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書籍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幼兒教育書籍主要用來開發孩子的智力,幫助他們養成勤于思考。讀完幼兒教育書籍,該如何寫讀後感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作為一個年輕的新手媽媽,我對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一直是更為關注的。最先,當我還是準媽媽的時候,老公為我訂閱了《孕味》系列雜誌,這大概是我係統的接觸嬰幼兒孕育、餵養和早期智力開發等專業書刊的始元,在漫長的懷胎十月裡伴隨著我與BB一起成長。在此之後,我一直在斷斷續續的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每篇短文都值得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壞掉的教育理念。所以,這本書一直成為我的枕邊書,亦是我所看過的眾多幼兒教育書籍裡面印象最為深刻、最喜歡的一本書。

  近來有幸獲得《幼兒園“完整”課程》系列書籍,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有關培養完整兒童的專業課程,帶著對深圳實驗幼兒園的諸多認可、濃厚的興趣和諸多好奇與疑問,我粗略的翻閱了有關片段,由於時間緊促未能全書閱讀深感遺憾。幼兒園完整課程系統總結了深圳實驗幼兒園十多年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其先進的教育成果、一流的管理水平、努力進取的師資隊伍,使我們的孩子在優化的環境中健康、愉快的成長!

  早在2010年,我的孩子就在實驗幼兒園上了一年的親子班,其間我基本上是全程陪伴孩子上課。因此,對於典雅潔淨的校園環境和親切耐心的老師都倍感熟悉。學校和班裡經常組織多種多樣的戶外活動和教學互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比如:我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科技節,老師和家長紛紛上臺為孩子演示各種科技小發明、小製作,演講科技小故事,和媽媽一起做手工,大人和小孩一起其樂融融。我們還和孩子一起參加了社會實踐,親手種植種子,全程觀察種子從發芽到長出一串串小綠葉的成長過程,並且全程拍照留念。活動不僅激發了孩子的創作思維,還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課堂直觀而生動,比起我們小時候那會的照本宣科趣味極了。家園互動一直是實驗幼兒園的教育特色,家長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實踐當中,紛紛拿出自己的社會資源,組織和策劃一些有意義的戶外活動,讓家長、學校和孩子一起緊密的融入到學習、成長的大家庭中來。

  我十分感謝深圳實驗幼兒園給予我的孩子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將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我更衷心的祝願實驗幼兒園在教育實踐和教育科研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篇二

  作為媽媽和老師,我對兒童教育方面的書籍一直是更為關注一些。一次在新華書店裡,發現的這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書,這是一本關於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是一部有有著很長的歷史的經典教育書籍。因為是教師,所以我帶著疑問的眼光讀完老卡爾寫的育兒經驗,卡爾威特在三個世紀前的教育經驗在現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對現代的小學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鑑。

  素質教育很早就開始有了,至少在卡爾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這樣應用的。以素質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礎,在上面建築一個神童般的宮殿,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成功祕訣。

  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可能什麼都知道,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書,上網或者請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恆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要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專心致志的習慣——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結果。學語文時就只考慮語文,學數學時就專心於數學,如果在學習時想著玩,玩時又擔心學習跟不上,不能用心一處,即使學生整天坐在書桌旁,那也只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只是一種對自己和別人的一種欺騙。學習任何學科也是一樣,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好。

  敏捷靈巧的習慣——一部分學不拖到最後就不想做,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作業一直遲交,甚至不交,其實這些學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業之後,多餘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展自己的愛好。如果不養成敏捷,靈巧的習慣,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堅持不懈的習慣—— 在學習上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但是隻要有恆心,只要能夠堅持,那麼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小學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是快樂的,並且成效顯著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說“三歲決定人的一生”嗎?但又是什麼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並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為: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這讓我想起了聖經裡的一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衝,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衝,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並卻倒塌得很大。”

  你願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後者,那麼這本書會教給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為,並將孩子的行為引導到一個有效的目標上去。就像聖經裡說的:“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篇三

  一直在斷斷續續的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看著看著就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實我覺得每篇短文都值得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壞掉的教育理念。每篇文章都很值得寫一篇詳細的讀後感,以加強這種公平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將這種教育溶到自身的血液中。

  每個女人天生下來都可以做“媽媽”,但是否能做一個好媽媽是需要學習的。套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世界上沒有壞媽媽,只有懶媽媽。

  今天從這篇短文開始《河流可以是粉色的》,這篇文章講的是圓圓小時候非常喜歡畫畫,上幼兒園時選擇了一個學畫畫的特長班。有一次老師留了一幅作業,要求畫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耍的畫面,並承諾選出畫的優秀作品放到幼兒園長廊裡展覽一段時間。畫家之後圓圓用彩筆畫的非常用心,甚至連吃飯都不願意停下來。畫出來的畫面非常的漂亮,紅紅的太陽,綠色的草地、藍色的雲,上面有幾個玩耍的小朋友,旁邊還有一條“粉色的河流”,為了表示出是河流還畫了幾隻魚兒。畫完了,她的媽媽表揚她畫的非常的漂亮,並問她河流為什麼要畫成粉色的?圓圓說因為她覺得粉色特別的漂亮,就畫了。

  這幅令圓圓非常引以為傲的圖畫結果沒有被幼兒園老師選中,原因就是“河流不能是粉色的,應該畫成藍色的;白雲也不能是藍色的”。圓圓回家後把這個原因跟她的媽媽說了,並問媽媽“河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圓圓的媽媽從自來水裡接了一碗水讓圓圓說是什麼顏色的,圓圓說是白色的。然後媽媽又把水放到了一個紅桶中,讓圓圓看是什麼顏色的,圓圓答不出來。媽媽把水一邊倒出來一邊讓她分辨是什麼顏色的。她的媽媽說對,水流是透明的,沒有顏色的。

  那沒有顏色的水應該用什麼顏色的彩筆來表示呢......如果要求我們要畫的準確無誤,就永遠找不出一根可以畫出河流的筆。

  媽媽接著說了,一幅畫只有好看不好看,沒有對於錯。你可以運用任何大膽的顏色,只要你喜歡,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歡,你可以用任何的顏色!

  ——圓圓媽媽企圖用這種觀念來影響圓圓,呵護她的想像力,卻沒有能力帶著弱小的孩子一起去迎接中國當前教育中的束縛及桎梏的東西。中國教育中這種條條框框的方式禁固了孩子們許多靈光突現的想象力,甚至抹殺了他們敢於去想像和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情感及喜好的能力。

  是啊,想想自己小的時候,也很喜歡畫畫。可是每次畫畫時,爸媽都是以畫的像或不像來評價我畫的好壞。以致於我幼小的心靈中只認為畫畫就要畫的像,不知道我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會用畫筆來表達我心中想象著的東西了,只會照著某物,用我稚嫩的畫筆儘量把它畫到最像。

  是什麼扼殺了我還是孩童時本應豐富多彩、無拘無束的想象力?恐怕就是當代教育中的那請所謂的“應該”和“不該”吧。

  我們無力和巨集觀的教育做鬥爭,只能儘量的做好身為家長的責任,好好保護孩子幼小、奇妙的心理世界吧。
 

心得式的讀書筆記3篇
企業管理類讀書心得
相關知識
幼兒教育書籍讀後感
幼兒教育書籍讀書心得
教育書籍讀後感
特殊教育書籍讀書心得_特殊教育書籍讀後感範文
幼兒教師工作讀後感範文
幼兒教育雜誌讀書心得3篇
教育類的書籍讀後感範文
關於教師教育的勵志書籍讀後感_教師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關於教育類書籍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