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受戒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佛教的受戒是什麼意思

佛教信徒出家為僧尼,在一定的儀式下接受戒律。 唐 姚合 《贈盧沙彌小師》詩:“年小未受戒,會解如老師。”《五燈會元·鳥窠道林禪師》:“九歲出家,二十一於荊州果願寺受戒。”《西遊記》第六七回:“既如此說,都是受戒的高僧。” 呂澄《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二講:“朱士行,洛陽人,可能是中國第一個正式出家受戒的和尚。”

凡皈依佛教的人都應受持戒律,以便更好修行。因不同教派對教義的不同理解,產生了不同的戒條。分為五戒、八戒、十戒、俱足戒等。或小乘戒、大乘戒、居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出家者受持戒法後即成為正式僧尼。沙彌和沙彌尼必須受持十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塗飾香鬘,不視聽歌舞,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 。上座系佛教比丘有227戒,比丘尼有331戒,此傳漢地比丘守250戒,比丘尼守348戒,藏傳佛教喇嘛持253戒。 信奉大乘的漢地佛教僧尼還須受菩薩戒。凡受戒者不許破戒,但允許聲明舍戒還俗。破戒者要受到懲罰。如果遇特殊情況,也可以暫時破例開戒。為表示篤信佛法、虔守佛規,需受戒,即用戒香炙燒頭額或手腕,炙成3個、6個、9個或12個黑疤,越多表示越虔誠,戒期完畢,由傳戒者發給“戒牒”及“同戒錄”。

佛教受戒是什麼意思

詞目:受戒

1. 受訓戒。《漢書·薛宣傳》:“長吏莫不喜懼,免冠謝宣歸恩受戒者。”

漢書

《東周列國志》:“卻說宣王雖說勤政,也到不得武王丹書受戒,戶牖置銘;雖說中興,也到不得成康時教化大行,重譯獻雉。”

2. 佛教信徒出家為僧尼,在一定的儀式下接受戒律。 唐 姚合 《贈盧沙彌小師》詩:“年小未受戒,會解如老師。”《五燈會元·鳥窠道林禪師》:“九歲出家,二十一於荊州果願寺受戒。”《西遊記》第六七回:“既如此說,都是受戒的高僧。” 呂澄《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二講:“朱士行,洛陽人,可能是中國第一個正式出家受戒的和尚。

佛教受戒(正式出家)的標準禮儀是什麼?

一、受戒

受戒是七眾資格形成的必然手續。戒有四位:即五戒、八戒、十戒、具戒,這裡但就具戒來

說。具戒的受法,律中列有五種:

1、善來: 這是佛陀從成道到入滅,一慣使用的方法。根據戒律的記載:佛陀初期所度的大

弟子,幾乎都是善來比丘,比如憍陳如等五人,滿慈子等三十人,三迦葉等一千人,舍利弗和目

犍連共二百五十人,釋迦族王室子弟五百人,跋度帝五百人,群賊五百人(見《摩訶僧祗律》)。

以此可見,善來比丘是當時僧團中的主要成員。至於受戒方法,佛陀只要說一聲:善來比丘!受

度的人,便以自己的宿根和佛陀的威神感應之下,當下鬚髮自落,袈裟著身,鉢盂在手,儼然具

足比丘威儀了,但這必須是宿根深厚,《四分律》謂之斷惑一輪,道成初果的人才行。

2、破結: 即斷除見思惑,證無學果,自然能感得戒體。如《律》雲:“若能修道成阿羅漢,

即名出家受具足戒也。”

3、三語: 也稱三歸。如《四分律·受戒犍度法》記載:世尊成道後,為弘揚佛法,分派弟

子到各地遊行說法,時有聞法生信,發心出家受戒,諸比丘領著去見佛陀,由於路途遙遠,半路

退失信心。比丘們就把這情況反應到佛陀那裡,佛陀於是宣佈:從今以後,允許比丘們給初出家

者受具足戒,要受具足戒的人,必須剃除鬚髮,披上袈裟,脫去草屣,右膝著地,恭敬合掌作如

是言:

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今於如來所出家,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所尊(三說)。我

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今於如來所出家,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所尊(三說)。

三語的受戒,到白四羯磨授戒的產生,就廢去不用了。

4、八敬: 這是最初尼眾受戒的方法。佛陀的姨母大愛道領著五百釋女,先後三次到佛陀處

請求出家,都沒有得到許可,後來阿難代為請求,佛陀觀機成熟,便讓阿難轉告,能夠遵守八敬

法,就允許出家。阿難宣佈,愛道等聞,歡喜信受,即得具戒。

5、羯磨: 此又別為六種

(1)中國(中印度)十人:是僧尼多的地方。男眾受戒要有十個比丘才能成辦。

(2)邊方持律五人:是因為邊方僧少,《律》中記載億耳沙彌受具足戒,三年待僧,方滿

十人,為此目蓮尊者提出,佛陀宣佈邊方有五個比丘,就可以受戒了。

(3)中國(中印度)二十人:這是女眾受戒,要有持律比丘、比丘尼各十人。因為女眾煩

惱多,容易怠慢,必須藉助殊勝的因緣,才能發起勝心,感戒納體。

(4)邊地十人:邊地僧尼少,尼眾受戒,允許比丘、比丘尼各具五人,即能成辦具戒羯磨

了。

(5)小年曾嫁:是指十歲以前就已出嫁的女子,她們懂得禮儀,能夠忍耐,有持戒的能力,

所以減去八年,十二歲就可以受具足戒了。

(6)遣信;在佛教史上,只有達磨陳那一人。因為她長得美麗,很多男人,聽說她要出家

受戒,都想從半路上把她破了,為了防止意外,佛陀特許她派遣代表去求辦羯磨,回來轉告,也

可得戒。

以上五種受戒的方法,善來、三語、八敬都只限於佛世。其中善來、八敬只有世尊才有資格

使用;破結使通佛世和佛滅後,但能不依戒而斷惑的人畢竟是很少的,尤其是末法時代。因此,

我們現在能夠使用的方法,只有羯磨受戒,下面就著重介紹一下羯磨受戒。

羯磨受戒的特點是講究因緣,《四分律行事鈔·受戒緣集篇》列有五緣:

1、能受戒的人有五個條件:

(1)是人道:在六道眾生中,天道貪著樂事,修羅懷著瞋疑,鬼神諂誑不實,畜生愚昧無

知,地獄常受痛苦,惟有人道,苦輕下趣,樂劣天上,能調理心慮......

佛教中,受戒,具體都有哪些戒?

可以受三皈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一般按以上的順序,也可不按。但三皈五戒必須先受。

請問佛教的受戒是什麼意思?怎樣受戒?

受戒

(一)佛教制度。凡皈依佛教的人都應受持戒律,以便更好修行。因不同教派對教義的不同理解,產生了不同的戒條。分為五戒、八戒、十戒、俱足戒等。或小乘戒、大乘戒、居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出家者受持戒法後即成為正式僧尼。沙彌和沙彌尼必須受持十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塗飾香鬘,不視聽歌舞,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 。上座系佛教比丘有227戒,比丘尼有331戒,此傳漢地比丘守250戒,比丘尼守348戒,藏傳佛教喇嘛持253戒。 信奉大乘的漢地佛教僧尼還須受菩薩戒。凡受戒者不許破戒,但允許聲明舍戒還俗。破戒者要受到懲罰。如果遇特殊情況,也可以暫時破例開戒。為表示篤信佛法、虔守佛規,需受戒,即用戒香炙燒頭額或手腕,炙成3個、6個、9個或12個黑疤,越多表示越虔誠,戒期完畢,由傳戒者發給“戒牒”及“同戒錄”。

佛教受戒有幾種/佛教受戒有幾種

佛教受戒,信徒以出家,男為僧,女為尼。在一定的儀式下接受戒律,接受佛教的戒條,是成為比丘的儀式,也是一種佛教制度。受戒是為了更好地修行。因不同教派對教義的理解不同,產生的戒條也就各不相同,大致上可分為五戒、八戒、十戒佛教信徒出家為僧尼,在一定的儀式下接受戒律。等,或小乘戒、大乘戒、居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信奉大乘的漢地佛教僧尼還須受菩薩戒。凡受戒者不許破戒,但允許聲明舍戒還俗。破戒者要受到懲罰。如果遇特殊情況,也可以暫時破例開戒。為表示篤信佛法、虔守佛規,需受戒,即用戒香炙燒頭額或手腕,炙成3個、6個、9個或12個黑疤,越多表示越虔誠,戒期完畢,由傳戒者發給“戒牒”及“同戒錄”。以上就是佛教受戒的過程,告知眾生。

受戒在藏傳佛教中叫什麼

這個叫做灌頂

佛門中受戒指的是什麼?三皈依和受戒是否一樣

受戒的意思是接受戒律。

佛教中戒律為多種,最簡單的就是五戒:戒殺生、邪淫、偷盜、妄語和飲酒。

三皈依與受戒是不一樣的。三皈依:皈依佛、法、僧,是表明你已經是佛弟子了,相信佛教了。但受戒是你在相信的基礎上,自願接受戒律,不違反戒律。

戒律是幹什麼的?是保護我們的。因為佛陀要求我們不做的,都是會有惡報的惡業。造了惡業就要受到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苦報。守五戒就能保住人身。是這樣的。讓弟子們守戒,是佛陀的慈悲,是對弟子的保護,而不是限制。

佛教:受戒與不受戒都有什麼區別呢?居士可以受什麼戒?不能受什麼戒?阿彌陀佛!

修習佛法,戒是非常重要的。受戒就是更好的管理自己。有什麼好處吶!

你想想。一個有教養的人,或者說一個有教養家庭的人,與一般人有什麼的區別?

有教養的,做人規矩,做事規範,能守信譽,說話,做事禮儀,會受到人人敬重。

受戒第一可以保護自己。第二方便修行。第三會得到人天敬重。

保護自己:

比如受五戒。裡面的不偷盜戒。這個人如果很好的受戒,戒行嚴謹。永遠不會被人說成是小偷。更不會因偷竊入獄等。也不會成為貪官。因此,受戒是自我保護的法寶。

方便修行:

修行,就是修改自己的過錯行為。他的前提就是先戒行自己。一個今天謊言,明天偷竊,後天邪淫的人,能算是修行嗎?應該不是,也沒有辦法修行。

人天敬重:

一個禮節儀表戒行好的人,人人尊重,天人也都非常敬仰的。只有踏踏行戒的人才可以實實在在的知道受戒的好處。

我是五戒弟子,我個人不敢說戒行合格,但是,至少有一點我可以告訴你。自己如果不說謊言,沒有必要辯解謊言,這時的人生就會輕鬆很多。整日為自己謊言找理由,找辯解,是非常的累,又不划算。我只是在這裡例舉了五戒中的一點而已。

相關問題答案
佛教中受戒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迴響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的我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普羅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的無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護持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未學是什麼意思?
請問佛教中開光是什麼意思啊? ?
佛教裡超度是什麼意思?
佛教的本跡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