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育兒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安全教育可以循序漸進進行,從寶寶一歲左右開始,這個時候寶寶認知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家人和陌生人有了分辨能力。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來,對於0-5歲幼兒搶奪和拐賣的惡劣案件層出不窮,由此可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緩。在我國對幼兒和兒童的保護力度相關法律及其執行措施還不夠完善,尤其是0-5歲的幼兒失蹤的案件更是多見,無論父母多麼的傷心但孩子還是無法找回。被拐騙的孩子能回到父母身邊的更是少之又少,孩子在遠方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都不敢想象。因此,為了孩子的安全,也為了各位父母不會痛苦,對於孩子我們就要從小做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可以循序漸進進行,從寶寶一歲左右開始,這個時候寶寶認知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家人和陌生人有了分辨能力。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1、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能要陌生人的東西尤其是飲料和糖果。寶寶還小,自控能力很弱,而且喜歡吃喝及玩具,陌生人的禮物他當然不會拒絕。要改正這點家長就要從小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不接受任何陌生人的東西。如果是特殊情況比如鄰居或家人送的禮物,要告訴孩子經過媽媽同意後才可以收下。在寶寶3歲或者更大時,就有了認知能力,這個時候就可以給寶寶講道理,可以利用他喜歡的卡通、動畫和小紅帽等人物形象和故事進行現場模擬,讓寶寶明白陌生人的危險。

  2、要提醒孩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可以利用一些童話故事來教育孩子。告訴他如果進來的人是壞人,就會把自己愛吃的東西和愛玩的玩具全部搶走,甚至還會打爸爸媽媽,寶寶出於對自己“財產”的保護和對父母的愛,就會牢記不會給陌生人開門。

  3、不要讓寶寶隨便跟別人回家。寶寶3歲後開始上幼兒園,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老師和保安總會有疏忽的時候。這樣就會有人趁機誘騙孩子了,所以從入園第一天,就要教育孩子只有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可以接你走,誰來接都不要跟著走。這裡家長也要注意最好不要經常讓鄰居、親戚代為接送孩子,如果自己沒時間,可以找個固定的人。什麼時候讓別人接送,什麼時候結束別人的接送,都要和寶寶交代清楚。而且要提醒寶寶不要跟任何陌生人上車。

  4、在公共場所不要讓寶寶離開自己視線。孩子通常到了公園、遊樂園甚至是超市,都會會忘乎所以,只顧玩耍而把父母丟在了一邊。這樣是很危險的,所以父母在每次出去前,先和寶寶做好溝通,一定不要讓他亂跑。如果孩子沒有聽話,一定要有所懲罰。但要採用合理的方式,假如多次懲罰仍然無效,家長可以在一旁躲起來,讓他玩夠了以後找不著大人,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著急了,等到時機成熟了家長再出現,之後給予孩子適當的教育,會取到相當好的效果。當然,不管採用什麼方式都要有度,因為目的是讓他記住,而不是讓他把恐懼留在心底。

  5、父母採用演練加強記憶。家長偶爾可以採用模擬的方式來增加教育的效果,可以請個陌生的親戚上門,讓寶寶去門邊檢視,看看他是否做出了正確的反應。如果寶寶做的好,就要及時表揚,錯誤,及時糾正。

  經過長時間的教育和訓練,孩子會在潛意識中有所防範,這樣就能避免被陌生人欺騙,家長也可以更放心,所以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從小抓起。

  :如何讓孩子在運動中學會自我保護?

  有一個孩子叫歡歡,跟他的名字一樣,他天生熱情,活潑好動。每天從幼兒園到回家的路上,他總是和班上的一些男孩子一路跑跑跳跳。但是現在的路上汽車那麼多,人多又擁擠,父母整天總是在擔心出事而提心吊膽。此外,他還經常和鄰居的孩子們打架。孩子們不知輕重,有時磕磕碰碰就會出些小傷,怪不好的,可是跟他講又不聽。

  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喜歡瘋跑打鬧,在很多人眼裡似乎是一個缺點,往往是“令行禁止”。然而,當你明白了孩子的特點,就會對他們的行為給予理解。

  3-6歲的孩子,活潑,積極,喜歡與同伴玩,這是孩子進行正常運動,遊戲,接觸的需要。這個年齡的孩子,往往神經系統興奮性強於抑制,所以當他興奮時,很難平靜下來聽成人的建議。歡歡這個孩子確實充滿活力,活潑,喜歡與同齡人玩。最初它是一件好事,但由於兒童年齡過小,缺乏生活經驗,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往往開心了就去做,不會考慮場合、時間以及周圍的安全因素,所以容易發生事故,確實令人擔憂。

  在這裡,我們給家長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1、引導孩子進行有益的體育遊戲

  兒童本身充滿活力,具有良好的運動特性,父母可以為孩子選擇一個相對較大的長度,場地要平坦,安全,易於運動,讓孩子們知道,這是為了確保安全的需要。每一週或者每一天設定一定的時間,讓孩子約上一,兩個孩子去玩遊戲,以滿足身體運動和交際的需要。父母可以在事前為孩子說明活動的範圍,並將安全須知、以及和孩子玩遊戲的要求給孩子提出來,讓孩子們自行挑選他們喜歡的一些活動,讓他們享受自由的運動。

  當然,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那面會發生一些不可預知的局面,孩子可能會摔跤、碰撞。在這一點上,父母不要太緊張,只要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應該鼓勵他勇敢地面對。經常運動會提高孩子身體的敏感性,在進行奔跑、躲閃和身體的協調能力等方面都會得到增強。只要在作為孩子游戲的旁觀者,觀察孩子是否在按要求玩遊戲,並引導他們的遊戲方式就可以了。

  同時,在適當的時候,父母應該試著和孩子們玩,不僅可以滿足孩子的玩耍需求,還能夠加強親子情感,還可以鍛鍊家長的身體,對健康有好處,一舉數得,為什麼不呢?

  2、教孩子在運動中學會保護自己

  確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每個家長的首要職責。然而,光是讓孩子在家長的庇護下成長,這是遠遠不夠的,“健康和安全”不能依靠等待和給予,而應讓孩子主動積極地去得到。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在運動過程中,父母可以藉助身邊的正反事例,讓孩子得到相關經驗來提高安全意識,知道如何來保護自己才能以防自己受傷。例如當孩子從電視上看到交通事故,父母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教育他們的孩子,讓他知道哪裡是人行道,不允許追跑打鬧。讓孩子明白並能主動遵守公共秩序,並告訴他如果想要玩追逐的遊戲必須應該在操場上或平坦、寬闊的場地上面,以免影響他人,也能夠方便自己的遊戲。

  當孩子準備玩體育遊戲之時,父母不僅應該提醒他們理解和遵守遊戲規則,還要讓他知道,執行時來時刻注意道路有沒有障礙,注意觀察和多開過路人以及追逐的同伴;瞭解跟朋友玩耍的時候不能夠擊打和碰撞玩伴的頭部以及臉部,不可以從後面猛推同伴等等,還要依據一些偶然的事情,及時幫助孩子總結經驗和教訓等。

  :為何現代孩子讓我們憂心忡忡

  我們現在的世界是如此地危險,已經超出我們應該擔憂的程度,我們如何能放心地讓孩子一個人應對各種情況。但是,很多專家認為媽媽們不敢放手的原因是:我們太習慣於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的世界了,而父母們則對於孩子們可能面對的危險過於敏感。

  面對全球性的威脅,父母們感到無助,於是試圖減小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孩子所可能遇到的威脅,比如***或其他兒童犯罪事件。而現在社群關係的淡化,更加重了他們的擔憂。隨著人們工作和生活流動性的增大,與我們比鄰的常常是陌生人,或者我們不斷建立的是與陌生人的鄰里關係。而生活的忙碌,更使我們幾乎不可能去了解社群中的每個人。

  但是在八十年代以後,這些威脅似乎變小了。再往後,就是2001年的“9·11”事件。“世貿中心襲擊事件尤其經典地代表了這一代父母的看法:相對於這危險的世界,人類太脆弱了。”

  然而,給父母們揹負上如此過分焦慮的第一大禍首,並不是人與人關係的疏遠或一件件駭人聽聞的事件,而是——電視新聞。它通過將遙遠的地方偶爾發生的危險事件傳播給人們,讓人造成一種事件就在自己身邊的感覺。專家說:“父母對孩子的安危擔驚受怕,主要是他們看電視新聞太多了。”

  大人在焦慮,孩子們呢?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承受著來自精神和肉體的壓力——依賴性、晚上害怕、頭痛、胃疼……有的時候,孩子們還會將這些壓力轉化為施暴。但是,羸弱和攻擊性不是必然相關的。孩子們需要基本的安全感,這樣他們才能全神貫注地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否則,當孩子處於不熟悉的環境時就會主動選擇迴避,比如新到一所學校、參加新工作的面試、會見陌生人等等。孩子還會失去判斷和識別真正危險、風險的能力,而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根本法寶。

  要教育孩子保持警惕,但不是毫無區分地懷疑一切。隨著孩子越長越大,父母對孩子的看護也應擔負起越來越大的責任。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讓父母們真正感到塌實。具體要擔起多少責任,與孩子的成熟程度有關,但也有一些可以參考的意見。

  我們真正的危險何在?

  兩年前,美國有個孩子被拐騙失蹤,電視上經常放有關的新聞。結果,很多美國媽媽便十分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拐跑。但是,統計資料顯示,在過去十多年中,美國被陌生人拐走的孩子只有100多個,其中還包括了滯留一晚又被找回來的孩子。孩子被拐走的確不幸,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遇到這樣的不幸。孩子被拐騙,在一些情況下,會受到性攻擊,而且這樣的情況比例很高。在美國,每年都有5.8萬件此類事件發生,而大多數受害者是十幾歲的孩子。事實表明,十幾歲的孩子比幼兒面臨更多的危險,父母必須增強讓孩子樹立安全紀律觀念的意識。專家說,對於恐怖事件,由於發生機率基本跟中彩票的機率差不多,所以父母們根本不必而為此過分傷神。


 

嬰兒缺鐵性貧血如何補
孕婦可以用花露水嗎
相關知識
託班安全育兒知識
小班安全育兒知識
大班幼兒安全育兒知識
幼兒園大班安全育兒知識
中班安全育兒知識
中班寒假安全育兒知識
幼兒園中班安全育兒知識
家庭安全育兒知識
安全育兒知識中班
夏季安全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