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創業成功經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人生是一臺戲,精彩的劇情演繹著你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

  兼職農夫種十畝桑葚園 去年賺三萬

  在青西新區的靈珠山街道辦附近,有一片已經進入成熟期的桑葚園,是一位1985年出生的小夥兼職打理的,近十畝桑葚園在去年收入3萬元左右,果園裡的桑葚從五月中旬成熟後,小夥子在朋友圈裡釋出資訊,到這裡採摘的人絡繹不絕。可是,在最初創業的時候,家裡人卻並不同意,不過,小夥子靠著自己的一股幹勁兒,讓桑葚樹見到了收益,也在家人那裡得到了認可,他說,自己想種植齣兒時桑葚的味道。

  兼職農夫打理近十畝果園

  記者聯絡到王元兵時,他正在忙活著給客戶發貨,片刻也閒不下來,從五月中旬以來,這樣的忙活情形一直持續。王元兵在2007年畢業,幾經輾轉進入一家銀行工作。他說,自己本身就是農村娃,初中開始跟著父親賣桃,對土地有一種抹不去的情愫。

  從2007年他就發現,市場上的桑葚頗受到歡迎,而且還不便宜,每斤的價格達到了10元,可是,這些桑葚已不是當年的口感,這讓他萌生出一個想法,打算在自家的果園裡種植桑葚。說幹就幹,他在網上諮詢了商販,後來又專程跑到河南、浙江等地學習,把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花費在了路上。後來,他從浙江以5元一株的價格購買回桑葚樹苗,種植在自家的果園裡,從此開始了種植桑葚的路。

  他平時在銀行工作,下班就往果園裡面跑。王元兵說,原本,自己的果園只有三畝地左右,後來他看親戚的田地一直荒著,老人上了年紀也不打理了,就商量著直接租了下來,讓種植的規模擴大到了近10畝。桑葚園建好後三年才見效益,而且最初幾年產量不高,他只能自己跑到市場上去賣,一天最多能賣掉60斤。今年,已經是種植桑葚的第六個年頭,一畝地的產量能有800斤左右,去年,在桑葚的成熟季裡他賺了三萬元。他說,今年,果園裡的桑葚賣到了每斤20元。

  種地遭反對,家人不管桑葚

  說起創業的經歷,王元兵也走過一段苦日子。從菏澤學院畢業之後,王元兵入行做了會計,後來才轉入銀行做業務。在家人看來,這也算份靠譜的工作,可看到王元兵三天兩頭往地裡跑,他的父親就氣不打一處來,老人更希望他專注主業,不用兼職到地裡忙活。

  王元兵說,開始種植桑葚的時候,他沒有給父親打招呼,從外地買了150棵果苗,直接種植到了果園裡。對此意見較大的父親***,平時給桃樹澆水施肥的時候,從不管理這些新種的桑葚樹,王元兵也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到田地裡澆水施肥。平時,從單位下班之後,他就到果園裡轉悠,打理自己花錢買進來的桑葚果苗,週末也都耗在了果園裡。

  看到王元兵的堅持後,父親的態度有所改觀,從桑葚樹結果並有收益後,這種態度更是得到改觀,可是,一家人缺乏管理經驗,之前也走了彎路。比如給田地打除草劑,結果使得50棵果苗枯死在田裡。王元兵看著也心疼,但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剛買回來時如同麥秸一般的桑葚樹已經長到兩三公分粗。

  桑葚得病損失一千多斤

  幾經打探,王元兵瞭解到,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薛家島,曾有人專門種植過桑葚,果樹也都已經長大,他了解到,對方的土地要改為他用,就找上門將果樹買了下來,一下子,果園裡面多了百棵桑葚大樹。目前,果園裡已經有桑葚樹三四千棵。

  不過,王元兵還是缺乏經驗,他說,今年,桑葚樹已經有果子了。可是,樹木也莫名其妙地得了怪病,一些果子甚至還沒有成熟,就爛在了果園裡面,看著掛在枝頭的已經泛白的桑葚,王元兵是說不出的心疼,他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損失能有1000多斤,相當於一畝地在豐產期的產量。

  他自己也在慢慢地學習,他說,自家的桑葚樹得了白果病,他已經盤算,希望來年別再有損失。

  盼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

  王元兵的銷售渠道在網上,主要是從朋友圈裡挖金子,從桑葚開始上市後,他就在朋友圈裡發了資訊,沒成想,這一下倒是火了起來,有不少人到果園裡採摘,一些客戶也聯絡他訂購,讓自己的銷路不再犯愁。在王元兵的心裡,有了長遠的打算,他想要建自己的綠色桑葚園,讓到果園裡採摘的人放心吃,甚至在施肥上也是格外的講究,多用一些雞糞、牛糞和黃豆之類的有機肥。之前,由於果樹較小,出果率並不太高,而今年,果樹一下進入豐產期,前來採摘的人也絡繹不絕。

  “現在,我和家人是連軸轉,訂單都排不過來。”王元兵說,進入桑葚果上市的時間後,他都會接到大量的電話訂單,桑葚供不應求成了讓他頭痛的難題,但他告訴記者,自己有信心將桑葚園逐步發展成為大規模的桑葚採摘基地和優質樹苗培育基地。

  客戶也漸漸地多起來,王元兵也盤算著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可是,自己跟村裡人溝通了許久,也沒能夠得到土地上的支援。他說,村裡的人覺得他年輕,相應的社會經驗不多,這事兒一直沒辦成。每當想到這裡,王元兵就嘆氣,這成了心頭的一個結。

  二:

  90後成茶山農場主種茶創業月入50萬

  90後成茶山農場主

  4年前,家在信陽市溮河區龍潭村的陳星,考入鄭州大學商學院。4年後,主意已定的陳星,堅持回到自己的家鄉信陽種茶創業。

  生態旱茶、物聯網管理、建體驗館……這名90後大學生,如今已是300多畝茶山的農場主,“綠泉茶葉”的創始人。

  不僅建立了茶葉生產基地,陳星還接手當地茶葉專業合作社,整合農戶資源和茶葉資源。目前,合作社已有200多戶茶農,兩千多畝茶山。

  2015年年初,陳星在鄭州與人合作,成立了他的第一家體驗式茶館,微店以及線上商城的完善,幫助他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也使得他的產品銷售額逐步上升。如今的陳星,月銷售額已達50多萬元,而他也正在把大學四年裡學到的新理念、新的營銷方法用在創業中。

  大學裡拼出創業基礎

  陳星的家鄉信陽市溮河區龍潭村,是信陽毛尖的主產區。

  但令家鄉人頭疼的是,本地茶葉的高品質和銷路差一直是個矛盾:外地人買不到正宗的高山好茶,本地的好茶又找不到好的銷路。

  如此現實,使得陳星把“為家鄉的茶葉找到好出路”一直當作自己的理想。

  走訪茶館、拜訪大師、觀摩學習、親身實踐……從大一開始,陳星就在為以後的創業打基礎。

  大一時,他一邊開淘寶店銷售家鄉的茶葉,一邊不厭其煩地走訪鄭州各大茶館、茶店實地學習。大二時,他和商家合作,結合無土栽培技術,定製有機蔬菜生長櫃,廣泛地接觸有機農業。大三時,他乾脆到東區的一個茶葉公司裡實習,甚至連寫論文都與茶葉有關,他的一篇《信陽毛尖的品牌與銷售現狀》課堂論文,被老師稱讚有加……這期間,他還不斷走訪各大產茶名山,拜訪茶界名人。

  組團創業不只是種茶

  掌握了一系列的茶葉種植和營銷理念後,他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團隊。

  他先是趕到上海,邀請從事廣告工作的好友馮士泰回鄉一起創業,並於2014年年底,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茶葉公司。

  在陳星的創業理念中,其實並非種茶賣茶這麼簡單,他想要建立的是一個茶葉生態圈。

  公司成立後,他跑遍了方圓幾十裡,考察地形地貌和周邊旅遊市場,開始建立自己的茶產品配套基地。其中配套有天然魚池、餐飲住宿、農家樂、體驗採摘區、茶葉生產加工區、茶品體驗館***產品展銷區***以及可遠端監管的物聯網下的mini茶場建設等服務體系。

  通過資源整合,生態圈逐漸建立起來。這樣不僅帶動了家鄉茶產業發展,還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讓家鄉茶農與時代接軌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而陳星的創業團隊不斷壯大,他的好友們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從上海回鄉的馮士泰、鄭大大四的學生雷智強,慢慢地都成了陳星團隊的核心骨幹。

  而隨著生態圈的建立,陳星也在想著把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起來,讓產品質量打造信陽毛尖原生態第一品牌,讓家鄉的人能共同富裕起來。

  陳星說,他的父親是一個只會寫自己名字,玩不轉微信網路的地地道道的茶農,和大多茶農一樣,只懂種茶不懂賣茶。

  而到了陳星這一代,就是想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不僅要種好茶,還要賣好茶,讓茶農的生活,真正能與這個快速的時代接上軌。

  陳星說,他就是想讓和父親一樣世世代代種茶卻富裕不起來的茶農,能用現代理念種茶,都能富裕起來。

農村創業成功例子
農村創業標兵事蹟簡介
相關知識
農村創業成功經歷
回鄉農民創業成功經歷
返鄉農民創業成功經歷
農村創業成功的經歷
農村創業成功的小故事
個人餐飲創業成功經歷
農村創業成功事例
在農村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
大學生農村創業成功故事
農村創業成功的故事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