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創業艱難事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看看那些農民創業艱難的事蹟,學習他們,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一:

  養魚畝產2500斤鱖魚創養殖神話

  2001年,中專畢業的李軍,年僅19歲。他率先回村自學養殖特種魚,成為當地水產行業最年輕的千萬富翁。此外,他還發起成立了錦軍水產專業合作社,帶領200多戶村民一起致富。他預計,3000多畝的養殖規模,今年年產值過億元。

  棄保安工作回家養魚

  2001年,中專畢業後的李軍找不到理想工作,在一個居民小區當起了保安。一次,他和幾個朋友到餐館吃飯,要了一盤鱖魚,價格100多元,“其實,這種魚在我們村很常見,沒想到這麼貴?”這年,他辭掉工作,在華南海鮮市場做調查,並翻閱了一些養殖鱖魚的書籍。

  19歲的李軍有了創業衝動。他決定回家養殖鱖魚。事實上,他家鄉的荷包湖農場水源充足,魚塘多,具備鱖魚養殖條件。他把想法跟父母和盤托出,“我的話還沒說完,就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但李軍的哥哥李允表示支援。父母無奈,只得同意兄弟倆,並拿出了11萬元積蓄予以支援。

  第一年虧得血本無歸

  挖魚塘,蓋棚屋,找魚苗,置增氧機,李軍信心滿滿。2002年,他用16畝魚塘養殖鱖魚,並花了2個月時間,到漢江邊找漁民收集了萬餘條小鱖魚苗。曾養過鱖魚的蔡師傅告誡他:“鱖魚要吃小活魚,死魚不吃,餓了就互相殘殺,且對水質要求很高,缺氧就死。”

  李軍從廣東引進了300萬條小麥鯪魚作為活餌料養殖。但給鱖魚喂多大的餌料魚,又是一門學問,太大吃不下去,太小則增加了鱖魚的捕食活動量,影響生長速度。7月的一天,離鱖魚上市僅3個月。天氣悶熱無比,耐氧能力差的鱖魚,紛紛浮出水面。浮頭就意味著死亡,當李軍開始抽水、轉塘時,一切為時已晚,整塘鱖魚瞬間全軍覆沒,損失達10萬元,血本無歸。

  債主緊逼險些賣掉魚塘

  李軍的失敗,引來了村民們的嘲諷。“你搞這行不行,完全是瞎掰。”當時,在村民汪文學看來,李軍成不了大事。

  經朋友介紹,2003年,李軍赴黃岡羅田縣找郎正全師傅學技術,並一呆就是3個月。“你年紀這麼小,有這個闖勁,讓我佩服。”郎師傅將自己的鱖魚育苗孵化、養殖技術,全部教給了李軍。

  李軍不想放棄,回家後再借3萬元錢,購了8000條鱖魚苗。但這麼多鱖魚的“吃飯”難題,又讓他栽了跟頭。“餌料供應不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鱖魚自相殘殺。”

  3年的時間,李軍先後虧損20萬元,債主無數。2004年春,李軍家窮得連買米的錢都沒有了。恰巧在這一年,哥哥李允患了腎病綜合徵,需要大量的錢治病。一些債主眼看李家無錢還債,甚至抱走他家的電視等值錢物件。

  母親哀求李軍,“你把魚塘賣掉吧。”那一刻,他哭了,“搞了幾年的養殖,眼看就要成功了,要放棄我心有不甘。”在他困難時刻,李允的岳父出手,幫他解了燃眉之急。

  畝產2500斤鱖魚創養殖神話

  2005年5月,連敗三年的李軍,放手一搏。他找親戚、朋友再湊了5萬元,購置了自動測氧機。實際上,此時的李軍,其鱖魚養殖技術,已是十分成熟,“何時下餌料,每畝下多少,何時換水、消毒,這一切我瞭然於胸。”

  為了解決活餌料魚供應問題,他將麥鯪養殖交給其他村民,然後以合適的價格收購。2005年,他承包的50畝魚塘,收穫了8000斤鱖魚。當時,鱖魚價30多元一斤,這年,他的毛收入近30萬元,純利潤達15萬元。2006年,李軍擴大了養殖面積,承包的魚塘面積達100畝,他拿出70畝養殖鱖魚,此外,還用30畝養殖新品種黃顙魚,實現多元化養殖,分擔風險。“黃顙魚可高密度養殖,耐低氧,抗病能力強,產量易保證,風險係數相對較小。”這一年,他的毛收入有200多萬元,純利潤就有100多萬元,鱖魚養殖畝產達到2500斤。2009年,李軍發起成立了錦軍水產專業合作社,截至2011年4月,該社社員發展至200多人,養殖面積達3000餘畝,預計年產值過億元。

  如今,李軍擴大了養殖品種和規模,並承包了300多畝水域,養殖鴨嘴鱘、鱸魚。目前,他正在通過中間商聯絡銷售渠道。

  二:

  67歲果農做做電商網上賣起冰糖橙

  “政府大力宣傳網際網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看年輕人都用電腦賣橙子,我也想把我的冰糖橙放到網上去賣。學會怎麼賣後,我也開始了二次創業。”

  郴州永興,最適宜橙類生長的地方,這裡有上萬畝無公害冰糖橙示範基地,這裡有一群“新農人”,他們緊跟時代潮流,敏銳地捕捉到“網際網路+農村”中的機遇,向網際網路伸出了創業觸角。

  67歲的果農曹戊生便是其中一員,在接觸到電子商務後,他就開始研究網際網路,琢磨如何在網上推廣自己的冰糖橙——“元氣”橙,現在的他已然成了當地玩電商的名人。10月11日,三湘都市報《創週刊》記者來到永興,近距離接觸了這名67歲的“新農人”電商。

  從“筆耕”到“農耕”

  曹戊生是永興縣便江鎮碧塘村人。他的果園佔地80畝,畝產約1000公斤,總產量約80000公斤。

  在1973年,他曾是永興縣碧塘鎮的一名小學語文民辦教師;1982年“民辦教師”被取消,當了9年代課教師的他離開喜愛的講臺,回家務農。

  離開講臺後,曹戊生在家裡承包了幾畝魚塘,開始養殖魚苗。“每天早上就要挑著魚苗出去賣,一天至少要走五六十里路。”曹戊生說,挑擔賣魚每天早出晚歸太累人了,收入也不是很高,養了五六年魚苗後他又開始嘗試著養豬。“養豬加上養魚一年才賺5000塊錢,成本也高。”曹戊生又開始尋找另外的賺錢之道。

  1995年,永興縣開始“丘岡開發”,政府發動村民大規模種植冰糖橙,曹戊生抓住機遇在自家地裡種上了4000多棵冰糖橙。

  剛開始種時,曹戊生對種植冰糖橙一無所知,於是他買來冰糖橙種植的專業書籍,一邊研讀一邊改良種植技術。定期施肥、按時剪枝、

  科學管理……曹戊生種植的冰糖橙在當地聲名鵲起。自2006年永興縣首屆優質冰糖橙競選開始,他種植的冰糖橙連續兩年獲永興縣優質果品“二等獎”。

  “育樹”猶如“育人”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曹戊生說,當時種植技術還不是很完善,所以冰糖橙樹苗一般要種植8年後才開始大規模掛果,“開始種植的前幾年雖然也有掛果,但產量低很難回本,一直到2002年才開始略有盈利。而且當時的冰糖橙沒有推廣,價格也比較低,才1塊多錢一斤。”

  原本以為果樹大規模掛果後就可以營收了,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冰災讓他的美好希望頓時破碎。2008年,我國遭遇百年不遇的冰災,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等17個省區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01億畝,曹戊生的冰糖橙種植園也未能倖免。“當時的果樹基本上全被冰雪壓斷,結的冰柱子都有手臂粗。”曹戊生說,50天冰災不僅顆粒無收,果樹還全部損壞。那段時間,望著滿園的果樹他輾轉難眠。冰災剛過,曹戊生便迫不及待地跑進了果園,開始一棵一棵地對果樹進行嫁接恢復。“要把斷枝剪掉,讓它們再次發芽。”為了“拯救”果樹,曹戊生一頭扎進果園裡,沒日沒夜的一干就是大半個月,家人曾多次抱怨過他“要樹不要命”。對此,曹戊生笑著說,“育樹”就要像“育人”一樣,不僅要認真對待,而且還要負責任,“做一件事,就把這件事做好。”

  此後,曹戊生的果樹越長越好,冰糖橙的銷量也劇增,“以前我賣的橙子要放在馬路邊上賣,等過路的車子停車買,生意不好時一天都賣不出幾斤,每年的橙子至少要賣兩個月才能賣完,現在還沒熟就開始有人來預定了。”如今,曹戊生的果園收入每年能達10萬元以上。

  “元氣爹爹”初遇“網際網路+”

  2015年,永興縣政府大力宣傳“網際網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4月,永興縣政府明確了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的地方配套政策及優惠措施,同時還召開了該縣電子商務千人培訓大會。67歲的曹戊生成為了當屆培訓會上年齡最大的學員。也是在這個培訓會上,曹戊生第一次接觸到了“網際網路+”。

  網路運營、眾籌……剛接觸到“網際網路+”曹戊生對這些“新鮮”名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看年輕人都用電腦賣橙子,我也想把我的橙子放到網上去賣。”

  此後的每一次培訓,曹戊生都會從9公里外的便江鎮上趕往縣裡參加。一副老花鏡、一支圓珠筆、一本筆記本,這是曹戊生每次參加培訓的必備品,每次培訓會他都會坐在最前排,認真記錄,不懂就問。由於他年齡最大、學習最認真,而且每場必到,眾學員們紛紛稱他為“元氣爹爹”。

  5月,由郵政主導的永興電商協會成立,同時引入了冰糖橙果園溯源技術。電商協會的成立吸引了多家科技公司、電商企業、當地農特企業等200餘人加入。“這將是果農的新機遇,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能把我的冰糖橙傳遞出去。”曹戊生積極加入了電商協會。

  網上眾籌推“元氣橙”

  “在4月份開展的那次千人大培訓上,來的人都是年輕人,曹爹***曹戊生***是年齡最大的一個,但卻是學得最認真的一個。他對網際網路知識的渴求,和對創業創新的渴望,感染了我們,我們一定要幫他實現創業夢。”永興縣電商協會負責人龍輝對記者說。9月,省郵政公司為永興冰糖橙專業立項,曹戊生的橙子成為首批推廣物件。

  “當初起名時,協會問我起個什麼名好,我說既然大家都叫我‘元氣爹爹’那乾脆就叫‘元氣橙’吧。”曹戊生笑呵呵地對記者介紹,他現在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縣政府、縣電商協會、郵政企業等都在為他出謀劃策。“電商協會專門聘請了柑橘專家,為他的‘元氣橙’把脈傳經,湖南郵政還為我的‘元氣橙’做了營銷策劃,在淘寶網上開展上線眾籌,採摘打包、物流配送、品牌推廣等等,連包裝盒都準備好了。”

  “從10月7日開始到10日,4天時間,淘寶網上的眾籌資金已經有了1.9萬元。”曹戊生說,他的每個橙子都有專屬編碼,全程種植都可以溯源。“我果園裡馬上將裝置攝像頭,大家以後可以通過***來全程監控橙子的生長情況。同時還引進了無損傷糖酸度選果分選線,實現9級分選,保證‘元氣橙’糖酸度在13度以上,酸度誤差低於0.2度,而且大小基本都一致。”經過幾個月的“觸網”學習,曹戊生介紹起他的產品來專業術語層出不窮。

  如今,人氣有了,眾籌資金有了,政策支援有了,扶持企業有了,但曹戊生每天還是要到果園裡去轉轉,“看著果樹掛果才放心”。他說:“我準備了300多天,為的就是給大家送上最甜、最精緻的冰糖橙。”

  “現在我這果園才80畝地,稍微小了點。”初嘗電商甜頭的曹戊生心裡也有著自己的“小九九”,“我現在又開始在準備種油茶了,等‘元氣橙’銷售走上軌道後,我想把油茶也放到網上去賣。現在開始也來得及,我要二次創業。”

農民創業成功緻富的事蹟
農業養殖創業事蹟
相關知識
農民創業艱難事蹟
返鄉農民創業艱辛事蹟
返鄉農民創業艱辛事蹟
返鄉農民創業艱苦事蹟
返鄉農民創業艱苦事蹟
農民創業先進事蹟
農民創業成功事蹟材料
農民創業致富事蹟
返鄉當農民創業致富事蹟
返鄉農民創業代表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