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怎麼死的?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歷史上顏回是怎麼死的?

公元前481年,那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末年,魯國哀公執政的第14個年頭。魯國的一個學者走了。在一片不安靜的氣氛中,他安靜的離開了人世。他,就是顏回。 史記裡曾有這樣一段記載:“回年二十九,發盡白,早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則亡。’” 通過這一段文字,我們可以瞭解到,顏回好學,但短命而死,而且二十九歲時頭白就全白了。在這裡重複的早死和短命的字眼,再加上這個二十九歲三個字,很容易讓我們以為顏回是29歲時死的。如果真是29歲時死的話,那的確不算長命。不過,顏回死時,卻已經活過了人生的41個年頭。我們看下面的文字:

參考資料: 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260703

顏回什麼時候去世的?

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 年)夏曆八月二十三日,一代儒學宗師顏子先孔子而去世,葬於魯城東防山前。

顏回

中文名稱: 顏回

又 名: 復聖 字子淵 顏叔 顏淵 顏生

性 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523~前490

相關人物: 唐太宗 唐玄宗 孔子 宋真宗

生平簡介

顏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子淵,一作顏淵,孔子的得意門人,以德行堅稱。亦稱顏淵後世也稱作“顏叔”,“顏生”。他貧而好學,篤於存亡,雖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年三十二死,後人稱為“復聖”。

在孔門弟子中,顏回以突出的德行修養而著稱。對於 “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悔,一起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深得孔子的讚賞。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諡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

顏回(前521-前481),字淵,一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都城(今曲阜)人。系顏路(孔子早期弟子)之子,他出身貧寒,自幼生活清苦,卻能安貧樂道,不慕富貴;性格恬靜,聰明過人,長於深思。聽孔子所講的許多高深道理,他能完全理解,且能“聞一知十”成為孔子的得意門生。

顏回跟隨孔子周遊列國,過匡地遇亂及在陳、蔡間遇險時,子路等人對孔子的學說都 產生了懷疑,而顏回始終不渝,並解釋道;“老師的理想很高,學問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採用,這正是他們的恥辱。”孔子聽生很高興。

同行網 顏回素以德行著稱。嚴格按照孔子關於“仁”“禮”的要求,“敏於事而慎於言”。故孔子常稱讚顏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他終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現一個“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豐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鹹服,天下安寧”的無戰爭、無飢餓的理想社會。

顏回(前521-前481),字淵,一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都城(今曲阜)人。系顏路(孔子早期弟子)之子,他出身貧寒,自幼生活清苦,卻能安貧樂道,不慕富貴;性格恬靜,聰明過人,長於深思。聽孔子所講的許多高深道理,他能完全理解,且能“聞一知十”成為孔子的得意門生。

顏回跟隨孔子周遊列國,過匡地遇亂及在陳、蔡間遇險時,子路等人對孔子的學說都 產生了懷疑,而顏回始終不渝,並解釋道;“老師的理想很高,學問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採用,這正是他們的恥辱。”孔子聽生很高興。

顏回素以德行著稱。嚴格按照孔子關於“仁”“禮”的要求,“敏於事而慎於言”。故孔子常稱讚顏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他終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現一個“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豐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鹹服,天下安寧”的無戰爭、無飢餓的理想社會。

公元前481年,顏回先孔子而去世,葬於魯城東防山前。孔子對他的早逝感到極為悲痛,不禁哀嘆說;“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回一生沒有做過官,也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他的隻言片語,收集在《論語》等書中,其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後世尊其為“復聖”。

顏回之死的前因後果

公元前481年,那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末年,魯國哀公執政的第14個年頭。魯國的一個學者走了。在一片不安靜的氣氛中,他安靜的離開了人世。他,就是顏回。

史記裡曾有這樣一段記載:“回年二十九,發盡白,早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則亡。’”

通過這一段文字,我們可以瞭解到,顏回好學,但短命而死,而且二十九歲時頭白就全白了。在這裡重複的早死和短命的字眼,再加上這個二十九歲三個字,很容易讓我們以為顏回是29歲時死的。如果真是29歲時死的話,那的確不算長命。不過,顏回死時,卻已經活過了人生的41個年頭。

我們看下面的文字:

“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他比孔子小30歲,意味著孔子30歲時他才出生,他跟他父親顏路,在不同的時期拜在孔子的門下。但父子倆都很貧窮,以至顏回死時他父親請求孔子賣車來替他兒子買棺材安葬顏回。雖然被孔子拒絕了,但卻這那段文字資料可以看出,顏回是死在孔子的兒子伯魚之後,伯魚只活了50歲。我們從《史記·孔子世家》中可以看到,顏回死於魯哀公十四年春天,第二年他的同學子路死去,接著第三年春天孔子以73歲高齡病逝,據說是悲傷過度而死的。那麼我們可以推算出顏回應該是41歲死的。用孔子的話說,死時已過了不惑之年,也就算不得早死、短命了。

顏回死後,孔子很傷心。他哭得十分悲痛“天喪予,天喪予。”一向比較拘謹的孔夫子現在像個小孩子一樣的展現出了他的真性情。“老天爺要我的命啊,老天爺要我的命啊!”當別人都勸他不必過分悲傷時,他說:“我不為他悲傷我還能為誰悲傷呢?”但是當顏回的父親請求他把車賣掉以為顏回買棺槨時,卻遭到了孔子的反對,孔子說“無論有沒有才能都是兒子,我的兒子伯魚死的時候,也就是用簡單的棺材盛殮的,沒有使用槨。我不能賣了車為他買槨,因為我以前做過大夫,是不能出去步行的。”

而當其他人請求厚葬顏回時,同樣遭到了孔子的反對。當後來人們不聽他的勸阻厚葬了顏回後,孔子反而於心不安。像自己犯了過錯一樣,在顏回的靈柩前懺悔著:“顏回呀,你把我當父親一樣的看待,可是我卻不能像兒子一樣對待你。這不是我的意思啊,這是那些學生要這樣做的。”

為什麼厚葬顏回,孔子反而覺得對不起他呢?

記得有一次顏回與子路陪侍在孔子身邊時,孔子曾問他們有什麼追求。顏回說“無伐善,無施勞”既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誇耀自己的功勞。平平淡淡就好。顏回的一生是安貧樂道的。“一簞食,一瓢欽,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還會在乎自己死後葬的是棺還是槨嗎?他曾向孔子請教“仁”的道理,孔子說要做到仁就要求自己言行必須符合禮,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別人就會稱許你是“仁“人了。要做到“仁“,全在於自己,哪能依靠別人呢?

也許,孔子覺得這一切都違背了顏回的本意,或者讓顏回的人格蒙羞。似乎其他弟子包括顏回的父親,都不能理解顏回。而唯一能理解顏回的人,只有他的老師孔子。

孔子的弟子顏回是怎麼死的?

他十四歲即拜孔子為師,此後終生師事之。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讚最多,不僅贊其“好學”,而且還以“仁人”相許。歷代文人學士對他也無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尋孔、顏樂處”。自漢高帝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國魏正始年間將此舉定為制度以來,歷代統冶者封贈有加,無不尊奉顏子。

歸魯之後,顏回除講學外,便是幫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顏回在整理時,不限於一般的刻寫與編簡,而是著重於考證及校對,把周遊列國時所獲得的不同古籍互作參證,去偽存真。特別是《易》,顏回是主要整理人之一。在整理過程中,顏回嘔心瀝血,以致勞累而死。

公元前481年,顏回先孔子而去世,葬於魯城東防山前。孔子對他的早逝感到極為悲痛,不禁哀嘆說;“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回和子路是怎麼死的?

衛莊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俚弒衛出公,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繫好帽纓,從容就義 公元前481年顏回在貧困中生病死了 謝謝採納 麻煩採納,謝謝!

顏回是怎麼死的?

顏回:(前521~前481年)據說因病死而死,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亦顏淵,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諡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

【陋巷簡居】

顏回所處的時代,已是中國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權繼續衰落,而且各諸侯國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進而變為“禮樂征伐自大夫出”、“陪臣執國命”。

“陪臣” 即臣之臣。如諸侯國的卿大夫對諸侯稱臣,對天子則自稱“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對諸侯而言也稱“陪臣”。春秋時魯國為“三桓”執政(即魯桓公後裔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把持國政),至魯昭公、定公、哀公時,家臣勢力興起,家臣叛亂屢有發生。魯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孫氏家臣豎牛軟禁並餓死了叔孫豹,設計殺害了叔孫豹的兩個嫡子,擁立庶子叔孫諾。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對家臣南蒯未加禮遇,南蒯便密謀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歸其室於公,子更其位,我以費為公臣。” (《左傳·昭公十二年》)事洩,南蒯以費叛歸齊。魯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陽虎專政,並把持了魯國國政。

陽虎之亂是魯國家臣叛亂中持續最長、影響最大的一次叛亂。陽虎的權勢凌駕於“三桓”之上長達三、四年。陽虎原本為孟孫氏庶支,後為季孫氏家臣,季平子時很受重用。季平子死,季孫斯(桓子)立,陽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在處理季平子葬禮上,陽虎與季孫氏另一家臣仲樑懷發生爭執。陽虎要求以魯國之寶玉“璵璠”為季平子斂屍,仲樑懷卻認為那是季平子在昭公遜國時,代國君行祭時所配,今定公已立,不能再用。陽虎便勾結費宰公山不狃,想聯合驅逐仲樑懷。公山不狃初時並不以為意,後因仲樑懷對其不敬重,才對陽虎說:“子行之乎!”陽虎起事,並囚季桓子與公父文伯(季桓子從父昆弟),驅逐了仲樑懷。冬十月,陽虎殺公何藐(季孫氏族人),與季桓子在稷門內設立盟誓,舉行大規模詛咒,驅逐公父文伯與秦遄(季平子姑婿),徹底清除異己勢力,完全控制了季氏家族。魯定公八年(公元前 502 年),陽虎想滅掉“三桓”,讓季寤代替季氏,讓叔孫輒代替叔孫氏,自己代替孟孫氏。陽虎借冬祭的機會起事,事敗,逃灌(今山東寧陽縣北稍西)、陽關,據兩地反叛。

魯國經“三桓專權”、“陪臣執國命”兩個時期後,不僅使宮室衰敗,魯國舊日的貴族世家也大都衰落。魯國的顏氏家族到顏路、顏回父子時,除了保有祖傳的貴族身份及顏路的魯卿大夫頭銜外,便只有陋巷簡樸的住宅及五十畝郭外之田,十畝郭內之圃了。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春秋時期,些許田產難以維持一個貴族家庭的生計,顏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為貴族家庭的一般性開支,簡居於陋巷。

【師從孔子】

顏回“年十三,人孔子之門”時,孔子聚徒講學已達十三年之久。其聲望遠播於各諸侯國,其弟子子路、孟懿子、南宮敬叔等在魯國已小有名氣。

顏回剛人孔門時,在弟子中年齡最小,性格又內向,沉默寡言,才智較少外露,有人便覺得他有些愚。馬驌《繹史》引《衝波傳》曰:“子路、顏回浴於洙水,見五色鳥,顏回問,子路曰:“熒熒之鳥。”後日,顏回與子路又浴於泗水,更見前鳥,復問由:“......

顏回怎麼死的?

公元前481年,一位標準的“六好學生”顏回在貧困中生病死了。

??消息傳到孔子草堂,老師孔老夫子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嚎,在魯城西南郊闕里街貧民區的上空久久迴盪,年近七旬的老男人的哭聲中夾雜著他老人家男低音的婦人般斷斷續續的絮叨:“老天爺呀,你這不是要我的老命啊!老天爺呀,你這不是要我的老命啊……”

??顏回,字子淵,魯國人,生於公元前521年(農曆庚辰年),屬相大龍,病死於公元前481年,年僅41歲,可謂英年早逝。

??在孔夫子的三千弟子當中,顏回是孔老夫子最最欣賞的好學生。正如現在的學校每學年都要評“三好學生”,孔子當年講學傳授的是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弟子們如若評優,這“六好學生”非顏回莫屬。孔老夫子稱讚他“其心三月不違仁”,說他是“仁人也”,“回之仁賢於丘也”,被推舉為首屈一指的高足弟子,列為“德行”科之首。當聽到顏回的死訊時,孔夫子傷心得老淚縱橫,失聲痛哭,“天喪予!天喪予!”其他人勸慰他節哀時,他老人家哭著說“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孔子的結髮夫人死時,他沒有這麼哭過,兒子孔鯉死時,他也沒有這麼哭過。如今弟子顏回死了,老夫子哭得昏天黑地,讓人費解。

孔子的弟子顏回是怎麼死的?

病逝的,顏回很清貧的,

顏回什麼時候去世的?

20

相關問題答案
顏回怎麼死的?
行屍走肉貝斯怎麼死的?
司馬昭怎麼死的?
林月如怎麼死的第幾集?
羋月傳老巫怎麼死的?
貝爺是怎麼死的?
虞姬怎麼死的?
埃米納姆怎麼死的?
盜墓筆記阿寧怎麼死的?
劉羅鍋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