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畏歟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為什麼聽說有往生極樂還有遇到魔事的說法

省庵、印光大師諄諄勸導---謹防唸佛著魔

《唸佛著魔辨》 清.省庵大師

或問省庵曰:「參禪一門,全仗己力,故每多魔事;唸佛則仗他力,故承佛護念,魔事不生,有諸否乎?」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參禪唸佛,論其難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論魔事,二俱不免。」或者曰:「敢問何謂也?」曰:「魔事之來,其由有三:(一)者【教理未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不覺察。今夫人適千里之路,苟不按輿圖,又不逢引導,復不識前路通塞,莽莽然而進,吾知其難免於錯誤之患矣!參禪唸佛,譬如行路,經教如輿圖,善友如引導,覺察之心如識路通塞,雖兩條途路,夷險不同,俱不免錯誤之患。參禪且置,只如唸佛,或有厭平坦而好奇特者,或有舍直截而求紆曲者,或兩路兼行兩路具失者,或以途中為家舍、平地為高山者,如是錯誤不可勝舉,皆教理未明之過也。

唸佛一門,極圓極頓,至易至難,只如彌陀經中「一心不亂」四字,淺言之,愚夫愚婦皆可為;深言之,大聖大賢終不能過。今初心行人,或暫得輕安,自謂已得事一心者;初開淺解,復自謂得理一心者。或粗念不生,細念猶生者。或勇猛過分,精進倍常,不知心外無佛,速求取證,不達善巧方便,【急欲捨身】,魔鬼因之遂入其體,為風為狂都不覺知,此善友不遇之過也。

夫眾生生死,以我見為本,我見不除,修行無益。然我見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發乾,無處不有;是故,見地高則我見俱高,工夫進則我見亦進,若不時時檢點,刻刻提撕,則念念發生,心心增長,隨逐行人,雖死不離。是故,學人心不虛,則自不覺察;不覺察,故我見增長,少有所得,則生憍慢,譏嫌同學,誹謗行人,雖有修行,終成魔事,此自不覺察之過也。」

或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唸佛祗貴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則決定往生,【何藉善友經教】?」省庵曰:「是何言歟!世間小技,尚不可無師,況唸佛為出生死要門。若無善友經教,從何開發?誰為引導?觀經下三品,皆是臨終善友開發,故得往生,其上中品則不必言矣!須知從凡至聖,由易至難,莫不以善友經教為根本,汝不因經教,何由而知淨土法門,而生信向耶?」

或曰:「若因經教而知唸佛,則彌陀一經足矣,奚以多為?」曰:「上根則可,中下根人,須溈閱淨土諸書,備識信行願三差別之相,加之善友警策,內以虛心覺照,庶幾免於魔事,而後唸佛之功可日進焉;否則不為魔事,終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覺,遂成淪墜,其禍可勝言哉!」

或曰:「行人心既唸佛,佛豈不垂護念?如其護念,魔事何從?」省庵曰:「唸佛人果得一心不亂,則佛護念不虛;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輕安為禪定,淺解為深悟者,隨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則自取過愆,非如來咎。是故吾言善友、經教、覺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覺察之心尤為最要,不可須臾暫離,若一念不覺,則一念顛倒;念念不覺,則念念顛倒。顛倒既起,魔事興焉,畢世工夫,一朝唐喪,可不畏歟!淨土文雲:『身無病苦,心不顛倒。』當知,身無病苦,則求土於佛;心不顛倒,則求在於我。在於佛者,非我敢必;在於我者,宗可不自勉焉!設使臨終一念顛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塗難免,佛雖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淨業人,不可一念遠離善方,亦不可一念生顛倒心也。」

《印光大師文鈔》

我想見佛可以嗎?

又現在見佛之志,可謂真切。然此事頗不容易。當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期一心不亂,為決定主宰。於未得一心前,斷斷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則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欲見即可頓見。不見亦了無所礙。倘急欲見佛,心念紛飛。欲見佛之念,固結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則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現作佛身,企報宿怨。自己心無正見,全體是魔氣分,一見便......

望大師指點。拜謝拜謝拜謝拜謝。。。。。

艮離 ◎◎ ※艮離 ◎◎

鼠伏穴,本自寧,一露首,貓即跟,揚威伸爪,鼠喪殘生。演:此爻宜隱不宜顯,宜讓不宜爭,顯者口舌至,爭則是非生,口舌是非,凶猛如貓,可不畏歟,故當力戒。解籤:凡事一動不如一靜,堅守本份相安無事,或寓有應嚴守機密勿使洩露意思

如果有煩惱就念南無阿彌陀佛,求佛幫助解決,那麼自己就不用再想了

很對,不過能做到的罕見。只有大字不識一個的愚夫愚婦,或老年多病無法參學、或通宗通教的能做到。

中國淨土宗吧“一句佛號就是淨土宗唸佛法門了?一心念佛與參學教理的關係”

1、《唸佛著魔辨》 清.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上根則可,中下根人,須溈閱淨土諸書”

或問省庵曰:參禪一門,全仗己力,故每多魔事;唸佛則仗他力,故承佛護念,魔事不生,有諸否乎?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參禪唸佛,論其難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論魔事,二俱不免。或者曰:「敢問何謂也?曰:魔事之來,其由有三:(一)者【教理未明】....

問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唸佛祗貴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則決定往生,【何藉善友經教】?省庵曰:是何言歟!世間小技,尚不可無師,況唸佛為出生死要門。若無善友經教,從何開發?誰為引導?觀經下三品,皆是臨終善友開發,故得往生,其上中品則不必言矣!須知從凡至聖,由易至難,莫不以善友經教為根本,汝不因經教,何由而知淨土法門,而生信向耶?

或曰:若因經教而知唸佛,則彌陀一經足矣,奚以多為?曰:【【【【【上根則可,中下根人,須溈閱淨土諸書】】】】】,備識信行願三差別之相,加之善友警策,內以虛心覺照,庶幾免於魔事,而後唸佛之功可日進焉;否則不為魔事,終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覺,遂成淪墜,其禍可勝言哉!

或曰:行人心既唸佛,佛豈不垂護念?如其護念,魔事何從?」省庵曰:唸佛人果得一心不亂,則佛護念不虛;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輕安為禪定,淺解為深悟者,隨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則自取過愆,非如來咎。【【是故吾言善友、經教、覺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覺察之心尤為最要,不可須臾暫離,若一念不覺,則一念顛倒;念念不覺,則念念顛倒。顛倒既起,魔事興焉,畢世工夫,一朝唐喪,可不畏歟!淨土文雲:身無病苦,心不顛倒。當知,身無病苦,則求土於佛;心不顛倒,則求在於我。在於佛者,非我敢必;在於我者,宗可不自勉焉!設使臨終一念顛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塗難免,佛雖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淨業人,不可一念遠離善方,亦不可一念生顛倒心也。

2、印光大師:唸佛研究經典的切要——“無正見,故無真信切願”

一、【唸佛之人先要識得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後遍閱經論,皆足以為發明淨土之義,與切修淨土之行。】若不知淨土之所以然,則一經研究經教,便以經教之義理為高深,以淨土之義理為淺近。而正助倒量,決難現生即了生死,預會於諸上善人也!

二、如妄欲作大通家,將淨土法門視作等閒,隨各宗善知識學宗教密等法門,大通家或可作到一二層,而欲靠此一知半解,想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著。

三、(經教研究)宜分做幾期,某時研究,某時持誦。研究不得逾限。否則研究覺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唸佛,或恐用心過度,因茲受傷。所謂:“翻嫌易簡卻求難,弄巧成拙深可憐”!

四、古德多皆主持名,以下手易,而成功高也。【淨土法門,若果信得及,守得定,隨已所樂,諸大乘經論,皆當讀誦。】【倘此道尚未究明,一涉博覽,或恐舍此取彼。則欲了生死,難之又難矣!】

有謂光禁人讀大乘經者,此乃不知利害,妄充通家之所說耳!【若不先將淨土法門之所以,徹底明瞭,其於種善根,明教理,則或有之,於即生了生脫死,或恐無有希望。】以注重讀誦研究,以期開悟而自證。不復以信願唸佛,求生西方為事也,不知凡夫具足惑業,欲仗自力,於現生中了生脫死,甚難甚於登天!

印光大師論禪律密淨裡說:末世眾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決難如願。【至於各宗法門,俱應研究。而智識淺鮮,世務紛繁之人,何能兼顧。欲學餘宗,必須淨土已得大通,了無疑惑,方可。】若......

一心念佛會著魔嗎

一心念佛,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如如不動,清淨自在,不貪,不求,不執著妄想,心常向善,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那麼天龍護法,菩薩護佑,不會著魔。

相關問題答案
可不畏歟是什麼意思?
豪不畏懼是什麼意思?
不可比價格是什麼意思?
不可謂仁慈是什麼意思?
畏葸不前事是什麼意思?
可了不敵了是什麼意思?
不類推是什麼意思?
可以改善是什麼意思?
潰不成軍是什麼意思?
不甘心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