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四兩撥千斤有什麼含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2日

  練習過太極拳的人應該都有聽說過四兩撥千斤的說法,那麼到底什麼是四兩撥千斤呢?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太極拳四兩撥千斤的含義

  四兩撥千斤之說,最早見於王宗嶽《太極拳論》一文,原文意指太極拳技擊術是一種含高度功力技巧不以拙力勝人的功夫;太極拳功深者,以觸處成圓、引進落空、避實就虛等技法,使外力難以作用於自己身上;又以敷蓋、封閉等技法使對手無法起動發力,從而體現出太極拳獨特的技擊特點。

  四兩撥千就是對內功深者以綜合的優勢控制對手後,從心所欲的瀟灑境界的描述。但後來不少太極拳著述卻捨本求末,沉迷和沉醉於對這一境界的描述,而對如何達到這一境界的途徑和方法的研究。就像僅描述小牧童和農夫只憑一條小小的繫著牛鼻子的繩索,就能輕鬆自如地控制和駕馭有千斤力的大水牛,卻不去介紹為什麼要穿牛鼻子和如何穿牛鼻子,使後來者面對強大的大水牛不知如何下手控制,只好望牛興嘆了。由於這些太極拳理論的偏頗形成了一個誤區,不少初學者誤以為練了太極拳就能夠以力小打力大,以弱勝強。一些傳授者也著意誇大巧的成分,將學習者引至神祕化的岐途,而不是走踏踏實實練功夫的路。這樣到頭來一事無成,嚴重影響了太極拳技擊術的發展。 其實在任何對抗中,最終都是強勝弱敗。太極拳作為競技武藝與人對抗時,也同樣遵循這一規律。所謂四兩撥千斤、以弱勝強之說,是有條件,有前提的。下面對此作詳細分析。

  先談談強弱含義。強弱是籠統的概念,從武術競技上講,它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如:身體強壯與虛弱,年輕與老者是體質上的強弱;勇敢與怯懦是心理上的強弱;善變與不善變,懂不懂勁是技巧上的強弱;反應敏捷與遲鈍,手快與手慢,發勁時威力的大小是技術水平、素質上的強弱。以上是從靜止意義上講強弱。從動態的角度看,強弱又是一對矛盾,是相對的,可轉化的,上述幾個方面的強弱,在一定條件上都可以向各自的對立面轉化。比如四兩與千斤之比,前弱後強,自不待言。但當四兩能夠撥動千斤之時,它已不是表態意義上的四兩,而是處於控制地位上的四兩;要控制的千斤也不再是靜態意義上的千斤了,強弱在這種條件下正好易位。弄清楚上述強弱的含義及轉化的條件,有助於我們理解太極拳運動中強弱的本質。

  實質上太極拳與其它對運動抗專案一樣,也是刻意求強 ,只不過它的訓練方法獨特而已。它很講究積柔成剛,注重內壯功夫和發揮人體潛能的練習。這是一條以弱變強的極富成效的途徑。學習者能明此理且不斷揣摩,堅持不輟,就能實現由弱到強的轉化。功成之時,自身的弱點諸如體弱力小將得到克服,強大的內勁質量及純熟的技巧將取而代之,從而成為整體上的強者。只有到了這個階段,才可能做到四兩撥千斤,否則是不可能的。儘管從力學原理上講,利用槓桿可以實現四兩撥千斤,但競技的對方畢竟不是千斤重的靜物,而是運動著、變化著、時時威脅著你的強敵。這時你想用柔化解對方,貼粘住對方,以控制對方的變化,然後伺機擊之,若自身沒有足夠的內勁是做不到的。要想四兩撥千斤,須先練得千斤力,這就是必先自強然後才能勝人的道理。

  必須指出的是,這裡所說的強不是單純體格的強壯,而是包括內勁、技巧和心理素質的整體優勢。其中練就強韌的內勁是最重要的因素。很多太極拳家晚年儘管年齡和外壯方面不佔優勢。但與人推手時氣若磅礴,加上強大的內勁和高超的技巧,一搭手就產生一種巨大的威懾力,就像將牛鼻子穿上而控制住對方,任憑對方身強力壯來勢凶猛,也不能擺脫處處受制被動挨打的地位。他們靠的就是綜合優勢。如太極拳名師陳照丕、陳發科、王西安等,常常是一搭手即以強大的內勁令對方沒有絲毫反抗的能力,或者一接手便把對方丟擲,充分體現了一個強者的實力。正所謂若非此身成鐵漢,擲地何來金石聲。

  實現強弱轉化的另一中表現形式,是要善於掌握時機,創造條件,使對方強變弱。比如,巧妙地運用粘化,轉化對方的來勁,破壞對方的平衡,形成我順人背的局面,然後擊之。或者用串勁鎖住對方的勁路,控制對方的重心,即所謂擎起彼身借其力,使其由強變弱而受制於我。正如牽牛要牽牛鼻子一樣,用串勁串住了對方,使他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弱者,處處被動挨打的地位。

  太極拳纏絲勁練習

  太極拳之所以異於其它拳術的,不在於動作的緩慢,因為太極拳也有動作快的時候,也不在於手法用勁的柔和,因為太極拳也有手法用勁剛的一面,其不同特殊的是一種運轉螺旋的《纏絲勁》。大家都知道太極拳的動作是走弧線成圓形的,但是單純的弧線圓形是沒有螺旋的作用的,一定要在圓圈之中,蘊藏著一種好像螺絲似的旋轉勁道,才能稱之為《纏絲勁》。纏絲勁是太極拳的精華,太極拳的能夠以小力勝大力,以慢制快,全在於有了纏絲勁。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的一種特殊的練法,陳王廷的《拳經總歌》開首兩句:「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絲我皆依。」就是指這纏絲勁。就像鄭多燕減肥舞一樣,需要動作連貫。

  螺旋形的動作,由內往外轉而向前進是《順纏》,由外往內轉而向後退的是《逆纏》,因之纏絲勁在基本上分為《順逆纏絲》。在整套拳架中的每一手動作,都是由這順逆兩種纏絲勁,錯綜複雜地變化著;因為各手的動作動度不一和方位的不同,而分左纏、右纏;上纏、下纏;裡纏、外纏;大纏、小纏;進纏、退纏等五對,這是根據陳鑫的分類。《纏絲勁》的分類雖有多種,但除上述的順逆纏有關纏絲的實質外,其餘的分類不過是依照拳勢而形成的,在方位大小上說起來有這些分類而已。

  陳鑫說:「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者運《中氣》的法門也,不明此理,及不明拳。」中氣就是平素練習拳架鍛鏈出來的內勁,內勁發源於丹田,動則勁由丹田而發,靜則勁歸入丹田。由內而外的《順纏》,內勁隨著動作運轉纏繞到四梢兩手尖與兩足尖,由外而內的《逆纏》,內勁又隨著動作循原路運轉而歸入丹田。《順纏》大部是蘊藏於棚勁之內,是屬於呼氣、發放;《逆纏》大部是蘊藏於履勁之內,是數於吸氣、蓄放。

  太極拳於對敵時,搭到敵方能夠隨屈就伸,能夠避實就虛,微微轉動,隨化隨發,以及有一種絞來絞去的勁,拿住對方不能轉動,進不得進,退不得退,都是纏絲勁的妙用。陳鑫說:「要拳《纏絲勁》作何用?蓋硬與人直接者則人易躲閃,易離去,惟以柔接之,則人易其柔軟而心不懼,心不懼故不躲閃,惟以其柔軟纏絲法接之,未黏住人身則已,如黏住人身,則人不能躲閃;躲則以手跟之,如漆膠黏硬物,物自不能躲閃,離則以纏法纏繞其肱,如蜘蛛以絲纏蠅,又如已上之螺絲,欲硬拔去不得。故未黏住人之肱則已,如既黏住,則吾以纏絲法捻住其肉,當纏而繞之、沾之、連之、黏之、隨之,令其進不得進,進則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則恐我擊搏,故不敢硬離去。此纏絲勁之在拳中最要緊要妙訣也。」

  由此可知纏絲勁的奇妙,至於操練的方法,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在每一個動作中,除走弧線的圓形外,四肢和身體各部都像螺絲般的旋轉著,形成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膝圈、胯圈、足圈等無數的圈;做起來是非常錯綜複雜,非筆墨所能盡述。至纏絲內勁的執行,如陳鑫所舉《懶扎衣》右手例:「由心發起,過右乳,越中府手太陰肺經穴,在乳上第三穴與第四穴之間。踰青靈手少陰心經穴,在肘上三寸許。衝少海手少陰心經穴,在肘後五分處。經靈道手少陰心經穴,在掌後一寸半處。渡列缺手少陰心經穴,在腕側一寸半處。至中衝手厥陰心胞絡經穴,在中指尖端。少衝手少陰心經穴,在小指內側。少商手太陰肺經穴,在大指端內側。諸穴止。」是由內向外轉翻的順纏絲勁,上述經過各穴,亦不過說一大概,實際操練起來是視功夫的淺深,由粗而細一層深一層,所謂沿路纏綿,極其細緻。

  《纏絲勁》在基本實質上:

  分為《順纏》和《逆纏》,手足的配合是一致的,就是右手順纏,則右足亦為順纏,如果手是逆纏,則下面的足亦是逆纏。因之在全套拳架動作中,隨著纏絲勁變化複雜,但是手足的纏絲,總是一順一逆,或是雙順,或是雙逆,只有此三種情形,但是此三種纏絲,在全套拳架中不斷地錯綜複雜變化著,絞來絞去的運轉,連貫地纏繞著。右手與右足和左手與左足的纏絲必須要分別上下相順,不容相逆;如果發現了相逆,那勁道就彆扭不順,這是檢查走架是否正確的最好的方法和標準。

  手足順逆纏絲勁的辨別,最簡明的標準是,手心向外轉向上是《順纏》,手心向內轉向下是《逆纏》,這是手的順逆纏絲;膝蓋往外轉為順纏,膝蓋往內轉為逆纏,這是足的順逆纏絲。
 

陳式太極拳與楊式太極拳有何不同
練習太極拳的禁忌事項有哪些
相關知識
太極拳四兩撥千斤有什麼含義
太極拳四兩撥千斤的真正力學內涵
太極拳四兩撥千斤的真正力學內涵***2***
周公解夢夢見兩條小蛇有什麼含義
太極的剛柔與四兩撥千斤
太極四兩撥千斤
太極推手中的四兩撥千斤
四兩撥千斤的歷史典故
憑什麼四兩撥千斤
練太極拳的五大好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