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第幾的教師教學反思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認識幾和第幾》這節課是區分“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幾”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幾”指的是事物的順序,是其中的某一個。“幾和第幾”是最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第幾的教學反思,望大家喜歡。
 
  數學第幾的教學反思範文一
 
  認識幾和第幾”是本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為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這個知識點小朋友很容易混淆。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設計教學時特意多安排了一些小遊戲:從左往右數,請第幾排的第幾個小朋友站起來,請從前往後數的第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等,利用數學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時,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
 
  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從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包括數學教育。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注意結合孩子們的思想實際和對於知識的接受能力,給孩子們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幫助孩子們真正愛上數學這門藝術。
 
  數學第幾的教學反思範文二
 
  幾和第幾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說法, 認識“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這個知識點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幾”表示事物有多少, “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於剛入學的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還較差,對“幾”和“第幾”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在上這部分內容前,每天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做些有關方位的遊戲,讓學生認識前、後、左、右的方位。特別是左、右,我先讓學生自己介紹怎樣記住左和右的方向,作好了準備工作後,開始了“幾和第幾”的教學:
 
  一、情景引入,感知“第幾”
 
  我利用一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找到了一個與“第幾”有關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特別喜歡吃肉包子,他吃了一個不飽,又吃了一個還不飽,直到吃到第五個,才覺得飽了,他拍拍肚子,嘆了口氣說:“唉,要知道吃第五個能飽,先吃第五個該多好啊!”學生意猶未盡時,我問大家:“你們說,這個人說的對嗎?”“不對,不對。”學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這時聰明的劉煜站起來說:“這個人要吃五個才吃飽,如果只吃第五個的話,那他就只吃了一個。”我適時引出了今天的課題。
 
  二、利用主題圖,教學“第幾”
 
  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這個場景是靜態的,缺乏動態性,我不拘泥於教材的束縛,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為讓學生參與排隊這一主題情境,學生通過排隊,將主題提供的內容動態化,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增加實際的體驗,深切地體會到幾和第幾的不同。
 
  三、聯絡生活,學習數學
 
  為了幫學生理解“幾和第幾”的含義,我根據學生身邊的事情,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第幾”的含義。如“我想考試得第一,我坐在第一排”等等,學生有了老師的引導,很快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第幾”。這樣,不僅讓學生鞏固新知,也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幾和第幾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感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是在課堂練習中發現 問題有很多,後來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幾點原因:
 
  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只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通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
 
  二、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裡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雖然課前我讓學生感知了方位,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比如從左邊起塗4個燈籠,學生可能只圈了第四個。
 
  三、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
 
  四、講完練習之後我進行了小結,但感覺小結的方式不對,我是讓學生上臺排隊,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一說,總結的時候不應該提問:“一共有5個同學”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什麼***幾***,“第5個同學”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什麼***第幾***,問的太唐突了,雖然有個別同學知道,但是我覺得大部分孩子還是覺得雲裡霧裡,其實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只要經歷觀察、活動、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含義,並能夠區分就可以了。這是一個感知的過程。
 
  五、在後面講練習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1.“想想做做”第1題從左邊塗色,可以先複習一下“左右”,做一做有關“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的小遊戲,加深學生對方向的感知,再進行塗色,效果會好些,目的性會更強些。2.“想想做做”第2題,“聽過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嗎?”有的學生聽過,有的沒聽過,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興趣還是蠻高漲的,應該事先準備一個故事的錄音,或者動畫,讓孩子在輕輕鬆鬆中學到知識。
 
  當然,課堂教學是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完課都會有些遺憾,所以實際與預設是有距離的,真正的完美只有在教學之後的重設計和反思,教學之後適當的調整設計,相信對以後的教學能提供借鑑作用。
 
  數學第幾的教學反思範文三
 
  《認識幾和第幾》這節課是區分“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幾”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幾”指的是事物的順序,是其中的某一個。“幾和第幾”是最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使用“幾”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多,而使用“第幾”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少。因此,兩者很容易發生混淆。學生判斷一共有幾個並不難,指出第幾個必須考慮應從哪個方位數起,要難得多,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還較差,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中,我們應通過大量的活動場景來促進學生對“第幾”的認識和區分“幾和第幾”。
 
  1、教材的主題圖是排隊買票的情境呈現,而場景是靜態的,缺乏動態性。我不拘泥於教材的束縛,“我創設了過渡語:帶學生去動物園玩,進動物園之前要先買票,你們看,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排隊買票了。”這一情境,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想參與活動,我還在從中穿插進行禮貌教育。學生在參與中學會了幾和第幾的不同,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這對於一年級小朋友非常管用。接著我又創設第二個情境---照“全家福”,自然引出“做一做”的第二題,由於課前學生對左右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對於這些問題解答還是比較出色的。在我的鼓勵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再一次高漲。
 
  2、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又特意安排了點燈籠遊戲這一環節: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從左邊起點第4個燈籠,反覆練習,這樣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達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整節課的教學任務,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認識幾和第幾”。
 
  在幾和第幾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感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是在課堂練習中發現問題有很多,後來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幾點原因: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只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通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
 
  第二: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裡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比如從左邊起塗4個燈籠,學生可能只塗了第四個。
 
  第三: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第四,做完練習後,其實我還可以有效地拓展開來,比如說:問學生,我們的教室在第幾層啊,我們的教學樓一共有幾樓?你們家住在第幾層之類的話,這樣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這個道理。

角的畫法教學反思
第幾的教學反思案例
相關知識
小學教師課堂反思範文
幼兒園教師自我反思範文_幼師自我反思範文
幼兒園新教師個人反思範文
初中教師工作反思範文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範文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範文
健康教育工作反思範文
廉潔教育個人反思範文精選
廉潔教育個人反思範文精選
她是我的朋友課後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