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文學名詞解釋?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名詞解釋:現實主義文學

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是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時期的產物,由於資本主義制度種種弊病的暴露,由於現實主義文學理論書籍人們的浪漫熱情和“理想王國”的幻想破滅了,於是形成了一種冷靜務實的社會心理。現實主義文學就是這種尖銳複雜的階級矛盾和社會心理在文學上的反映。在思想方面,辯證法、唯物主義哲學、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以及自然科學的新成就,都對現實主義文學的興起產生了不同的影響。現實主義文學繼承了古希臘以來的文學優良傳統,而十八世紀的啟蒙文學又為十九世紀現實主義的勃興做了直接準備。 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是:①反映生活的真實性;②強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③人道主義思想;④描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

名詞解釋

風雅頌

詩經根據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

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後期至東遷時;《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生於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離 騷

《楚辭》是戰國時楚人屈原的作品。關於篇名,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離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為“別愁”;近人或解釋為“牢騷”,或解釋為“楚國曲名‘勞商’的異寫”。關於寫作年代,有人認為寫於楚懷王當朝,詩人被疏遠以後;也有人認為作於頃襄王當朝,詩人再放江南時。迄無定論。《離騷》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汙的鬥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詩中大量運用了古代神話傳說,以想象和聯想的方式構成了瑰麗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遊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詩中大量地運用了“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將深刻的內容藉助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極富藝術魅力。《離騷》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互見法

“互見法”是《史記》選取,安排材料來表現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記》特別注意人物形象的統一性,為了既不傷害這種統一性,又能忠於史實,在一個人的傳記中表現這個人物的主要的經歷和性格特徵,以突出其基本特點,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傳寫的材料安排到別人的傳記中去描述。這就是蘇洵所說的“本傳晦之,而他傳發之”的方法。

建安風骨

漢末建安時期?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陳琳、徐幹、阮瑀、劉楨)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被後人尊為典範。無論是“曹氏父子”還是“建安七子”,都長期生活在河洛大地,這種駿爽剛健的風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關的。

風骨一詞最早大量應用於魏、晉、南朝的人物評論,後引用到書畫理論和文學評論之中。至於文學評論,當以南唐劉勰的《文心雕龍·風骨》最為精到:“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辭結合駿爽的意氣,形成格調勁健和藝術感染力強的“風骨”。風,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內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現力。

漢獻帝最後的年號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時間。這一時代的作家,逐步擺脫了儒家思想的束縛,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當時處於戰亂動盪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更為慷慨激昂,他們創......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名詞解釋,儘量多點,謝謝。1058924874

1、傷痕小說:2、反思小說:3、尋根小說:4、知青小說:5、大牆文學:6、“現實主義衝擊波”7、新寫實小說:8、先鋒小說:9、女性主義小說:10、歸來詩人:11、朦朧詩

1、傷痕小說:產生於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開山之作為劉心武的《班主任》,因盧新華的短篇小說《傷痕》而得名,主題主要於展示“文革”給人民大眾帶來的精神與肉體創傷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王亞平《神聖的使命》、叢維熙《大牆下的紅玉蘭》、宗璞《我是誰》。張賢亮《邢老漢與狗的故事》;長篇小說:莫應豐的《將軍吟》、古華的《芙蓉鎮》、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

2、反思小說: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現的對解放後幾十年曲折歷史和人的現實處境等進行反思的小說。發軔之作:茹志娟:《剪輯錯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說:《李順大造屋》、《綠化樹》等;長篇小說:《古船》等。與傷痕小說內容上有交叉,是傷痕小說的深化。但存在偏重於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夠等缺陷。

3、先鋒小說丁中國文壇80年代中後期出現的,在創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現出強烈的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氣息的小說創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馬原、殘雪、蘇童、格非、餘華、葉兆言、孫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兩大鮮明特點:(1)話語的叛逆性,即對權威敘事的顛覆與反抗。(2)形式的前衛性,即大膽嘗試最新的文體試驗。

4、女性主義小說:指80年代中期以後出現的我國女性作家描寫女性獨特的社會、情感經歷、帶有鮮明女性性別特徵的小說。對女性的自我認同與男權話語的抗拒是其中心價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陳染等。

5、歸來詩人:粉碎“四人幫”以後,一批在新中國詩壇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詩人重返詩壇,唱起了“歸來”的歌,他們被稱為“歸來詩人”,其名得之於艾青詩集《歸來的歌》。

6、朦朧詩:崛起於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時期初期出現的現代詩潮,其名來源於一篇詩評《令人氣悶的“朦朧”》,詩歌既有主題或內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寫法上現代詩藝如象徵手法的運用。代表詩人有:北島、顧城、舒婷、楊煉、江河等人。

7、大牆文學:指反映文化大革命中因遭受迫害而被關押在監獄的“大牆”之內的人們的遭遇的文學作品,在傷痕文學或傷痕小說中開闢了一個新的題材領域,是其中一個獨特的類型。代表性作品是從維熙的《大牆下的紅玉蘭》,類似的作品還有王亞平的短篇小說《神聖的使命》。

8、“現實主義衝擊波”:(1)時代背景:90年代中期,改革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國企改制、轉軌等。(2)代表作家作品:河北三駕馬車——談歌《大廠》、何申《年前年後》、《信訪辦主任》、關仁山《九月還鄉》、《大雪無鄉》、劉醒龍《鳳凰琴》、《分享艱難》。(3)主要特點——A關注低層群眾的生存命運,體現社會關懷精神或公眾意識。B不迴避生活矛盾,大膽表現改革中的一些熱點與焦點問題。C弘揚主流文化精神。

9、尋根小說:對民族文化或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進行反思、審視與批判的小說,其目的主要在於發掘民族文化傳統的活用資源,重鑄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時在全球化語境下參預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對話。所謂尋根,就是尋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賈平凹、韓少功、阿城等。其特點是:一超越政治視角,走向文化視角。二是追尋民族文化之根,參預與世界文學的對話。

10、新寫實小說:指(1)8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2)書寫普通人的生存狀態或生存本相、(3)在價值取向、敘事風格與審美趣味方面有別於傳統現實主義特別是“革命”現實主義小說的寫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劉恆、劉震雲等。

11、知青小說:指描寫知青生活的小......

為什麼說詩經開創了我過現實主義文學的優傳統

因為詩經產生於西周初年春秋中期時代,是先秦勞動人民在勞動中詠唱的歌謠,它包括風、雅、頌三部分,風指十五國風,雅是是宮廷樂曲,頌指祭祀的文章,涉及到政治、經濟、民俗、地理、以及那是的民族狀況,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獸鳥木之名.可以說,通過詩經可以瞭解那個時代的面貌,還有正要的史學價值,因此說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優良傳統,如《采薇》、《君子于役》等著名的詩篇.

日本文學史新現實主義別名是什麼

日本文學史新現實主義的別名有很多,比如:

新理智注意

新技巧派

新思潮派

名詞解釋 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是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上的兩大主要思潮。作為創作方法,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浪漫主義的創作傾向由來已久,早在人類的文學藝術處於口頭創作時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帶有浪漫主義的因素和特色。但這時的浪漫主義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覺為人們掌握的創作方法。涵義  浪漫主義作為歐洲文學中的一種文藝思潮,產生於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在藝術上與古典主義相對立,屬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   “浪漫主義”這一術語,是由“浪漫的”(Romantic,羅曼蒂克)這個形容詞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這個形容詞又是從法國的“羅曼司”(Romance,即“傳奇”或“小說”)轉化過來的。據現有資料證明,一六五四年英國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這一詞語,大致是“傳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實的”,其中明顯地包含著貶意的否定性的內涵。到了十八世紀,這個詞語才逐漸轉變為肯定性的褒義詞,它被用來評價作品,並獲得"宜人的憂鬱"這樣一種附加的含義。 形式  十八世紀末年,隨著浪漫主義思潮在歐洲文壇的勃興,浪漫主義這一術語就用得非常流行了,並且在一七九八年法蘭西學別的創作方法的名稱。   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現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啟蒙學者的華美約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當時的作家都對現實不滿,企圖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但由於作家所持的階級立場和政治態度不同,因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前者是進步的潮流,它引導人們向前看,後者屬反動的逆流,它引導人們往後看。這種區別,實質上是對當時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屈原《離騷》、李白《將進酒》、《蜀道難》、李賀《李憑箜篌引》、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等。

古代文學 名詞解釋

建議上百度搜索。

相關問題答案
現實主義文學名詞解釋?
法國現實主義文學?
英國現實主義文學?
現實主義文學作品?
醫學名詞解釋:分檢是什麼意思? ?
現實主義近義詞?
超現實主義服裝?
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存在主義文學?
達達主義名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