匯率風險管理體系,建立獲取風險收益的現代商業銀行經營模式。下跌引發的外匯風險和損失直接轉變成了與負債企業有信貸關係的銀行信用風險和損失。
第三,折算風險。折算風險是指由於匯率變動而引起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某些外匯專案全額變動的風險,其產生是因為進行會計處理時將外幣折算為本國貨幣計算,而不同時期使用的匯率不一致,出現匯兌損益。如銀行為了編制合併財務報表,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和負債換算成本幣表示的資產和負債,這樣就面臨匯率換算風險,進而影響銀行的財務報告結果。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折算風險的一種重要的、特殊表現形式是外匯資本金面臨的匯率風險。我國通過外匯儲備注資國有商業銀行、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及在***上市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均形成了商業銀行的外匯資本金來源。受人民幣匯率波動影響,這些外匯資本金折算成人民幣資本數額也會發生波動,當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時就會對商業銀行造成一定的損失。
二、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以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為開端,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匯率風險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方面隨著匯率體制市場化的深化,匯率波動頻率和幅度明顯增加,銀行表內外業務的匯率風險增大;另一方面,匯率形成機制配套改革和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快速發展為商業銀行管理匯率風險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增加了銀行管理匯率風險的能力。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市場化程序的進一步深化,金融創新的快速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管理既面臨巨大挑戰,也面臨著更多的機遇。
首先,挑戰 。從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次改革打破了以往匯率長期釘住美元的局面,人民幣匯率不確定性增強,在波動幅度、頻率上均有增加。改革前,美元對人民幣日加權平均價一直維持在1:8.2765的水平,匯改以來至2006年7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為7.9732元,最低為 8.1128元,上下幅度為1396個基點①。在匯率波動幅度擴大、頻率加快形勢下,商業銀行面臨的各種匯率風險均會加劇,而與風險呈顯性化、日常化趨勢相對的卻是銀行風險管理意識薄弱、能力較為低下的狀況。受長期匯率管制影響,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忽視外匯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現象,匯率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及控制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風險定價能力,更談不上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的激增和管理能力的落後共同形成了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管理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其次,機遇。(1)匯率體制改革為商業銀行提高匯率風險管理能力提供了內在動力。人民幣匯率改革為我國商業銀行提供了外匯市場快速發展和企業匯率避險需求迅速增長的機遇,銀行可以通過遠期結售匯、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等外匯衍生業務,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匯率風險的套期保值服務,也可作為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賺取匯差價收益,還可通過提供更多的本外幣聯動投資和本外幣聯動理財服務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改善經營收入結構,因而可以提高銀行匯率風險管理能力,並在外匯避險、理財產品創新中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提高盈利水平,增強外匯業務市場競爭力。(2)一系列完善和發展外匯市場改革的相關措施為商業銀行提高匯率風險管理能力提供了手段和工具。為配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實施,人民銀行推出了一系列完善和發展我國外匯市場的改革配套措施,包括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詢價交易方式,改進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方式;擴大外匯市場成員,豐富市場結構;推出人民幣外匯掉期交易和人民幣利率互換,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多的外匯交易產品,促進金融機構提高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健全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的定價機制等。2006年在我國外匯管理體制變“藏匯於國”為“藏匯於民”的推動下,商業銀行代客***理財業務的推出,為商業銀行提高匯率風險管理能力提供了新的機遇。

銀行會計風險的控制問題初探
商業銀行有效治理結構模式及其探討
相關知識
商業銀行匯率風險及其管理對策研究
銀行匯率風險案例
探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
試析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試論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
住房按揭貸款提前償付風險及其期權對策探討
土地財政隱藏的風險及相關的對策建議論文
河北省農村職業教育面臨的困境與發展對策研究
淺談基於經濟資本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