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家鄉描寫的古詩文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古詩短小精悍,形象生動,音韻和諧,節奏分明,是美育的好教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思念家鄉的詩文,歡迎大家閱讀。

  思念家鄉的詩文篇1:《題齊安城樓》

  唐•杜牧

  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

  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

  【賞析】

  作者在江樓上願望,正出神之際,忽然聽到一聲號角,詩人不由得猛然驚醒。“嗚軋江樓角一聲”,角聲接連不斷,豈止一聲,作者言“一聲”,是強調它對詩人的影響之大。“微陽瀲瀲落寒汀”,描寫作者遠眺多見。依舊是冉冉斜陽,黯淡無光,緩緩浸入江水之中。 “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實作者的主觀感受。

  “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這兩句是因景生情。不要再依著欄杆苦苦眺望家鄉了,這裡到故鄉有七十五個長亭,是無論如何也望不見的。詩人的家鄉在長安杜陵,長安在黃州西北,按唐時計量,黃州距長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驛站恰合“七十五”之數。明人楊慎說:“大抵牧之詩,好用數目垛積,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橋明月夜’、‘故鄉七十五長亭’是也。”這裡的數目垛積,極言家鄉路遠,遙不可及,則顯得別緻;且“七十五”放到格律詩裡,就打破了原有的“二二三”節奏,變為“二三二”的特殊節奏,從聲律的拗折中傳達出作者情緒的不平,又是一層妙用。

  思念家鄉的詩文篇2:《秋風引》

  唐•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賞析】

  “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起勢突兀,下筆飄忽。秋風忽然而至,讓人不知它究竟從何處而來。“蕭蕭送雁群”那秋風蕭蕭吹來,把雁群也送來了。由第二句可知,作者首句的發問,並不是為了尋根究底,探索秋風的來源,而是帶有埋怨的意味,因為它送來了秋雁,送來了秋天。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這兩句轉換視角,由遠而近,從空中的大雁轉向地面的庭樹。風吹庭樹的沙沙聲,最容易使人聽見,尤其是對於獨在異鄉的作者來說。秋天本是一個讓人悲傷的季節,對於異鄉漂泊之人來說,這種悲傷中又注入了思鄉的愁緒,因此顯得更加深刻。秋風吹到庭樹上,代表了秋的到來,也代表了時光的流逝。這真是一種令人心驚的聲音。詩的前三句已經寫足了作為詩題的“秋風”,詩中之人還沒有露面,直至“孤客最先聞”,才畫龍點睛。“孤客”對外界的變化是最敏感的,因此他是最先聽到了秋風聲,這秋風聲同時也帶出了他的羈旅之思與濃濃鄉愁。這一結句曲折見意,含蓄不盡,為讀者留有可尋味的深度。

  思念家鄉的詩文篇3:《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

  宋•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賞析】

  万俟詠說,“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這是雨打芭蕉聲,帶給人的惆悵。夜雨芭蕉是秋日裡最撩人心緒的景象,那滴滴答答的聲音像是在時時刻刻提醒人,無人慰藉你的寂寥。顧敻說,“正憶玉郎遊蕩去,無尋處,更聞簾外雨瀟瀟,滴芭蕉”,這是不見情人的愁悶,而李清照“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這是失去愛人的痛苦,比起其他的愁緒更甚一層。

  詞的上片詠芭蕉,它是那樣的茂盛,層層疊疊的葉子遮蓋住了庭院,一片清涼。下片寫夜景,突然就轉為傷心。“傷心枕上三更雨”,本來就夜深不寐,苦不堪言,可偏偏又下起了秋雨,點點滴滴,怎一個愁字了得?那點滴霖霪的雨滴打在芭蕉上,也打在了詞人備受創傷的心上。“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李清照南渡後,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她失去了家園,失去了丈夫,不知何時才能回到家鄉,這種鄉愁,這種家破人亡之恨,怎不“愁損北人”?作者此時在南方,卻自稱“北人”,說明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同時,也暗暗流露了對南宋統治者無能的憤慨,對其偏安一隅的斥責。“不慣起來聽”,這芭蕉雨的聲音,實在令人難以入眠,作者只能披衣而起,孤零零地等待天亮了。

描寫友情或送別的古詩
描寫思鄉的古詩詞句子大全
相關知識
思念家鄉描寫的古詩文精選
思念家鄉親人的古詩
思念家鄉相關描寫的古詩句
描寫思鄉的古詩詞精選
有關家鄉描寫的句子
思念家鄉情感的現代詩推薦
思念家鄉親人的詩
表達思念家鄉之情的文章
思念家鄉爺爺的生活回憶故事
思念家鄉爺爺的生活回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