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在三門峽哪裡?

General 更新 2024-06-17

函谷關現在在哪?

函谷關是我國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克”之稱。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中,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函谷關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唐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唐太宗、唐玄宗、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志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100餘篇。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位於豫陜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轄區面積16.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聖宮、道家養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臺、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樓、函關古道等20餘處。 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鉅著《道德經》的靈谷聖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發軔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裡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外。

這樣可以麼?

函谷關是什麼地方?

一個秦朝的:

函谷關位於靈寶市區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處於洛陽至西安故道中間的崤山至潼關段多在澗谷之中,深險如函,古稱函谷。春秋時秦孝公從晉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在此設置函谷關。此關關城東西長7.5公里、穀道僅容一車通行,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公元前241年,楚、趙、韓、衛諸國合縱攻秦,至此敗還。現代此處有令尹望氣臺、孟嘗君雞鳴臺,老子著《道德經》的太初宮等,太初宮已經成為國內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場所。1992年,靈寶市政府按照原古關圖形,投資重建了關樓。目前,這裡已成為知名旅遊景點。

一個漢朝的:

漢函谷關

新安縣城東里許,有漢函谷關,為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所建。

據史記載;戰國時代,秦國為了防備東方諸國西進,在豫西“淆函孔道”的西端,據險設關,名“函谷關”。漢武帝時,有位樓船將軍叫楊僕,為新安縣鐵門鎮南灣人,因“屢有大功,恥為關外民,上書乞徙東關”,而“武帝意亦好廣闊”,於是便由楊僕主持,把函谷關遷建到新安,史稱“漢函谷關”(簡稱“漢關”)。是關南靠青龍山,北託邙山,座西向東,前臨澗水,距今洛陽市20公里,據歷史記載,原漢關的建築非常壯觀:北抵黃河,南橫洛水,直抵宜陽散關。關塞相連,有似長城。關前更仿秦關布居,築有“雞鳴”、“望氣”二臺,以壯其勢。由此可見,函谷關的東遷,實有其重要的軍事目的。東漢末年,京師洛陽設八關都尉官,漢關居首。此後各代帝王多有登臨,文人墨客代有題詠。

2000餘年來,漢關歷盡風雲戰亂,屢遭破壞,多次重修,最後一次是在1923年。此次重修的規模據載為:關高25丈,南北長10丈,東西寬6丈。關額“漢函谷關”為康有為手筆;東門對聯:“功始將樑今附驥,我為尹喜誰騎牛”;西門對聯:“勝蹟漫詢周柱史,雄關重睹漢樓船”。關上四周有護關寨牆,中間是兩層關樓,飛檐畫棟,氣勢磅礴。關樓四門均有對聯,東門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層紫氣萬層煙”;西門為:“佑彼周室,宏我漢京”;南門為:“紫氣猶存賢令尹,青牛重度古函關”;北門為:“巍乎直同百二險,煥然重築一丸泥”。重修漢關雖未必能與古關原貌相比,但兩山夾峙,孔道中通,雄關橫臥,城樓高聳,東面遼闊天空,西襯新安古城,其氣勢亦頗為壯觀。每當夜幕降臨,人跡斂息,寒星寥落,月上山頂,晚風蕭瑟,澗濤轟鳴,乘夜登臨,雖不聞古戰場聲聲刁斗,只這冷月寒光,風聲濤鳴,也足使人森森然如臨嚴陣。

從三門峽西站到函谷關怎麼走

你好,如果是再三門峽市區內的話,建議您做8路、或者11路車都到函谷關門口呢!去玩的話可以再媚遊網上預約下哦!

函谷關是什麼地方? 100分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函谷關歷史上有兩座,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後西東移,漢關位於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位於洛陽新安縣,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都是重要關口。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位於豫陜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轄區面積16.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聖宮、道家養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臺、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樓、函關古道等20餘處[1] 。

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鉅著《道德經》的靈谷聖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發軔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裡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內外。

希望採納!謝謝!如若需要,將會補充更多!我對這方面歷史瞭解比較多!

三門峽自駕函谷關

從三門峽西站坐到靈寶市的公共車,到靈寶火車站下車,乘8路到可到。

函谷關在哪裡

函谷關是我國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克”之稱。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中,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函谷關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唐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唐太宗、唐玄宗、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志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100餘篇。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位於豫陜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轄區面積16.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聖宮、道家養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臺、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樓、函關古道等20餘處。 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鉅著《道德經》的靈谷聖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發軔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裡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外。

這樣可以麼?

古時函谷關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兩京古道”(長安、洛陽),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聖宮、道家養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臺、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樓、函關古道等20餘處。

崤山和函谷關在什麼地方啊?

崤山(xiáoshān )位於河南省西部,靈寶市、陝縣南部,向東延伸的餘脈稱為邙山。崤山是秦嶺山脈東段的支脈,隔黃河與山西省的中條山相望,共同構成一段岩石峽谷,有著名的三門峽。

古代將崤山與函谷關並稱為"崤函"之塞,是山峰險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達。

《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自新安以西,歷澠池、硤石、陝州、靈寶、閿鄉而至於潼關,凡四百八十里。其北皆河流,翼岸巍峰插天,約谷深委。終日走硤中,無方軌列騎處"。"崤函"之地,自春秋時代就發生過多次重大戰役,例如秦、晉崤之戰。

相傳春秋時期,老子出關時,守關官員請教經學。老子連夜寫下5000餘字的《道德經》。成語"雞鳴狗盜"中的"雞鳴"即源於函谷關。戰國時期,孟嘗君一行逃離秦國,到達關下正值半夜時分,當時秦法規定函谷關"日入則閉,雞鳴始開"。隨行食客有耿口技者,仿雞鳴,關內群雞鳴和。關吏遂開啟關門,孟嘗君一行得以出關。秦漢時期,函谷關是關中、關外的界線。漢武帝時,樓船將軍楊僕"數有大功,恥為關外民,上書乞徙東關,以家財給其用度。"於是漢武帝"徙函谷關於新安,以故關置弘農縣",使楊僕成為"關內人"。

老子西出函谷關,現在函谷關在中國什麼地方

函谷關歷史上有兩座: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老子西出函谷關”即指此關;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漢武帝從楊僕言,徙故關於新安東界(今河南新安縣),以故關為弘農縣,治弘農郡。漢關東移至洛陽新安縣,西距秦關150公里。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函谷關的交通路線

自駕車線路  國道:沿310國道至靈寶市區轉入連霍高速引線,見廣告牌右轉即到。高速:連霍高速靈寶函谷關出口1公里處。  公車路線  景區距靈寶市火車站15公里可乘8路、9路公交車到終點站。省內自駕鄭州、洛陽、開封、商丘方向到函谷關景區行車路線:  連霍高速(三門峽、西安方向)——靈寶、盧氏出口離開——遇岔口向左——直行1.9公里,左轉——沿 X007行駛1.7公里——按路標指示到達景區  焦作、濟源方向到函谷關景區行車路線:  焦桐高速/焦溫高速(新鄉、濟源方向)——長濟高速(洛陽、卲原方向)——二廣高速(三門峽、西安方向)——靈寶、盧氏出口離開——遇岔口向左——直行1.9公里,左轉——沿X007行駛1.7公里——按路標指示到達景區  濮陽、新鄉、安陽、鶴壁方向到函谷關景區行車路線:  京珠高速(焦作、濟源、晉城方向)——長濟高速(洛陽、卲原方向)——二廣高速(三門峽、西安方向)——靈寶、盧氏出口離開——遇岔口向左  周口、漯河、平頂山方向到函谷關景區行車路線:  寧洛高速(洛陽方向)——連霍高速(三門峽、西安方向)——靈寶、盧氏出口離開——遇岔口向左——直行左轉駐馬店方向到函谷關景區行車路線:  京港澳高速(平頂山方向)——寧洛高速(洛陽方向)——連霍高速(三門峽、西安方向)——靈寶、盧氏出口離開——遇岔口向左——直行  許昌到函谷關景區行車路線:  永登高速(登封、少林寺、洛陽方向)——鄭少洛高速(洛陽方向)——連霍高速(三門峽、西安方向)——靈寶、盧氏出口離開——遇岔口向左-——直行  南陽方向到函谷關景區行車路線:  二廣高速(洛陽、晉城方向)——連霍高速(三門峽、西安方向)——靈寶、盧氏出口離開——遇岔口向左——直行  信陽方向到函谷關景區行車路線:  滬陝高速(武漢、鄭州方向)——京港澳高速(平頂山方向)——寧洛高速(洛陽方向)——連霍高速(三門峽、西安方向)——靈寶、盧氏出口離開——遇岔口向左——直行

相關問題答案
函谷關在三門峽哪裡?
戰國時函谷關在哪?
在廈門住哪裡最方便?
三門峽小吃一條街在哪?
三門峽有哪些旅遊景點?
三門峽萬達有哪些品牌?
四川離三門峽多遠?
三門峽離鶴壁有多遠?
三門峽到蘇州多少公里?
三門峽到西安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