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戶外體驗式培訓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分析

  【摘要】戶外體驗式培訓是近年來國際上最為流行的培訓方式,能讓學生在參加活動中去親身實踐收穫個人體驗。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提高,心理素質培訓方面一直是我國教育的弱項,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導致了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倍感壓力且得不到釋放,長期精神處於緊繃狀態極有可能導致罹患心理疾病。目前一些高等學府也開始用以戶外體驗式培訓的方式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戶外體驗式培訓能使學生在模擬情景、遊戲式的培訓課程中激發個人潛能,強化心理素質及團隊合作精神,有利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戶外體驗式培訓;心理健康;教育

  近幾年,幾大高校都相繼發生大學生投毒、殺害室友同窗、自殺的悲劇。全國上下一片譁然,接受著高等教育的天之驕子們為何會走向犯罪?同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高度關注。儘管我國高校在知識教育上很傑出,但由於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較晚,師資較為薄弱,所以尚存在許多不足。因此,我國高校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內容、方式方法上進行改革和完善。戶外體驗式培訓強調實踐,在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其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和信心,完善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發展。應將戶外體驗式培訓引進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並推廣。

  一、戶外體驗式培訓的核心

  戶外體驗式培訓核心為“實踐”,讓學生通過實踐在培訓過程中收穫個人體驗,促進團隊合作體會活動樂趣,是一種新穎、獨特的培訓模式,它注重團隊合作,團隊成員在活動中相互協作、交流、分享,共同一個目標,齊心協力去實現目標。在相互鼓勵、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提升大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面對挫折時的應對和承受能力。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困境,適應社會融入群體。

  二、戶外體驗式培訓和傳統教學的差別

  傳統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其注重強調的是“教”,以教師為中心,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教師作為主導,學生則處於被動地位。標準化知識、結論都來自於課本,忽略實踐。對於長期接受標準化教育的學生來說,缺乏新鮮感過於枯燥無味,難以產生共鳴。而戶外體驗式培訓則強調的是“學”,以學生為中心,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提高心理素質、完成自我挑戰,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三、戶外體驗式培訓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和勇氣。

  戶外體驗式培訓課程一般會為學生設定一些困難的場景、任務,讓學生在經歷中去收穫體驗,開發自我潛能,挑戰自己,增強自信。從中培養學生永不輕易言棄,勇敢嘗試的精神,磨鍊出克服困境的毅力和勇氣。

  ***二***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團隊意識。

  團隊合作是戶外體驗式培訓最注重的培訓課程,有許多需要團隊成員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專案。能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大學生都是面臨進入社會的群體,工作中團隊合作精神很重要,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達到成功必須融入團隊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另一方面,也引導了大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適應社會、融入群體。

  ***三***有利於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近幾年,有關於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問題受到社會高度的關注與討論。學習、情感、就業等方面都給大部分大學生帶來很多壓力,許多大學生長期處於壓抑的精神狀態,很有可能導致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在戶外體驗式培訓中,參加活動的學生需要不斷克服恐懼、焦慮,挑戰自我,從中體會到想要戰勝困境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培養出良好心理素質與抗壓能力。大學生還會在相關培訓課程中認識自己的心理、性格方面的不足,在大家相互分享、鼓勵中,在老師的引導下改變自身缺陷完善自己,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綜上所述,大學時期正是一段學生們積極求學、即將面臨社會的過渡時期。許多大學生揹負著多方面的壓力是心理問題的重災人群。大學生要學會自我調節的同時,各大高校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戶外體驗式培訓讓大學人從實踐中去體驗,許多人一開始會懷疑自身的能力,但親身經歷後就會發現自己擁有的潛在能力。當代大學生知識層面較廣,對於新鮮的事物擁有較強的接受能力與適應能力,但許多大學生在面對挫折和困境時,就會出現一些負面的精神狀態。面對社會強大的競爭環境,心理素質較弱者往往不能積極面對。一般傳統的心理教育課程主要注重於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和引導,並沒有後續跟蹤測試,很難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一般學校裡的心理輔導室也主要是為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提供引導治療,無法掌握其他學生存在的潛在傾向,不能做到教育預防。戶外體驗式培訓對大學生心理影響效果顯著,可以彌補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不足,戶外體驗式培訓的應用對於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積極的作用與意義。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讓大學生在積極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擁有身心的健康。戶外體驗式培訓不僅能提高了大學生心理素質和團隊精神,還能增強其勇氣和信心,讓大學生在社會工作中敢於奮鬥、追求理想。

  【參考文獻】

  [1]房施龍.戶外體驗式培訓在高校課外體育教學中的妙用探討[J].商情,2013***22***

  [2]陳勇軍.戶外體驗式培訓課課程體系設計[J].當代體育科技,2015***3***

  範文二: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摘要]

  大學生已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群體,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高校工作的重點,而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現階段研究的熱點,本文探討家庭因素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並針對現狀制定更為翔實的對策。

  [關鍵詞]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影響;對策

  一、心理健康的闡述

  一個人心理上的健康是能夠確保自身各方面機能與周圍環境不發生衝突的前提下,個人心境發展到最佳的狀態。主要包括瞭如下幾點基本條件:***1***智力符合實際年齡。智力是衡量人能否具有正常心理活動的前提條件,能夠確保人們在生活學習中保持較強的求知慾,並日常工作中能夠運用自己的智力積累生活工作經驗,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2***對自我意識有較為客觀的意識,一般來說,心理上的健康是對自身進行客觀評價的基本保證,如果一個人心理上出現了問題,通常會出現自卑、自我否定以及心理上的相對失衡等問題。***3***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穩定的情緒,心理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基本的不卑不亢,通常情況下都能夠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滿足自身需求,對於一些突發性狀況和能力之外的問題也能以較為平穩的心態面對,基本能夠保證積極樂觀。

  二、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採用嚴厲懲罰的教養方式有可能會使孩子變得畏縮、膽怯、慣於逃避現實,甚至產生自卑、抑鬱或心理焦慮,也有可能產生愛說謊,對人不信任、有敵意的應對方式。父母長期的嚴厲形象,給孩子造成了情緒暴躁的影響,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父母過分保護會使孩子缺乏主見、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遇事優柔寡斷、缺乏決策力,並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孩子的自我意識,限制了他們自我教育能力的發展。

  ***二***家庭收入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

  從大學教育的角度來看,以學分制為基礎教育管理制度存在著一定的不公平性,部分家庭因為收入偏低導致學生在學分上和其他學生存在差距,因為部分學科的學分不能帶來實際的學習效用,也不能解決貧困生的生活問題,這就使得貧困生在日常的學習中陷入兩難的境地。而大學生作為社會當中知識儲備相對豐富的一個群體,他們自我期望值高,有強烈的成就慾望和自我價值認同感,這就使得貧困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傷害,甚至使部分學生在人際關係上出現抑鬱的危險傾向。當然,這種影響不是全面的,也有部分學生因為出身的貧寒通過自己的加倍努力形成了更加堅韌的性格。

  ***三***家庭的戶籍型別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

  在以往研究中,沒有研究表明城市戶口的大學生比農村戶口的大學生的心理方面會產生更積極的作用。以廣州為例,部分當地的流動人口和非流動人口對於這一問題保持中立態度,而流動人口偏向本地的戶籍,而廣州當地人口則認為當地人口的健康狀況更為健康。因為和當地戶籍人口在生活環境上的差異會影響這部分群體對社會的支援態度。除此之外,流動人口通常還面臨著來自生活中各個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當中的某些消極變化可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流動人口的心理產生影響。但就大學生而言,進入大學可以選擇遷戶與不遷戶,如果遷戶,大家都會處於一個平臺,享受的學校政策基本一致,所以說家庭戶籍型別不是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特殊家庭結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

  特殊家庭結構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單親家庭結構,主要是父母離異或者其中一方去世的家庭;第二種再婚家庭結構,是指父母離婚,然後其中的一方又重組而成的家庭;第三種是獨生子女家庭。這三種特殊家庭結構都會對大學生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單親家庭的學生,往往會有孤獨感,缺少陪伴,從而形成孤僻的性格。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人活在社會上必須要有一定的認同,在家裡需要家庭的認同。獨生子女往往容易受到家庭的溺愛,做事情就會以自我為中心,獨立性差。這些都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作用,從而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五***父母學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

  研究表明,通過對軍醫大學生的調查可以看出學歷高的父母對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從事教師、公務員等穩定工作的職業的工作者通常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這就使得這部分學生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雖然很多大學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學課程,而學校的教育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對之前的心理偏差進行部分修正和改進,目前受到父母職業和父母學歷影響而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大學生還是少數。

  三、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對策探討

  ***一***家庭層面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以談話的方式對子女進行教育。而這種教育的效果通常和談話的方法關係緊密。這種交談並不是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孩子進行說教,而是在一個較為平等的環境中,和孩子進行和諧的交流。在交流時要把握好時機,確保孩子是處於一個情緒比較平穩的情況再進行交流,在交流之前要對談話內容進行引導和鋪墊,然後選取一個孩子比較感興趣且有益於孩子身心健康的話題作為談話主要內容,在交流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先闡述自己的觀點,無論對錯都不要給予直接反駁,而是在他闡述完畢後自己以更為合理的角度提供一個相對更為成熟的觀點,讓孩子自己去判斷。通過這種交流方式進行交流能夠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受到教育,避免在交談中對孩子以往犯過的錯誤加以訓斥,使孩子產生反感心理,甚至會使孩子牴觸這種交流教育方法。在交流的過程中適當鼓勵孩子能夠讓孩子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於將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更好交流。

  ***二***學校層面

  學校應以“營造美的環境,塑造美的教師,構建美的課堂,開展美的活動,培育美的花朵,收穫美的成果”為教育特色的建設思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全面發展、以美育人、培養特長”為理念,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重視藝術教育,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實踐,及時調整學校教改的定位和方向。“全面發展”是指讓每個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受到良好教育;“培養特長”是指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兩者要全中有長,長中有全,以全促長,以長帶全。要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響,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該科目教師的教學義務和責任,而是全員教學工作者的職責。

  ***三***社會層面

  社會環境相對於家庭環境來說雖然對學生的影響層面相對較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環境會對學生的心理形成十分明顯的影響。社會的風氣、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傳媒等都會對學生的心理構成影響,影響形式主要表現為各種形式的媒體如電視、網路、圖書等方面形式。在社會管理層面上,社會各界領導要以社會環境為基礎重視社會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重要性。其次,文化管理部門要加大力度對文化市場的綜合整治和管理,對文化產品市場中的不健康和反應社會負面因素的產品進行積極的剔除,避免這部分產品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造成影響。讓學生能認識到社會文化的主流,在大學心理“轉折期”過程中不至於發生偏差,使身心獲得全面健康發展。

  小結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勢在必行。在這一過程中學校要大力推進心理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形成能夠適應社會的健全人格。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社會上不同群體以及不同時代的價值觀並存。在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認識到這點,要認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對全體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中以身作則,教育引導好學生,使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觀念,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全面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110.

  [2]史小平.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及對策[J].新聞天地,2010***9***.

  [3]席偉光,安敏.父母教養方式和大學生情緒智力的關係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4]張立常,丁海奎.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教書育人,2011***24***.

  [5]盧勤.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9***1***:107-110.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結課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小論文
如何保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參考
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如何保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2***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範文
淺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