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安妮日記的感悟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讀安妮日記的感悟1

  週日爸爸回來時,給我帶回來一本書。名叫《安妮日記》。剛拿回來,我就迫不及待的讀起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的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寫的。這是一本她在二戰期間遺留下來的一本個人日記。它真實地記錄了安妮一家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安妮一家和另外兩家在“密室”中度過的長達兩年的艱苦生活。這本書表達了安妮對戰爭的深思。安妮是個多麼堅強樂觀多麼的人呀!她是我們多少孩子的榜樣!可惜,安妮並沒有親眼看見戰爭的勝利,不然,她一定會很開心吧!

  雖然,安妮並沒有看見戰爭的勝利,但她留下的日記卻成為了人們深刻反思那場人類悲劇的珍貴教材。

  《安妮日記》這個故事人人皆知。因為它飽含著永不泯滅的人性,蘊涵著不朽的精神傳奇,奏響著真與美的旋律。安妮,你是我的榜樣!我也要做一個像安妮一樣樂觀的人。

  讀安妮日記的感悟2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從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證券執政後,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佔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裡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裡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麼概念哪,他們居然那麼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

  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裡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控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裡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洩,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宣告,很有毅力!

  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地感動!建議大家也去看吧——你們會感受到裡面的喜、怒、哀,樂。我接下來要看大仲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閱讀愉快!

  讀安妮日記的感悟3

  “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是整本書中,對於我來說印象最深,感受也是最深刻的一句話。這個和我們一般大的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就因為生在那個年代,而過著為了逃避迫害躲藏在密室裡的隱蔽生活。難道這都是命運嗎?那個也不過15歲的少女,眼裡盡是對蓋世太保的恐懼、對這種躲躲藏藏的生活的絕望。看似稍有倦意的眼裡,卻依舊清澈純淨。雖然她遭遇不幸,但她依然是個被上帝寵愛的孩子。安妮依然保留著少女原有的天真想法,那種對世界的樂觀。或許,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來說,“只要能活著,只要能見到陽光、天空,就是一種幸福”,實在是有點荒謬,我們要的遠遠不止這些。我從來不覺得以前的人就這麼一個一個的死去很可憐,只是覺得很悲哀罷了,我體會不到那種感覺。我也不覺得現在的我們有多麼的幸福,每當大人感嘆現在的幸福生活時,都會被我用一句“這只不過是時代在進步”而草草帶過。——這時,我還沒有認真去讀過這本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安妮日記》。如果不是因為去讀過、不是因為去查過資料,我根本不認為這些話,是出自一個還不到16歲就已經離開人世的少女。她的話中透露出的是對這種生活的絕望,平淡卻又真實的話語,展露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悲慘。我知道,我永遠也無法體會那種慘痛以及淒涼。

  日記本,隨處可見。我曾經因為覺得好玩而下定決心開始寫日記,但不到一個月就停止了。安妮的日記本是她13歲的禮物,她從那時就開始寫日記,直到傷寒奪去她的生命為止。我不知道是因為我的生活平淡如水,家、學校兩點一線,每天往往復復,還是因為安妮的生活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使她不得不把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記錄下來。安妮過的是隱蔽式的生活,但她的日記中記錄的卻幾乎是密室外發生的事。我不想知道安妮是怎麼知道的,我甚至在想,如果安妮一直不去了解這些事,或許她就更會像一個普通的少女。但我清楚的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在二戰時,猶太人是被排斥的,被認為是出賣耶穌的人。只要是人,都會有自尊,當你的自尊、你整個家族的自尊被別人踐踏在腳下時,那種憤怒、那種不甘,那種拼了命都要和對方爭個你死我活的情緒,從安妮的日記中就能感受到,但我卻遲遲不能完全體會。這種痛,沒有經歷過,又有誰會知道,會去關心?

  當一名記者——這是安妮一生的志向。但這個志向,對當時的安妮來說,卻是如密室外的天空一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安妮沒有放棄,攥著手中的筆,寫下她用雙眼看到、雙耳聽到的一點一滴。在二戰期間,她樂觀,她堅強,她執著。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去選擇放棄?哪怕只是碰到了字數多一點的題目,都曾頭痛過的我,有什麼理由避開“羞愧”之詞。《中國達人秀》中的那個缺失了雙臂的男孩,用雙腳彈著鋼琴,演繹著一場綺麗的華爾茲的男孩,曾經說過:“我人生中有兩條路,要麼,趕緊***;要麼,就精彩地活著!”我的生活,我的人生至少在現在可以說是幸福的,沒有一點坎坷的。

  所有人都在努力,安妮在努力,那個斷臂的男孩也在努力。我們四肢健全,生活在和諧的時代,受到父母近乎於百分之百的寵愛,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選擇還沒開始,就先放棄,輕而易舉的被困難擊敗,遇到一丁點兒的不順,就選擇自怨自艾?

  我們不能這樣做,更沒有權利這樣做!雖然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會失敗!

  願望、理想經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實現,但安妮,這個正處於花季的少女,已經無法實現做一名記者和作家這個願望了。雖然其中有對母親的不滿,但安妮依舊選擇了竭盡全力。安妮不屈不撓,頑強的與困境作鬥爭,最後卻被人出賣。唯一逃脫的奧圖·弗蘭克——安妮的父親,傳揚著女兒的日記,並編纂成書。

  安妮說:“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安妮沒辦法逃離這種生活,因為身為被西歐仇視的猶太人,所以被迫接受著不平等待遇。

  安妮說:“我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安妮的日記被世人傳頌,通過日記,瞭解到了納粹的恐怖,安妮以不一般的方式仍然活著。

  安妮說:“我們不能夠只是荷蘭人或英國人或是其他國家的人,我們應當在此之外還永遠是猶太人,而我們也願意以這樣的身份存在。”安妮以她的尊嚴,為後人留下了一種身為猶太人的不屈不撓而又樂觀堅強的精神。

  安妮,記錄下她生活的一點一滴,聽起來像夢魘,但卻能讓人感受到那份最真摯的情感。這本書,或許該說這本日記,是陪伴著安妮成長的一件不會消逝的物品,亦是一本讓讀者在後,會突然覺得“長大了”的日記。

安妮日記有感3篇
老人與海鷗讀後感作文讀書心得
相關知識
讀安妮日記的感悟3篇
關於安妮日記的讀後感
安妮日記有感3篇
關於智慧人生的感悟3篇
安妮寶貝的散文3篇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悟3篇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悟3篇
安妮日記讀後感範文精選
讀魯濱遜漂流記的感悟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