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了了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7日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東漢末期,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因為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很聰明,特別擅長辭令,年紀不大,已在社會上享有盛名。

  他10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小孔融很想見見這位大學者。一天,他來到李元禮的官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守門人見只是一個孩子,就打算隨便把孔融打發走。孔融靈機一動,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他一定會見我的。”守門人通報後,李元禮感到有些奇怪,因為自己並沒有這樣一位親戚,不過還是決定見見孔融。

  李太守見到孔融後,就好奇地問:“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後代,你是老子的後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所以他們是師生關係,所以說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原來,在中國歷史上,與孔子同時代的還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老子。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說,孔子當年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就自稱學生,謙虛地向李聃請教。李元禮的家裡當時有很多賓客在座,大家對年僅10歲的孔融竟能這樣博學和隨機應變感到驚奇。

  正在這時一個叫陳韙的人來拜訪李元禮。陳韙也是一名有些名氣的學者。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誰知陳韙卻不以為然,當著孔融的面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雖然很聰明,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言下之意,陳韙是一個庸才。陳韙被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後人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世說新語》

  相關人物介紹: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其六言詩反映了漢末***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世說新語箋疏》注引《續漢書》。說的是孔融四歲時候,與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親奇怪地詢問他,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按理應該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對他感到驚奇。

  《三字經》中就有"融四歲,能讓梨"之語。

  殺宥之三的故事: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當時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得到梅堯臣賞識,其中有一句的內容說:"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考官皆不知其典故,主考官歐陽修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蘇軾答道:"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雲:'即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才恍然大悟。

先憂後樂的成語故事
刺股懸梁的成語故事
相關知識
關於小醜跳樑的成語故事
適合小學生看的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小學生看的成語故事
小學生看的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小學生看的成語故事書裡的故事
小題大作的成語故事
小題大作的成語故事
小心翼翼的成語故事
小心翼翼的成語故事
小學作文的成語故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