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童年的發現預習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課文童年的發現主要學習什麼內容?同學們又要掌握什麼樣的知識點?教師不妨引導孩子們做好課前預習。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課時

  《童年的發現》中,“我九歲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而且“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我從夜裡做夢飛行提出了問題。老師告訴我們這是在長身體,並由談話想到了要研究“人是怎麼來的”問題,接下來我開始了我的研究:抓一條魚來,想從魚身上找出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特徵。從母親懷胎九個月想到了“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僅過了很長時間。現在,這段時間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歷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九個月”──這就是我的“獨立思考”,我“獨立”地用“摺合”法,解決了為什麼目前懷胎要用九個月的問題,“每個人最後成為人,都要經過從細胞到小魚到……到人”這樣的變化過程。這是“我”的童年發現!怎麼樣,你覺得有趣吧?

  但是,老師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我在搗亂,為此我付出了被轟出教室的代價!

  作者的發現是有趣的,作為童年趣事,絕對讓我們每個大人讀者和小孩子讀者都大笑不止。

  這樣讓人大笑不止的事情,有什麼特點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做的胚胎研究,是非常認真地,我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有理有據地解決了人為什麼會懷胎九個月的問題,我是從人的進化歷程來進行“摺合”推理的,而這樣的進化過程也有老師的功勞“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但是,我做的“胚胎”研究在大人們看來、在沒有去研究的人看來,很怪異,甚至認為是荒誕無稽。這是這個故事之所以讓人發笑的原因。

  好了,讓人發笑的故事的特點我們找到了:我們很認真地做了某件事情,出現了完全跟課本上所說的內容、跟常理該出現的結果不一樣的結果。而這完全是因為我們在按照我們兒童幼稚的、特有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用兒童特有的做事的方法來做事情的結果。這樣的事情自然是讓人發笑的,有趣的。就像我們知道電燈發光,蠟燭也能夠發光。停電了,我們要點上蠟燭看電視,一個道理。

  第二課時

  一、聯絡實際、激趣匯入

  1.引導學生聯絡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2.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麼事,瞭解課文主要內容。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2.激趣朗讀,作者的發現有趣嗎?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四、閱讀理解“‘我’發現了什麼?”

  1.自讀課文一、二自然段,說說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發散開去,以課文內容為切入點展開討論。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髮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五、開放拓展

  收集同學間童年的發現,看看誰的發現最有意義。


童年的發現反思回顧
教師信念與師表文化反思
相關知識
課文童年的發現預習教案
小學語文課文童年的朋友預習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練習題
課文金色的魚鉤預習教案
課文濟南的冬天預習教案
課文土地的誓言預習教案
課文雲雀的心願預習教案
課文祖父的園子預習教案
語文課文一夜的工作預習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