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象徵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西遊記人物的象徵意義是?

孫悟空:聰明機智,不怕艱辛,領悟力較強,但心有絲急噪

豬八戒:表面醜陋,好色,貪財.但心底善良

沙僧:外表平平,內心忠誠,不善言談,默默奉獻,不辭辛勞

唐僧:正義的維護者,有一顆極善良心,帶領徒弟卻沒有實力,靠觀音的緊箍咒來控制孫悟空的行為.有心計.

《西遊記》中塑造得成功的藝術形象不太多,大多數人物都缺乏生氣,但是成功的幾個人物,血肉豐滿,典型化程度較高。

一、孫悟空。這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也是所有中國古代小說中最成功,最為人所熟知,最受人喜愛的藝術形象之一。

(一)形象來源。

我多次說過,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介紹有關的背景和材料,自己的觀點可有可無。孫悟空這個形象是哪裡來的,有進口泊來和土生國產兩種說法。

1、進口說。這種說法的始作俑者是胡適。1923年,胡適在《西遊記考證》中,提出孫悟空不是國貨,乃是從印度傳來的進口貨。認為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那個神通廣大的神猴哈奴曼的中國翻版。他說,“中國同印度有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上的密切交通,印度人來中國的不計其數,這樣一樁偉大的哈奴曼故事,是不會不傳到中國來的。所以我假定哈奴曼是孫行者的根本。”鄭振鐸在《西遊記的演化》中表示同意。陳寅恪先生也肯定孫悟空與印度傳說中的猴王有關係。全國解放後,這種說法漸趨沉寂。但是1978年印度舞蹈團訪華後,這種說法又活躍起來。有顧子欣的《孫悟空與印度史詩》(1978.11.13《人民日報》)和季羨林《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世界文學》1978.2)又重新提出。尤其是季先生以其深厚的梵文和古印度史的功底,考論了孫悟空與哈奴曼的關係。說道:“儘管有人否定這一點,但是他那種隨意變形的廣大神通,漢譯佛經裡可以找到,在《羅摩衍那》中同樣可以找到。”

2、國產說。這種說法的首倡者是魯迅。在胡適的進口說發表後不久,魯迅就提出反駁。他說:“我以為《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正類無支祁(傳說中禹治水時的淮河水怪,狀如猿猴)。”他提出了三條理由反駁:一是作《西遊記》的人沒有看過佛經,二是中國所譯的佛經中沒有這種形象,三是作者吳承恩看過不少唐人傳奇,故受影響不少。其後馮沅君和吳曉鈴等,還有北大的《中國古代小說史稿》也都不同意進口說。金克木在《梵語文學》中認為,兩個神猴的形象是不同的,而且漢譯佛經中沒有提到這個神猴和他的大鬧魔宮,加以史詩這一段鬧宮又是晚出成分,所以兩個神猴故事還不能證明有什麼關係。並且《羅摩衍那》至今還沒有譯成我國語言。”劉毓忱在《論〈西遊記〉及其他》一書中認為,兩個神猴的相似只是巧合,世界文學史上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如撒旦與孫悟空,普羅米修斯與鯀,包公與所羅門王等等。這是不約而同的。

兩派學說的領軍人物都是學界泰斗,故難分高下。我個人同意胡適的看法。首先,無支祁像猿猴的說法產生很晚,是在佛教已經遍傳中土以後。唐以後方有此傳說。唐李公佐作《戎幕閒談》,稱自己得《古嶽瀆經》謂禹治水時將猿猴狀的淮水神無支祁用鐵鏈鎖住。《古嶽瀆經》是他本人的杜撰。但當有民間傳說的根據。與公佐同時的李肇在《唐國史補》中,也說到有人發現鐵鏈入水中,窮之而得青獼猴。“後有驗《山海經》雲:‘水獸好為害,禹鎖于軍山之下,其名無支奇。’”今本《山海經》無,古本即便有,也看不出與神猴有什麼關係。所以胡適大膽假設為其或亦受印度影響。其次,作小說《西遊記》的人看沒有看過佛經無關緊要,因為在早期取經故事中已有神猴了,何況說小說作者沒有看過佛經沒有證據,我看,小說作者肯定看過佛經,因為裡邊談到佛理時相當純熟。第三,漢譯佛經中沒有哈奴曼和《羅摩衍那》沒有漢譯也不意味著中土之人就一定不會知道這個神猴。中國......

試分析西遊記的象徵意義

神話思維和權力意識

從文本的基本性質和藝術總體上判斷,《西遊記》是一部宗教與神話、迷信與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漢族民間文學文本,是一個經歷漫長曆史時間的集體創作和最後的個體加工的文本形式。它折射出先秦軸心文化式微後華夏哲思的遞減式沒落和價值大廈坍塌後生活世界的混沌畫面和世俗化的享樂圖景。對於儒道釋三種價值體系的喜劇化的嘲笑和反諷,凸顯出中國古代社會的晚期,隨著商品經濟萌芽和漸次,主流意識形態的解構和精神信仰的潰滅。《西遊記》建構的神話世界,宗教隱喻著對於精神和心理的極權統治,被演繹成為皇權的象徵。於是皇權意識和神話思維在宗教化的藝術文本里合乎邏輯地結盟,誕生出一種宗教政治和政治化的宗教模式。

《西遊記》呈現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雙重極權——皇權和神權,生存主體無論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被牢牢地桎梏,屈服於政權和宗教的二重宰制,在心理結構上集體無意識匍匐於皇帝和佛祖的腳下。顯然,《西遊記》的文本散發著與生俱來的國民奴性氣味。即使是作為反叛偶像的“英雄”最終也不得不拜倒在象徵最高統治形式的佛的“法力”之下。

自我異化和遊戲主體

黑格爾在《美學》中表達他一貫的美學主張:理想的藝術應該以人為中心。他又強調說:“性格就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 顯然,《西遊記》是神魔妖怪為感性符號而建構的人類形象。然而,由於宗教和迷信意識對於創作主體的宰制,文本所書寫的形象呈現主體沉淪和自我異化的審美狀態。換言之,《西遊記》儘管不乏生動傳神的各類形象或意象,然而,顯露著一個無法掩飾的藝術事實:人物形象的主體性喪失,人性由於被宗教的壓抑而處於沉淪的境域。

在總體上,孫悟空是一個“偽英雄”。既是一個充滿遊戲精神的可愛英雄,又是一個最終在宗教法力之下表現為怯弱的英雄,成為宗教意識的犧牲品和工具。顯然,在被如來佛的魔法鎮壓之後,孫悟空顯明為一個不徹底的英雄和投降的英雄,身體和精神雙重地向“佛法”投降。從具體細節考察,孫悟空是一個神話的虛幻英雄,而且是一個不斷求援的英雄,是必須藉助法術和寶物的英雄,在大鬧天宮之後,他的英雄形象不斷地褪色。和司馬遷《刺客列傳》中的英雄相比,後者則是充滿歷史理性的英雄,呈現悲劇色彩的英雄,也是道德和倫理意義的英雄,洋溢實踐理性的斑斕光輝,因而是真實的和可敬的英雄。比較之下,孫悟空只能是可愛而不可敬的虛假英雄。

混合的母題結構和循環的敘事策略

作為一部神話小說,《西遊記》包含的母題豐富而寬泛,諸如反抗母題、取經母題、遊歷母題、冒險母題、受難母題、性禁忌母題、修成正果的母題等。新批評的代表人物韋勒克、沃倫認為:“從文學理論看,神話中的重要母題可能是社會的或自然的(或非自然的,或非理性的)意象或畫面、原型的或關於宇宙的敘述或故事、對我們永恆的理想中某一時期的事件的一種再現,這種再現是綱領性的,或者是帶著末世情調的,或是神祕的。”《西遊記》的母題涉及自然、社會、歷史、政治、神話、宗教多種領域和對象,它展現一幅生動多姿的歷史風俗畫,一定程度上呈現人類的理想主義和道德主義的理性傾向。然而,遺憾的是這些理想主義和道德主義是不完整、不純粹和不徹底的,甚至是破碎的和含混的,有時表現出內在的困惑和矛盾,嚴重地削弱了小說文本的哲學意義和思想魅力。

西遊記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10分

西遊記的故事隱藏的揭露了當時的社會本質,有批判的意思

裡面的人物也代表了當時社會上的一些人 唐僧=君主 孫悟空=先進思想者 八戒=小人 沙僧=老百姓 天上的神仙=官僚 妖魔鬼怪=黑惡勢力 比如說當悟空就快要剷除一個妖怪是 就馬上從天上來個神仙求情 悟空也得給面子 這已經很明顯了 只有小孩看不出來 當時的社會和西遊記差不多。

西遊記的深層寓意

在《西遊記》成書的時代(十六世紀前後),東西方在思想文化方面都有人集大成的現象,只不過歐洲集大成者是哲學家,而古代中國缺乏邏輯思維的傳統,所以只能由小說家通過小說來完成。因此人們在《西遊記》中看到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和作者對三者統一的表達,更深入地看還可以發現全書主題是讚揚人對世界的改造,並圍繞著“我是誰”、“開端與終結”、“統一與區別”這三大哲學問題展開的。 根據記載,《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祖輩先為官後從商的家庭,他自小就聰明過人有博覽群書,這些條件促使他成為文化的集大成者。

西遊記有什麼意義呢?

是吳承恩對當時社會黑暗的隱諷刺,比如當中作亂的妖魔,其實很多一部分都是菩薩,神仙,佛的坐騎,而且犯事了都在悟空要殺的時候飄出個什麼什麼的來求情,就不得不放了。

而當時的社會,一些渣子也可以的到統治階級的庇護,即使有人站出來為名除害,也總有人想方設法的阻撓。而唐僧一行師徒,也是當時社會的一種抵抗力量,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幾種性格而已。

西遊記的意義

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凶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裡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

《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而且,這裡的人物也給現代管理學帶來很多值得參考的價值。

分析《西遊記》的主旨 寓意說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 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猴子一條金箍棒,而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馬伕,其統治之昏暗,虛弱,不言而喻。如來佛祖所創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錢財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賄賂,而《西遊記》一路上妖魔鬼怪,多與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騎,金銀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獅駝嶺三魔王均與文殊,普賢菩薩甚至如來佛祖有關係,這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 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 《西遊記》藝術宮殿。《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點。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父師弟有情有義,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是為人性,毛臉雷公嘴,山大王則是猴性,而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則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大鬧天宮的桀驁不馴,與西天取經相比似乎改變許多,其實悟空的個性仍然沒有變,比如在騙取妖怪的二件寶物,讓玉帝派人裝天,威脅道:“若不從,即上靈霄寶殿動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觀世音菩薩所派,咒她“活該一世無夫”,對如來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稱呼”,孫悟空,這麼一個不“聽話”,不為強勢屈服的硬漢子,躍然紙上。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裡。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畢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荊斬棘,當開路先鋒,不辭辛苦汙臭,所以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特別是他的很多小聰明比孫行者強,這也是孫行者做夢也不想不到他認為的呆子居然是這麼一個“陰險”“狡詐”的傢伙,行者化緣的齋飯,八戒吃的最多,行者打敗妖怪,八戒撿便宜,沒事挑撥唐僧念緊箍咒“制裁”一下行者,可是在唐僧眼中,他還是一個老......

西遊記小說的意義代表什麼?_?

有時醒來,身上空無一物卻動彈不得,什麼大鬧天宮,降魔戰妖,轟轟鬧鬧,都抵不上被壓住的一刻。

覺得這句就很深刻。

還有這個解讀,你可以去看一下

www.douban.com/note/61829953/

還有以前看到的答案:

講的是人情世故,說的是冷暖百態。

取的不是經書,是各自本心;除的不是妖魔鬼怪,是俗界魍魎;寫的不是淨土極樂,是紅塵悲歡;記的不是佛路道途,是屬於人間世的風景。

這個很厲害:

西遊戲的主線就是在那個道教佔據主流的年代,佛教徒是怎樣一步步進入統治者的候選項裡的。

先是設計了一個局,用營銷術語來說就是給用戶創造需求,讓最高統治者李世民為了解決怨魂纏身的問題,決定取經。

在取經過程中不斷打壓競爭者道教,沿途傳播佛教。最終成功。

有人說是煉丹?

再放一個鏈接

https:/...330052

西遊記來歷

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裡,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鉅著。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約生於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間(1500—1510),約卒於萬曆十年(1582)。吳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讀書人,任過縣學的訓導、教諭。但到了他父親吳銳這一輩,由於家貧困,出贅徐家,“遂襲徐氏業,坐肆中”,當起了小商人。儘管如此,吳家卻不失讀書的傳統。據說其父吳銳雖為商人,不僅為人正派,而且好讀書,好談時政,這自然對吳承恩產生較大影響。吳承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入了學,少年得志,名滿鄉里。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成年後的吳承恩卻很不順利,在科舉進身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到四十多歲才補了一個歲貢生,五十多歲任過浙江長興縣丞,後又擔任過荊王府紀善,這是同縣丞級別差不多的閒職。吳承恩創作《西遊記》大約是中年以後,或認為是晚年所作,具體時間無法確定。除《西遊記》外,他還創作有長詩《二郎搜山圖歌》和《禹鼎志》。現存《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是吳承恩逝世後由丘度編訂而成。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

相關問題答案
西遊記的象徵意義?
熊在西方的象徵意義?
螢火蟲的象徵意義?
楊柳的象徵意義?
團徽的象徵意義?
服飾色彩的象徵意義?
何首烏畫眉的象徵意義?
狗尾巴草的象徵意義?
美人焦的象徵意義?
仙人掌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