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創業活動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表現,創業活動強度逐步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潛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李平生在一個農民世家,伴隨著二十年前農民進城務工的大潮,他的爺爺、爸爸、媽媽、叔叔,大部分他所熟知的親人和親戚便分散在各地打工,有服裝廠有電子廠,從事的行業各種各樣,但始終總是一線工人。李平的爺爺在李平很小的時候就希望他可以讀書上大學,將來在老家當個老師,遺憾的是他成績一般般。“以前年紀小不懂事,覺得爺爺一回來就嘮叨,現在爺爺不在了,自己出門遇到了挫折才明白他的苦心”。

  初中畢業後,16歲的李平離家出走寧波,到一家鞋廠做小工。最開始的月薪只有1000多元,但對於16歲的他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數字。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廠裡開始帶徒弟,成了技術熟練的“老師傅”。到2013年時,他每個月的工資已經有8000多元了。畢竟年輕,不論月收入是1000元還是8000元,李平每月基本都沒有太多的結餘。那時候,呼朋引伴地玩耍是他最大的樂趣。現在想來,李平很後悔,遺憾覺得當時得過且過,沒有做好長遠的打算。

  外地雖好,總不是家,而且不可能一輩子在外打工,總得回來吧。在李平看來,外出務工不是一輩子的事,肯定要落葉歸根,回到老家。而回來後做什麼,有什麼可做,則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然而太多外出務工還算不錯,一回家鄉就束手無策,最終還是選擇回廠裡上班的工友,再加上因為學歷等因素,以後回家發展的路子一直沒有突破。

  回鄉創業

  打工有8000多元一月,也算是不錯的收入,雖然這也是每天辛苦工作12小時,日夜倒班換來的,都是辛苦錢。可是,回到老家後,以他的手藝卻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李平坦言,他在宜賓可能找一份2000元左右的工作都難。那為什麼他還是堅持放棄外地的工作,選擇回鄉創業呢?

  “自從有創業的打算後,我經常看一些關於創業故事的文章,觀察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覺得鞋廠生活枯燥、乏味的李平回到老家後,心中一直埋下的創業種子開始發芽。談了女朋友之後,更讓他有了一種想給家人穩定生活的迫切願望。

  決定了回鄉創業,選擇合適的專案便成了李平最難抉擇的事。從寧波回到老家沒多久,李平就報名學習駕駛。那時,白天學車,晚上就到親戚朋友家學烤燒烤。當時想的是燒烤的利潤比較可觀,投入成本也不高。教他燒烤的老師就是靠一個燒烤攤養活一家人,並逐漸改善了生活。他開始想,自己的創業之路也從燒烤開始呢?

  目前做燒烤生意的大致有兩種模式:一是有店面,烤的菜種類多,需要的人手也相對較多;另外則是移動燒烤攤,投入和人手都較少。回家後,身上不到一萬元錢,他知道做生意需要不斷地投入,他決定從一個流動燒烤攤開始創業。最終,他投入2000多元,和女朋友開起了“情侶小燒烤”,定價為3元10串,目前的菜品也只有牛肉、肥腸、雞翅等食客點菜率較高的幾樣。由於價格便宜,來吃的食客比較多,花費主要集中在20元左右,只有少數人點100元以上的。

  帶動他人創業

  眾所周知,燒烤是近年來大受歡迎的小吃專案,李平憑藉著味道正宗、誠信經營、服務態度好,很快受到市民的喜歡,開張不到一個月天就全部收回了成本,開張兩個多月以來,前兩月的月純利潤已經超過了一萬元。

  創業初期,肯定會有很多磕磕碰碰,比如與其他小販的爭搶位置、吵架等,這些擺攤創業中常見的問題,李平都遇到過。不過,他都堅持下來了。

  “我希望兩三年內能攢夠一套房子的首付款”,為此,現在的他每天七點半起床,買菜、切菜、穿串,下午四點左右開工,直到第二天凌晨一點左右收工回家,等睡下的時候基本上都到凌晨兩點了。

  李平說,他現在的創業才剛有點起色,等生意好起來後,他還要帶動其他在外打工的朋友,一起回鄉共同創業,相同的經歷和背景讓他們明白“在外無論怎麼打拼,始終沒有家的感覺找不到歸屬感。”目前,他的一個朋友已經在跟他學燒烤了,未來也打算開業。

  結語

  農民工返鄉後的生存狀況一直為人所關注,一部分人回家後因為現實不得已又回到了城市,而一部分人則選擇了創業。近年來國家和政府也不斷為農民工提供資源、引導和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並以創業帶動就業。

  篇二

  從小到大“精明人”也不安分

  1992年,“當時的上海比較‘時髦’的打工是去國外‘洋插隊’,還有去深圳打工這兩條改變生活環境和提高工資收入的途徑,而在上海本地所謂開公司下海基本上是企業的三產、技術服務部之類。”

  沈國康是個地道的上海人,但他卻不是那種謹小慎微、精打細算的上海人。他不太安分。就在那個絕大多數上海人習慣穩定、富足的打工賺錢的生活方式的時候,他選擇了創業。

  當時的沈國康已經36歲了。剛剛修築好一個溫馨小家,孩子還不滿兩歲的他在一個國家機關裡,捧著的是令人羨慕的鐵飯碗,過著安穩的生活。

  “由於自己學的專業是自動控制,而當時國內的電腦市場正開始進入加速期,從熟悉的專業技術領域和迅速發展的市場切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就是我當時的想法。”

  面對親朋好友的勸說,沈國康堅持自己創業的想法。認識沈國康的人都說,這人很隨和,很容易交往,但是也很倔,他認準了的事很難扳回來。12年後,談起當時自己的堅持,沈國康顯得更加堅定:“風險總是有的,小資本做小企業,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從小做起的,只要方向正確,堅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他“一意孤行”,懷揣僅有的3000元積蓄作為創業資本,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路。

  在選擇做電腦產品貿易還是做產品開發的問題上,沈國康選擇了後者,因為他覺得只有做自己的產品才能真正立足市場,這也使得今天的博科成為了國內擁有自主產權最多的管理軟體企業之一。由於是小本經營,沈國康選擇了軟體產品的開發,因為軟體開發投入了更多的開發者的智慧、思想和時間。

  方向明確之後,沈國康與幾個夥伴一起開設了上海博科計算機軟體研究所,並以最快的速度研發出了當時中國第一套基於Windows平臺的財務軟體,從當時正在普遍興起的財務管理軟體開始,邁出了踏向軟體產業的第一步。市場也給了博科的創業者相當豐厚的回報,博科財務管理軟體當年就獲得了超過50萬元的利潤。

  篇三

  我今年23歲,生活在廣西一座山清水秀的小城市。08年中學畢業後,由於家庭條件的限制沒有上大學,就來到廣州,本來想在這個繁華城市找份好點的工作,卻一直找不著,好單位都看不上我,這社會就是這麼的現實,因為我沒有過硬的文憑。就這樣奔波了一個多月,工作仍然沒有著落,心情也沮喪到了極點。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就進一個工廠做生產工,不僅工資可憐,而且上班時間也很長,一般都是11.12個小時,一晃就過了2年,慢慢的就感覺力不從心。

  我就想如果我一直這樣,再過10年20年我會得到什麼?其實打工的都知道,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我們除了可以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問題之外,就什麼也沒有。真所謂:老闆只能給我們一個位置,給不聊我們一個未來。舞臺再大,人走茶涼。打工是用自己的腳走別人的路子,創業才是用自己的腳走自己的路。創業開始是為了生存,後來是為了體現人生價值,不創業你只能永遠為生存打工! 唯有創業,才可以讓給自己或是家人過上更好點的生活。

  眼看我的同學一個個都大學畢業了,看著身邊的朋友要不就是找到不錯的工作,要不就自己創業 ,工作環境都比我好,而我還是一時無成,越想越恐慌。看著他們的經歷和自己打工的經歷讓我難以遏制創業的衝動,別人能做好,為什麼我就不行呢?於是我下定決心,決定自己創業,開始也不知道做什麼好?我一有時間就泡在網上到處找專案。

  很巧,今年年初和一位聊的時候,我跟她提到我現在正在網上找專案。她就跟我說她現在也在網上運作一個專案,感覺很不錯。叫我看看適不適合,開始我也不相信這網上的東西,感覺不什麼真實。不過我還是去考查了朋友的專案,因為寧願做過而後悔,也不要錯過而後悔。通過一段時間的考查,我還是決定去試一試,因為我朋友跟我說:機會有可能在你猶豫的時候悄悄的溜走。而且這個專案它符合四大趨勢:消費致富、電子商務、通路、團隊運作;當然這只是一個平臺,還要有一個好的環境,我們這個環境真的很不錯,團隊裡的有各行各業的朋友,經常有老師會跟我們講講成功學、經濟學、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全方位的學習等,這些在別的地方是學不到的。

  我今天可以在創業的在路上了,真的是要感謝我的那位朋友。因為財富之父羅伯特清崎說過,你今天要想成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人生中的導師!所以我很幸運!找到人生中的導師。

  

開網店的營銷推廣計劃書
史玉柱創業歷程
相關知識
生活創業故事
窮學生的創業故事
有關三個清華畢業生的創業故事
一位高考落榜生的創業故事
受益一生的創業故事
大學生改變人生的創業故事
中國大學生的創業故事
名人大學生的創業故事
賣廢品畢業生的創業故事
三位大學生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