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是什麼東西?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什麼是經絡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溝通人體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的通路。經絡不僅可以運行氣血,濡養機體,而且通過診察經脈,還可以判斷死生預後,診病治病。在中國第一部醫學鉅著《黃帝內經》中,“經絡”這個重要的概念貫穿全書。“經”指的是人體上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絡”是這些大路線上的小分支,在小分支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支,“經”和“絡”形成了一張人體經絡大網。這張經絡大網的作用就是提供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內連於臟腑,外接於肢節,連貫全身,使人體組成了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黃帝內經中說,“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經絡的功能經絡不僅可聯絡人體內外上下各組織,運行氣血,濡養機體,而且還可診察經脈,診病治病。1.聯繫臟腑,溝通內外《黃帝內經*靈樞》中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枝節”。也就是說,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是依靠著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從而能保持相對協調與統一,完成正常的人體生理活動。2.反映證候,診病治病經絡內連臟腑,因此內臟有病時,相應的經脈循環部位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中醫在診斷疾病時,通常用切診的方法診察經脈。根據脈象就可以得知氣血的盛衰、疾病的寒熱虛實,判斷疾病的輕重緩急。3.運行氣血,濡養機體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所以,經絡能像傳送帶一樣,將營養輸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濡養臟腑,充實皮膚肌肉和骨骼。經絡系統的主要成員經絡系統通常是由經脈、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組成,經脈中又包括十二正經、十二經別、奇經八脈,絡脈中包括十五別絡、孫絡、浮絡,而最主要的經脈為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十二經脈 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十二經脈內屬於臟腑,外分佈於軀體連肢節,將人體上下內外連貫起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十二經脈包括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十二經脈是血氣運行的通道,因此它的循行有一定的規律和方向,就是所說的“脈行之逆順”,又稱為“流注”。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為:起於肺經一大腸經一胃經一脾經一心經一小腸經一膀胱經一腎經一心包經一三焦經一膽經一肝經一最後又回到肺經。周而復始,循流不息。奇經八脈 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就像大路旁的各條小路,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奇經八脈包括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這八條經脈。它們交錯地循行分佈於十二正經之間。奇經八脈是十二經脈以外的另一些重要經脈,它們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繫起來,達到統攝相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另外,奇經八脈也可調節十二經脈氣血。當十二經脈及臟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提供充足的氣血。十二經別 從十二經脈中各分出一支經別,稱為“十二經別”。經別,就是別行的正經。十二經別的功能主要是協調相為表裡的兩經之間、經脈與臟腑之間,以及人體各器官組織之間的聯繫。十二經別的循行,是從身體的四肢部分走入體腔臟腑深部,然後出體表而上頭面,陰經的經別合入陽經的經別而分別注入六陽經脈。每一對相為表裡的經別組成一“合”,十二經別共組成“六合”。分別為足太陽與足少陰經別、足少陽與足厥陰經別、足陽明與足太陽經別、手太陽與手少陰經別、手陽明與手太陰經別。十五別絡 從十二經......餘下全文> >

經絡究竟是什麼

古人說的?人體裡究竟有沒有這個超越現代醫學認知的神奇的生理系統?? 這個問題的解答不止關係到醫學,也將會對我們的很多的傳統觀念產生顛覆性的作用。《天龍八部》中的六脈神劍,西毒歐陽鋒逆轉的經脈,以前最近熱度較高的葵花點穴手,這些頗有噱頭的武功真的有理論基礎嗎??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其重要性在古人對於人體的認知中是不言而喻的。那麼這包括了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的?在經過了現代人用物理、化學、生物新技術的反覆研究後,這個系統已經變的愈加的神祕和高深,這個肉眼看不到的超能結構到底存不存在???      穿越層層迷霧,我們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實物可以讓我們瞭解:經絡是如何產生的、古人的經絡圖是根據什麼畫出來的。真正可以落到實處的、可以作為實據來證明經絡存在的東西只有一種:古人留下的書籍和圖譜。這樣的證據顯然是太少了,古人有沒有可能犯錯吶?他們曾經認為天圓地方,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相信跳大神可以驅魔治病,等等等等,那麼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留下的是正確的東西嗎??      讓我們看一下中醫基石--《黃帝內經》中的幾段經典文字吧,這是研究經絡最可靠的依據,我想這應該是無疑義的:      1.黃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    -----------------------------    看看這段文字中所列舉的概念,精、腦髓、骨、筋、肉、皮膚、胃、血都是明確的實體,那麼脈道吶??--承接上下文看應該是指血管。      2.經脈者,受血而營之。    --------------------    --------------------------    這段文字寫得不錯,在公元紀年前後我國古人就有這樣的文字,值得我們驕傲,解剖一詞即來源於此句話。注意看,髒、腑、谷、脈,都是可以量化,古人說的很明確,大小、多少、長短,這就意味著古人指的都是實體,而不是現代人說的所謂哲學概念或超能結構,這一句話實在太重要了。同樣,在這一句中,脈也是與血緊密相連的。      4.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暨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  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      古人從來沒有什麼納米、生物遞質、生物電傳導這樣的概念,從上面的文字,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是一個非常感性的狀態,大小、多少、寒熱、溫涼就是他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標準。如果能夠保持理性,稍稍剝離一些自認文化古國的虛榮心,我們就能很客觀地做出判斷,古人在說經絡的時候,其實指的就是血管、神經這些東西,他們就是用“經絡”這個詞來指代那些肉眼能看到、線索狀的、裡面流著血液、或者一碰會痛的結構的,古人不傻,雖然沒有人的解剖,可是有家禽的屠宰和古代的戰爭,他們肯定見了過心臟、胃、肝、肺、腸這些臟器,所以有了這些臟器的概念,那麼經絡的概念還會是空穴來風嗎??古人曰:“血行脈中”,古人認識到了血液對於生命體的重要性,這個在冷兵器時代是非常容易的,而又發現了血液流在“經絡”中,那麼經絡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古人的解剖探索被各種宗教和禮法所限制,自兩漢成書的《黃帝內經》後一直到清代的2000年時間裡,沒有一個人做出像樣的系統解剖記錄,而清代人的知識水平竟然連兩漢人都不如,所以自然也就無法分清血管與神經的關係,於是通通以經絡代指了事,而血管或神經的分佈圖自然......

什麼是經絡?經絡的實質是什麼?

對於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中醫經絡學說,人們一直抱有神祕感。因為它是在解剖狀態下不能夠看到的東西。所以,對於什麼是經絡,經絡是否真的存在,它的實質又是什麼,這些問題既是中外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課題,也是普通人非常想了解的奧祕。我雖然從事中醫專業三十多年,對人體經絡的基本概念、經絡系統的組成和基本生理功能,在理論上掌握嫻熟,信口拈來,但那不過是一種書本式、教條式的理解,均屬於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真正對於經絡的存在,有深刻的體會,並對經絡實質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還是近幾年來從自我修煉中得到的收穫。 (一)從氣感中感知經絡的存在如果說,過去我對於經絡是否存在的問題,迫於自己所從事的是中醫專業,這樣就不得不接受和認可它存在的話,那麼,我現在則完全可以自信滿滿地說,經絡的存在絕對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因為這些年的練功體驗,讓我充分感知到了經絡的存在。要說對於經絡存在的感知,首先必須提到的是氣感。什麼是氣感?所謂氣感,是指練功者經常能夠感受到的真氣在體內流動、運行時所帶來的主觀感覺。氣感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多樣,有熱感、涼感、癢感、肌肉跳動感、麻木感、電流通過的感覺感、震動感、蟻行感等等。其中多以溫熱感為明顯。有時溫溫發熱,如太陽暖照;有時如溫水沐浴,傾瀉而下;有時又如熱氣團彌散。它們在局部產生,並常常沿著某一路線流動運行。在練真氣運行法以前,很長時間裡,我一直認為氣感的產生是意念主導的心理現象。而真氣運行法,採取的是一種順其自然的練功原則。開始,我根本不相信在順其自然、沒有以意領氣的條件下,真氣真能沿著某種線路自動運行。為了證實真氣運行的確具有客觀規律性,我開始了自我封閉式訓練。每天練功後,仔細體驗自己練功時真氣流動的感受,並把它們寫成練功日記,詳細地進行記錄。當我有了實修的體驗,然後再把這些體驗記錄和論壇裡功友們的練功記錄進行對照時,常常吃驚的發現,很多我體驗到的感受,別人也完全相同。這種可重複性的體驗,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氣感的真實。就這樣,一次次的應驗,一次次震撼了我,最後徹底將我說服。使我對氣感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既然不同的個體,真氣活動有著共同的規律性。那麼,真氣流動的路線是什麼呢?我開始思索。經絡,是經絡,它們正是我想要證實的經絡!我一下子恍然大悟。這個想法讓我興奮不已。我又進一步為這個想法的成立尋找依據。中醫對經絡系統的定義是: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真氣是在經絡中運行和流動的。那麼我所感受到的氣感路線,不就是經絡存在的證據嗎?再細細想來,其實就是一個存在了幾千年的簡單問題,通過我的練功實踐,再一次將它證實而已。這樣一來,我完全接受了經絡的客觀存在性。在小週天疏通之後,真氣開始灌注大周天那些日子裡,只要我靜靜的意守丹田,就經常能感受到真氣沿任督二脈小週天和大周天的流動。同時,我的身體也在逐漸的發生著從來沒有過的變化,有些讓我欣喜,有些則讓我驚奇。 (二)我看經絡實質從氣感中感知到經絡的存在,讓我對這個問題再毫無疑義。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經絡的實質到底是什麼呢?通過練功中氣感流動的感知,我體會到經絡就像現在的互聯網,如蜘蛛網一樣星羅棋佈的網線,把龐大的世界連接成一個地球村,經絡通過各種徑路的溝通聯絡,將人體各部有機的整合成一個整體。由於經絡系統是一個聯絡系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在人體內縱橫交錯的血管。但經絡不是血管,經絡的概念與血管完全不同。經絡中運行的是真氣,血管內流動的是血液。血管是現代醫學名詞,相當於中醫的血脈。血管的存在是具體的,是直觀可視的,是一個解剖概念。而經絡的存在卻是抽象的。與血管靜態的解剖性存在......

經絡到底是什麼,請詳細解釋一下

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鍼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醫把經絡的生理功能稱為“經氣”。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溝通表理上下,聯繫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

1、溝通表理上下,聯繫臟腑器官:人體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成,它們各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只有通過經絡的聯繫作用,這些功能才能達到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從而使人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必須通過經絡才能輸布周身,以溫養濡潤各臟腑、組織和器官,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3、感應傳導:經絡有感應刺激、傳導信息的作用。當人體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時,這個刺激就可沿著經脈傳入人體內有關臟腑,使其發生相應的生理或病理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通過經絡反應於體表。針刺中的“得氣”就是經絡感應、傳導功能的具體體現。

4、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活動:經絡能調節人體的機能活動,使之保持協調、平衡。當人體的某一臟器功能異常時,可運用針刺等治療方法來進一步激發經絡的調節功能,從而使功能異常的臟器恢復正常。

經絡學說在臨床上可以應用於解釋病理變化、協助疾病診斷,以及指導臨床治療三個方面。

1、解釋病理變化經絡與疾病的發生、傳變有密切的關係。某一經絡功能異常,就易遭受外邪的侵襲,既病之後,外邪又可沿著經絡進一步內傳臟腑。經絡不僅是外邪由表入裡的傳變途徑,而且也是內臟之間、內臟與體表組織間病變相互影響的途徑。

2、協助疾病診斷由於經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臟腑絡屬,可以反映所屬臟腑的病證。因而在臨床上,就可以根據疾病所出現的症狀,結合經絡循行的部位及所聯繫的臟腑,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如脅痛,多病在肝膽,脅部是肝經和膽經的循行之處。人們根據經絡循行通路,或經氣聚集的某些穴位上出現的疼痛、結節、條索狀等反應物,以及皮膚的形態、溫度、電阻改變等來診斷和治療疾病,如肺臟有病,中府穴可有壓痛。

3、指導臨床治療經絡學說早已被廣泛用於指導臨床各科的治療,特別是鍼灸、按摩和中藥處方。如鍼灸中的“循經取穴法”,就是經絡學說的具體應用。如胃病,常循經遠取足三裡穴;脅痛則取太沖等穴。中藥治療亦是通過經絡這一渠道,使藥達病所,以發揮其治療作用。如麻黃入肺、膀胱經,故能發汗、平喘和利尿。金元四大家中的張潔古、李杲還根據經絡學說,創立了“引經報使藥”理論。如治頭痛,屬太陽經的用羌活;屬少陽經的用柴胡。

經絡和筋有什麼不同

經絡看不見,筋能感覺到

經絡是什麼?

《黃帝內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經脈則“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故鍼灸“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由此可見,經絡理論對指導中醫各科實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經絡是什麼,存在於人體何處?經絡有哪些作用,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這些問題既是中外科學家研究的重大課題,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奧祕。至今,儘管有關經絡的研究已取得相當的成果,有了很大的進展,但無論是實驗研究,還是假說論證,就其總體來說,仍處於百家爭鳴的科學數據和理論學說的形成、積累階段。因此,有關經絡的科學結論還需要長期的、艱苦的探索與研究。

二千五百年前,中國誕生了第一部醫學鉅著——《黃帝內經》,在這部典籍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貫穿於全書,那就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絡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黃帝內經》對經絡的認識是從大量的臨床觀察中得來的,記載這些臨床觀察的文獻近年來已在馬王堆帛書、張家山竹簡和綿陽木人經絡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漸找到。這些早期文獻主要描述了經脈系統,並涉及了三種古老的醫療手段:一個是灸法,一個是砭術(即用石頭治病的一種醫術),另一個就是導引術(一種古老的氣功),而經脈是這三種醫術施用時藉助的途徑。

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製成了金屬針,稱為微針,並用微針對經脈進行治療。《黃帝內經》分為兩部書,其中之一叫做《靈樞經》,也稱為《針經》,就是專門論述用微針治療經絡的著作。《黃帝內經》對經絡作了系統的總結,在經脈之外,增加了絡脈、經別、經筋、皮部和奇經等新的概念,它們共同組成了經絡系統,成為古人心目中人體最重要的生理結構。《黃帝內經》還闡述了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裡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黃帝內經》對經絡系統及其功能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長期的臨床觀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結果和取類比象的描述。由於《黃帝內經》的概念體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給現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內涵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從文獻和實驗等多個方面揭示古典經絡概念的內涵,是中醫研究者的任務。

循經傳感探經絡

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內外學者對經絡問題進行了不懈地探索,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古人所說的經絡是否真實存在。當時,有人認為古人所說的經絡就是現代解剖學中的血管,並不存在一套獨立的經絡系統。另一方面,國外有人聲稱發現了經絡的實體,結果被我國學者證明是一種假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人們在針刺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有些人接受針刺治療時,會產生一種沿經脈路線移動的感覺。後來正式命名這一現象為循經感傳現象,能產生這一現象的人稱為“經絡敏感人”,但這類人只佔人群中的很小一部分。循經感傳現象的發現扭轉了人們認為經絡就是血管的觀點,因為血管顯然無法形成這種感覺循經移動的現象。另外,人們還發現循經脈路線的皮膚電阻較低,這些現象為驗證經絡的客觀存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到了七十年代,人們對循經感傳現象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發現了循經感傳的一些奇異特性:

· 速度較慢,為每秒釐米量級。

· 可被機械壓迫和注射生理鹽水及冷凍降溫所阻斷。

· 可出現迴流和乏感傳。

· 可繞過疤痕組織及通過局部麻醉區,可趨向病灶。

· 循經感傳的路線上有時出現血管擴張、輕度水腫並可測出肌電發放。

· 發現部分截肢病人在截肢部位出現幻經絡感傳。

這些現象使......

腿上六大經絡是什麼

足太陰脾經

足厥陰肝經

足少陰腎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陽明胃經

足少陽膽經

什麼叫經絡?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有路徑的含義,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絡”有網絡的含義,絡脈是經脈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佈全身。   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各部分聯繫成一個有機整體,並藉以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   經絡系統是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的,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以及附屬於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有十五絡脈、浮絡、孫絡等。   1、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將人體內外連通起來,包括手三陰經(肺、心包、心)、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經(胃、膽、膀胱)、足三陰經(脾、肝、腎)。   十二經脈的名稱是根據臟腑、手足、部位而定的,分別隸屬於十二臟腑,結合循行於手足、內外、前後的不同,根據陰陽學說而給予不同名稱。其中隸屬於五臟,循行四肢內側的稱陰經;隸屬於六腑,循行於四肢外側的稱陽經,並根據陰陽衍化的道理而分為三陰三陽。   十二經脈循行的走向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這樣,通過十二經脈的互相聯繫,氣血在經脈中互相貫注,始於肺經,終於肝經,循環往來,周流不息。   2、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它們不直屬於臟腑,除任、督脈外,沒有專屬穴位,錯綜於十二經脈之間,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其中與臨床關係密切的是任、督、衝、帶四脈。任脈循行於人體胸腹部正中,督脈循行於人體背部正中,衝脈挾臍旁上行,絡口脣,帶脈環行於腰間。   奇經八脈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並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與滲灌的調節作用

經絡的定義

詞語:經絡拼音:jīng luò釋義:中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幹和分支。經絡的粗淺定義是:關於人類身體狀況的愉悅部分的外在表現。外語:channel﹐meridian﹐vessel﹐branch﹐subfield﹐meshwork。“經”的原意是“縱絲”,有路徑的意思,簡單說就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於機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絡”,簡單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於機體的表面,縱橫交錯,遍佈全身。《靈樞·脈度》說:“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這是將脈按大小、深淺的差異分別稱為“經脈”、“絡脈”和“孫脈”。經絡的主要內容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於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佈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黃道日曆的經絡:安機器、織布、收蠶、安紡車、機器經絡是細胞群、體液、組織液之間交換能量通道,並且形成低電阻、神經信息和生物電信號的網絡叢群。 經絡的分形細胞群-自身調節-神經-體液協同模型(鄧宇等)以經絡細胞群為主體的經絡延續多年的神經-體液,神經-內分泌-免疫假說有許多優勢,它能比較輕鬆,且順其自然地就能解釋清楚神經-體液假說等費很大勁和很大週摺也解釋不清的簡單經絡現象.而若將現代,精緻,實體,單純,單一的經絡細胞社會模型,用於傳統古代(古典)的,粗特徵.故又將傳統的機體三種調節的另二種,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補充,綜合加入經絡的細胞群模型使其更具中醫的整體性.因此,又提出了更具整體(全面)和概括性的經絡細胞群-神經-體液多系統協同模型或細胞社會-縫隙-神經-體液(內分泌-免疫)多系統協同說,細胞-縫隙-結締組織-血管-淋巴-體液(內分泌-免疫)-神經多元系統協同假說等。 (饒平凡,劉樹滔,郭靜科等)通過對自由基顯影技術的改進與應用,在生物體內發現與經絡吻合的清晰的線形路線。是目前全世界獲得最清晰的經絡顯影照片 。並且在單純性肥胖中,利用穴位清除自由基方法,初步獲得鍼灸相類似的療效,為有效證明自由基與經絡的關係,推進了一步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雜誌通過發表社論加以鼓勵 。同時在穴位進行抗氧化干預,也可檢測到相應穴位電壓的變化,將抗氧化、經絡和生物電學現象聯繫起來 。但需要指出的是,幫饒平凡,劉樹滔,郭靜科三人發表的論文的《Bioscience Hypotheses》雜誌,中文名又稱《生物醫學假說》雜誌,不是SCI論文期刊,並且有人爆料稱該刊物索要版面費用。該假說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權威性較弱,並不獲得世界主流科學的認可。該雜誌2008年4月創刊,2009年11月就被停刊,可以說是非常短命的雜誌。在其發表的論文,也應該謹慎看待其嚴肅性。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黃帝內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經脈則“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故鍼灸“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由此可見,經絡理論對指導中醫各科實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經絡是什麼,存在於人體何處?經絡有哪些作用,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這些問題既是中外科學家研究的重大課題,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奧祕。至今,儘管有關經絡的研究已取得相當......

相關問題答案
經絡是什麼東西?
經絡究竟是什麼東西?
網絡交換器是什麼東西?
月經是什麼東西圖片?
網絡牛雜是什麼東西?
直播網紅是什麼東西?
花生殼是什麼東西?
玉如意是什麼東西?
微商到底是什麼東西?
飛機杯是什麼東西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