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用筆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顏真卿的書法有自身獨特的藝術特點,他的優秀書法作品離不開他的用筆。那麼,顏真卿的用筆有什麼特點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顏真卿的用筆特點,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顏真卿的筆法研究

  清周星蓮認為:“顏魯公古釵股、屋漏痕,皆是善使筆鋒,熨貼不陂,故臻絕境。”***《臨池管見》***

  明項穆說:“顏清臣蠶頭燕尾,巨集偉雄深,然沉重不清暢矣。”***《書法雅言正奇》***

  元鄭杓、劉有定指出:顏真卿“善楷書、行草。蓋古書法,晉、唐以降,日趨姿媚,至徐、沈輩,幾於掃地矣。而魯公蔚然雄厚蠲雅,有先秦科斗、籀隸之遺思焉。”***《衍極》並注***

  朱長文用比喻的手法描繪出顏書筆畫的特點:“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續書斷》***

  顏真卿的筆畫有如“古釵股”、“屋漏痕”、“蠶頭燕尾”,是他敢於創新的結果。正如蘇軾所指出的:“魯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 《題孫莘老墨妙亭詩》***姜夔認為顏書筆法是改革“晉、魏之風軌”的結果:“顏、 柳結體既異古人,用筆復溺於一偏,予評二家為書法之一變。數百年間,人爭效之,字畫剛

  勁高明,固不為書法之無助,而晉、魏之風軌,則掃地矣。”***《續書譜·用筆》***

  “屋漏痕”,是對點畫用筆的要求和藝術效果的形象比喻。傳為唐代顏真卿所言。唐代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雲:“素曰: ‘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關於“屋漏痕”,古今均有不同的理解。宋代姜夔《續書譜·用筆》雲:“屋漏痕欲其橫直勻而藏鋒。”清代朱履貞《書學捷要》雲:“屋漏痕者,屋上天光透露處,仰視則方、圓、斜、正形象皎然,以喻點畫明淨,無連綿牽掣之狀也。”《書法三昧》雲:“屋漏痕者不見起止之跡也。”近代書家沈尹默說;“‘顏清臣以屋漏痕譬喻中鋒’。‘雨水滲入壁間,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來,其流動不是徑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動盪著垂直流行,留其痕於壁上,始得圓而成畫,放縱意多,收斂意少,所以書家取之’……。”

  沈尹默先生的解釋比較明確。以“屋漏痕”來比喻行筆時刁;能一瀉直下,應該既自然生動,又澀而有力,這種效果體現在筆法中就是:首先用筆不可平滑直下,缺少自然生動的韻致,要使筆儘量和紙面產生較大的摩擦,澀筆而進,使線條有凝重而又富於韻味。其次,要藏鋒不露,象“屋漏痕”一樣深沉含蓄。

  顏真卿書法作品特點

  唐代是我國書法藝術發展的輝煌時期,產生了許多書法大家和經典作品。盛唐的顏真卿便是唐代書法的代表人物,他的書法藝術極具創造性,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盛唐藝術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書法史上自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之後的又一面革新的旗幟。

  顏真卿的書法創造,改變了什麼

  顏真卿書法取法前人,卻法而能化,推陳出新,“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意於古意之外。”

  他先後學習過蔡邕、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等人的書法,特別是得到了張旭的親傳。相傳他兩次向張旭虛心請教書法,因而盡得其意。他的《述張旭書法十二意》詳細地載錄了他向前人學書的經驗,從中也可以看出顏真卿深厚的書法功底。

  初唐書壇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為代表的王派書法佔重要位置。他們都取法二王形成了一個勢力強大的書法流派。但是他們過於擬古,作品缺乏新意。尤其是虞世南,他徹底繼承了王書的藝術特色,恪守王風,筆筆王法。這樣便形成了以方正瘦硬為風格的初唐書體,阻礙了書法的發展。

  顏真卿繼往開來,在筆法、結體、章法上做了創造性的改變,真是讓人震撼、震撼!

  一、在筆法上的改變

  一是加大了腕力的運用。顏真卿改變了初唐王派書家注重運指,風格輕盈秀麗,以瘦硬取勝的特色,加大了腕力的運用,突出一個“筋”字,為范仲淹所說的“顏筋”。這樣顏字就取得了“力透紙背”的效果,表現出了書法藝術的“力量”美。蘇東坡對此作了更貼切的說明:“魯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

  二是吸收了篆、隸用筆。顏真卿又吸收了篆、隸中鋒用筆和藏鋒逆入的特點,將此化入楷書。而且“折叉股’、“屋漏痕”、“印印泥”、“錐畫沙”等筆法都體現在他的書法作品之中,寫出了獨具特色的“蠶頭燕尾”的顏楷,筆畫之間採取橫細豎粗的對比錯綜方法。

  可以看到,顏真卿加強了腕力,中鋒執行,取篆籀方法,圓轉藏鋒。在鉤末、捺末挑踢出尖鋒,耀其精神。其捺筆表現出一波三折的節奏。其直鉤、平鉤、斜鉤,飽滿取勢,彎度均勻,圓勁有力。其折筆則提筆暗轉,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釵股”擬之。

  二、在結構上的改變

  一是大變字形體勢。顏真卿改變了王派書家大多左緊右舒、左低右高、右肩稍聳、字形微側之勢,靈便灑脫之姿,不以重心欹側取勢,不以左緊右鬆取妍。而是吸收了篆、隸正面取勢,渾圓壯重的特色,筆畫端平,左右對稱,穩健厚重,中宮寬綽,四周形密,字字都以正面形象示人。

  二是大變向背體勢。改王派楷書的相背為相向,重點的豎畫寫得略帶圓弧形,如飽滿待發的強弩,包含了巨大的彈力,使整個字的結構更加圓緊渾厚而富於內在的勁力。

  三在章法佈局上的改變

  顏真卿變抒情小調為交響樂曲。王派書法字小而行寬,以疏宕取秀逸,具有寬舒靜穆之感,猶如一首情深意長的抒情小調;顏體楷書卻與此相反,大小參差,行距縮小,行間茂密,以形密取氣勢,全篇佈局具有充實茂密之致,字裡行間洋溢著充沛的氣勢,渾然一體,密不可拆,像一組雄壯高亢的交響曲。
 

顏真卿與王羲之書法的比較
顏真卿書法的藝術特點
相關知識
顏真卿用筆特點
顏真卿書法特點
顏真卿行書特點
顏真卿寫字特點
顏真卿毛筆書法字型圖片
顏真卿毛筆楷書作品字帖圖片
顏真卿字型特色
顏真卿毛筆楷書字帖
顏真卿毛筆書法作品字帖圖片
書法家顏真卿硬筆書法作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