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的知識講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茶道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那麼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泡茶知識

  綠茶

  用玻璃杯沖泡,水溫80℃-85℃。三種沖泡方式

  1、上投法:先注入水再投入茶葉;

  2、中投法:注入一半的水放入茶葉,再入茶葉再把水注滿;

  3、下投法:先將茶葉放進杯裡再把水注滿。

  綠茶: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峨眉竹葉青,雲海白毫等。***回覆“綠茶”檢視綠茶百科***

  紅茶

  可用蓋碗或者專業的紅茶泡具,水溫80℃。頭1—5道茶出水時間為5—10秒鐘,接下去可以根據個人飲用口感延長沖泡時間。

  紅茶:工夫紅茶***祁門工夫、寧紅工夫、宜紅工夫等***、小種紅茶、紅碎茶。***回覆“紅茶”檢視紅茶百科***

  黑茶

  可用紫砂壺***最佳泡茶具***或蓋碗,水溫100℃。洗兩遍茶,投茶量為5g左右,頭1—8道茶泡出水時間為10—15秒左右,接下去可以根據每道茶的工藝延長沖泡時間。

  黑茶:湖南黑茶、老青茶、普洱茶等。***回覆“黑茶”檢視黑茶百科***

  烏龍茶

  用蓋碗沖泡,水溫95℃—100℃左右。100℃沸水最佳,第一道茶洗茶出水時間為2秒左右,2—8道茶出水時間為10—15秒,根據個人習慣調整,一般清茶的沖泡次數為8道。

  烏龍茶:鐵觀音、武夷巖茶等。***回覆“烏龍茶”檢視烏龍茶百科***

  白茶

  用玻璃茶杯,水溫80—90℃。將茶葉倒入5g左右,懸壺高衝即可飲用。

  白茶:銀針白毫、白牡丹、壽眉等。***回覆“白茶”檢視白茶百科***

  黃茶

  用玻璃茶杯,水溫80—90℃。將茶葉倒入5g左右,懸壺高衝即可飲用。

  黃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

  茶的飲用方法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

  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以少飲或不飲茶為宜。

  :黑茶的知識

  黑茶類的製作過程一般注重發酵或後發酵,有的緊壓成磚茶、餅茶和散茶。黑茶一般選用茶壺茶具沖泡,條件准許下可煮茶。

  泡黑茶的水溫需控制在100攝氏度以上。具體沖泡方法如下:

  取茶

  黑茶一般形態有三種,千兩餅茶、顆粒茶、千兩茶。

  千兩餅取茶:用黑茶刀順著茶葉紋路,傾斜將整茶撬取下來即可。

  顆粒茶取茶:由於顆粒裝的黑茶已經切取好,把黑茶從包裝拿出即可。

  千兩茶取茶:用鐵鍬、鐵錘等工具取茶,取千兩茶時要小心,不要傷及手指。

  泡茶

  泡茶第一步:投茶將黑茶大約15g投入如意杯中。如意杯是泡黑茶的專用杯,它可以實現茶水分離,更好的泡出黑茶。

  泡茶第二步:沖泡 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沸水沖泡。由於黑茶比較老,所以泡茶時一定要用100攝氏度以上的沸水,才能將黑茶的茶味完全泡出。

  泡茶第三步:茶水分離。如果用如意杯沖泡黑茶,直接按杯口按鈕,便可實現茶水分離。再將如意杯中的茶水帶入茶杯用直接飲用即可,也可直接用如意杯飲用小提示:泡黑茶時不要攪拌黑茶、或壓緊黑茶茶葉,這樣會使茶水渾濁。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人體消耗的水分大大增加。喝茶已成為大多數中國家庭常用的補水途徑,紅遍大江南北的安化黑茶更因冷飲風味絕佳而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不過專家提醒,安化黑茶雖然適合製作涼茶,而且冷飲風味更佳,不過若是為了補水的目的,仍以喝熱茶為佳;喝涼茶追求的更多是一種享受,切莫在身體急需補水時大量飲用涼茶,否則會適得其反。

  冷飲安化黑茶只能驟然降低體表或區域性溫度,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適當地飲用熱茶,對消暑解渴、清熱涼身更為有利。因為飲熱茶後能擴張血管,促進汗腺分泌,使排汗暢快。大量汗液通過面板表面的毛孔滲出體外而揮發,會帶走大量體熱,能降低體表溫度2~3℃。此外,安化黑茶中的茶鹼有利尿的作用,排尿也能帶走一部分熱量。安化黑茶中還含有豐富的茶多酚、茶色素和氨基酸等,也能起到刺激唾液分泌,並與唾液發生反應的作用,從而滋潤口腔,產生清涼感覺,這在冷飲安化黑茶時作用並不明顯。在炎炎夏日,閒暇時喝上一杯安化黑茶的涼茶確實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但在身體處於缺水狀態下,急於飲用涼茶不但無法體會它的獨特風味,甚至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這時候喝熱茶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另外,補水應講究技巧,可多吃些利水的食物,如西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蓮子等;還要講究補水的時間,餐前一小時是補水的黃金時間;正確的補水方式是隨時補水,而並非暴飲,更不是多多益善。

  :中國茶藝的由來

  中國最早的茶道萌芽是期晉代開始至茶道大行的唐代,尚無茶藝表演的專職,但唐代因陸羽善於烹茗被太守請去試茗,與現在的茶藝表演卻有相似之處。宋代,人們興起鬥茶,賣茶水的人也相互間試論高低,乃至運匕成象,被時人稱為“茶百戲”,既能稱“戲”自然是一種表演內容了。

  現在茶藝表演與宋代的“茶百戲”無論形式、內容均有所不同,現代茶藝表演的興起也是近十幾年內的事情,興起的客觀原因大致辭可分為以下三點:

  其一是日本茶道作為東亞文化圈中的一種獨特文化現象,閃爍在世界文化圈中,世界各國對茶道一詞,聯想到的是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內涵,雖然日本茶道源於中國,並融洽了島國文化的特徵,但它作為獨特的文化內容一直被世界各國所關注,學習茶道以培養人們的道德情操,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融合人際關係,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國際茶文化的交流,促進了這一過程。

  其二是中國改革的程序,提高了綜合國力以及人們的物質生活,在國運興盛的年代,人們豐衣足食後,滿足了物質生活的情況下,需要不斷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其三是颱風東來,南風北漸的茶藝館現象。

  從七十年代開始,臺灣茶藝館的興起到粵式早茶,杭州、福州的茶人之家及茶藝館在九十年代的燎原之勢,遍及大中城市。格調獨特、氛圍宜人,使人們對茶藝的追求面迅速擴大,茶藝愛好者及受茶藝薰陶者日益眾多。

 

中國茶文化發展過程中重要歷史時期典型茶文化現象
儒家與茶道精神的關係
相關知識
中國茶道的知識講座
中國茶道的知識
中國茶道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中國茶道的講究
中國茶道的基本要求
中國茶道的現狀
日本茶道的知識
日日本茶道與中國茶道的區別
中國茶道的內涵
中國茶道的有關閱讀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