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尺度是多少光年?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宇宙的尺度為多少光年?

宇宙有大小尺度:

目前已經發現的河外星系有大約50億個,加上我們本身的銀河系,統稱為總星系,也就代表了目前人類所接觸到的所有的宇宙範圍。但是宇宙本身是無限的,而且也是在不斷膨脹的,所以應該有無限多個我們尚未知曉的河外星系。宇宙中有多少星系,迄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有說800多億個,有說1000多億個,有說1000~2000億個。

1995年,天文學家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對北部外空進行了觀測,估算出宇宙中大約有800億個星系。3年後,即1998年10月又對南部外空進行了觀測,估算出的宇宙星系數量達1250億個。

為什麼兩次觀測的數字相差這麼多,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哈里•弗古森解釋說,這是由於對南部外空的觀測距離比北部外空的觀測距離更遠。

由此可以知道,宇宙中的星系數量比1250億個還要多,眾多的星球則會像蜂群一樣遍佈於宇宙的各個角落.。目前天文觀測範圍已經擴展到200億光年的廣闊空間,因為哈勃空間望遠鏡並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所以宇宙就應該是無限的,至此為止一幅廣闊無垠而壯麗非常的宇宙畫卷終於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請採納 謝謝

宇宙尺度為()光年

其實你說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重大課題 。

在地球軌道上面的 “哈勃望遠鏡”,能 “看”到的最遠的星系裡我們有 137 億光年 ,天文學家猜測在 150 億光年的地方也可能有星系 。這就是我們 “已知的宇宙”的大小 。

於是天文學家就得出一個 “結論”:我們的宇宙是在 150 億年前的一個 “沒有昨天的那一天”的一次 “大爆炸”產生的 。

這個說法對不對呢 ?我覺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人們對宇宙探索的深入 ,這些數據可能會不斷地更新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會不斷的深入 ,科學無止境 。

再過幾年 ,更大更先進的新一代天文望遠鏡就會取代現在的哈勃望遠鏡 ,那時候肯定會有激奮人心的新發現 。新一代天文望遠鏡的屏幕最少有 “500 -- 1000 億像素”。

宇宙的尺度有多大?

由於迄今對宇宙年齡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因而對宇宙的尺度大小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根據迄今對宇宙年齡的估算,宇宙的尺度在150億~200億光年之間。當然也可用別的方法計算宇宙的尺度大小,如,由於宇宙的體積增大一倍,溫度降低50%,這樣,根據大爆炸時產生並存留至今的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27K),酒可推算出宇宙的尺度大小來。再如,測量銀河系的尺度,然後根據星系的數據來估算宇宙的尺度。20世紀90年代以前,科學家計算銀河系的半徑為5萬光年,太陽到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為2.8萬光年。1998年,兩位英國天文學家宣稱,他們測算的太陽到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為2.4萬光年,銀河系尺度比原來估算的要小。他們認為,宇宙的尺度比原來估算的小10%。

宇宙的尺度是多少

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發現我們的宇宙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宇宙的直徑顯然要大於這個數值,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可達到920億光年,甚至更大。

人類所觀察到的部分宇宙的物件大約是由4.9%的普通物質(構成恆星、行星、氣體和塵埃的物質)或“重子”,26.8%的暗物質和68.3%的暗能量構成。重子物質構成星系際的“蛛網”。

宇宙的尺度是多少

一念之大,就是你能想多大就有多大。這個尺度就是一念的距離。

宇宙的尺度是多少

目前天文觀測範圍已經擴展到200億光年的廣闊空間,哈勃空間望遠鏡並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所以宇宙就應該是無限的。

宇宙有多少光年

這個問題有兩層含義,一是宇宙的範圍有多大,二是宇宙的年齡有多大。這個問題所談論的是可見的宇宙,也就是以我們所在的地球為一個球體,其半徑是自大爆炸以來,即宇宙作為一個點誕生,開始向外迅速膨脹以來光所通過的空間。從整體上看,宇宙很可能比這個可見的宇宙大得多。

就測定所能提供的東西來說,天文學家們顯然並不知道,至少不是確切地知道大爆炸是何時發生的。他們只是非常籠統地說,大爆炸可能發生在100億年前,也可能發生在200億年前,或者是發生在100億年前到200億年前之間的某個時刻。

對我們常人來說,浩瀚無垠的宇宙幾乎是不可度量的。而對天文學家來說,精確地測繪宇宙天體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天文學採用的計量單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裡所走的距離。光的前進速度約為每秒30萬公里,一光年大約是 9.7萬億公里。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而在銀河系之外還有別的星系,距離我們有數十億光年。最新發現的類星體位於我們目前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邊緣,與地球相隔約100億~200億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遙遠的天體。

如此遙遠的距離簡直令人難以想象。要測量太陽系的其他行星或附近的恆星的距離,可以採用由古希臘人發明的視差計算法。所謂視差,是指從兩個觀察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兩道視線所形成的夾角。在天文學中,測定視差的方法就是把兩個觀測點與被觀測的天體構成一個三角形,已知兩個觀測點連線(即基線)的長度,再從這兩個觀測點測出天體的方位(即三角形的頂角),就能求出天體與地球的距離。基線越長,求得的結果就越精確。通常,在測量離地球較近的天體如月亮的距離時,可以用地球的半徑作基線,所測定的視差則稱為“週日視差”。如果要測定太陽系以外天體的距離,一般都以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為基線,所測定的視差稱為“周年視差”。用這種視差法測量相距8.6光年以內的天體非常準確,測量遠至1000光年的天體也能做到大體準確。

另一種測量恆星距離的方法是亮度測定法。一顆恆星可能因體積大、運動活躍或距離地球較近而顯得很光亮。只要分清星球的實際亮度和視覺亮度,就能從光亮度上準確測出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本世紀初,天文學家按波長區分星球光亮,製成了光譜。他們發現,不同的恆星有不同的光譜特性。用分光鏡研究恆星的光譜,就能判斷該星的冷熱程度。這有助於天文學家辨別貌似暗淡的小星是否遙遠的活躍的巨星。只要把一顆星的光與另一顆已知距離、活躍程度相似的星進行比較,就能測量出這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80多年前,大多數天文學家都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銀河系之外什麼也沒有。可是,當精確度更高的天文望遠鏡誕生以後,這種看法便被證明是錯誤的。過去觀測到的那些暗淡模糊的斑點,其實是其他的星系,有的與銀河系不相上下,有的則更龐大。20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威爾遜山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遠鏡研究銀河系外星系,他分析了這些星系的光譜,發現各種譜線的波長都移向紅色一端。這種現象叫做紅移,說明那些星系正在向遠處飛離。波長的改變是多普勒效應的作用,與疾駛而去的汽車喇叭聲調的變化同樣道理。由於宇宙在不斷膨脹,星系距我們越遠,紅移就越大。換而言之,越遠的星系,其飛離我們的速度也越快。哈勃據此提出了“哈勃定律”,確定了計算行星運行速度的天文學計量單位——“哈勃常數”。但是,用哈勃常數作為測量尺度存在一個問題,即無人知道它有多長。

關於宇宙膨脹的速率,天文學家們的看法並不一致。最保守的估計是,距離增加百萬光年,則速度每秒鐘約增加......

相關問題答案
宇宙的尺度是多少光年?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是多少光年? ?
宇宙膨脹的速度是多少 ?
乳化瀝青的密度是多少?
松花江的長度是多少?
軸承的硬度是多少?
氮氣燃燒的溫度是多少?
綠石榴石的硬度是多少?
硨磲的硬度是多少?
炒菜油的溫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