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越龍考古發現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考古發現 浙江發現一新的恐龍——天台越龍。關於天台考古發現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臺越龍考古發現之簡介

  在中國傳統龍年即將到來之際,浙江自然博物館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敝N慕堋⒔鸚疑?腿氈靖>?亓⒖至?┪錒荻?洋一、柴田正輝及浙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俞方明合作,在2012年第34卷的《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發表了題為《中國浙江省天台白堊紀兩頭塘組一新的鳥臀類恐龍》的論文。論文確認浙江天台產的鳥腳類恐龍一新屬種,浙江古時稱越國,化石產自天台,特命名為天台越龍***Yueosaurus tiantaiensis***。該標本已於2012年1月12日在浙江自然博物館開展的“龍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龍化石”特別展中首次與公眾見面。英國的《白堊紀研究》是國際著名地質與古生物學類雜誌,列入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

  越龍化石標本包括頸椎、背椎、尾椎、前肢和後肢等部位,是浙江省發現的儲存最好的恐龍化石之一。從發現的材料估計,越龍長約1.5米,是迄今為止浙江省發現的最小恐龍,越龍生活在距今約1億年前白堊紀的天台。

  臺越龍考古發現之骨骼名稱

  浙江省境內分佈廣泛的白堊紀地層,富含恐龍與恐龍蛋等化石,此前,浙江已命名了四種恐龍:浙江吉蘭泰龍、禮賢江山龍、麗水浙江龍和中國東陽龍。在龍年即將來臨之際,浙江恐龍家族又添一新成員——天台越龍,天台越龍屬於基幹鳥腳類,這是浙江省,也是中國東南部第一次發現基幹鳥腳類恐龍,越龍的發現對浙江白堊紀的恐龍動物群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鳥腳類是恐龍中種類最多樣,分佈最廣的一類,在世界各大陸***包括南極***均有發現。鳥腳類分為較原始的小型鳥腳類即基幹鳥腳類***舊稱稜齒龍類,Hypsilophodontidae***、較進化的禽龍類和鴨嘴龍類。原始的基幹鳥腳類一般體型較小,最小的只有1到2米,屬植食類恐龍,有研究認為頭骨的特殊構造讓它們上頜骨骼能橫向移動用於咀嚼食物。基幹鳥腳類後肢較長,以二足行走為主,在覓食或休息時可能前肢也著地,一般認為它們擅於奔跑。最近有研究認為有的基幹鳥腳類可能可以鑽洞而生活在地下。亞洲大陸的基幹鳥腳類恐龍相對較少,在此之前亞洲大陸只有4種鳥腳類恐龍,分別發現於遼寧、吉林、韓國和蒙古。越龍是亞洲所發現的基幹鳥腳類恐龍中所處緯度最低的,為基幹鳥腳類恐龍的古地理分佈和演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近年來,浙江自然博物館與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以及省內天台、東陽等相關博物館合作,在浙江省開展了多次恐龍化石的調查和發掘工作,發現了許多恐龍、恐龍蛋和恐龍腳印化石點,為今後的恐龍化石保護與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湖北十大考古新發現
相關知識
天台越龍考古發現
齊天大聖墓考古發現
齊天大聖墓考古發現
考古發現龍文化
考古發現武則天古墓
在龍骨藥材有什麼考古發現
陝西省考古發現武則天古墓
考古發現有些物品穿越
考古發現龍
電影考古發現史前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