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創業成為一種口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創業的成功與否不一定與知識的積累量成正比。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創業是一種口號

  創業的大潮洶湧,中國人走上了最痛苦的涅磐之路,要麼在痛苦中逆境成長,要麼在痛苦中滅亡。每天,估計千千萬萬的投資公司都在接收到各種各樣的專案,數以萬千的人們在創業的路上,要麼一路引吭高歌,要麼臥薪嚐膽,要麼苦苦煎熬。我們都習慣了那些動人的創業故事,而忽略了創業背後的諸多事實。正如有篇文章所寫,很多創業故事都是歪曲了真相的。有時候,我們只看到成功者們頭頂的光環,忽悠了光環背後的許多東西。那些或努力,或奮鬥,或貧困,或挫折,或恥辱,或原罪,或欺騙,或忽悠,我們都省略了。

  十億人民九億商。而今天,十億人民,有多少想創業的,又有多少正在創業的,又有多少準備創業的。尤其是在中國,創業是一種似乎很偉大的事,因為要承受的太多太多。我看過一篇報道,說有許多的海歸博士,回到廣州或者深圳,但是被晒在沙灘上。在國外,也許他經過了長達數年的研究,尤其是生物科技方面的東東,有時候光是臨床,幾期就得花好多年時間,而且風險還非常的大。而這些生物方面,或者其它科技方面的人才們,回國後,才知道那驚天地泣鬼神的創新創業的呼喚,還是如此的遙遠。生活給了創業者們無數的淒涼和無奈,而這些無奈,只有創業者自己當成淚水慢慢品嚐。

  有時候我們在羨慕美國的企業,搞一家INTEL,可以做很多年,搞一個微軟,可以統治全世界,搞一個谷歌,也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可是我們的創業環境,實在是苦不堪言。許許多多的人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原則,失去了理想。甚至連一點點的支援,都遙遙無望。昨天還有人在群裡說,深圳某產業園的所謂房補,至今仍遙遙遠期。唉,也難怪,每年國家那麼多錢,那麼多的所謂這資金那資金,都不知道流到哪裡去了,作為普通老百姓的創業者們,哪有機會獲得一點點皇恩雨露的潤澤?

  把握好創業的機會

  在深圳,我們習慣了聽別人的故事,也習慣很多人的吶喊。有一個朋友,搞了個搜尋引擎方面的發明專利,可是在深圳融資了三四年了,沒融到資金,也難怪,投資人的錢也不是槍打來的。大家都考慮如何賺錢,誰管你發明不發明的。所以前幾天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必要的時候就彎一下腰吧,別人要控股就控股,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當是垃圾一樣扔出去,還能換幾天好日子吧。

  現在終於看到股市和樓市要下來了,說句變態的話,真的感覺到一些安慰。那些大筆大筆投入股市和房市圈錢的資金,會因為股市和樓市的大崩而再次洗牌。而且這一次如果真要洗得猛了,會持續時間較長,那些圈錢的遊戲,零和的,終究只會肥了少數人。這種財富的重組,讓我們感覺到一點安慰。一個專案的誕生,從點子期,到可行性研究,到整個技術的構架,到小試中試產業化,或者臨床前臨床研究,必須經歷過十月甚至十年懷胎哪。而這些東西拿到市場上,根本是一文不值的,為什麼呢?不是因為專案沒有價值,而是人家根本不用這個來賺錢的。人們靠炒房,靠炒股,靠忽悠,靠投機,來得更快。何必去做那種漫長的風險大的事呢。所以樓市股市都下來了,未必是壞事,圈錢的歸圈錢,沒圈到錢的就回到原位吧。

  以前聽說了深圳的創業環境,不過天底下都差不多。如果你在新疆,你也可以從事高科技農業,可以從事生物,但在深圳,你未必能有更好的創業土壤。因為這個地方,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沙漠,也是金礦。但是難度一天大過一天,叫喊著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真正下刀子的人越來越少。習慣打工的越來越多,習慣創業的越來越少,習慣投機的越來越多,習慣研究的越來越少。

  

四川大學生創業寬鬆條件
後背中間疼的原因
相關知識
當創業成為一種口號
當等待成為一種習慣
當思念成為一種習慣
當愛已成為一種奢望
當愛已成為一種奢望
閱讀應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怎麼使企業精神成為一種精神
當愛成為一種習慣
讓學雷鋒成為一種習慣閱讀題答案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議論文閱讀原文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