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什麼無條件投降?

General 更新 2024年4月15日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沒有向中國投降

無條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是指在作戰結束時被戰勝的一方允許戰勝方完全控制其政治和社會,對其中的事務進行任何處理。一般來說,提出無條件投降會延長戰爭的時間,因為這樣的要求排除了任何要求雙方都做出妥協的停戰的可能性。 納粹德國 1943年初同盟國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提出要求軸心國無條件投降:當時同盟國擔心西方國家與蘇聯的同盟會分裂,威脅到對納粹德國的勝利。由於無條件投降排除了任何進行停戰談判的可能性,西方國家可以以此向蘇聯保證它們會與蘇聯一起直到最終戰勝納粹德國。蘇聯決定參加這個要求。當時納粹德國宣傳部以此聲稱同盟國的目的在於完全摧毀德國來激勵德國人民背水一戰。 阿道夫·希特勒排除了任何投降的可能性,於1945年4月30日自殺。他通過遺囑指定的帝國總統卡爾·鄧尼茨發表電臺演講說:“我最重要的任務是防止德國人民被入侵的蘇維埃敵人消滅。只因此軍事戰鬥繼續下去。”此時許多地區的德軍已經投降,但是鄧尼茨依然試圖與西方國家達成一個部分停火。由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將軍帶領的德國代表團於5月6日在法國蘭斯盟軍最高指揮部提出這個要求時立即被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拒絕。鄧尼茨一開始只授權約德爾“與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指揮部簽署一個停火協議。”但艾森豪威爾拒絕後他通電下令約德爾簽署徹底無條件投降。這個投降於5月7日2:41簽署,從5月8日23:01開始生效。 由於這個無條件投降只是由約德爾,而不是由德國軍隊的最高指揮官簽署的,因此於5月9日夜0:16在柏林蘇軍指揮部德德軍陸海空三軍指揮官代表鄧尼茨再次簽署證實了德國的無條件投降。西方盟軍的簽署人是亞瑟·泰德將軍,蘇軍簽署人是朱可夫元帥。由於在蘇聯德國投降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正式生效,因此直到今天,5月9日在俄羅斯依然被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慶祝日。 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通過“玉音放送”《終戰詔書》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結束。投降正式於9月2日在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簽署,日本的簽署人是外務大臣重光葵,中方代表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徐永昌。 南越 1975年4月30日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軍隊佔領越南共和國首都西貢,南越無條件投降,越南戰爭結束。

一戰德國為什麼投降

第一,是因為德國國內爆發了革命,霍亨索倫王室被推翻,新成立的魏瑪共釘政府急於掌控國內局面,因此投降;

第二,當時德國雖然並不是沒有一拼之力,但整個戰爭的局勢已經明顯是倒向協約一方的,再打下去也只會越來越糟。事實上德國當時以為停戰後的談判會依然如同之前一個多世紀以來的列強戰爭一樣,只是利益的讓步而已,誰知道法國殺紅了眼,下了決心要弄死德國;

第三,當時德國經濟已經瀕臨崩潰,而協約國一方還有美國根本沒有進入戰時體制,完全可以支撐整個協約國繼續進攻,所以為了避免蘇聯成立後對德國的“輸出革命”行動引發真正的嚴重後果,德國也必須停戰。

一戰德國是無條件投降嗎?

不是。凡爾賽條約並不是無條件投降協議。

無條件投降有以下2個特點:

一是不談判,戰勝國只向戰敗國傳達單邊的迫降要求和投降的具體事宜,如時間、地點等。

二是不承認,戰勝國不承認戰敗國原政府、原政治團體、原領導人有任何政治權力。從戰敗國投降簽字到與戰勝國建立正常關係之前,戰敗國政府的職能由戰勝國駐軍首腦機構行使。而凡爾賽條約經歷了巴黎和會長達6個月的談判,並且由德國魏瑪政權與協約國簽訂,條約簽訂後魏瑪政權繼續在德國行使權力。

二戰時期 德國是無條件投降嗎? 無條件投降 和投降有區別嗎?為啥沒有中國沒有像日本索取賠款?

無條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是指在作戰結束時被戰勝的一方允許戰勝方完全控制其政治和社會,對其中的事務進行任何處理。一般來說,提出無條件投降會延長戰爭的時間,因為這樣的要求排除了任何要求雙方都做出妥協的停戰的可能性。

納粹德國

1943年初同盟國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提出要求軸心國無條件投降:當時同盟國擔心西方國家與蘇聯的同盟會分裂,威脅到對納粹德國的勝利。由於無條件投降排除了任何進行停戰談判的可能性,西方國家可以以此向蘇聯保證它們會與蘇聯一起直到最終戰勝納粹德國。蘇聯決定參加這個要求。當時納粹德國宣傳部以此聲稱同盟國的目的在於完全摧毀德國來激勵德國人民背水一戰。

阿道夫·希特勒排除了任何投降的可能性,於1945年4月30日自殺。他通過遺囑指定的帝國總統卡爾·鄧尼茨發表電臺演講說:“我最重要的任務是防止德國人民被入侵的蘇維埃敵人消滅。只因此軍事戰鬥繼續下去。”此時許多地區的德軍已經投降,但是鄧尼茨依然試圖與西方國家達成一個部分停火。由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將軍帶領的德國代表團於5月6日在法國蘭斯盟軍最高指揮部提出這個要求時立即被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拒絕。鄧尼茨一開始只授權約德爾“與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指揮部簽署一個停火協議。”但艾森豪威爾拒絕後他通電下令約德爾簽署徹底無條件投降。這個投降於5月7日2:41簽署,從5月8日23:01開始生效。

由於這個無條件投降只是由約德爾,而不是由德國軍隊的最高指揮官簽署的,因此於5月9日夜0:16在柏林蘇軍指揮部德德軍陸海空三軍指揮官代表鄧尼茨再次簽署證實了德國的無條件投降。西方盟軍的簽署人是亞瑟·泰德將軍,蘇軍簽署人是朱可夫元帥。由於在蘇聯德國投降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正式生效,因此直到今天,5月9日在俄羅斯依然被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慶祝日。

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通過“玉音放送”《終戰詔書》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結束。投降正式於9月2日在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簽署,日本的簽署人是外務大臣重光葵,中方代表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徐永昌。

南越

1975年4月30日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軍隊佔領越南共和國首都西貢,南越無條件投降,越南戰爭結束。

一戰德國為什麼要投降並簽署苛刻的條約?

凡爾賽條約是勝利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制裁德國的不平等條約。也是絕對導致二戰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當時的德國大多數人不認為祖國失敗了,所以當納粹上臺後就一凡爾賽條約和猶太人為由進行了戰爭準備。 凡爾賽條約: 凡爾賽條約》或《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 (協約國)對戰敗國 (同盟國)的和約。協約國和同盟國於1918年11月11日宣佈停火,經過巴黎和會長達6個月的談判後,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得到國際聯盟的承認後,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凡爾賽條約》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中國在五四運動後,沒有簽署凡爾賽條約,但與德國另簽訂和約。美國則因其國會表決多數反對,所以也不籤凡爾賽條約。 [編輯本段]一、戰勝國的目的 早在巴黎和會之前,法國、英國和美國已經表明了對和會的不同目的。法國因深受戰爭傷害及對歷史上德國數次對法國的侵略主張嚴懲並儘可能的削弱德國;英國出於傳統的政策考慮希望能保持一個相對強大並在經濟上能夠自立的德國以保持歐陸均勢;美國則希望儘快建立一個能保證長久和平的體系並從該體系中獲益,同時主張德國進行戰爭賠償。 三個主要的協約國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雖然三國都做出了讓步最終達成了一致,但結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協但卻沒有任何一方完全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國沒有被徹底削弱也沒有得到安撫,這個結果預示著無論是對戰勝國還是戰敗國,以至於整個歐洲甚至全世界都是個不安定的因素。 一、法國的目的 法國為戰爭付出了巨大代價,500餘萬軍民傷亡,而且西線戰場絕大部分在法國。因此法國希望能取得德國工業的控制權以補償自身損失。克列孟梭總理的觀點也代表了法國民意。 戰後法國軍隊迅速控制了魯爾工業區的重要城市如蓋爾森基興等,造成大批居民無家可歸,同時法國將該地出產的煤通過鐵路運至法國。德國鐵路工人組織了罷工以對抗法國佔領者,其中約200人被法國當局處死。 克里孟梭的主張可以簡單歸為以下:德國對戰爭中法國的損失(包括人員、財產等)進行戰爭賠償,將其軍力削減至不再對法國構成威脅,象徵性的懲罰德國軍國主義以使德國再也不能恢復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當眾處死德國皇帝(在戰爭結束前退位並流亡至荷蘭)。法國收回阿爾薩斯-洛林,建立萊茵非軍事區,由戰勝國瓜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將德國軍力削減至較低水平。同時他還希望簽訂封鎖德國海岸線的祕密條約,以便法國能控制德國的進出口貿易。因為這些嚴苛的條件,克萊蒙梭也得到了“老虎”的綽號。 二、英國的目的 儘管英國本土在戰爭中未遭戰火,但仍有許多英軍士兵在戰爭中喪生,因此英國國內廣泛的民意仍希望嚴懲德國。英國首相戴維·勞合·喬治支持懲罰德國,但在具體措施上較法國為輕。喬治認識到,一旦法國提出的條件全都得到滿足就會成為歐陸的超級強國並破壞歐陸均勢,這和英國意圖維持一個均衡的歐洲的傳統政策相悖。同時喬治對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民族自決”政策感到憂慮,因為英國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但他贊同簽訂祕密條約封鎖德國海岸線。 一般認為喬治希望在威爾遜的理想主義主張和克萊蒙梭嚴懲德國的主張中找到一條中間路線,但其政治地位相當微妙。喬治本人在贏得1918年大選時為迎合英國民眾提出了德國需為發動戰爭負責的主張,同時聯合政府中的保守黨也要求嚴懲德國以保證其不再對英國構成威脅。在這種背景下,喬治竭力主張提高英國在戰爭賠款以及德國殖民地的份額。他和克萊蒙梭因英法兩國都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都不贊同“民族......

一站德國為什麼在11.11日投降

到1918年夏季,英、法軍隊與源源開到的美軍一起,發起了對德軍的反攻。協約國的總攻給了德軍以最後的致命打擊。9月29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向德皇表示:必須立即簽訂停戰協定。

提出讓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是哪個國家?

美國總統羅斯福於1943年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首次提出要求軸心國集團無條件投降。

但是我覺得德國並不算是無條件投降的,其首都是1945年4月30日陷落的,而早在25日美蘇兩軍已經於易北河會師,換而言之德國投降只是個過場,戰爭對於德國基本已經結束了。

第三帝國經過了東西兩線近一年的抗爭最終是戰至最後一刻而滅亡的,他們不算投降只是承認了戰敗的事實罷了....這是軍人應有的榮譽

一戰結束之後德國是無條件投降的嘛

不是。凡爾賽條約並不是無條件投降協議。

無條件投降有以下2個特點:

一是不談判,戰勝國只向戰敗國傳達單邊的迫降要求和投降的具體事宜,如時間、地點等。

二是不承認,戰勝國不承認戰敗國原政府、原政治團體、原領導人有任何政治權力。從戰敗國投降簽字到與戰勝國建立正常關係之前,戰敗國政府的職能由戰勝國駐軍首腦機構行使。

而凡爾賽條約經歷了巴黎和會長達6個月的談判,並且由德國魏瑪政權與協約國簽訂,條約簽訂後魏瑪政權繼續在德國行使權力。

二戰中 德國因為什麼投降?

太郎首相(肩書は當時)は昭和20年6月22日の最高戦爭指導會議で、ソ連仲介の和平案を國策として決めた際、「(共產黨書記長の)スターリンは西郷隆盛に似ているような気がする」首相祕書官を務めた鬆谷誠陸軍大佐が、4月に國家再建策として作成した「終戦処理案」だ。鬆谷氏は回顧録『大東亜戦収拾の真相』で「スターリンは人情の機微があり、日本の國體を破壊しようとは考えられない」「ソ連の民族政策は寛容。國體と共產主義は相容れざるものとは考えない」などと、日本が共產化しても天皇制は維持できるとの見方を示していた。  さらに「戦後日本の経済形態は表面上不可避的に社會主義的方向を辿り、この點からも対ソ接近は可能。米國の民主主義よりソ連流人民政府組織の方が復興できる」として、戦後はソ連流の共產主義國家を目指すべきだとしている。 同年4月に陸軍參謀本部戦爭指導班長、種村佐孝大佐がまとめた終戦工作の原案「今後の対ソ施策に対する意見」でも、(1)米國ではなくソ連主導で戦爭終結(2)領土を可能な限りソ連に與え日本を包囲させる(3)ソ連、中共と同盟結ぶ-と書かれている。

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給無條件投降分別是在什麼時候

1945年5月8日24時,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在柏林正式舉行。德國投降書於1945年5月9日零時生效。歐洲戰爭到此結束。

但是戰略主動權就比較複雜了,它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應該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全軍覆沒,被稱為二戰的戰略轉折點,但現在認為這種說法只具有象徵性,而不是實質上的。只是在此後德軍的戰略機動能力大大下降,加之在後續的行動中,希特勒繼續對德國陸軍的一線作戰亂指揮,使得整個東線逐漸居於守勢。

1943年初,德軍在曼施坦因的指揮下,發動哈爾科夫反擊戰,對蘇軍造成嚴重打擊。希特勒繼續瞎指揮,曼施坦因無法調動更多軍隊來扭轉戰略上的不利局面。

此時雖然在多數情況下已經處於劣勢,但德軍也談不上完全喪失主動權。

1943年7月5日希特勒又在庫爾 斯克附近集中約90萬人的兵力,發動重點進攻。庫爾斯克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次陣地戰,在一個多月的激戰中,雙方投入的兵力達400萬人,結果蘇軍取得了勝利 。希特勒企圖扭轉敗局的希望破滅。

應該說這個時候,德軍基本上才算是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全線處於退守態勢。

相關問題答案
德國為什麼無條件投降?
德國為什麼沒有總統?
德國為什麼能統一?
德國為什麼叫德國?
德國為什麼強大?
二戰德國為什麼失敗?
德國為什麼要打蘇聯? ?
為什麼日本會投降?
中國為什麼不救金無怠?
美國為什麼打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