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師職稱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1日

  教師是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的職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淺談教師教態

  摘 要:教態是伴隨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教態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有聲語言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語言的表達更加準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通過言語交往的語態和非言語交往中包含的臉語、眼語、頭語、手語和身體姿勢來組織行文結構,闡述教態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及其影響。

  關鍵詞:教態;課堂教學;語態;教師姿態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3-0357-02

  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提到過:“凡有實際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教育是一種掌握種種細節的需要耐心的過程,一分鐘,一小時,日復一日的迴圈”。而這種伴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是絕大部分細節的把握者。教師的細節體現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上,即我們所說的教態。

  教態是伴隨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的“察言觀色”更能加深和教師之間的雙向交流互動,因此,教態對課堂教學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學生時代起,教師給人總是留下一副或冷峻嚴肅,或和藹可親的態度,每個學生回憶起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總是能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歸根結底還是由於教師留下的印象深深地刻在了記憶裡。這就是教師所特有的個人特徵,即通過教態展示出的個人特徵。教師的衣著整齊、舉止大方、眼神親切、談吐儒雅等等,這些都會在學生心理髮展上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引導作用。當然,也對課堂上積極的氣氛起到了推動作用。由此可見,教態能夠顯示出教師的內心世界、知識傳播和資訊傳遞,也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那麼一個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得體的教態呢?本文嘗試以“教態”為“題名”檢索詞對在CNKI《中國學術文獻網路出版總庫》所檢索到的文獻進行分析與探究、回顧與反思,以期獲得啟迪,更好地瞭解教師教態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筆者以“教態”為主題搜尋在CNKI上《中國學術文獻網路出版總庫》上進行檢索,檢索記錄共有516條。以“教師教態”為主題搜尋在CNKI上《中國學術文獻網路出版總庫》上進行檢索,檢索記錄共有66條。以“教師教態”為題名搜尋,檢索記錄共有11條。

  一、言語交流

  ***一***有聲互動交流

  語言是用來交流的一種工具,通過聲音的表達叫做有聲互動交流,它可用來輔助言語的表達,又可稱為“副語言”。輔助言語指言語的非語詞方面,即聲音的音高、音質、語速、節奏、音強、音色等,相同的話在不同的語訴、音高或節奏下,會表達出不同的意思,取得不同的溝通效果。舉止形態學專家的研究對課堂教學具有極大的意義。

  ***二***語態

  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人類之所以被稱為高等動物而與其他生物相區別開來,也是由於人類能夠產生、掌握、運用語言。語言如何能規範、藝術、合理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果、教學計劃的順利開展實施都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首先,教師的語言要準確。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準確、簡明的語言更能體現出教師不苟的工作態度,也能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理解消化教師要表達的意思。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活潑,要能調動起學生積極聽課的興趣。此外,教師的語言要“有根”,要紮根於教材和大綱,不說空話和離現實很遠的話。

  二、非言語交流

  據研究,人類交往是一種資訊交流。在這一交流過程中,不僅言語符號是資訊交流的載體,而且神態和動作――非言語行為也是資訊交流的載體。這些諸如面部表情、用眼傳神、點頭招呼、揮手示意、有身體的方向或姿態表示等,就稱為“非言語行為”或“身體語言”。關於非言語行為的作用,現在被人們引用較多的是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實驗得出的結論:資訊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1]156-157。在人們面對面的交流中,有聲不到35%,而65%的交際訊號是無聲的。

  ***一***無聲的動態互動

  無聲的動態互動主要是通過肢體語言和姿態來表現,筆者將其分為。

  1.頸部態勢語言――頭語

  頸部是連線頭部與軀體的關鍵部位,也是情感傳達的關鍵部位。頸部的動作語言具有決定表情的“是”或“不是”的功能。如表示贊同、欣喜或者表示有興趣時,頸部肌肉就帶動頭部做點頭的動作,反之則做搖頭的動作。表示興奮、自信時,頭總是昂起的;在苦惱、消極或精力不支時,往往會垂下頭來。所以,頸部能表現人的性格,是倔強、堅定與否的象徵[1]185。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解和提問的過程中適當地運用點頭和搖頭,會給學生起到鼓勵、提示和思考的效果。

  2.揮手以示讚揚或批評――手語

  手勢是在特定情境下,教師通過各種動作向學生進行某種暗示的體態語言。手勢的合理運用,能使講話人充分的表達其感情,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在課堂中適當運用手勢是很自然又直接的。例如,用手勢來引導學生看黑板,用手勢來假設空間中某物質的位置,敲敲桌子表示安靜要集中注意力了,擺擺手表示否定。

  以下是教師常用的手語:

  ***1***指――指點黑板的詞句,或向學生髮出指令;

  ***2***劃――比劃,模擬再現空間形狀和形式;

  ***3***壓――表示安靜、暫停,手心向下壓;

  ***4***抬――手心向上,示意學生齊聲讀或站立;

  ***5***揮――表示氣憤、決心、果斷,一般採用圓弧形動作。

  3.身體的方向、姿態

  人們常說:情動於中而形於外。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有意無意地通過外部的姿態流露出來。開放式姿勢站立時須兩手、兩腳不交叉,身體稍微前傾,這樣教師給學生的感覺是坦誠可信的,表明他在樂意、熱忱、活潑、不拘謹地給學生上課,並願意接受學生的提問和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如果取封閉式姿勢,即站立時兩手交叉,則表明教師對學生持懷疑、審視、冷漠、輕慢、保守的態度,顯然是不可取的[2]。   以下幾點是教師在講課姿態方面應該注意的:

  ***1***進――走進教室上講臺時,胸部挺直、頭部平正、端莊大方、溫文爾雅、精神飽滿;

  ***2***站――站穩、挺直、手不亂摸、腿不亂抖、不撐講臺;

  ***3***走――講述、演示、板書、朗讀、與學生進行語言交流應是一個流暢的動態過程;

  ***4***坐――身體端正,給人一種自信親切感。

  ***二***無聲的靜態互動

  無聲的靜態互動主要指人際距離。據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時的空間距離也是人們交流的一種方式。人際距離是情感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調整自己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如走近或遠離,變換自己在教室內的位置等[3]。無聲的靜態互動還包括表情和眼神。

  1.面部表情――臉語

  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在課堂上,教師要努力消除一切心理雜念,遇到不快樂的事情,或是對於違紀的學生,要用用一顆包容的心來對待。教師的笑容應該是莊重裡透著自然,微笑裡透著慈愛,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威嚴感。試想一個歷史老師眉飛色舞地講解近代史上那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或一個政治老師愁眉苦臉地講述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那會產生什麼樣的教學效果[4]。

  2.用眼傳神――眼語

  有一句古話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消除恐懼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教師的眼神是“此處無聲勝有聲”,對受教育者來說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真可謂“相看不用語,心意眼中來”。教師的目光要親切、溫和,與學生保持平視,不能斜視或久視某個學生,使其產生一種教師輕視或憎惡自己的錯覺[5]。

  教師要有熱情親切的眼語,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目光親切:與全班學生視線交流時間達到60%,不要過多注視某部分學生,而使另一部分學生感覺被冷落,忽視。

  ***2***保持微笑:教師不宜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露太過,課堂上不能對學生有冷麵孔、惡面孔、淡面孔。

  通過研究教師的教態,能更好地提升美育教學的效果,增加教師們認識自身的藝術的、審美的旨趣,使教學活動和個人儀態美和諧地統一起來,這對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教態美,必須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強自己的思想、道德、審美、心理學等方面的修養,把自己的情感內在美與行為外在美有機結合起來,使自己的教態大方得體、自然優雅,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真誠可敬的形象,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賞心悅目。

  參考文獻:

  [1]李海濤.教師語言行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2]翟志華.教師教態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J].教學與管理,2005,***9***:42.

  [3]潘慶.教師教態與課堂教學質量[J].教學研究,2012:19.

  [4]馬樹芳.論青年教師教態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9,***5***:73.

  [5]曹豔霞,杜啟蓉,陳安容.論教師教態與課堂教學效果[J].職業教育研究,2005,***7***:3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農村小學教師職稱論文
初中教師職稱論文
相關知識
農村教師職稱論文
農村幼兒教師職稱論文
農村小學教師職稱論文
小學教師職稱論文範文
小學教師職稱論文範例
小學教師職稱論文
高中生物教師職稱論文
高中教師職稱論文
高職教師職稱論文
教師職稱論文格式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