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選擇博士研究方向?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博士期間,怎樣在一個比較新的領域或者研究方向進行科研?

科研是為了know why。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如果已經有答案了,你就沒必要做了;這個問題如果還沒有答案(也就是還沒有人做過),你還要考慮它是否重要。如果不重要,你花功夫回答了它,也難以受到重視。又重要又還沒答案的問題,當然也是很少見的。按常理來講,既然重要,很多人都會想要知道,做的人就會多,答案很快就會出來,人家都比自己聰明。以上是簡要地概括所有科研工作長期面臨的境況。如果你不光只是讀個博士,而是希望長期從事科研工作,你首先要認清這一境況,並且找到你自己的應對之道。@尹章琦 老師是很有發言權的,他本人的研究工作就很出色。他選擇了一個學界最熱門的領域去鑽研。尤其是他說的參加學術會議確實是很重要的事情,學術會議上透露出來的風向是最新的。學術界的新人更要經常地參會,一方面瞭解各種動向,另一方面也是讓同行認識你的重要場合。對你知根知底,遇到你投的稿件,審稿也會更加公平,等等。但有時我們看到別人這種情況,也要進行分析。人並不總是能事先很有計劃地做出如此“正確”的選擇的。有可能留學的導師恰好引領學界的潮流,他做什麼什麼就火,也就是所謂的“大牛”。而且,很多在正式獨立從事科研之前,往往不止有博士的經歷,還會有一些博士後或者企業的經歷,見多識廣,不是說誰剛一讀博士就都選得對的。有很多課題組學生進來前就商量好了,做導師的課題。自己的想法不能偏離太多,不是完完全全的自由探索。這些情況,也是先要認清的。以上我把情況都介紹差不多了,再回答問題。我認為,博士期間完全沒必要太聽風就是雨地找“新領域”,而是要打好一個整體、綜合的基礎。尋找問題不是不需要,但要先學習按照“正途”去尋找問題。想要提出新問題,首先別人知道的你要都知道。這往往是很多學生忽視的部份。也就是說,你要做的不是天天苦思冥想去想idea,而是翻開教科書一頁頁地啃,閱讀大量的paper。如果你是“科班出身”,(也就是說,正統物理系、化學系等理科,而不是什麼食品、材料、環境等工科),你的理論基礎覆蓋是比較全面的,你只需要選學一些研究生課程進行深化,找相應的教科書自學。否則,你還要去學習人家本科已有的理論知識。其次,就是要大量閱讀文獻。人家寫的綜述只是一個開始,你必須按照你產生的疑問去閱讀原文。讀書和讀paper這兩件大事是缺一不可的。我看閱讀量一定要上去,這其實是跟你所處的學術界親密接觸的一個過程,讀多了,你才能摸清這個圈子裡的人背後的旨趣、氣質、動機、傾向是什麼,你想做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會是圈子裡的人會感到有趣的事情。當你把已知的都瞭解了之後,你還不知道的事情,基本上也就是大家還不知道的事情了。這時你就可以自由的去設計實驗,如何回答你的問題。這是就是另一個任務了。一般來說,人的原始想法都是獨特的,但如果是受過大眾的影響,你就總是往人家的興趣那兒想。所以,如果你沒有基礎理論,只靠天天讀paper來了解一些最新的“做法”和“說法”,你想來想去也就是這些東西的組合。只有你已經打好深厚的理論基礎,你面對任何體系才能從最原始的first principle出發去演繹,你思維的路徑越長,越會打上你個人特色的烙印,出來的問題就會越脫離大眾;同時由於你總是嘗試first principle出發,你看問題比別人更本質,你的問題也會更fundamental,提高你整個研究的檔次。我想這是沒有發文章壓力的博士期間最應該嘗試去夠碰的理想,坐坐冷板凳,先把素質提高了,將來還可以做博後“轉運”嘛。等到你出來做老師了,有publish or perish的壓力了,你可能再去想有什麼熱門花哨嘲流的東西......

考博院校與專業如何選擇

報考方向很重要,往往決定你考博的成敗。如果方向選錯了,即使你準備再充分,實力再雄厚,可能也只是"陪考"而已。 好學校不一定難考,一般學校不一定好考。首先是報考的專業。專業不同,直接決定自己將來的事業走向。一般考生往往會選擇和碩士時期相同的專業,也有人為了將來就業需要,可能會考慮轉行。這就要求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如果轉專業,一定要注意現在要報考的專業和自己的原專業不能太脫節。不能否認隨著交叉學科的興起,博導們對跨專業考生的偏愛也與時俱進。如學數學、統計學的報考經濟學、管理學有明顯的優勢,有理工科背景的人報考與公共政策與管理有關的專業也較受歡迎。成功的專業選擇取決於自己的興趣和對自己實力以及對我國當前政治、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其次,確定報考學校或單位。根據自己目前的實力,選擇合適的學校。往往該專業名氣越大的學校,競爭就越激烈,越能激發潛能。如果你原來碩士畢業高校較好,報考一般院校博士缺乏挑戰性,未必能考出好成績。畢竟一般院校的競爭力相對弱些。所以,考生同時報考兩所甚至三四所高校,已經成了"公開的祕密"。有的博導不能保證上線就能錄取,也建議考生同時報考其他學校,這能夠起到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這兩三各學校的專業最好相同或者相近,時間上和檔次上最好拉開。另外,無論是考博還是高考,都有報考"大年"與"小年"之說。考博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運氣也是一個因素,每個學校、每個專業往往是今年報考的多了,明年可能就少了。今年這個專業竟爭激烈,不一定明年也競爭激烈。有的學校還存在報不滿的情況,比如有一年,北京理工大學個別專業,報考人數小於招生人數;南方某所著名師範大學某個專業參加考試的人數和招生人數大致相當。這種情況,只要你的專業課和外語不是太差,就極有可能被錄取。如何抓住這種機會呢?

讀博士選擇大學還是研究所?

博士院校的選擇,最好能夠結合自己的專業與研究方向,綜合導師選擇和學術氛圍等各種因素做綜合考慮。

當然,兩者肯定會有不同。但最重要的,還是需要自己肯坐冷板凳,潛心科研,才能在學術上有所成。

讀博士,該如何選擇?

如果你讀博士繼續你研究生方面課題的話,那沒什麼問題直接考就好了。要是想重新回到本科時期的專業,我建議你用心寫一篇研究規劃,你對專業的看法,心得,想在博士期間開展什麼課題研究,如何去做。這些東西寫的通,證明你有研究頭腦和能力,導師會欣然接受的,plan做得好,申請都是有可能的。其實導師考察看你碩士論文無非就是要考察你這一點。

碩士混凝土方向,考博士選什麼方向好

在研究生的學習階段,要重視自己能力的培養。並且要明白,對於知識,不要貪多。在研究生階段,是通過做項目來學習的,而不是通過書本的東西來學習的。所謂的知識的學習,是要在做項目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在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的。一定不要為了學習知識而學習。不要盲目的和其他同學攀比,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而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即使你書本學的很好,可是還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不能算你學會。

在研究生的學習階段,要重視自己能力的培養。並且要明白,對於知識,不要貪多。在研究生階段,是通過做項目來學習的,而不是通過書本的東西來學習的。所謂的知識的學習,是要在做項目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在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的。一定不要為了學習知識而學習。不要盲目的和其他同學攀比,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而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即使你書本學的很好,可是還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不能算你學會。

研究生導師 方向 這兩者之間如何選擇

你好,這確實比較矛盾。不過這兒得看你對以後的打算,如果你打算研究生畢業後就工作的話,建議你報名氣比較大的老師,畢竟他們認識的人很多,大多老師都會像企業推薦自己學生的;如果你想繼續深造的話,建議 報考一些水平比較高的,名氣一般的老師(一般好的大學就副教授,比較年輕,有活力),沒有必要去找那些比較牛的老師,因為他們也不會帶你,(他們很忙),運氣不好的話,也許一學期都難見到幾次。就業方向來說,那些比較牛的老師手裡一般會有幾個不同的小方向,進去後或許你做的並不和你當初設想一致,除非是特別專業性的,所以建議你根據自己對後來打算選擇。

如何度過我的研究生博士生活--一位研究生導師的肺腑之言(轉)

其實我以前也根本沒讀過原文,也看不懂。這兒有個好辦法:找一本中文經典的書籍,僅看某一節你感興趣或與你相關的內容,然後先找一兩篇英文的綜述(review)認真閱讀一下,不會的單詞可用金山詞霸查一查,也許你讀第一篇文章需要花兩天,你過兩天再讀第2遍時,你也許只要一天;然後你再讀第2篇時也許你只要半天!然後你一定會真正發現讀英文文獻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徹,內容豐富!當你需要重點研究時,一般先通覽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獻的摘要,有選擇的讀幾篇好文。如果平時讀得多了,自然會有感覺,找更高級別雜誌的文章讀。國外著名的科學家一般都有一個習慣,即每週都認真讀1-2篇 Science,Nature,Cell等高級別文章。這個習慣希望每個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對中國人是免費的!Nature中也有許多內容是免費的,即使沒有密碼之類,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2. 一個研究生導師的肺腑之言  作為你們的老師,我現在每週工作60小時,踏踏實實的60小時。閱讀,實踐,思考,討論和請教,周而復始。其實這還不夠用,因為我既要獨立做這邊自己的課題,還要協助各位完成你們的課題。那麼對你們的要求降低一些,每週50小時吧。希望是真實而有效率的50小時,思維和四肢都處於激活狀態的50小時。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有什麼不得了的,跟國外就不用比了,單就國內而言,北大、清華、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狀態,比50小時有過之而無不及。不能否認我們學生的天賦,但我們的天賦大約不會比北大、清華、中科院或者Stanford, Harvard, UCBerkeley的學生高很多。一週工作40小時或更少,我們拿什麼去競爭?上面說的比較抽象,那再給各位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請大家考慮:現在你閱讀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獻,在字典幫助下,能否在3小時(研究生)或6小時(本科生)內完全讀懂和理解?現在你閱讀一篇本領域的文獻時,能否自然地聯想起3篇以上相關的文獻?如果您還做不到,那就還沒有跨入研究的門檻,還需加油。3. 再談研究生的學習與研究  在此,我就本人攻讀碩士、博士期間的想法及答辯感受再次儘量詳細一點與諸位交流,請批評指正或討論!  我個人覺得,研究生期間為人、為學確實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作為低年級研究生,你的師兄師姐(尤其是馬上畢業,即將離開課題組的師兄師姐)是你不容錯過的資源!無論他們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別出色,最好真誠地與他們交流、溝通,向他們請教,將他們掌握或領悟到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步驟學到手,這非常重要!一般來說,由於畢業有諸如發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實驗室內部也存在隱形競爭,有的師兄師姐不大可能在平時將所掌握的東西(尤其是自己花很大精力摸索總結的東西)全部告訴你,也不可能毫無保留地向老闆彙報,而這些恰好是你需要的。也許他們教你,只需一句話,指點一個實驗步驟,但對你來說可以節約幾個月的摸索時間。放下你的架子,不要以為你師兄師姐掌握的東西你很早就完全學會了,很可能他們留了一手!但實事求是的講,師兄師姐本身沒有教你的義務,他不是你的導師!如何學到手,看你的表現了!記住:這可能節省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對於研究來說,文獻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獻,多看高檔次雜誌的最新文獻;即使你的學校或研究所沒有某種資源,你也可以通過網絡交流,文獻傳遞等來獲取你要的資料。文獻是用來看(學習)的,不是用來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僅僅成為文獻收藏家。而且要學會看文獻,只有少數文獻才需要精讀或反覆讀,反覆領會。  3、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將你要解決的難題分步驟逐漸解決。雖然全局很重要,但......

【轉】為什麼讀博士,如何讀博士?【這是一篇越早看越好的博文】

畢業時,你應該成為你研究領域中世界第一的專家

跨入博士生的門檻後,李開復建議,要給自己設計一個3年的學習和科研計劃。

首先,需要徹底地瞭解在相關領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績,然後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腳踏實地工作。另外,還要不斷跟蹤這個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把握好方向,避免重複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價值的研究方向上。李開復說,他至今還記得在他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時,當時的系主任說的話:當你拿到你的博士學位時,你應該成為你所從事的研究領域裡世界第一的專家。 這樣的要求似乎對大多數剛剛起步的人來說都是高不可攀的,可李開復說,他本人正是確立了這樣的目標,在經過五年寒窗、夜以繼日的努力工作後,他所期待的結果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一個打算攻讀博士學位的人,就應該給自己樹立一個很高的目標。李開復想告誡博士生:讀博士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緒,而要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縱即逝的名利的誘惑,而要200%地投入。也許你會疲勞,會懊悔,會迷失方向,但是要記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李開復回憶說,他在攻讀博士學位時,每週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大量的統計結果和分析報告幾乎讓人崩潰。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真的能夠成功,但終於有一天,在凌晨3時做出的一個結果讓他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 那種一切都很順利,誰都可以得到的工作和結果,我相信研究價值一定不高。李開復說,另外,一個人如果打算一輩子從事研究工作,

那麼從他在讀博士學位期間所形成的做事習慣、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他未來工作的輪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個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時間,為自己的將來打好基礎。

1. 攻讀博士學位, 要看您的未來打算和興趣, 如果您想去大學做教授, 去研究院所搞研究, 去大公司做開發,或做極有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 您應當堅定地去走這條路, (筆者按: 在生命科學,您還不得不做幾年博士後)

2. 如果您對未來方向不明確, 只想找一份安分守己或輕鬆的工作, 或只是想滿足自己和家人的"虛榮心" 您不必去硬討這份苦吃. 在許多專業行業, 有本科和碩士學歷足夠了. (筆者按: 在中國,讀博士的特殊原因之一還包括: 推遲就業, 或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

3. 人的能力,素質和貢獻不能與學歷和職稱完全掛鉤, 也不完全(只)能從研究生院或博士生項目和博士生導師那兒學到學全, 像比爾蓋茨等成功人士並未完成大學學業, 甚至從未上過大學. 學習本身是我們每個人的終身職業, 活到老, 學到老, 有目的地學, 講究方法效率地學, 學以致用, 精益求精, 您會受益終身, 事業成功

4. 學術界本身就是一門商業和生意經

選擇好的導師和方向是您人生的非常重要的決定.

遊戲規則是由擁有"金錢和權力"的人制定的, 研究生只是一個工作頭銜, 您得拼命為老闆幹活出活, 這兒不是普通意義上商業公司, 不要奢望"公平待遇" 您的老闆也是過來人, 遊戲規則就是這麼定的, 學會忍耐和付出. 學會團隊協作,您的工作效率,和創新成果決定實驗室的現金流和未來基金支持, 您不出活, 老闆會找別人出活, 否則教授自身位置難保.

5. 博士生訓練不同於本科生

博士生是做學問和研究的基本系統訓練, 好的學校,有很好的設計和很高的標準, 它是殘酷的, 也是必要的, 沒有這樣的訓練, 未來學術生涯未必容易成功

與大學本科教育不同的是: 博士生階段, 主要不是課本和課堂教育, 主要是做學問做研究的訓練. 您的主要學習......

【轉】為什麼讀博士,如何讀博士?【這是一篇越早看越好的博文】

畢業時,你應該成為你研究領域中世界第一的專家跨入博士生的門檻後,李開復建議,要給自己設計一個3年的學習和科研計劃。首先,需要徹底地瞭解在相關領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績,然後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腳踏實地工作。另外,還要不斷跟蹤這個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把握好方向,避免重複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價值的研究方向上。李開復說,他至今還記得在他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時,當時的系主任說的話:當你拿到你的博士學位時,你應該成為你所從事的研究領域裡世界第一的專家。 這樣的要求似乎對大多數剛剛起步的人來說都是高不可攀的,可李開復說,他本人正是確立了這樣的目標,在經過五年寒窗、夜以繼日的努力工作後,他所期待的結果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一個打算攻讀博士學位的人,就應該給自己樹立一個很高的目標。李開復想告誡博士生:讀博士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緒,而要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縱即逝的名利的誘惑,而要200%地投入。也許你會疲勞,會懊悔,會迷失方向,但是要記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李開復回憶說,他在攻讀博士學位時,每週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大量的統計結果和分析報告幾乎讓人崩潰。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真的能夠成功,但終於有一天,在凌晨3時做出的一個結果讓他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 那種一切都很順利,誰都可以得到的工作和結果,我相信研究價值一定不高。李開復說,另外,一個人如果打算一輩子從事研究工作,那麼從他在讀博士學位期間所形成的做事習慣、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他未來工作的輪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個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時間,為自己的將來打好基礎。1. 攻讀博士學位, 要看您的未來打算和興趣, 如果您想去大學做教授, 去研究院所搞研究, 去大公司做開發,或做極有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 您應當堅定地去走這條路, (筆者按: 在生命科學,您還不得不做幾年博士後)2. 如果您對未來方向不明確, 只想找一份安分守己或輕鬆的工作, 或只是想滿足自己和家人的"虛榮心" 您不必去硬討這份苦吃. 在許多專業行業, 有本科和碩士學歷足夠了. (筆者按: 在中國,讀博士的特殊原因之一還包括: 推遲就業, 或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3. 人的能力,素質和貢獻不能與學歷和職稱完全掛鉤, 也不完全(只)能從研究生院或博士生項目和博士生導師那兒學到學全, 像比爾蓋茨等成功人士並未完成大學學業, 甚至從未上過大學. 學習本身是我們每個人的終身職業, 活到老, 學到老, 有目的地學, 講究方法效率地學, 學以致用, 精益求精, 您會受益終身, 事業成功4. 學術界本身就是一門商業和生意經選擇好的導師和方向是您人生的非常重要的決定.遊戲規則是由擁有"金錢和權力"的人制定的, 研究生只是一個工作頭銜, 您得拼命為老闆幹活出活, 這兒不是普通意義上商業公司, 不要奢望"公平待遇" 您的老闆也是過來人, 遊戲規則就是這麼定的, 學會忍耐和付出. 學會團隊協作,您的工作效率,和創新成果決定實驗室的現金流和未來基金支持, 您不出活, 老闆會找別人出活, 否則教授自身位置難保.5. 博士生訓練不同於本科生博士生是做學問和研究的基本系統訓練, 好的學校,有很好的設計和很高的標準, 它是殘酷的, 也是必要的, 沒有這樣的訓練, 未來學術生涯未必容易成功與大學本科教育不同的是: 博士生階段, 主要不是課本和課堂教育, 主要是做學問做研究的訓練. 您的主要學習......

相關問題答案
怎麼選擇博士研究方向?
怎麼選擇博士生導師?
什麼是不區分研究方向?
定性研究對象怎麼選擇?
什麼是博士研究生?
考研應該怎麼選擇學校?
電腦怎麼選擇性截圖?
電腦配置怎麼選擇?
安全座椅怎麼選擇?
怎麼選擇性粘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