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途列車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7日

  《歸途列車》這部紀錄片展現了當代農民工的悲苦。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這部影片以一個農民工家庭為主線向我們展現了當代農民工的悲苦。從中我們也看到一個家庭的完整對於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

  首先,由於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婚姻關係和血緣關係,共同生活,有共同的利益,所以有著相互依存的親密關係。從片子中我們看出,女兒對父母是很想親近的,但由於自小分離,感情疏遠,雙方都無法相互理解。從中我們看到影響他們家庭關係的重要因素是家庭成員間的區位距離,家庭成員間的區位距離大,交往和溝通的頻率低、次數少。相互關係就較為疏遠。影片中的家庭就是如此,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只回來一次,父母也覺得自己跟孩子沒有話說,孩子也不聽父母的話。相比之下,女兒覺得爺爺奶奶才是更親近的人,是爺爺奶奶陪伴他們長大。這是一個極大的悲哀,父母以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的出發點外出打工,換來的卻是孩子的不理解甚至是怨恨。最終女兒為了自由或是一種報復也離開學校、遠離家鄉外出打工。儘管不適應,但她覺得自由就是她的幸福。

  影片中的夫妻關係較為良好,我注意到丈夫對妻子是很關愛的,比如幫妻子洗衣服,給他倒洗腳水等。我想如果妻子沒有跟丈夫一起外出打工,那麼女兒與媽媽的關係不會這麼糟,而夫妻關係倒是會出些問題,這也給我們以警示,農民工生活的進退兩難,以及在金錢與親人間的艱難選擇。

  從家庭功能角度來看,這個家庭首要功能肯定是家庭功能,父母為了給兒女更好的生活選擇外出打工,賺錢以給予他們好的學習條件,這又是家庭的教育功能,以及家庭的情感滿足功能,但很顯然,這個家庭沒有滿足最後這一功能,因為父母與子女的分離造成雙方缺乏溝通,很難理解彼此的心理。其次,這個家庭也在起著贍養老人的作用,這對夫妻屬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他們外出打工也是無奈之舉。我看到家裡農田的收割全靠老人與孩子,的確覺得外出打工的代價太大了,讓孩子一個人處理這麼多事情,不叛逆才怪,這也是留守兒童產生問題的根源。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中國家庭的精神生活和個人的心理狀況是令人關注的。家庭是給其成員提供情感安全,心裡***的港灣,但顯然,影片中的家庭沒有做到這一點,女兒外出打工投考的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自己的父母。

  這裡我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我的一個親戚家在黑龍江,現如今在北京打工,小女兒從小隨父母搬家,他們在大連工作過3年,隨後轉戰北京,在這種不***的生活中,小女兒的學業很差,不得不也和父母一樣做打工妹,這樣的生活中,受傷最大的就是孩子,在還未成年的歲數,就去賺錢養家,是一種潛在的悲哀,或許短暫的自由與快樂讓人看不到痛苦在哪裡,但在春運回家的人潮中,我們就會深刻體會到那樣一種北京離鄉的酸楚。

  我認為在賺錢的同時,也要顧及到孩子的成長問題,不能以為孩子打拼的名義,而忽視對孩子的關愛與教育。

  以上是我對《歸途列車》這部紀錄片的一些感悟。

  篇二

  張麗琴是一部叫做《歸途列車》的紀錄片中的四川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和普通的農村小女孩一樣長大了,但她的父母還在她一歲的時候就去南方打工,所以她是她的外公外婆帶大的。她和外公的關係很好,在外公去世後,她經常一個人去給外公燒紙,並向外公傾吐自己的心思。張麗琴不喜歡父母,不僅父母從小就沒能陪她長大,而且老是逼她認真讀書。她可能也因為成績不是很好,因此對此感到厭煩,於是在她十七歲的那年,她決定像村裡的夥伴那樣去南方打工。因為她需要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像其他的任何一個女孩一樣,她需要錢和漂亮的衣服。

  張麗琴到了離他父母不遠的一個做服裝加工的公司上班,此舉令她的父母非常的痛心。她的爸爸和媽媽都認為在南方這麼辛苦的打工賺錢,都是為支援孩子們能夠專心上學,因為他們深深知道,孩子要想真正的走出從農村到城市這條路,就得好好讀書,在他們看來,讀書就是唯一的正道。但他們的孩子似乎並沒有認識到這點,仍然輟學來到這這個高速發展但汙染極其嚴重的南方城市打工。張麗琴剛來到這裡並不適應,長時間的重複勞作令她感到疲憊,飯菜也是難以下嚥。她的爸爸來看她了,並轉達了她媽媽的問候。一家三口都在這個毫無幸福感的城市裡打工和互相關愛著,他們以及和他們相似的農民工們辛勤的勞作著,此舉支撐了整個蓬勃發展的中國製造業,甚至為2008年的經濟大危機做出了脊樑般的貢獻。張麗琴也就是在這一年,她用自己賺的錢買了較流行的衣服,也燙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個頭。在燙頭的時候,髮廊裡腦袋蓬炸的年輕“髮型師”“真誠”的對她說,給她做的這個是洋人的髮型,這句話應該能給張麗琴某種信心吧。她在走出那家路邊拐角的小發廊時還像大多數剛做完髮型的女孩般微笑著揮手致謝。

  2008年的年初,張麗琴一家三口決定一起回家過春節。這年一月份的大雪給包括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等在內的20多個省***市、區***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特別是湖南等地的鐵路受阻而導致廣州的大批農民工滯留好幾天,期間所造成的混亂和惶恐不僅令在場的人記憶深刻,也同樣使每個觀看這部記錄片的人受到刺痛。張麗琴親身經歷了這一切,我不知道這會對她造成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影響,但至少讓她見識了這些社會底層人命運卑微與坎坷。他們最終回到了那寧靜安逸但封閉的農村,一家人也終於在新春佳節團聚了。張麗琴的媽媽很開心的她弟弟的成績單,併為她弟弟能取得的較好成績而自豪,這似乎能給他們這個世代農耕的家庭帶來改變命運的希望。也就是在這個春節,出於叛逆期的張麗琴和父親發生了激烈的肢體衝突,並遭受了父親的第一次的毆打,這使她更加堅定了要自己闖蕩和賺錢的決心。這年夏天她剪掉了精心呵護的長髮,隻身來到了深圳,開始了她打工的生活。張麗琴剛開始找到的工作是在酒吧賣啤酒,老闆教育她說,顧客永遠是對的,對此她並沒有發表看法,只是默默的幹著自己的工作。

  也就是在這一年,北京迎來了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張麗琴和全國甚至包括全世界的華人一樣守在電視大螢幕前看著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開始。他們對祖國的強大和輝煌的事蹟感到無比的自豪。他們含著熱淚,看著一枚枚金牌在中國健兒身上產生,並祝願能獲得更多。張麗琴在深圳工作了一段時間,已經適應了這邊的生活,對於燈紅酒綠和勁歌豔舞也能融入其中,她和身邊的那些年輕的男女一樣,在鬼火般閃耀不定的燈光和震耳的喇叭咚咚聲中,也扭起了在寂靜的農村永遠不會扭動的舞姿。……而離深圳不遠的另一個南方城市,張麗琴的父母為了家中的兒子不重蹈姐姐的路,她母親決定回家照顧兒子和家庭。張麗琴的母親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樸實農村婦女,她一方面擔心家中的孩子,期間給村中的神靈們燒心許願希望她女兒張麗琴能變好,另一方面也心疼丈夫孤身一人在外打工辛苦。最終,他們還是把最重要的希望留給了孩子。

  這部紀錄片是年輕的導演範立欣的第一部獨立記錄長片,忠實記錄了外出打工農民工的艱苦生活,特別是每年的春節回家過年,那真是一場地獄之行的真實體驗。這部片子在國際上獲得了不少的大獎,特別是那清新而真實的鏡頭讓人印象深刻。這部片子是這次清華美院紀錄片展映的開幕影片,導演範立欣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看到這部片子,他想從一個長遠的發展角度看,試圖通過這種紀錄片來影響這些在校的並將來能成為社會主流的大學生們,希望他們關心一下這些底層的農民工們。

  篇三

  外媒曾將中國的春運稱為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人口大遷徙”。不明白中國究根結底是個化不開鄉土情結的國家的人同樣也不會明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中國人選擇在這最繁忙的時節最擁擠的地點踏上這趟最艱難的路程,不過是來匆匆,卻要奮不顧身。《歸途列車》這部紀錄片,並不昭顯解釋這個巨集大主題的野心,只是小心翼翼地在這鋪天蓋地的春運人潮中跟蹤一個家庭的背影,展示三年間他們在這場大遷徙中的悲歡離合與默然無語——前因後果,不言自明。

  片子一開始的幾個鏡頭,就看得人無言以對。在廣州這座最具代表性的世界加工廠裡,兒童們在堆著廢舊布料的街邊玩耍,幾尺之外就是呼嘯而過的車流,他們的父輩正用自己生命中最青壯的力氣,為中國經濟托起“made、in、China”的標記;機器轟鳴的製衣廠裡,嬰兒們在桌上酣睡,如此小的年紀,他們就已參與了這場巨集大的經濟變革,父母都在低頭忙碌,沒時間想自己為什麼要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呆上多久,又何時離。在城市戶口的父母們忙著請昂貴的月嬸,排著隊在親子班報名的時候,他們不會想起,與他們同城的另一些角落裡,有許多和他們一樣平等的生命個體,目之所及的只有生存問題。

  他們來自於鄉村,貧窮與不平等日日刺激著他們,進城掙錢成了無法抗拒的召喚。片中的陳素琴在女兒一歲時就與丈夫出門打工,作為一個母親,這個選擇讓她心如刀絞,以淚洗面,腳步卻沒有遲疑。外出是為了掙錢,掙錢是為了支援下一代的教育,讓子女們通過積累文化成本進城,從而擺脫祖輩貧窮的命運。這樣的想法擺在現代中國社會多少已有點陳舊落伍,但它依然是廣大農村人口心中亙古不變的城市移民夢。

  陳素琴夫婦的家鄉,在鏡頭裡的美近乎詩意,恬靜、純樸、與世無爭,然而這一幅美好悠然田園畫卷,在現實中只能醞釀著世世代代的貧窮與落後。年關,夫婦倆經歷了買不到票的心急如焚,又經歷了買到票的欣喜若狂,最後在隨時可能吞沒自己的洶湧人潮裡身不由己,機械地被裹挾著前行,但朝著目的地移動的每一步都是值得的,因為終點是他們血脈相連著的土地。熟悉的親人和家,是城市荒漠裡他們心中日夜守候的燈塔。收到手機作為新年禮物的女兒是開心的,被問及成績面露靦腆之色的兒子是聽話的,家中的老母暫時是健康而滿足的,這一切都為他們積蓄起了再次返回那個嘈雜、單調、清冷的加工車間的力量。城鄉差距註定要改變他們的地緣,改變他們骨子裡對泥土的親近,城裡比鄉下寬裕的收入像魔咒一般召喚著他們背井離鄉,怯生生地踏入一個陌生人社會。在中國現代化、經濟飛躍的程序中,鄉土中國悄然隱退,每一處村落都寂靜寥落,憂傷綿長。

  城市不僅不計後果地將陳素琴夫婦這樣的成人剝離他們的土地,更時刻引誘著他們的兒女。於是我們毫不驚訝地發現長大了的麗琴根本不願讀書,執意也要城裡掙錢。這個本揹負著父母遠大理想的少女放棄了她自認為枯燥又無望的生活,成為城中世界裡又一顆微渺的塵埃。這個舉動幾乎瞬間擊碎了父母賴以生存的基本信念,他們手足無措,只是言語笨拙地進行勸說,自然無果。這一次,三個人一同返鄉,父母在又一輪令人窒息的等待與擁擠中憂心忡忡,女兒察覺的卻是眼前世界的荒謬與無序。他們三人的世界觀,早已在距離的分隔中大相徑庭。

  觀眾再次被提醒,城鄉二元化的巨大差距,改變的不僅是鄉土中國的基本生存狀態,還有人倫秩序。無數從嬰兒起就與父母被迫分離的留守兒童,像麗琴一樣,與父母的感情產生了不可彌合的裂痕。不知從何時起,父母的叮囑不再是他們依照執行的準則,父母的夢想不再是他們願意付諸努力的希望,就連父母本人也顯得平凡愚昧,即使身為女兒,對他們大聲喊出“老子要如何如何“,甚至動手打架也不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對我們來說,自由就是快樂”,麗琴依然稚嫩的臉在深圳***的紅燈綠酒下被映照得迷離惶惑。未來毫不確定,家卻已沒有歸的意義。

  影片的最後,勞動力日漸衰竭的陳素琴猶豫著是否應該回家看兒子,以免他重蹈姐姐的覆轍,她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不能體會自己的良苦用心,又心疼將一個人在外地苦苦支撐的丈夫。走還是不走,此刻竟具有了莎士比亞筆下莊嚴的“to、be、or、not、to、be”般沉思的力量,成了她生命中最難解的最高命題。

  又是一年春運時,像陳素琴一樣的農民工們又一次踏上了歸途。每一張焦慮的臉龐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每一次挪步都夾雜著一言難盡的辛酸。坐在電腦前沒有經歷這一切的我此刻恍惚不已,不明白已成為全世界奢侈品消費第二的中國為什麼讓她最廣大的人民過著這般沒有尊嚴的生活;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歷史淵源流長的國家,竟在短短几十年裡失了最原始的社會根基。

  不知為何想起陶淵明的那兩句:歸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現代中國不知方向的急速前行,早已淘盡了詩句裡的那種閒逸,此時此刻問起春運潮中的農民工們,徒留隱忍不發的悲涼與艱辛。

2016年養老金何時入市時間表
花樣年華觀後感
相關知識
歸途列車觀後感
雪國列車觀後感
雪國列車觀後感
生命列車讀後感_讀生命列車有感
生命列車讀後感_讀生命列車有感
落葉歸根電影觀後感
學轉促系列訪談觀後感範文
觀看香港迴歸二十週年文藝晚會觀後感心得體會
落葉歸根觀後感
大聖歸來觀後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