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了了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典故是歷史文化的凝練和結晶,是語言的精華。在博大精深的漢語中,典故更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承載頗多文化資訊。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歡。

  :

  東漢末期,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因為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很聰明,特別擅長辭令,年紀不大,已在社會上享有盛名。

  他10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小孔融很想見見這位大學者。一天,他來到李元禮的官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守門人見只是一個孩子,就打算隨便把孔融打發走。孔融靈機一動,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他一定會見我的。”守門人通報後,李元禮感到有些奇怪,因為自己並沒有這樣一位親戚,不過還是決定見見孔融。

  李太守見到孔融後,就好奇地問:“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後代,你是老子的後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所以他們是師生關係,所以說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原來,在中國歷史上,與孔子同時代的還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老子。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說,孔子當年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就自稱學生,謙虛地向李聃請教。李元禮的家裡當時有很多賓客在座,大家對年僅10歲的孔融竟能這樣博學和隨機應變感到驚奇。

  正在這時一個叫陳韙的人來拜訪李元禮。陳韙也是一名有些名氣的學者。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誰知陳韙卻不以為然,當著孔融的面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雖然很聰明,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言下之意,陳韙是一個庸才。陳韙被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後人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

  ——《世說新語》

  點撥:

  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故表面上雖是讚揚的話,骨子裡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讚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後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後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人傑地靈的典故
八面威風的典故
相關知識
小巧玲瓏的典故
小人得志的典故
小人得志的典故
小時了了的典故
李斯諫逐客的典故講了什麼
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典故講了什麼
沉魚落雁的典故講了什麼
梅妻鶴子的典故講了什麼
諸葛亮拜師的典故講了什麼
盤庚遷殷的典故講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