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小橋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家鄉的情景牽掛,遊子們魂牽夢繞的地方。千萬遍的小橋流水看不厭,濃濃的古韻下,是每一次人生淨化的地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描述小橋的優美散文,供大家欣賞。

  描述小橋的優美散文:家鄉的小橋

  我站在分別多年的橋上,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家鄉變了,小村變了,村西的小橋變了。在我的記憶中,這是一座比獨木橋大一點的小橋,木製的欄杆,整整齊齊,橋頭上鐫刻著幾個大字--聯立大橋。粗實的橋墩,也算威武。我常常和小夥伴們來這裡,爭先恐後地爬到橋欄上,站在護橋墩上嬉笑歡鬧著,快活極了。勞作的人們,有時聚到一起,站在橋上比賽跳水,雖然動作不是很優雅,卻是卻很精彩,經常逗得人們哈哈大笑,忘記了一天的疲憊。

  每到禮拜天,趕集的人們,推車擔擔,跟在牲口車後,不慌不忙的走著。時不時地看見婦女和姑娘們挎著籃子,無精打采地走過。羊倌和牛倌懶洋洋地往橋旁的陽坡上一躺,晒著太陽,看著馬牛羊在悠閒地吃草,一切都那樣平靜。每當這時,心裡總有一種親切感。後來,我到很遠很遠的內蒙古老家去上學了,時時想起村西的小橋,多想早日見到它啊。

  今天,我終於回到了它的身邊,沒想到短短几年,家鄉變了,記憶中的小橋不見了。出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座水泥石橋,比原來的小橋寬闊了許多,雕塑的精美圖案,小巧玲瓏。那二龍戲珠,雙獅奔騰,好像在水上翻舞飛躍,張雲吐霧,給人一種時隱時現的感覺。橋下有四個又粗又堅實的水泥橋墩,橋的兩旁有八個雕著龍形的護橋墩,條條金龍活靈活現,守衛在橋的兩邊。聯立大橋四個大字,瀟灑大方,妙不可言。

  早晨,走出屋子,只見汽車,拖拉機,小四輪連續不斷地駛向城裡,都急著去趕集,人來人往,車流奔忙,坐車的人嘻嘻哈哈地說著笑話,相互打著招呼,那笑聲傳得很遠。此時太陽升得很高了,幾個小羊倌和小牛倌坐在石橋的水泥板上,哼著流行歌曲,聽著錄音機,悠閒地看著吃草的牛羊,看著遠處推土機在轟鳴,推著一個連一個的養魚池,山腳下一夥人說說笑笑地蓋著豬舍,建一個自己的養豬場。在不遠的地方,牧鵝少女,聚精會神地讀著科學養鵝新法,鵝群像一朵朵飄蕩的白雲,在廣袤的大草墊子上游動。她們不單是放牧夢想,也正在放牧著,他們多年積攢的熱望,一切都是那麼平靜。可是,人們心中那團火,在春天裡燃起無盡碧浪,點燃激情,點燃夢想,讓騰飛的翅膀,在春風裡變得更加硬朗,舞起漫天的七彩霞光。

  我多年的家鄉變了,我分別多年的小橋變了。

  描述小橋的優美散文: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流水,人家。喜歡這幾個字,更喜歡由這幾個字組合起來所表達的意境。

  古樸的石橋或者木橋,橋下是靜靜流淌的河水,不遠處村莊的房屋在參天大樹的掩映下或隱或現。良田,禾苗,草木,開闊的視野,‘阡陌交通,雞犬相 聞。’遠離繁華遠離喧囂的樸素自然之美如詩如畫地縱橫伸展……

  這景緻,是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山水,是一首低吟淺唱的小夜曲,是一首宋代理學家邵康節 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宋朝詩人辛棄疾的田園詩《清平樂 ?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是唐朝詩人王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更是唐代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河岸兩旁的樹木,曾經繁茂的樹葉早已化作腳下層層堆積簌簌作響的落葉,在冬日暖暖的陽光照耀下散發出淡淡的乾草香,隨清風的吹拂時斷時續,高大挺拔的樹幹靜默矗立,枝條或沉穩或飄逸或曲折伸向天空。枝條的頂端坐落著鳥兒精心建立的巢穴。偶爾有小鳥飛速的掠過枝椏,淡藍的天幕上朵朵潔淨的雲朵舞動漂浮舒捲自如,清冽的小河淌水,不似春日般暴漲,經過冬霜的洗禮,更加清澈通透,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所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真是我見猶憐。流動的山泉將水草梳理成絲成線,輕盈柔軟,隨水波的紋理忽左忽右悄然舞動,恰如美女的三千青絲,絲絲柔順參差披拂卻紋絲不亂。迷離而又生香,讓人意猶未盡欲罷不能。

  不遠處的村莊散落著百戶民居。房屋依山而建。山巒相連,蒼松翠柏勁墨成林,呼嘯的山風帶著松濤陣陣撲面而來,涼意沁懷,清新無比,空氣如同過濾般纖塵不染,疲憊勞累的身心頓時得以放鬆,在這寬闊的天地之間,所有的一切慢慢的得以釋懷,心情慢慢地得樂觀豁達,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以一顆淡然的心從容地面對生活。從容,才能舉之若定;從容,才能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起落沉浮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一顆怎樣的心去面對明天。因為,生活就像山澗水,無論怎樣蜿蜒曲折,都會快樂自在奔流不息永向前。

  小橋,流水,人家,是家鄉的景家鄉的情。

  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歌一闕詞,蘊含著真知卓見深刻雋永;更是遠方千萬遊子的思鄉情結,那裡有魂牽夢繞的故土家園,有慈祥和藹的父老鄉親,無論飛的再高再遠,無論身處海角天涯,這裡,是永遠的窗前明月光,是永遠不變的牽掛——

  小橋,流水,人家。

  描述小橋的優美散文:小橋

  由於江河溪流或懸崖山澗阻隔,人們要想很快到達對面,就必須在它們之間架設能夠迅速跨越的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我們一般就把它叫做橋。

  橋橫在山之間,水之濱,形狀萬千。無論是石砌的,木架的,鐵搭的,舟浮的,大都能夠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體現一個地方的特色。而如果江面不寬,高山不險,那麼架設的橋肯定也是小巧玲瓏,格外別緻,我們一般稱之為小橋。

  比起現代建造的許多跨江跨海大橋,小橋一般沒有巨集偉的橋頭堡,也沒有高大的橋墩,甚至連古樸的欄杆也常常略去,簡約之中往往透出一股樸素之美。多少年來,就是這些毫不起眼的小橋,曾經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險灘,茫茫歲月,給過往的路人帶來希望和信心,使他們踏上了光明的坦途。

  我的家鄉文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也有各式各樣的小橋架設在潺潺溪流之上,連線於兩岸人家之間,使我不用跨出遠門,也能夠近距離欣賞到小橋流水的別樣韻味。《詩經·大明篇》中就有“親迎於渭,造舟為樑”的記載,史記中也曾多次提及春秋戰國期間,當時的人們在江河湖泊之間建造橋樑,以適應當時的戰事和農耕的需要。和許多後來新建的大橋相比,古代的能工巧匠們建造的橋樑一般不大,也不長,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小橋,不過與現在許多氣勢恢巨集的現代化橋樑相比,它們倒顯得大名赫赫,令人耳目能詳。如比較著名的就有西安的霸橋,北京的盧溝橋,蘇州的楓橋,河北的趙州橋,他們大多屬於不起眼的小橋,但千百年來卻一直聲名顯赫,歷經唐詩宋詞元曲的傳頌或歷史上的大變故而揚名百世。

  自古以來,小橋往往是古代文人墨客相聚或送別的最佳場所。我們曾經在唐代詩人李白的《贈汪倫》一詩中領會到詩人在橋邊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情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似海的朋友深情,不僅讓橋下的流水為之動容,以至於千年之後依然令我們仰慕不已。小橋,自建有以來就曾經演繹了幾多悽切曲折的人生故事,它往往是一個地方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但在很多人看來,那些隱藏於千轉百回的溪流之上,或是掩映在樹影婆娑之間的小橋確實是太不起眼了,那古老斑駁的欄杆,風雨侵蝕的石頭,寬寬窄窄的橋面,在溪流上或者懸崖之間傲然兀立,顯得孤獨而清幽。但就是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小橋,千百年來,卻不知有多少斷腸人佇立橋頭,無語哽咽,望盡天涯路。

  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我們得知,千百年來,小橋作為一個特別的載體,承載著人們無盡的離愁。那些來自天南地北的商旅行客,文人賢士,為了生存或出人頭地,他們常常在雞啼聲中背井離鄉告別親友,踏著冷月寒霜匆匆趕路,跋涉於險山惡水,跨越一座又一座的無名小橋,一步一步地向目的地進發。“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小橋作為人們的交通工具,在這裡也成為一種傾訴鄉愁離別的物件。而最為著名的是元代戲曲家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小令,更是道盡了那些浪跡天涯的遊子的悽苦情懷。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營造出一種悽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慼。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可見裊裊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閒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

  就這樣,千百年來,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橋成了各樣人們抒發情懷的象徵,成為一首千古不朽的詩篇。這裡,除了小橋本身古樸、空靈的氣質,還因為小橋總是與流水舟揖、漁歌號子,以及河流兩岸的農舍、綠樹、田野緊緊相聯,襯托出一幅古老質樸、寧靜閒適的田園風光。不用查證也可以知道,幾千年來,有多少騷客文人乘坐江南的烏篷船悠然行駛在江南水鄉的河面上,他們或遊山,或玩水,或聚友,或品茗,我想更多的是為了觀賞兩岸各式各樣的小橋。據傳,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之後,對江南的許多造型獨特的橋樑十分著迷,為了既能欣賞到江南的橋樑之美,又能使自己免受奔波之苦,他便把江南許多著名的橋樑都搬到北京的皇家園林裡面進行仿造,由此可見設計精美、造型奇巧的橋樑的巨大魅力,這也是愛橋之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了。至於那些達官顯貴在官場失寵,或風流才子在情場失意之後,一座原本並不起眼的小橋,不僅可以慰藉他們飽經風霜的心靈,又成為他們抒懷寫意的最佳物件,甚至成為他們療治心理傷痕的絕佳去處。

  眾所周知,聖人孔子曾經發過一聲:“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長嘆,但是不知你們想過沒有,到底是什麼能讓這位中國幾千年來最偉大的儒家思想的創始人發出如此的感慨呢?我猜測當時他是在周遊列國傳播儒家思想的途中,率領眾弟子偶經一座橋樑之時,面對著橋下滔滔奔流的河水,不由得感慨人生苦短,光陰易逝而發出這樣的人生感言。

  最為經典的還有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一個秋天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月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秋夜,陪伴著舟中的遊子,讓他感到是多麼淒涼。全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卻寫出了詩人所見、所聞、所感,並繪出了一幅悽清的秋夜羈旅圖。特別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夜的寧靜,更重重地撞擊著詩人那顆孤寂的心靈,讓人感到時空的永恆和寂寞,產生出有關人生和歷史的無邊遐想。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坐平時並不起眼的小橋,竟然讓詩人觸景生情,發出了這麼大的感慨。而當代詩人卞之琳的《斷章》這首詩當中,橋也作為一個特殊的意象出現:“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首詩雖然寫的是“看風景”,但筆墨並沒有揮灑在對風景的描繪上,而是不經意地露出橋、樓和觀景人,它把畫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風景的橋上人和樓上人的身上,就像淡淡的水墨畫把那若隱若現的虛化的背景留給人們去想象。

  我的家鄉文昌河上的多座小橋,據說大多為海外華僑投資建造。因為戰亂和謀生不易等原因,解放前,文昌的許多沿海居民都選擇了飄洋過海,到外地打拼,相信很多人當時就是從文昌河順流而下,揚帆出海的。我認為,當時文昌河上肯定是沒有橋樑的,他們從當時的簡易碼頭匆匆登船,到異地謀生之後,肯定對當地的橋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肯定為家鄉沒有一座像樣的橋樑而耿耿於懷。於是,多年之後,當他們有了一定的積蓄,就萌生了回家鄉建造橋樑,造福桑梓的念頭,於是才有了今天文昌河上的各式小橋。我曾經無數次從這些小橋上走過,以前是沒有什麼感覺的,但是最近幾年,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文昌河上又多出了幾座小橋,有些是新建的,有些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改造加固的。家鄉的小橋日益增多,一方面說明了城市建設面積的不斷增大,另一方面也為那些經常出門的人們提供了方便,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令我感到惋惜的是,許多老橋隨著改造,一些珍貴的歷史符號也隨之消失,這不僅成了我心中的一大憾事,也成了我心裡一個無法消解的心結。

  千百年來,人世間有著太多的坎坷不平,唯有質樸的小橋始終屹立在溪流天塹之上,成為一道道鐫刻歷史的獨特風景線。這些散落在廣袤大地上的眾多小橋,不但繁榮了一方經濟,還支撐起人們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同時也引渡一段段平凡或精彩的人生。因此,每次看見橋樑,我就會想起橋樑的歷史,人類的歷史,因為有了人類的活動才有了橋樑,有了橋樑人類才不斷向遠方遷徙和繁衍,然後再建造新的橋樑,它們是一幅互相依存、割裂不掉的歷史畫面。

  所以,每當看到家鄉的小橋,都讓我倍感親切,不管它們的建成歷史長短,也不管他們的建築風格如何,為了在橋上看看兩岸的風景,看看家鄉近幾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我都不由自主的產生跨上去的念頭。

  如果有時間,到橋上去看一看,或走一走,總是好的。
 

關於描寫幸福的散文欣賞
關於現實和理想的經典散文
相關知識
描述小橋的散文
描述小草的散文詩歌作品
描述小河的散文
描述小河的散文
描述煩惱的散文作品推薦
描述風箏的散文
描述荷塘的散文
描述旗袍的散文
描述房間的散文
描述收穫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