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慾無念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無慾、無我、無心無念”是什麼意思?怎樣才能做到

如果你想要想達到“無我”的境界,最簡單、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對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別、不執著!就是無心,“無心”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沒心沒肺”,而是念而不不執!

諸佛菩薩所修所得的就是“無我”和“無心”。黃檗禪師曾說過:“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可見“無心”是多麼的重要!

無貪慾也。無多欲也。

無妄念也,即正念之異名。三慧經曰:“問曰:何等為能知一萬事畢?報曰:一者謂無意無念萬事骸畢,意有百念萬事皆失。”四十二章經曰:“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宗鏡錄八曰:“正念者,無念而知,若總無知,何成正念?”傳心法要曰:“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華果,即心便是靈智,亦云靈臺。又曰:且如瞥起一念便是境,若無一念,便是境忘心自滅,無復可追尋。”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問:此頓悟門,以何為宗?以何為旨?以何為體?以何為用?答: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淨為體,以智為用。問:既言無念為宗,未審無念者無何念?答:無念者,無邪念。非無正念。云何為邪念?云何名正念?答: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乃至苦樂生滅取捨怨親憎愛併名邪念。不念苦樂等,即名正念。問:云何是正念?答:正念者,唯念菩提。問: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問:既不可得,云何唯念菩提?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實不可得,亦無前後得者。為不可得故,即無有念。只個無念,是名真念。”俗謂失策曰無念,謂遺恨為無念者,無正念之意也。出曜經七曰:“無念及放逸,亦不習所修。睡眠不求悟,是謂入深淵。”

無我者,有漏之果報中,無我之實體也。又曰非我,我之意義,謂常一之體,有主宰之用者為我。

一、人我 於人身有此執,曰人我。

二、法我 於法有此執,曰法我。

三、自我 於自己有此執,曰自我。

四、他我 於他有此執,曰他我。

然此四我,實為無我。

一、人無我 人身為五蘊之假和合,無常一之我體,故人無我。

二、法無我 法為因緣而生,無常一之我體,故法無我。

三、自無我 自亦屬人,既人無我,則自無我,亦無待言。

四、他無我 他者於他為自,既自無我,則他無我,亦無待言。

是故我不可得,畢竟無我也

無心無念無慾無垢是什麼

“無心無念無慾無垢”是“沒有心思,沒有掛念,沒有慾望,沒有壞心”的意思。

怎樣才能做到無慾無念無愛大神們幫幫忙

我們可能是覺的累了,才會有如此想法,我只能遺憾的告訴你,除非你死了或者植物了,而且就算您達到了這種境界,你也不會感覺到,反而是旁觀者羨慕,說明這隻能羨慕不能操作,理想狀態罷

無慾 無念 無求用日語怎麼說

むよく むねん もと無慾 無念 求めない【木喲哭】【木嫩】【摩托mei那衣】

佛法 為何需要達到“無念”這個境界?

無念不是沒有念頭,而是說那些離開當下去攀援的念頭,就像小猴子從一個樹枝攀到另一個樹枝,然後又看到遠處更多的樹枝,這樣不斷的攀援,很快就忘記了是從哪裡攀援過來的了。

所以我們要培養的是一種覺照,不是刻意沒有念頭。

念頭有兩種,一種是當下的念頭,這種念頭是依當下的因緣而生的清淨的念頭,人要正常的生活,不可能沒有這種念頭;另一種是攀援、無明的妄念,會讓我們不知回家的路,會給自己也給眾生造成很多的憂悲惱苦。

無慾則無求,無求則....請問這句話是出自何書?還是現在人自己編的!

出自《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章,全文如下: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綽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地以無心無慾無為自然而生萬物生人,人生天地間,不知效天法地,事無事,為無為,而乃多欲多求,有作有為:追逐五色而目盲,追逐五音而耳聾,追逐五味而口爽,追逐難得之貨而行妨。貪聲逐色、追名逐利。不知返先天而合道本而得長生,反耽溺後天、沉淪五欲,耗竭精神,於是速死其生——此謂之“勇於敢則殺”。敢者,敢作為、多欲求之謂也!為聖人則逆之,效天法地,無事無為、無慾無求,心安而虛,道自來居,道妙真機煉化後天精氣神,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化為虛——唯道集虛,是為虛中自有萬德具足,而得長生久視——此謂之“勇於不敢則活”。不敢者,無作無為、無慾無求,自然而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此兩者,一以貪求多欲,有作有為而速死,一以無心無慾,無為自然而長生,故乃“或利或害”也! 天地無心無慾,而厭惡、遠離有欲有求,故能安處無為自然之本位而化生長養萬物,成就生養事業而不以為我有功,是所謂“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天地遠離有欲有求而得成就無量無邊之大事業也!而眾生愚昧,固執我見我欲而不捨,誰能知天地無心無為之自然,而能效法而獲長生之功果?夫唯聖人能之。而聖人得此大道,見眾生聞道而或若存若亡,而甚或大笑之,亦不得不以教化眾生為難行之事也! 天道無為,故無不為;天道自然,故成萬法;天道無求,故本具足;天道無私,故成其私。要言之:天之道,無為而無不為也。無為則無心,無心則無慾,無慾則無求,無求則自然生化長養萬物,自然握道樞機而成就一切萬法,故夫唯不爭,則一切在握也!是所謂“不爭而善勝”。天道寂默,寂默而能仁,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故能千里之外纖毫必應,一機一境無不如宜、如量、如法也!是所謂“不言而善應”。天道無心絕慮,而妙能隨緣起應萬機,能無心而生無量妙解,妙能銼其銳氣,解其紛結而得萬化開釋自然自在。是所謂“綽然而善謀”。 天道無心,故能了知一切心;天道無求,故能圓備一切萬法;天道無為,故能成就一切事業;天道虛無,唯道集虛,故能長養一切萬物,成就一切萬法!是無心之心、無求之求、無為之為、虛無之妙,則如網乎——疏闊而至無形,細密而至無間,一切時一切處,無不在大道無為大化之中也,故謂之“疏而不失”!(是即佛門法界緣起,互即互入,相因互果,含裹十方、圓攝三世之義也!)

希望採納

佛不是無慾無念嗎,為什麼還有慈悲心,孫悟空打死一隻猴子,佛祖都嘆氣說阿彌陀佛為嘛?

說佛無念是方便說,並非真實。真實的說不出來,經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非有念,非無念,非亦有亦無,非亦非有亦非無。這四句話很難懂,教下講的“離四句,絕百非”即是這四句。

這就是告訴我們,說佛有念,有慈悲心,錯了。說佛無念,無慈悲心,也錯了。說又有又無,非有非無,都不對。

契入的人他明白,但是講不出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但是又不能不說,不說我們凡夫得不到利益。怎麼說?對執著有者,講空。對執著空者,講有。無非是破眾生的分別執著而已!我們凡夫都有欲有唸啊!故說無慾無念,正對治我們的這一重病。

無慾無求無失望 來去隨緣少徒勞對聯

無慾無求無失望 來去隨緣少徒勞,

有情有義有理想 上下求索莫等閒。

相關問題答案
無慾無念是什麼意思?
心無雜念是什麼意思?
無級變化是什麼意思?
無性雜交是什麼意思?
無則加冕是什麼意思?
無恩之刑是什麼意思?
無人所愛是什麼意思?
無源觸點是什麼意思?
無可辯駁是什麼意思?
無聊之及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