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英語教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遠端教育的重要特徵就是在網路條件下開展各種教學活動。英語是資訊時代的語言,利用網路教學的優勢構建和完善網路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模式,是英語教師的義務和責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遠端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

  【摘要】本文通過對文化與語言的關係的分析指出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跨文化教育是必要的。本文同時指出了跨文化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跨文化教育;英語教學;遠端教育

  遠端教育的校園文化建設本身存在很大的困難,尚處於探索階段。而在外語教學方面想要進行跨文化教育就更需要大膽探索。

  一、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從語言和文化的關係來看,語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種形式。因此,英語教學不能是單純的語言教學,還應擴大學生的視野,瞭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學外語而不懂其文化,等於記住了一連串沒有實際意義的符號,很難有效地加以運用,而且每每用錯”,“而語言課堂就是聯絡語言和文化的場所。在中國尤其如此,因為課堂是學外語的主要場所”[1]。而《大學英語新大綱》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並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即書面或口頭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交際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對所學語言知識的掌握,也需要對語言使用國家的文化背景有所瞭解。”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需要重視有關的文化知識資訊的傳遞。

  在遠端英語教學中,學員的年齡特點,教與學的時空分離,非連續性面授使得文化教育在內容上與普通跨文化教學相同,卻賦予了文化教育方法新的內容。

  二、跨文化教育的內容

  1、詞彙運用方面

  red, 紅色。中國人歷來喜歡紅色,將之視為喜氣紅火,在婚宴慶典上,一定少不了各種紅色。過年過節也以紅色為主色調。然而,在西方的婚禮上,人們幾乎見不到紅色。新娘穿著雪白的婚紗,這代表著純潔的愛情。這是因為在西方人的觀念裡,紅色是血液的顏色,是火焰的顏色,代表著危險或不好的事情,當然不能出現在喜悅的場景裡。於是我們就能理解“redflag”表示危險的紅色訊號,“be in the red”是負債的意思,“seered”大怒,“like a red rag to a bull”可能激起人的強烈憤怒、憎恨、暴力行為等。當然,在中國紅色也有表達不好的情況,例如“紅眼病”,而在英文裡我們用green eyes來表示。又如,中國人常用peasant表示農民,根據《現代英漢綜合大辭典》peasant常指非英語國家的自耕農或僱農, 也指鄉下人; [貶]土包子,英語國家的農民常用farmer。在英語語言中,“dragon”作“魔鬼”解釋。每當提及此詞,西方人的思想意識中立刻會呈現出一隻面目猙獰的魔鬼正張牙舞爪地撲向人間,由此不難看出“dragon”在西方語言文化中隱含貶義。而在中國文化中“龍”字象徵著“高貴,至高無上”等意,昔日中國人稱皇帝為“真龍天子”。因此與“龍”字相關的詞語絕大多數具有崇敬之意。如中國人稱自己為“龍的傳人”;祈盼著自己的子女將來有出息為“望子成龍”等。

  2、禮貌用語方面

  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於問:“你上哪兒去?”“你吃飯了嗎?”“你從哪兒來?”等來表示對對方的關心。而英語國家的人打招呼,朋友之間通常用“Hello!”“How are you ?”等進行簡單的問候。有時也以興趣愛好為話題,如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等等。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時通常用“How do you do ?”或“Nice to meet you!”來打招呼。

  稱呼語與其他語言一樣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是稱呼者對被稱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關係的認定,反映出該民族的文化、民情和民俗內涵。中國人喜歡用職業或職務來稱呼別人,如“王老師”“黃經理”等,而在英語國家中,很少聽到這種稱呼。因為英語國家中,只有少數的職業或職務可用於稱呼,如“Doctor Li”和“Professor Wang”。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Miss,Mrs.+姓等,所以“王老師”就該叫作Mr. Wang或 Miss Wang。另外,漢語中的親屬稱謂與英語國家有很大的區別。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有泛化使用的傾向,常用於非親屬之間:年輕人對長輩稱“叔叔”“阿姨”;對平輩稱“大哥”“大姐”;有時,也尊稱為“師傅”“同志”。“同志”,翻譯成英語成了comrade, 而英語裡往往用Ms或Sir來表達。但在英語中,親屬稱謂在社交中使用得並不很多,孩子也可以叫父母的名字。

  禁忌語和委婉語。由於語言交際是人們賴以維護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的重要手段,因而人們在交際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雙方不快的言辭,而是採取迂迴曲折的方法來表達思想,交流資訊。在英語文化裡,人們對生理行為、生理缺陷、長相、身材、年齡、疾病等現象十分敏感,多不願直接提及,而採取委婉的表達法。

  禁忌現象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普遍的文化現象。在語言交流中,如果說話人觸犯了某種禁忌,就會導致語用失誤,輕者造成交際失敗,重者後果不堪設想。麥哲倫在菲律賓群島上遭到土著人的殺害,英國航海家James Cook在夏威夷群島上喪生都是因為犯了土著人的禁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英國,禁忌現象幾乎無處不在。特別是與說英語的人進行交際時,語用的錯誤往往比語法錯誤更讓他們難以接受。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具體的情況,讓學生了解西方人禁忌的行為和話語。“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應當是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的一個重要原則。

  在英語中,有很多禁忌詞彙,但是在社會交往和語言交際中,有時又不可能不談及這些忌諱,於是人們便使用委婉語來指稱他們。禁忌語與委婉語是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的。在中國文化中,親朋好友之間可以無話不說,而在英美文化中,人們強調獨立的個性,隱私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像收入這種話題根本不在朋友之間提及。所以英、漢在禁忌話題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3、風俗習慣方面

  在尊重隱私方面,中國人初次見面常常會問及年齡、婚姻、收入等方面的問題來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的人卻對此比較反感,他們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的隱私問題。例如一下對話“How old are you,Mrs. Read?”“Ah, it’s a secret!”為什麼Mrs. Read不肯說出自己的年齡呢?因為英語國家的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駐,對自己實際年齡祕而不宣,婦女更是如此。

  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還表現在節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日***如New Year’s Day***之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Easter***復活節***,April Fool’s Day***愚人節***,Thanks Giving Day***感恩節***和Christmas Day***聖誕節***等。中西方節日的風俗習俗也很不相同。如:在節日中,對於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接受後一般當面不開啟。如果當面開啟並喜形於色,可能招致“貪財”的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開啟稱讚一番,並且欣然道謝。

  4、身體語言方面

  示意別人過來時,通常中國人的做法是把手伸向對方,手心向下,幾個手指同時來回彎曲幾次。而英美人的做法則是把手伸向對方,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後擺動。中國人對此較為反感,因為這一手勢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挑釁的意思。

  就餐後,中國人常會用一隻手或兩隻手輕輕拍拍自己的肚子,以此表明自己已經吃飽。而英美人習慣用一隻手放在自己的喉頭,手指伸開,手心向下,***常會同時說道:I’m full up here***。然而,僅僅這一手勢在中國文化中卻表示殺頭,威脅的意思。

  發誓時,中國人則是用手指向天或太陽發誓,有成語曰:“對天發誓”或“指天誓日”。而英美往往有兩種方式來表示發誓。一種是舉起右手,伸開手掌,有時會將左手放置在《聖經》上;另一種則是用右手高舉《聖經》。

  5、思維方式方面

  以美英為首的以英語為母語的西方國家是一個以個人主義為主的社會,強調個人特性和自由,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提倡冒險,鼓勵創新;而中國是一個以集體主義為主要特徵的社會,強調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強調集體的力量,打擊“個人英雄主義”。從認知角度來理解,中國人的認知以情境為中心,西方人則以個人為中心;中國人以被動的態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動的態度征服世界。

  6、宗教信仰方面

  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基本上都是有宗教信仰的國家。而在我國,絕大部分人沒有任何宗教信仰,期中一部分是唯物主義者。而針對部分有宗教信仰的人,中國有個哲學博士是這樣評價的,"中國從來就只有迷信而沒有宗教',這話有道理。中國人求神是很功利的,人與神之間的關係更趨近於一種協議。比如說,我今天在菩薩面前燒了三柱香,讓菩薩替我治病消災;如果我的病真好了,我就會繼續燒香來孝敬菩薩;如果我的病還是沒有起色,那麼以後就不燒香求佛了。所以中國人的信仰是相對的。那麼在與外國人交往過程中就要充分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方式和內容。

  7、政策法規方面

  美國,英國等說英語的西方發達國家都是法治社會,而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屬於發展中國家,法制不健全,民主制度不完善。公民的素質也有待提高。

  三、跨文化教育的方法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首先讓學生熟悉我國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其次才讓學生對比學習目的語國家的相應的文化知識資訊。由於絕大部分學員都是成人,對於我國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都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在尋找文化差異點上比較容易做到。

  2、教學方法上,運用對照學習法。輔導教師例舉一些存在文化差異的地方,列出清單,並讓學員模仿尋找出更多的差異。由於絕大部分學員都已經有自己的人生閱歷,所以,對文化差異已經有一定的發掘能力。

  3、文化差異的接觸,可以通過閱讀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介紹之類的書籍,觀看外國電影電視,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往,等等。還可以邀請專家做講座,邀請外國朋友一起參與我們的活動,甚至是出國學習交流。

  總之,文化可以經語言傳播,語言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文化的過程。遠端英語教學中需要重視文化教育,加強文化教育。並探索出有遠端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舒.文化與外語教學的關係[J].國外外語教學,1998***2***

  [2] 林崇德.英語教學心理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40―41

  [3] 胡文仲.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4***

  [4] 張薇.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比較與文化滲透[J].科技資訊***科學技術版***,2006***5***:86

  [5] 張亞斌.網路時代遠端開放教育的跨文化教、學合作[J].中國遠端教育,2001***09***:18-22+78

  [6] 蔡靜,李晉榮.面授輔導課在高校英語網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遠端教育雜誌,2006***06***:63-69

  [7] 肖俊洪,Stella Hurd.跨文化視野中的中英遠端外語學習―英國開放大學與汕頭電大個案研究[J].現代遠端教育雜誌,2004***04***:63-67+71

  n long-distance English teaching Trans-Culture education

  Li Juxiang

  ***Zhejiang TV University Changxing instituteZhejiang Changxing3131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ultural and language analysis of relations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cess, the Trans-Culture education is necessary. This article has simultaneously pointed out the Trans-Culture education content and method.

  【Keywords】Trans-Culture education; English teaching; Distance learning

  作者簡介:李菊香***1977--***,女,浙江衢州人,現為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長興學院英語專任教師,研究方向:現代遠端教育中的英語教學與改革研究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網路教育探索論文
幼兒園環保教育探索論文
相關知識
遠端英語教學論文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題目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免費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範例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碩士範文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投稿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參考樣本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範文
淺談計算機英語教學論文
關於計算機英語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