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市場營銷發展方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如果沒有營銷方案,企業就不能準確的把握市場狀況,及顧客狀況,對產品也不能夠得到充分的認識。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生態旅遊產品是當前旅遊業的新興產品,也是旅遊產品發展的趨勢之一。本文以海南興隆為例,提出了海南興隆生態旅遊產品的市場營銷策略,對興隆生態旅遊的實踐有一定的啟發性,對我國生態旅遊業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關鍵詞] 生態旅遊產品 市場營銷策略 海南興隆

  一、生態旅遊及生態旅遊產品的界定

  生態旅遊***Ecotourism***是指“為了解當地環境的文化與自然歷史知識,有目的到自然區域所做的旅遊,這種旅遊活動的開展在儘量不改變生態系統完整的同時,創造經濟發展機會,讓自然資源的保護在財政上使當地居民受益”。

  生態旅遊產品是一種滿足旅遊者在旅遊活動過程中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物質實體和非物質形態的服務,它是旅遊者支付一定的金錢、時間和精力所獲得的一種特殊的經歷和體驗。廣義的生態旅遊產品由吸引物***景觀***、設施和服務三類要素所構成。本文中的生態旅遊產品指的是以生態旅遊資源為中心吸引物,按生態學目標和要求,以實現環境優化組合、物質能量的迴圈、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而又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旅遊產品,是狹義的生態旅遊產品即生態旅遊吸引物,有時可以粗略地等同於通俗意義上的生態旅遊景點***區***。

  二、海南興隆生態旅遊產品的營銷環境分析

  營銷環境是生態旅遊產品市場營銷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任何生態旅遊產品營銷主體的營銷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時空環境下進行的,都要受到內部和外部條件的制約,這一系列條件,就是生態旅遊產品營銷主體的營銷環境。只有主動地、充分地使營銷活動與營銷環境相適應,才能使生態旅遊產品的營銷活動產生最優效果。

  1.優勢***Superior***

  興隆生態環境保護完好,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興隆地處熱帶,森林覆蓋率達到65%以上。美麗的石梅灣、日月灣、南燕灣和神州半島,配上優質的溫泉、潔白的沙灘、寬闊的海域、碧藍的海水、千姿百態的動植物,是休閒、度假、療養、觀光、科學研究、教育、探險的絕佳選擇。同時興隆還是多民族地區和東南亞僑鄉,在其土地上衍養生息著19個少數民族和21個國家、地區歸僑,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民風民俗和濃郁的東南亞風情。良好的氣候條件,眾多的熱帶植物,配上獨特的民俗風情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位於三亞和海口兩個城市之間交通四通發達***,使得興隆生態旅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2.劣勢***Weakness***

  ***1***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興隆生態旅遊景點多而雜,佈局不合理。生態旅遊尚處於低層次、粗放型的發展狀態,造成了旅遊資源的極大浪費。

  ***2***旅遊配套產品稀少,旅遊花費結構不盡合理。在旅遊者的旅遊花費中,用於住宿、餐飲、長途交通、遊覽等基本旅遊消費的支出所佔比重達67.4%高於發達國家30%~40%的比重;而非基本旅遊消費支出所佔比重僅32.6%,趨近了國際上30%的最低警戒線水平。

  ***3***客源市場不均衡。在2004年接待旅遊過夜人數中,接待國內旅遊過夜人數約214.4萬,客源主要來自廣東、北京、上海;接待***旅遊者僅18658人,港澳臺同胞為23618人,且從2001年起國外旅遊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表明客源市場重國內輕國外的現象較為突出。

  ***4***無序競爭久禁不止。由於旅行社數目的劇增,使得旅行社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有些旅行社為了生存,採用了“零”團費、“負”團費的辦法將旅遊收益轉嫁到導遊和旅遊客車駕駛人員身上,依靠景點門票和購物的回扣或宰客增加旅遊收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地影響了旅遊者的旅遊質量和敗壞了旅遊目的地的旅遊形象。

  3.機會***Opportunities***

  ***1***生態旅遊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據專家預測,在未來的一個時期,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閒暇時間的增多,對旅遊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特別是國家採取鼓勵發展的“假日經濟”政策,假期的延長,為人們出門旅遊提供了的機會,而生態型度假休閒旅遊將是人們***特別是城市居民***的一大需求。

  ***2***基本形成了協調配套、功能齊全的旅遊設施供給體系。在2003年,粵海鐵路與全國的鐵路實現聯網,粵海鐵路的修通將為進出海南的人流提供了一個比乘飛機省錢、比乘輪船省時的空間巨大的新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全國大部分省區的普通消費者來海南旅遊的門檻兒,因而勢必增大到海南旅遊的旅客流量。

  ***3***構建興隆生態旅遊區是《海南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之一。這為興隆生態旅遊區的開發和建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巨集觀環境。

  4.威脅***Threaten***

  旅遊資源的破壞和浪費現象嚴重。

  ***1***由於忽視對當地居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和生態旅遊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使得一些旅遊景點和酒店只顧眼前的利益,不考慮長期發展,最終導致旅遊資源的破壞和浪費。如:生活垃圾和酒店汙水的排放導致了穿越興隆中心的太陽河的汙染。

  ***2***旅遊者對生態旅遊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對生態旅遊的價值缺乏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忽視了生態旅遊的環境保護和文化保護。

  三、海南興隆生態旅遊產品的市場營銷策略

  1.產品策略

  ***1***科學評價生態旅遊資源。興隆生態旅遊處於起步階段,生態旅遊產品存在型別單一、檔次低、低水平重複等問題。因此應吸收國外生態旅遊的先進經驗,結合興隆地區的實際情況,立足資源優勢,建立一套資源評估體系,正確評價資源的型別,開發獨具特色的熱帶生態旅遊產品。同時還要對生態旅遊景點的環境承受能力進行評估,以保護環境不受遊客的破壞。

  ***2***明確產品定位。興隆生態遊客的組成結構,顯示出重國內輕國外不合理的目標市場結構,因此要重新調整目標市場的組成結構,將興隆生態旅遊從以觀光旅遊為主向以休閒度假旅遊為主的結構升級;向高檔次、高消費的旅遊市場目標轉變;挖掘出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民俗風情的文化內涵,豐富生態旅遊內容。

  ***3***改進產品組合。海南興隆具有豐富的熱帶森林資源和海洋資源,但開發的生態旅遊產品卻沒有完全利用這些資源,僅是開發一些低階,大眾的旅遊觀光專案,旅遊產品線比較單一,應結合興隆生態旅遊資源的多樣性開發形式多樣的旅遊專案。

  ***4***策劃旅遊形象,建立旅遊品牌。隨著旅遊業發展的複雜化和多樣化,品牌將成為生態旅遊產品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要讓興隆生態旅遊真正成為中外遊客理想的旅遊目的地,僅有良好的旅遊產品和旅遊環境是不夠的,還要逐步形成具有興隆特色的生態旅遊產品品牌。良好的旅遊品牌和形象有一定的關係,成功的品牌必須要以良好的旅遊形象作為基礎,因此必須先要策劃和形成良好的生態旅遊形象,並加以鞏固和提升最終形成品牌。生態旅遊形象的策劃主要從生態旅遊形象的設計和構建兩方面進行。

  ①生態旅遊形象的設計。在興隆生態旅遊形象設計中要對目標市場有一個充分的瞭解,並能把握整個時代的潮流,使整個形象能反映時代的特徵。同時,注意形象策劃實施效果的反饋、修復,提高興隆生態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可識別性。

  ②生態旅遊形象的構建。首先,要解決興隆旅遊地的旅遊形象的定位問題,對生態旅遊形象要進行挖掘和審慎抉擇。研究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的認知狀態,設計一套有效傳播旅遊地目標形象的方式。其次,主要通過區域旅遊產品體系、區域旅遊行為識別系統、區域旅遊視覺識別系統和區域旅遊節慶等方面的規劃與建設來實現。由於旅遊形象的構建涉及範圍廣,影響面積大,要通過全面動員,才能保證興隆旅遊形象營造的最終實現。

  2.價格策略

  ***1***建立合理的旅遊價格體系。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價格槓桿為興隆旅遊發展服務,政府有關部門要配合旅遊協會組織會員協商由企業自行定價的旅遊專案價格及浮動範圍,通過協調機制,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對於國有的生態旅遊產品應以政府指導價作為價格。

  ***2***加強價格監督。既要防止低於成本價傾銷,又要防止高價聯盟坑害旅遊者,使價格水平既體現價值又符合市場。通過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促進興隆生態旅遊區發展。

  3.渠道策略

  改變興隆生態旅遊產品單一的渠道現狀,實行多渠道策略。

  ***1***與全國有影響力的旅行社、交通運輸部門聯手,實施雙贏的“留客計劃”。

  ***2***充分利用因特網資源,建立海南興隆生態旅遊的專有網站,加強對興隆生態旅遊的整體營銷。

  4.促銷策略

  促銷策略的關鍵是聯合企業和政府,加強生態旅遊的促銷力度。要改變目前各經營單位各自為政、零敲碎打的局面,實施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營銷戰略,開展有計劃、有重點、有主題的宣傳促銷,形成合力,有的放矢,將有特色的旅遊產品進行組合設計包裝,統一向外展示興隆生態旅遊新形象。具體操作方式有:

  ***1***進行文化營銷。可以利用興隆獨特的地方民風民俗和濃郁的東南亞風情舉辦興隆文化節。

  ***2***進行知識營銷。興隆動植物豐富,可以通過召開一些研討會或舉辦一些公益活動,擴大其在全國的影響。

  ***3***聯合強勢旅行社在主要目標市場進行營業推廣活動。

  二

  千姿百態、獨具魅力的民俗文化資源使民俗文化旅遊一直備受熱捧,市場規模也在持續擴大。近年來,隨著民俗文化旅遊消費需求的悄然升級,民俗文化旅遊缺乏民俗文化內涵、產品嚴重雷同的問題日益凸顯,嚴重製約民俗文化旅遊的持續發展。本研究在對民俗文化旅遊體驗營銷核心分析的基礎上,構建民俗文化旅遊體驗營銷模式,並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以期能夠提升民俗文化旅遊市場競爭力。

  論文關鍵詞: 民俗文化旅遊 體驗營銷 體驗激勵主題。

  從1983年山東濰坊安丘石家莊民俗文化旅遊村迎來第一批日本客人起,歷經近30年的發展,民俗文化旅遊市場與自然風光旅遊、歷史文化旅遊分庭抗禮,形成三足鼎立的競爭態勢。目前,民俗文化旅遊村鎮、民俗文化旅遊街區、民俗文化旅遊公園、民俗文化旅遊節是民俗文化旅遊的主要形式。

  民俗文化旅遊是旅遊者離開慣常住地,到異地去觀賞其民間風俗、民間信仰、民間娛樂、民間節目、民間文藝等民俗文化的活動。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我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資源是民俗文化旅遊實施的基礎。而旅遊者正是需要通過對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瞭解、認知、參與過程,獲得對旅遊目的地民俗文化的體驗。

  1 創造差異化體驗價值是民俗文化旅遊體驗營銷的核心。

  千姿百態、風格迥異的民俗文化資源是民俗文化旅遊市場的先天優勢資源,也使民俗文化旅遊極具特殊性。旅遊者不能直接擁有這些民俗文化資源,而是獲得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物質、精神、行為類民俗文化的旅遊體驗過程及其帶來的體驗價值。體驗價值的創造與交換是民俗文化旅遊體驗營銷的核心環節。

  不僅如此,由於旅遊次數及時間的增加, “缺乏經驗的旅遊者”比例逐漸減少,而“經驗豐富的旅遊者”以及“經驗富裕的旅遊者”逐步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水漲船高”的民俗文化旅遊體驗需求。走馬觀花式的民俗文化旅遊所帶來的“走出去、開眼界”的觀光體驗,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旅遊者。取而代之的全景式深度旅遊,旅遊者渴望通過對民俗文化的深度、全面觀賞,實現賞新、賞異、賞知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旅遊經驗繼續增加,充當旁觀者的全景式觀賞也逐漸失去吸引力。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的體驗方式,能夠帶給旅遊者更深度、更個性化、更獨特的體驗而備受青睞

  因此,隨著旅遊者對民俗文化體驗需求的不斷提升,其對民俗文化體驗價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體驗價值的強弱、差異性大小將直接決定民俗文化體驗營銷的成敗。

  2 民俗文化旅遊體驗營銷模式建構—— 圍繞創造差異化體驗價值。

  民俗文化旅遊市場,極少數的旅遊產品擁有獨一無二的天然民俗文化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旅遊體驗價值。像瀘沽湖女兒國旅遊景區,獨有的摩梭族、“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習俗、“崇母尊女”的民俗,使其旅遊體驗獨具差異性,旅遊者絡繹不絕。

  絕大多數民俗文化旅遊產品並不具備這一優勢,面臨著或大或小的同質化競爭。體驗營銷模式必須圍繞創造差異化的民俗文化體驗價值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為此,首先需要識別出特色民俗文化資源,並挖掘充實,這是創造差異化民俗文化旅遊體驗價值的基礎。其次提煉出差異化的體驗激勵主題,除吸引旅遊者之外,更重要的是為統一規劃並設計體驗過程提供依據。隨後要規劃並設計具體的體驗過程。這包括對一系列靜態、動態、互動式民俗文化資源的整合使用。還要從細節處呼應體驗激勵主題,為體驗效果錦上添花。最後,要開發能呼應體驗激勵主題,延續體驗回憶的旅遊產品。

  3 民俗文化旅遊體驗營銷的實施策略。

  3.1 識別並挖掘特色民俗文化資源。

  做好這一步工作,要有長遠的營銷眼光,不盲目跟隨民俗文化旅遊市場熱點,抵制“簡單模仿”而產生短期利益誘惑。對特色民俗文化資源的識別,可以根據“新、優、特”三點來選擇。

  具體來說,識別出的特色資源或者是最新穎的,是其他民俗文化旅遊產品所沒有的,如稀有的摩梭民族所形成的女兒國特色民俗文化。或者民俗文化資源與競爭對手相比,明顯更有優勢和吸引力。如同處廣西壯族民俗文化旅遊市場,桂林灕江地區由於是故事片《劉三姐》拍攝地,而成為體驗壯族對歌文化的首選。又或者,民俗文化資源能夠被不斷深化、延續發展,最終形成獨特旅遊體驗。

  如烏鎮西柵景區經過精心打造,成為深度體驗古樸、悠閒的江南水鄉生活的最佳選擇。識別之後,還要進一步對特色民俗文化資源進行多維度的深度挖掘,為提煉體驗激勵主題提供充實豐富的素材。

  3.2 “捨得”定位並提煉體驗激勵主題。

  即使經過識別選擇,留下的特色民俗文化資源往往還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夠帶來多方面的旅遊體驗價值。而要提煉差異化體驗價值,需要有“有舍才有得”的營銷定位思維,敢於捨棄特色民俗文化資源體驗價值中的絕大多數,只留下最不可能被複制、模仿、超越的體驗價值來提煉。

  最終提煉成體驗激勵主題,對民俗文化旅遊體驗價值的生動化、主題化表述,是對民俗文化旅遊體驗價值的提綱挈領式總結。

  一個鮮明獨特的體驗激勵主題,使整個旅遊體驗過程設計、細節的營造、旅遊產品的開發更有據可依,實現最大化體驗價值。

  民俗文化旅遊體驗激勵主題可以表述為一句話:在這裡,能夠得到任何地方都沒有的“XXXX”的體驗。優秀的體驗激勵主題必須要有強烈的激勵性,對旅遊者產生巨大吸引力,能夠驅使其產生旅遊或者重複旅遊行為。另外,還要有一定的競爭性,有效的區別於競爭對手。

  正是差異化的體驗激勵主題設計,使浙江桐鄉烏鎮西柵景區在競爭激烈的江南六大古鎮民俗文化旅遊市場中脫穎而出。與其他古鎮充斥著的商業化、人聲鼎沸的街道、商店相比,烏鎮西柵景區結合烏鎮特色資源提煉出獨具特色的“江南水鄉古鎮度假休閒”

  的體驗激勵主題。隨後從觀光、餐飲、購物、住宿、交通等方面統一規劃和設計,使古樸、悠閒的江南水鄉古鎮度假體驗主題得到淋漓盡致發揮。

  3.3 設計“靜態展示、動態表演、參與體驗”結合的多感官體驗過程。

  體驗激勵主題一經提煉,接下來需要圍繞其精心設計、合理安排“靜態展示、動態表演、參與互動”三種體驗環節。

  靜態展示主要包括優美的風景、建築、民俗文化展覽館、服飾等內容,能夠讓旅遊者對特色民俗文化產生最直觀的瞭解和認知。

  動態表演則是以歌舞、戲劇、人員演示的方式對生活、生產、社交、宗教信仰、文藝等具體風俗文化內容進行呈現。生動活潑的動態表演感染力較強,能加深旅遊者對民俗文化的深度理解,帶來有聲有色的深度審美體驗。參與體驗則是設計一些能夠讓旅遊者直接參與其中的民俗文化活動。身臨其境的參與能夠使旅遊者產生樂在其中的體驗感受,產生最強的愉悅感。

  三種不同形態的體驗環節的比例安排,往往影響旅遊者最終體驗價值的大小。靜態展示佔太高比例的話,容易降低旅遊者興趣,難以產生較深刻體驗價值。與此相比,動態表演和參與體驗環節,由於生動、真實、情景化而能刺激旅遊者產生強烈的體驗感受,產生的體驗價值較高。因此,要想實現最大化的體驗價值,較為合理、易於操作的比例安排是“三分靜態展示,四分動態表演、三分參與體驗”。當然,隨著旅遊者體驗需求的繼續提升,對參與體驗環節比例還可以再增重。

  除此之外,體驗過程的設計還要圍繞體驗激勵主題,有意識的融入多感官的體驗刺激。“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視覺刺激往往引發的震撼和記憶效果最強。因此無論靜態展示,還是動態表演以及互動體驗環節,要從色彩、佈景、服飾、裝飾物、人物等各方面精心設計,製造出真實生動、美輪美奐的視覺感受。同時,運用特色方言、音樂、戲曲營造氛圍,為旅遊者提供“入鄉隨俗”運用方言交流的情景和機會,能夠大大提升旅遊者參與度,使旅遊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民以食為天”,特色飲食文化的展示與體驗必不可少,從“飲食”中獲得的味覺體驗,更能使旅遊者念念不忘。

  對體驗過程的整體設計而言,形式越豐富多彩、跌宕起伏,感官體驗越有滋有味,帶給旅遊者的體驗刺激就越大,整體效果也就越突出。

  在此方面,雲南香格里拉藏民家訪民俗文化旅遊體驗過程的設計頗具啟發意義。藏民家訪體驗過程始於旅遊大巴,除導遊繪聲繪色地講述藏民文化習俗外,還會教旅遊者表達情感的“呀嗦,呀嗦,呀呀嗦”藏族方言,以及表達喜悅的跺腳。到藏家門口,參與互動式體驗環節接踵而至,旅遊者一一接受主人敬獻哈達並喝下青稞酒才上樓。而在觀賞藏民表演歌舞中,利用“呀嗦,呀嗦,呀呀嗦”和跺腳表示讚歎。隨後,旅遊者學做糌粑、喂吃糌粑,最後和藏民共同圍著吉祥的柱子跳鍋莊舞,整個藏民家訪體驗氣氛達到白熱化程度。靜態展示營造出體驗氛圍,動態表演點燃體驗熱情,參與互動釋放體驗激情,藏民家訪有效的使旅遊者獲得終身難忘的體驗價值。

  3.4 巧妙設計情景式的參與體驗環節。

  參與體驗環節,是提升旅遊者體驗價值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伯德·施密特的體驗營銷理論指出,體驗營銷過程就是體驗表演的過程,消費者渴望扮演角色並參與演出。[3]因此,當靜態展示和動態表演是讓旅遊者充當觀眾“看過癮、聽過癮、吃過癮”,那麼通過參與體驗環節的設計,則能讓旅遊者通過直接參與而“演過癮”。

  1情景式參與體驗環節的設計類似情景式戲劇,既需要設搭建舞臺、設定場景,還需要有表演主題並設定相關的角色。具體的設計過程,根據操作難易程度以及旅遊者參與程度有所側重。如果需要滿足大多數或者全部旅遊者的參與要求,那麼可以設計內容較少、容易控制、過程相對簡單的體驗活動,如旅遊者參與特色產品的生產過程,或旅遊者參與某一民俗文化表演活動等形式。像藏民家訪中,提供材料,讓旅遊者現場動手製作糌粑,或藏民帶領遊客共同跳“鍋莊舞”,雖然簡單但是體驗效果不俗。

  當然,增強體驗價值的最佳方法是設計情景式的參與體驗活動,即根據體驗主題,精心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動、事件、過程,讓部分或者旅遊者全部參與其中親身演繹。這要求事前設定好互動活動的主題、流程、角色安排,並準備包括場景、道具、裝置、服裝等在內的設施,同時做好現場的控制安排。像雲南大理旅遊的“ 掐新娘”“、背新娘”婚慶活動,男女遊客分別充當“新娘”“、新郎”,在經驗豐富的主婚人帶領下體驗獨特的白族婚俗文化。

  3.5 做好細節,強化體驗效果。

  “細節決定成敗”,在旅遊體驗過程中,細節往往更容易影響旅遊者感受,增強或減弱體驗效果。在涉及吃、住、遊、乘、導、購所有方面的民俗文化旅遊體驗過程中,整體環境衛生是否乾淨整潔的細節問題往往會對旅遊者體驗滿意度產生較大的影響。其中,合理佈置景區遊覽路線、合理安置足量的休息座椅、安排乾淨且數量合適的洗手間、安置足量且位置合理的垃圾回收箱、設計與環境協調的路標及景點介紹牌是最容易打動旅遊者的細節,尤其需要注意。另一個影響旅遊者體驗價值高低的細節是整體服務水平,需要投精力和時間,對包括導遊在內的相關旅遊服務人員經過長期、嚴格的營銷訓練,還需要根據旅遊者需求儘可能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此外,對最佳旅遊人員數量控制的小細節也會影響旅遊者的體驗感受,影響體驗效果。過度擁擠,缺乏組織不但使遊客失去遊覽和參與的興趣,更會給整體環境衛生整潔、服務水平帶來嚴峻考驗。稍有不慎,就極容易使旅遊體驗的效果大大折扣。拿筆者經歷的香格里拉“藏民家訪”和瀘沽湖摩梭族“篝火晚會”兩個類似的旅遊專案比較,正是兩者人陣列織的差異導致體驗感受和價值大相徑庭。藏民家訪以藏民家庭為單位,一家一晚上就接待幾十個人,場面易於控制和管理,氣氛也能夠充分調動,效果較好。但摩梭篝火晚會是在容納五六百人的場地進行,顯得擁擠雜亂,參與環節也組織無序,使旅遊者興趣全無,很多遊客甚至提前離場。

  3.6 開發能呼應體驗主題的特色旅遊產品。

  對於旅遊者而言,旅遊購物是旅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旅遊體驗的回憶和延續。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旅遊產品,旅遊者卻往往難以買到稱心如意旅遊產品,因為旅遊產品往往毫無特色,千篇一律。沒有意識到旅遊產品是體驗營銷有機延續,缺乏針對性的開發是問題根源所在。

  毋庸置疑,旅遊產品能夠為旅遊所在地帶來直接經濟收入,然而經濟收入的持續增長則有賴於特色旅遊產品的開發。要根據民俗文化體驗激勵主題,選擇最能代表當地民俗文化特色的產品進行深度開發。像廣西壯族自治區靖安縣,精心選擇繡球作為特色旅遊產品深耕細作,不僅形成了完整的繡球產業鏈,更創造出獨特的壯族“繡球”文化體驗價值,在壯族民俗文化旅遊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贏得巨大的經濟效益。[3]

  此外,對旅遊產品還可以從整體上佈局,對購物點進行數量控制,同時對購物產品的種類進行規劃,避免同質,製造錯位競爭。烏鎮西柵景區從呼應“ 江南水鄉古鎮度假休閒”的體驗主題出發,通對購物點數量及產品種類的統一佈局、管理,不僅避免像競爭對手一樣變成喧鬧非凡的“商業古鎮”,而且差異化的旅遊產品吸引旅遊者爭先購買。

  除此之外,如何將交通運輸業、餐飲業、住宿業等配套行業納入民俗文化旅遊體驗營銷過程,共同創造出最大化的旅遊體驗價值也值得進一步探討。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旅遊業發展營銷策劃方案
旅遊業創新營銷策劃方案
相關知識
旅遊業市場營銷發展方案
旅遊業市場營銷推廣方案
旅遊業市場營銷策略方案
旅遊業市場營銷計劃方案
旅遊業市場營銷宣傳方案
旅遊業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旅遊業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旅遊業推廣營銷發展方案
旅遊市場營銷發展方案
旅遊公司市場營銷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