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如何養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習慣可以決定命運”,良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生養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生養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方法

  一、培養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有意注意保持的時間短,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干擾。所以,我們建議學生使用筆袋,如果沒有筆袋,在上課前應該準備好鉛筆、直尺、橡皮擦等上課必須的學習用品,固定位置有序放置,這樣可以避免上課因拿鉛筆或其他學習用品弄出的聲音而影響聽課或耽誤時間。

  針對這一習慣的培養,我們主要採用獎勵“小蘋果”的形式進行操作:第一個月,每天準備好,每天獎勵;第二個月開始,每週準備好,每週獎勵。另外,還舉行每月一次的“好習慣獎”評選活動,進行本子獎勵,儘管獎品很普通,可是學生看到本子上的那個“獎”字,心裡還是很喜歡的,並積極地參與到此活動中來。

  二、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育學生學會“傾聽”,不僅僅要求學生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小朋友們的發言,並能邊聽邊思考,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低年級的學生很善於表現自己,對別人的發言不理不睬,只管講自己的意見。因此,教師一定要適時教給學生“聽”的方法,培養其“傾聽”的能力。①在聽老師講課時要邊想邊記憶,還要抓住要點。②當老師提出問題時,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不要急於回答,等思考成熟了再作回答。③在別的小朋友回答問題時做到:不插嘴,不跟其他小朋友交流、討論;仔細傾聽,並想想他說得有沒有道理;等小朋友回答完畢,自己再舉手要求補充回答。

  針對這一習慣的培養,我們主要是採用激勵性語言的表揚方式和每月一次的“傾聽大王“評選活動***每次評出的“傾聽大王”在班級“每週一星”欄目中進行表彰。特別是在目前普遍大班額的情況下,學生的課堂紀律直接關係到一堂課的成敗,影響到一堂課的效果。課堂上就要結合兒童愛受表揚的心理特點,發揮榜樣的力量,讓學生小組之間、同桌之間比一比誰表現好;利用答問的時機獎勵表現好的孩子;適時利用小獎品加以激勵等等這些措施,儘量讓活躍無序的課堂變得活而不亂,動中有序。當然老師不能吝嗇表揚,但表揚要有理,褒獎要有度。在加強正面引導的同時也不少了客觀批評,但不能隨便批評,要批評有方,疏而不堵。在這種紀律約束過程中,還能營造一種良好的交流環境,讓每個學生逐步養成積極參與傾聽和評價別人發言的良好習慣。

  三、培養獨立思考和檢查的習慣。

  從一年級起就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對於學生以後的學習乃至一生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就養成認真思考、沉著冷靜的良好習慣,而不能形成一種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平時的小練習,就有別人的把對的改成錯的,作業會做,不會做都看別人的,長期下去不動腦筋,與其他同學的距離就越來越大。在課堂上,我總是讓學生“先自己動腦筋,等會兒交流時聽聽別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樣?” “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比比誰的想法更有道理?”並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共同評價。在獨立思考、認真傾聽和相互補充、共同評價中,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的想法進行對比,學會發現優點、彌補缺點,在一次次的練習與培養中,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會慢慢養成,當然要注意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否則易造成學生心靈的創傷和懼怕學習的心理。

  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 科學安排時間的習慣

  要科學安排學習、勞動、娛樂、鍛鍊、交往等活動。要制定活動計劃,安排活動時間:包括每天的階段性安排、每週的較大活動安排、考試複習和雙休日、寒暑假的專題安排等。做到該學學、該玩玩,該學習時不用別人督促主動學習,該活動時快快樂樂去活動。

  2. 課前預習的習慣

  現在很多學生,不到考試不看書,不預習,上課就是聽天書。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並且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3. 認真聽課的習慣

  大學老師,基本只是講一些大致思路,重點大學,不會像高中一個一個知識點講一節課。會聽課是搞好學習、提高素質的關鍵。聽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

  4.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在專心聽講的同時,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地記也只能掌握50% ,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課下再去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

  5. 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上課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絡、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還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增長知識,有所創造,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第一,認真聽老師講課。聽講時要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能開小差,更切忌一邊講話一邊聽講。其次要專心凝聽老師講的每一個字,因為數學是以嚴謹著稱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間就隱藏玄機無限。聽講時還要注意記筆記。上課還要積極舉手發言,舉手發言的好處可真不少!①可以鞏固當堂學到的知識。②鍛鍊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觀念和錯誤能得到老師的指教。真是一舉三得。總之,聽講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課外練習。孔子曰:“學而時習之”。課後作業也是學習和鞏固數學的重要環節。同學們應該注意解題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準確度,專心致志地獨立完成作業,力求一次性準確,而一旦有了錯,要及時改正。而速度是為了鍛鍊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緊迫感。你可以這樣做的,在開始做作業時定好鬧鐘,放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再做作業,這樣有助於提高作業速度。考試時,就不會緊張,也不會顧此失彼了。

  第三,複習、預習。對數學的複習,預習可以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當天作業後,將第二天要學的新知識簡要地看一看,再回憶一下老師已講過的內容。睡覺時躺在床上,腦海裡再像看電影一樣將老師上課的過程“看”一遍,如果有什麼疑難,記下來,第二天研究一下,或者問老師同學,一定要弄懂。每個星期天應該做一個一星期功課的小結複習、預習。這樣對學數學有好處,並掌握得牢固,就不會忘記了。

  第四,提高。在完成作業和預習、複習之後,可以做一些爬坡題。做這類題,儘可能自己獨立思考,努力找出隱藏的條件,這是解題的關鍵。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就需要看一看參考書,以及請教師長和同學。總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問、虛心、勤奮,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這才是關鍵的關鍵。

1.一年級學生養成學習習慣經驗總結

2.教育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方法有哪些

3.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4.小學生如何培養學習習慣

5.家長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一年級學習習慣如何養成
小學生如何養成學習好習慣
相關知識
小學生如何養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小學生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小孩子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如何保持好的心態學習
小學生如何養成學習好習慣
初一孩子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中考生如何養成勤學好問的學習習慣
中考生如何養成勤學好問的學習習慣
初中生如何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如何養成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