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屬於什麼樂器?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古琴是什麼樂器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絃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絃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初為5弦,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琴是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紶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範圍是中華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古琴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是漢族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古琴屬於那一種類型樂器?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絃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到現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記載。

【古琴結構】

古琴整體是一扁長形音箱,長約130釐米,寬約20釐米,厚約5釐米。面板又稱琴面,是一塊長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開有穿弦孔,琴尾為橢圓形,在項、腰處兩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人。底板又稱琴底,形狀與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塊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開兩個出音孔,稱龍池、鳳沼,腰中近邊處設兩個足孔,上安兩足,稱頌足。面、底板膠合成琴身,在琴首裡面粘有舌形木板,構成與琴腹相隔的空間,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設音樑,又稱項實。琴腹中有兩個音柱,稱天柱和地柱。絃軸又稱琴珍,多為圓形或瓜稜形,中空(穿弦用),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琴軫上。琴絃用絲制纏弦。嶽山鑲嵌於面板首部,也開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個琴腳,琴首部兩個叫鳧掌,琴尾部兩個叫焦尾下貼,起墊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個螺鈿或玉石製作的徽,用以標記音位。

【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神農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古代名琴有綠綺、焦尾、春雷、冰清、大聖遺音、九霄環佩等。

【古琴演化】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渾圓。現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龍池、鳳沼的面板上貼有兩塊小桐木,作為假納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採用這種方法。唐琴的斷紋以蛇腹斷為多,也有冰紋斷、流水斷等。其表面漆灰則有墨、慄殼色兩種,有硃紅漆者皆為後人修補時所加。灰胎皆為純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兩側直至面板邊際,以防止上下板開膠。這些琴的邊長皆在120至125釐米之間。

宋代的古琴發生變化,全長128釐米,肩寬25釐米,琴身扁而長大,尺寸大於傳世唐琴,為北宋琴主要風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體形則逐漸扁平狹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聳而狹之狀,為南宋制琴的主要風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鬆杉面底為主要制琴材料。斷紋有蛇腹斷、冰紋斷、流水斷等,牛毛斷則鮮見。灰胎仍以鹿角灰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見。北宋晚期還出現了八寶灰(即將金銀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後制琴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官方甚至設局制琴,即所謂“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間的過渡期製品,由於歷時比較短,現存的實物也比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況空前,不論皇帝親王還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寧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製作始於崇禎年間,據傳達四五百張之多,且式樣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編號刻款於腹內;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題“仰長江水”詩文以及“潞國世傳”大印一方,皆用八寶漆灰。

【彈奏方法】

演奏時,將琴置於桌上,右手撥彈琴絃、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為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技音一百四十七個。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託、擘、抹、挑、勾、剔、打、摘、輪、撥刺......

古琴屬於哪一種類型的樂器

民樂,彈撥樂器

古琴是什麼?

古琴,又稱琴、瑤琴、玉琴、絲桐和七絃琴,是中國的撥絃樂器,有3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初為5弦,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範圍是漢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撥絃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餘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餘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隋唐時期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併為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徵。

琴的來源無從稽考,不過中華古代文明之初的各個氏族領袖都與琴的創始傳說有關,如伏羲造琴、

神農造琴、唐堯造琴、黃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傳說,但無考古支持,應為附會之說。甲骨文中有琴字,不過它可能從像箜篌這種中東豎琴發展而來,而箜篌最早出土樣本是在新疆省且末縣,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關於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詩經》,與琴相似的最古實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築和十絃琴。築長度與現代琴相仿,而十絃琴長度是現代琴的一半,琴體較厚,琴面不平,無徽位。戰國中期和西漢則有比現代琴短些的七絃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絃琴面板呈曲線,琴頭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翹,下有一足,很像單足的夔,有禮器的象徵。

西周時的鐘儀是現存記載中最早的一位專業琴人。[1]據史料記載春秋時諸侯宮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師“為氏,如師曠、師文、師襄和師涓等。史載他們都有高超的琴藝。而在先琴時期琴被用於伴奏和演唱,稱為“絃歌”。在《詩經》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大量關於琴的記載,可見當時琴已有較豐富的表現力。戰國時期隨著音樂的不斷進步,琴樂也得到了很大地發展和普及,從而湧現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與鍾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傳誦。而琴作為主要的樂器,被士人賦予禮制修心養性的功能和審美,所謂“君子之近琴瑟,此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學創始人孔子對琴十分推崇,能彈琴唱詩經三百首,還曾向師襄學琴,成為後世士人典範。後人附會作有《孔子讀易》和《泣顏回》兩琴曲。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師曠、伯牙、雍門周、孔子等。

在中國古代,古琴屬於雅樂樂器嗎?

古琴,為中國最古老的樂器,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也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在先秦時代,琴已很流行,《書經》記:“搏拊琴瑟以詠、”、《詩經》曰:“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至孔子時代,琴成為了文人的必修樂器,孔子所倡導的“六藝”(禮、樂、御、射、書、數)中的“樂”,主要是指古琴。古琴之音神聖高雅,坦蕩超逸,古人常用它來抒發情感,寄託理想。其已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嵇康、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等。這件於上世紀初才被稱作為“古琴”的創制者有著“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等說。從唐代開始,古琴的彈奏法、記譜法、琴史、琴律、美學等方面形成了獨立完整的體系,被稱作“琴學”。其內容精深博大,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國哲學、歷史、文學的鏡子。在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能力上,沒有一件樂器可以與古琴相比擬。古琴的式樣很多。歷代名琴有十四武:伏羲式、神農式、黃帝式、虞舜式、孔子式、師曠式、俞伯牙式、鍾子期式、閔子式、師曹式、王剛式、秦鈺式、漢綺式。歷代沿用下來的有仲尼式、聯珠式、落珠式、落霞式、蕉葉式。古人珍愛古琴,把它稱作“雅樂”。認為這種“雅樂”是屬於有道德的君子所有,經常攜帶,常不離身,最為親密。這種樂器可以修身養性,使人心地純潔,養成高尚的情操;還可經防止邪惡的東西侵蝕人的心靈。古琴這種雅樂,製作簡單,使用方便。它不像鐘鼓一類樂器那樣,使用時要排列起來,懸掛起來,講究場面。古琴的大小適中,一個人可以攜帶一張,跋山涉水,都無影響。可以在通都大邑演奏,也可以到深山幽谷,窮鄉僻壤去演奏。古琴的聲音柔和,最大的聲響不會使人感到嘈雜,最小的音響也不使人聽不到。它的聲音同人的氣息很適應,容易使人接受。彈奏得好的琴聲可以感天動地,可以以娛樂來進行道德教育,有裨於政治身心。古人很重視古琴的價值,認為彈琴是一種非常高尚的娛樂。於是,在製作古琴時,有意識地讓琴制的長短尺碼來象徵著天地六合等,說明古琴的高尚,是天經地義的。 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巴黎總部宣佈了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的古琴藝術名列其中。這也是繼“崑曲”後,中國第二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開始就是一段頗有韻味的古琴聲,千年古琴“太古遺音”在古琴家的彈撥下演奏出最具代表性的動聽的中國聲音。蘇州是古琴的發源地,吳派琴學更是源遠流長。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言子在吳地絃歌化俗,傳播琴藝。東漢時,琴學大師蔡邕曾“亡命江海,遠跡吳會”,在吳地傳琴十多年。吳國丞相顧雍就是他門下受業弟子之一。著名的“焦尾琴”就是當時發生在吳中民間的故事。從方言音韻來看,歷史上吳語系範圍不限於現今蘇州附近,大致在太湖流域一帶,跨涉今天江、浙、皖、滬四省市。吳聲是同吳語緊密相關聯的。太湖水鄉孕育了當地百姓大眾的語言、歌聲,具有軟綿清婉的特色。自然也深刻影響了吳派古琴的風貌。初唐琴學大師趙耶利對比概括了吳派的琴風:“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對吳派古琴作了很高的評價。蘇州的古琴藝術歷史久遠,是吳文化中瀕臨滅絕的藝術珍品。這次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自唐以來,吳派人才輩出,琴學大師相繼不絕,宋元時有姑蘇朱長文,兩浙郭楚望、毛敏仲、汪元量等,明代有四明徐和仲,松江劉鴻,姑蘇張用軫,婁東陳愛桐、徐青山,常熟嚴天池等。從流派來看,吳派在各個時代會有分異、演化,有時還可能是迴歸......

古琴是什麼樂器,聲音如何

古琴有點類似古箏,尺寸比古箏小一些,又叫做瑤琴、玉琴,是我國傳統撥絃樂器,歷史悠久,古箏也是在其基礎上發展過來的。聲音比古箏的高一些。可聽一下《極樂吟》《陽關三疊》《拉縴歌》《離騷》《清泉石上流》等,感受一下古琴之聲。

說明什麼樂器屬於古琴,順便問一下琵琶是古琴嗎

古琴要看自己的經濟條件,能承受的可以考慮一下,古琴很能陶冶情操的,古典中的代表樂器。但是要考慮一個問題,男孩子還是考慮笛簫比較合適,要是女孩子可以在古琴和琵琶中選擇。壎這個樂器總是給人悲傷的感覺,還是少玩比較好。陶笛這個要提醒一下,不是中國古典樂器哦。在意大利和日本比較流行,國內這方面的老是相較之下比較人,資源有點稀缺。個人建議,希望對樓主有參考意義。

下列四組樂器中屬於弓弦樂器的是 ?(並請說出各樂器都屬於什麼樂器?)

B

A:揚琴是擊絃樂器;

C:古箏是彈撥樂器;

D:揚琴是擊絃樂器,古琴是彈撥樂器。

古箏和古琴是什麼區別?

古箏相對於古琴來說能簡單些,畢竟指法不是很複雜、 譜子看起來也是古箏比較容易懂,不過有時候古箏轉調有點麻煩、 我個人還挺喜歡古琴聲音的,很有韻味,不過要是學古琴的話入門時間有點長,古琴不像古箏那樣容易懂、 我覺得現在學古箏的人比較多,但是不管是古琴還是古箏,能學精的人還是很少的、 如果親想要學習只是用來充實業餘時間的話我建議學古箏、 我剛學習古箏的時候還好,我學古琴,回家練琴的時候我爸媽都不敢在家呆著…… 彈不好就是噪音……

古琴是四大樂器嗎

相關問題答案
古琴屬於什麼樂器?
鋼片琴屬於什麼樂器?
古箏屬於什麼樂器?
電吉他屬於什麼樂器?
尤克里裡屬於什麼樂器?
二胡屬於什麼樂器?
小號屬於什麼樂器?
三角鐵屬於什麼樂器?
木葉屬於什麼樂器?
薩克斯是屬於什麼樂器 ?