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司馬遷作《史記》,是用靈魂與命運作鬥爭,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傳的史記。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晁錯的起家

  晁錯,穎川郡***今河南南禹縣***人,他曾經在軹縣人張恢先生那裡學習過申不害、商鞅的刑名學說,與洛陽的宋孟、劉禮是同門。後來,晁錯憑藉著文學才能擔任了太常掌故。

  晁錯為人正直、嚴厲。漢文帝的時候,全國之內沒有研究《尚書》的人,唯獨秦朝時期的博士,濟南人伏生研究過它,但是,這個時候,伏生已經九十多歲的高齡,年老不能應徵前往京城。於是,文帝下令,命令太常派人到伏生那裡學習《尚書》。晁錯有幸成為被派去的人。學成歸來以後,晁錯趁著上書天子陳述他分內工作的機會,利用《尚書》中的內容進行論述。文帝很欣賞這個年輕人,有意把他培養成為後代君王的賢臣,便任命他為太子舍人。此後,晁錯憑藉著他的辯才,先後擔任門大夫、太子家令。太子府裡的人都稱他為“智囊”。

  文帝的時候,晁錯多次上書,陳述削弱諸侯的相關事宜,以及朝廷應該修改的律令。幾十次的上書,文帝都未予理睬,但是更加驚奇他的才能,便提升他為中大夫。此時,太子很看重晁錯,多次稱讚他的計策,但是,以袁盎為代表的朝中的許多功臣都不喜歡他。

  :推恩削藩

  武帝在位前期,諸侯國勢力仍很強大,而且還在不斷地膨脹,聰明人都知道他們終歸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主父偃就向皇上勸說道:“古代諸侯的土地不超過百里,強弱的形勢很容易控制。如今的諸侯有的竟然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天下形勢太平時,就容易驕傲奢侈,做出霪乿的事情,形勢一旦危急,就會依仗他們強大的國力,聯合起來反叛朝廷。現在如果用法律強行削減他們的土地,那麼他們就會起兵反叛,前些時候晁錯的做法就出現這種情況,既徹底解決不了問題,還給國家帶來攻打。如今,諸侯的子弟有的達到十幾個,而只有嫡長子有繼承封國的權利,其餘的雖然也是諸侯王的親骨肉,卻無尺寸之地。這樣做,仁愛孝親之道就得不到宣揚。希望陛下命令諸侯推廣恩德,把他的土地分割給子弟,封他們為侯,諸侯子弟必然人人高興。皇上用這種辦法施以恩德,實際上卻分割了諸侯王的國土,不必削減他們的封地,卻削弱了他們的勢力。”武帝一聽,果然是一舉兩得的好計策,便聽從了他的計策。

  主父偃又勸皇帝說:“陛下的陵寢——茂陵地區剛剛成為一個縣,全國豪強富人,作奸犯科之人,都可以遷徙到茂陵,在那裡有強大的軍隊鎮守,他們也翻騰不起來。另外還可以充實京城的人口,這就叫做不施誅殺而禍害消除。”皇上又聽從了他的主張。各諸侯國從此逐漸不再成為朝廷的威脅。

  主父偃還曾盛稱朔方土地肥沃富饒,外有黃河為險阻,蒙恬在此築城以驅逐匈奴,省去轉運和戍守漕運的人力物力,這是擴大中國土地、消滅匈奴的根本。皇上最終採納主父偃的建議,設定了朔方郡。

  :馬邑之謀

  公元前134年,雁門郡馬邑城***今山西朔州***的豪紳聶翁壹,通過大行王恢告訴皇上說:“匈奴剛剛與漢和親,比較相信邊地的人民,我們可以用財物去引誘他們。”武帝於是派遣聶翁壹做間諜,逃到匈奴,對單于說:“我能殺死馬邑城的官吏,將馬邑城獻給您。”單于對他很信任,認為他說的有理,便答應了聶翁壹。聶翁壹回來後,斬了死囚的頭,把他的腦袋懸掛在馬邑城上,好欺騙單于的使者。他說:“馬邑城的長官已經死了,你們趕快來吧。”於是單于率領十餘萬騎兵穿過邊塞,進入武州塞。

  正在這時,漢王朝埋伏了三十多萬大軍,隱藏在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中。衛尉李廣擔任驍騎,太僕公孫賀擔任輕車,大行王恢擔任將屯,太中大夫李息擔任材官。御史大夫韓安國擔任護軍,諸位都隸屬護軍。他們互相約定,單于進入馬邑城時,漢軍的伏兵就馬上攻擊。王恢、李息、李廣另外從代郡,攻擊匈奴留在後面的軍用物資。單于進入武州塞後,在距馬邑城還有一百多裡時,進行搶奪劫掠,可是單于看到只有牲畜放養在荒野之中,卻見不到一個人。單于覺得很奇怪,就攻打附近的烽火臺,俘虜了武州的尉史,探明瞭情況。單于回過頭來對左右人員說:“差點兒被漢朝給欺騙了!”就帶領部隊回去了。漢朝伏兵聽說單于已經退兵回去,追到邊塞,估計追不上了,就撤退回來了。王恢等人的部隊三萬人,聽說單于沒有跟漢軍交戰,估計攻打匈奴的軍用物資,一定會與單于的精兵交戰,權衡利害後決定撤兵,三十萬漢軍無功而返。
 

關於史記中故事有哪些
史記焚書坑儒故事
相關知識
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概括
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的概括
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
司馬遷寫的史記裡面有哪些故事
司馬遷寫的史記的故事
司馬遷寫的史記的故事精選
著名的史記故事
史記感興趣的史記故事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