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二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相約星期二是一本勵志書籍。相約星期二看完後,大家是怎麼寫閱讀感受的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死亡,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可是不幸的活著也同樣令人悲哀。”讀完《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莫里教授的這句話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腦海裡。

  也許,不幸的活著會比死亡更加悲哀。

  世上總有這樣的一部分人,他們總是汲汲營營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他們試著努力關注一大堆世俗標準下的重大問題,卻又不時受著能言善辯者的鼓動誘惑,輕易放棄初衷和堅持,終於也沒有了自己的判斷。他們迷茫,他們不知道生活的意義在哪裡,常常忽略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當歲月流逝,他們突然意識到了什麼,開始珍愛身邊的一切,開始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沒有做,有著千千萬萬個所謂的“來不及”。但到了那刻,也許他們已經到了莫里的那個時候了。於是他們便懺悔、哭泣......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不管以前的生活是怎樣,從此刻開始我們都應該用莫里教授的那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去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與他人,讓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不要等到生命的終點再回頭感嘆,那時哪怕你表現得再樂觀、再豁達,結局都不會再完美。

  篇二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多麼簡單的一句話,卻成為本書的內容概括。面對這樣的概括,你或許不會對這本書產生怎樣的興趣?可是,看一看這本書的目錄吧:世界、自憐、遺憾、死亡、恐懼、永恆…看到這些,你還能說它是“簡單”的嗎?作者,我們權且叫他米奇吧,在他一如平常人一樣忙碌於工作的縫隙中偶然看到了一次電視採訪,嘉賓是他的大學老師,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施瓦茨,他才想起畢業時曾與老師有約相見。而此時的莫里已經患了肌萎縮症,一種不治之症,莫名的衝動驅使米奇急切的盼望去看望老師。於是,在此後的每週星期二,米奇都會應老師的要求來上課。十四周後,課程學完了,老師也如流星般消逝了,留下來的卻是一本200頁的暢銷書,名字叫—《相約星期二》。

  我們的人生是在不停的奔波當中的,上學、就業、升職、結婚、生子、創業、賺錢,太多的羈絆使我們感到勞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需要,大多數人至死都好不懷疑這一點。但是,莫里教授告訴我們: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說:“擁有越多越好。錢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商業行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們反覆地對別人這麼說——別人又反覆地對我們這麼說——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大多數人會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簡單來說,我們總落入‘他人的圈套’”。

  所謂我們的需要,卻經常是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能力之外買了lv的皮包,是你的需要還是品牌的圈套?千辛萬苦送孩子出國,是你的需要還是西方世界的誘惑?追逐名利,不擇手段,是你的需要還是世俗的脅迫?最快樂是人,不是神。只要有可能,你就摘下面具,放鬆別人,也是放飛自己。生活是很艱難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面對它們,我們該怎麼辦呢?莫里教授給出他的答案:世間病與痛,盡付笑談中。“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這就是教授死亡前設想被火化時的話語。最後一堂課,他希望學生有空時能去去墓地,還有什麼問題儘管問。愛徒說:“我會去,但到時候聽不見你的說話了。”恩師說:“到時候,你說,我聽。說說你遇到的一切麻煩問題,我已作過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尋找,這是課外作業……”聽一聽這幽默的對話吧,死亡也可以這樣的詩意。

  假設生命中只剩下一天,你該如何度過?莫里是這樣設想的:“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麵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後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一兩個,於是我們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然後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義大利麵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歡吃鴨子——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後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但也許這就是所謂幸福的本質吧!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中,需要不知足的奮鬥,來滿足我們多欲的身,更需要知足的享受,來撫平我們焦慮的心。

  死亡是黑色的,莫里的心態卻是金黃色的,他說:“我感覺到了依賴別人的樂趣。現在當他們替我翻身、在我背上塗擦防止長瘡的乳霜時,我感到是一種享受。當他們替***臉或按摩腿部時,我同樣覺得很受用。我會閉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顯得習以為常了”……“這就像回到了嬰兒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們都有過當孩子的經歷,它留在了你的大腦深處。對我而言,這只是在重新回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罷了”……“如果早知道面對死亡可以這樣平靜,我們就能應付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了。”

  死亡帶給莫里的不是痛苦,而是安詳的“圓寂”。高明的是,莫里不僅可以把悲劇變成喜劇,甚至可以將這一切昇華為課程。14堂課的旅程,不就是我們人生的主題嗎?

  篇三

  這本書很好讀,這種好讀是由於每個華章都是莫里教授的口述,而作者也用十分簡單的文字去記錄,讓讀者會很簡單進入到教授的房間,面臨面的坐下來傾聽每節課,然後一起考慮與討論。在這終究的十四周,咱們考慮的即是最簡單的主題:自我、逝世、愛情、家庭、金錢等等,老教授以一個行將逝去的人的考慮,期望喚醒或許說是引導咱們去愛惜咱們如今擁有的東西,去愛惜身邊的人、事、物。

  讀完這本書,他並不能帶給你格外多的能量,可是你會記住他說過的話,當你遇到一件工作覺得後悔時,俄然就想到我應該去舉動、去改變,而不是持續沉浸在這種心情裡;當你遇到和兄弟鬧彆扭時,你會想到莫里從前由於和兄弟鬧彆扭,終究卻失去了他的友情,然後你會願意從兄弟的視點去考慮,去解開心結。

  這本書是一種最粗淺的道理,它協助你改進自個,找到你現在日子的盲區。我信任莫里老先生期望傳播給更多人的,即是用“愛”去面臨日子、家人、兄弟,愛惜自個,活在當下。
 

小學生讀後感作文
富爸爸窮爸爸讀後感
相關知識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心得體會
繁星春水讀後感範文高中
初中生繁星春水讀後感範例五篇
初中繁星春水讀後感
冰心的散文詩繁星春水讀後感
冰心繁星春水讀後感受
繁星春水讀後感作文
巴金繁星散文讀後感
繁星春水讀後感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